瞩 望
·李晓波
今天是3月24日,庚子年三月初一。吃过午饭之后,我沿着绿水洞煤矿矿部侧边山坡地的小径登上位于绿水洞煤矿井口上方100米左右的瓦斯抽放泵房。站在抽放泵房前的公路围栏边极目远眺,眼前是新雨过后的天池湖,波光粼粼倒映着蓝色的天空,洁白的云絮,苍青的大山,湖边一垄一垄田地长满青葱碧绿的庄稼、蔬菜,由远及近,绿浪由浅而深。脚下,就是花园一般的绿水洞煤矿,葳蕤茂盛的树、木、花、草掩映间鳞次栉比的楼群显得宁静而安详。
40年前,来自祖国天南海北的建设者带着铺盖卷、手镐和一颗坚定的心来到天池湖畔的王家坝,在这个石头多、土壤少,冬天大风吹掉帽的蛮荒之地开启了属于绿水洞,也属于自己的青葱岁月。四十年过去了,他们在千米地心用青春与汗水书写了一段段不朽的人间传奇,煤炭开采由最初的风镐捅,铁锹刨,而放炮落煤,而高档普采,而综合机械化采煤,而达到此前国内外均无成功先例的最大倾角78°急倾斜综合机械化开采。开采水平由+790水平,而+660水平,而+528水平,而+350水平,而+150水平,一代又一代绿煤人在矿山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大倾角精神。视野里,处于矿区东部的几栋沧桑斑驳的砖混小楼,与早已废弃不用的高高洗选煤楼记录,并见证了这个矿井的沧桑与繁荣。
时序进入庚子年,我们把生活和工作的这里作为疫情防控,严防死守的据点,每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检测出入人员体温,查问来访人员信息,全面杜绝外来无关人员、体温高于37.2℃人员入内,严密得连四处游荡的野狗也无法通过。拉在矿区角角落落的防控疫情宣传横幅、漫画,在寒流的鼓荡之下一如人的神经一样绷得紧紧的。醒目的疫情公告、温馨提示、戴着口罩行色匆匆的矿工、以及弥漫在整个矿区空气中的刺鼻消毒水味,无一不昭告着气氛的紧张与戒备的森严。
每日在疫情检测关口问询、测体温、登记、放行,这里的工作除了矿长办公室保卫人员,还有就是那几位新一代绿水洞煤矿人的代表——“红马甲”青年志愿者,自2月6日开启人员返岗开始,他们就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沿,耳根、鼻梁被口罩勒伤不下火线,爱人临盆不下火线,每天在检测岗来回走一万五千步,直线距离十公里以上,只为守住这方“新冠”净土,守住绿煤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四十年血脉传承。口罩严严实实的遮挡里,我每日上下班只看见他们温柔的目光,听见他们亲切的问候语,如盛放在这个凌寒冬春季节里最美丽温馨的春之花。
时至今日,全国疫情已基本得到缓解,安全生产重新成为了矿井最重要的工作主题。在我的瞩望里,矿区里偶尔有一两个行人,都在闲适、安详地踱着方步,大家绷紧的神经终于可以稍稍松弛一下啦。但,门岗处,“红马甲”们依然在坚守,他们用一以贯之一丝不苟的体温检测姿势在坚定地宣示:瘟疫不除,我们不撤!
3月24日,又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因为新冠疫情,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曾经被公认为传染病中第一杀手的结核病。但有人一直为我们记着,他们不仅记着,还在“携手抗疫防痨、守护健康呼吸”的活动主题下开展了消除新冠肺炎疫情、遏制结核病流行系列活动,切实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于是,在瞩望里我很自然地想起了一句流行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作者单位:川煤集团广能公司绿水洞煤矿)
作者简介:李晓波,男,1973年6月生,矿工。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华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首届煤矿作家高研班学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理事。作品散见于工人日报、阳光杂志、中国煤炭报、中国安全生产报、四川文学、星星诗刊、青年作家、中外文艺、散文诗世界、华西都市报、川工报、四川诗歌等报刊杂志。
通联:四川省华蓥市天池镇绿水洞煤矿党委工作部李晓波收
邮编:638601 电话:13547526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