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起,总能听到一句流传很广很 广的一句话:“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一次敦煌。”不知道这声召唤是谁发出的,但去过敦煌的人多数都表示认同。于是乎,人们不远千里万里,一步一黄沙,带着“敦煌,我来了”的感喟,敦煌便有了一年一千六百万游客流量的穿越。到了敦煌,人们憧憬着丝路花雨的绮丽奇幻,挟千里风尘到莫高窟朝觐,参观完鸣沙山、阳关、玉门关等旅游景点后,在暮色降临沙州古城时,一股“汉唐”风扑面而来,汉唐文化元素随处可见,感受到浓浓的“汉唐”气象,敦煌夜市成为人气最旺的打卡地。
敦煌夜市繁华热闹非常,可以说是敦煌绿洲烟火气、人气最旺、商业最发达,四海宾朋云集的集散地。不但外地游客必逛,连本地居民也常常驻足徜徉其中。
因为丝路古道上的敦煌,造就了如此不平凡的夜市,它熙熙攘攘、人流如织,就如同千年前的汉唐、南来北往商旅不绝的繁荣辉煌,这是敦煌历史文化和文明发展的缩影,也正是如此才被国家旅游局为“中国民俗风情游”项目之一。如今,走在敦煌夜市,徜徉在商品琳琅满目、美食香飘十里的“天上街市”,宛如穿越历史,回到盛世汉唐丝绸之路上“华戎交汇”的大都会。
敦煌市总面积三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五个上海,但绿洲面积还不到总面积的百分之五。整个敦煌绿洲就如同沙海中的一叶扁舟,它被沙漠、戈壁包围。敦煌夜市很早很早以前又叫沙州夜市,清朝、民国、解放前都叫秦州户市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也叫过沙州市场。敦煌夜市总占地面积近七万平方米,共有七百多位商家,摊位三千多个,从业人员八千余人。夜市由沙州市场、文化商业街和敦煌风情城三部分组成。敦煌夜市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敦煌的“夜景图”和“风情画”。曾被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后,一时蜚声海内外。如果说敦煌是沙海中一颗璀燦的明珠,沙州夜市就好比这颗明珠的光源,是它使敦煌变成了一座“不夜城”!敦煌夜市已形成了音乐茶座、名优小吃、地方特产、农副产品、文化演艺、工艺品展销、民俗市井、西域风情、宾馆酒吧和风味烧烤等十大功能区。成为集文化、旅游、休闲、购物、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综合市场和人文景观。“城市‘颜值’大幅提升。夜市是一座城市的民间博物馆,它承载着当地的文化与传统。地方特色小吃传递着独特的饮食文化,那些代代相传的制作工艺,是岁月沉淀下来的宝藏,宛如古老河流底部沉积的金沙。沙洲食驿,1800只红灯笼亮起,仿佛看到了了千年前的丝路驿站模样,灯火辉煌,车水马龙,商贾云集,一派繁荣景象。
敦煌夜市的正门是一处汉唐风情的建筑,朱红的大门配上蓝色、绿色的琉璃瓦及红、蓝、绿三色绘制而成的彩画,华丽而精致。两盏通红的大灯笼为这斑斓的大门增加了一份灵动之感。夜市上摆放工艺品及特产的摊位是统一的汉唐风木质小车,耀眼的灯光勾勒出车顶部优雅的线条,构成了一条南北两百多米长的金色长廊。
特色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的魅力所在。敦煌市紧密结合敦煌历史文化特色,以汉唐风格、敦煌特色为主调,在城市街景立面改造上,运用凿空西域、天马故乡、佛教东渐、三危灵光、地灵人杰、华戎都会、丝路花雨等组合浮雕,凸显敦煌文化元素。围墙图案以敦煌文化中的莲花、战车、牵驼、天马、三兔、古窗等为主题,凸显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旧唐书 地理志》中记载天宝年间的元宵灯会,长安第一,敦煌第二、扬州第三。今天敦煌夜市单臂藻井功能灯、景观灯和飞天单臂灯、双臂宫灯,并在灯具上设置了飞天造型;飞天灯、汉阙灯等,莲花、浮云图案。随着沙州市场夜市服务设施不断完美,服务项目的丰富多彩,敦煌沙州夜市越来越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尤其是近年来敦煌风情城的建成,沙州夜市和风情城连成一片,游客可以从四面八方进入沙州夜市观光游览。去夜市里逛一逛,感受一下夜市的烟火气。从南向北,一眼看不到头,到处都是攒动的人,初来乍到者不自觉一起加入了这场洪流,与天南地北的游客们一起漫步夜市。繁华的敦煌夜市如同黄昏日落后绽放的玫瑰,香气四溢又余味悠长。
敦煌地处戈壁荒漠,受祁连山冰雪融化汇聚 的母亲河党河滋养,再加上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等自然原因,这里水果香甜可口、四季飘香。李广杏是敦煌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李光杏色泽金黄,光滑无毛,果肉致密金黄,甜汁多,粘核仁甜,香气浓郁,可食用率九十以上。另一个著名品牌是杏皮水,以当地特产的李广杏为原料,与酸梅汤有些相似,但口感要较为柔和一些,物美价廉,是解渴的最佳选择,不仅好喝,而且解暑。农副土特产区”有李广杏、鸣山大枣干果,紫胭桃、香水梨、白葡萄、黄河蜜瓜等,更使人满口生津。李广杏个个赛蜜糖,黄河金瓜块块比蜜甜,串串葡萄似珍珠,绿皮西瓜像炮弹,鸣山红枣大又圆,紫胭桃子惹人馋,这些都是在其他 地方尝不到的甘甜。最引人注目的是市场门口的一百多个工艺品摊位,沿街一字排开,敦煌特有的水晶石眼镜、水晶石首饰、玉石白驼、敦煌丝毯、塑像、壁画复制品及夜光杯、旅游书籍等琳琅满目。
敦煌这座只有十八万人口的小城,旺季每日光临夜市的人在两三万人以上。
漫步在敦煌夜市,游客可以从四面八方沙州夜市,观光游览,非常方便。敦煌夜市的标志性牌廊是典型的汉唐建筑,四角上翘,古色古香。正中挂的匾额“艺境观止”,意思是敦煌艺术的境界令人叹为观止。往东走不远,看到的一座朱红色建筑,是夜市的正门,古朴典雅气势恢宏。大门东西两侧饰有大型瓷砖彩画《丝路商旅》和《大唐贸易》,具有浓郁的丝路风情和敦煌特色,是丝路汉唐时代的缩影,同样也是如今敦煌夜市的形象写繁华的敦煌夜市如同黄昏日落后绽放的玫瑰,香气四溢又余味悠长。每当夜幕降临、华灯绽放,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逐渐汇聚到这里,使这里变得异常热闹。来这里的人们可以在墨缘街细细体味敦煌奇石书画的博大精深;夜市小摊位也设置在精致的木屋内,紧凑但不杂乱。摊贩大多是是穿着汉服和唐装的民间手艺人,站台的多是穿着色彩鲜艳的漂亮女孩,带着热情的微笑迎接顾客。工艺品品种齐全,价格合理。艺术家们在画布、围巾、葫芦和石板上描绘了莫高窟精美的壁画、令人惊叹的雅丹地貌或巨大的沙漠沙丘。各种载体上雕刻的栩栩如生的微缩模型,令人爱不释手。一只迷你陶瓷骆驼、一只玉手镯、一块异形石头或者仅仅是一枚纪念章也可能会吸引你的目光,让你难以逛街。毕竟,它们每一个都是对敦煌美好时光的回忆。
在文萃街欣赏陶瓷、木刻画、丝毯、夜光杯这些独具特色的工艺品;印有敦煌壁画藻井图案的丝巾、工艺骆驼、 塑像、夜光杯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商品琳琅满目。手工艺人现场创作木刻版画、雕刻葫芦的场景随处可见,敦煌飞天、大漠骆驼、 佛像等,一幅幅栩栩如生。如果喜欢购物,就带一点这里的纪念品,也许是一匹小骆驼,一只小手镯,一幅临摹壁画,一枚纪念章,一段丝绸之路的传说故事,都会让人产生无穷的遐想。当然,人们也可以只是单纯的逛着、转着、看着,没准儿就会碰上正在敦煌拍影视剧的大导演、大明星。熙熙攘攘的人群如同潮水般涌动,将一个个小摊贩环绕其间,商贩们忙碌的身影在灯光下拉长,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淳朴的笑容。当然,还有一些特色。有书画,有腰鼓,有很多小手艺作坊,就在那里冷冷清清的生存着。看着吃着一碗冰冷的面,在和过往的人们打着交道,心里默想,也许,这就是命。自然还有其它的木刻,在一个木头的圆盘上,刻上精细的飞天,顿时美妙起来,是一件很漂亮的工艺品。有的雕刻家还获得多很多奖牌,就摆在摊位上,可并不能招来更多的生意,也是一样的冷清。也许是旅游淡季的缘故,人少些。那什么时除了奇石,还有胡杨木,刻章或者刻造型,甚至五块钱一把的胡杨木梳子,都很少人问津。如果有人问,最多的是“这是什么木头”,然后听到“胡杨木”的回答后,就不再言语。
胡杨木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的大漠精神值得推崇,也许,那一小块儿木头,卖的也就是个精神吧。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多么豪迈,多么爽快,多么悲凉!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亦是一种豪迈与悲凉交加,一醉方休,管它他乡故乡,还是战场!这,也许就是一种酒文化吧。
另外一种石头是风砺石。风砺石饱经沧桑,越磨砺越坚硬,硬汉的象征。宝剑锋从磨砺出,风砺石型从风沙中磨砺出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你捡到的某一块,或者都已经经历千年的风霜雪雨沙,所以,即使一小块风砺石,也是难能可贵的。不要看它的形状狰狞,或者刺刺棱棱,那每个棱棱都是坚挺的,不是轻易就能折断。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冥想。当然,作为观赏石,并不是太好的选择。但,我喜欢,我喜欢那种精神。
敦煌邻近祁连山,自然也有祁连玉,诸多的夜光杯薄而坚硬,看起来也很美,一对夜光杯貌似也不是很贵,质量一般的五十块一个好像就能拿下。但看客多,买者少。最有特色的当属奇石,什么大漠奇石、玉石情缘、奇缘阁等,都是与石头有关。敦煌夜市流行的石头一个是玉石,一个是风砺石。由于距离新疆近故以和田玉居多。无论手镯,还是观音或者佛,都很精巧。
玉石以稀为贵。玉石的形成条件是极其特殊苛刻和复杂,地下几十公里高温融化的岩浆从地下沿着裂缝涌到地球表面,遇冷凝固。只有少量元素经过长久时间结晶,形成坚硬的玉石或宝石。玉乃天地灵物,万年结晶,千年磨砺,方得温润。印有敦煌壁画藻井图案的丝巾、工艺骆驼、 塑像、夜光杯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商品琳琅满目。手工艺人现场创作木刻版画、雕刻葫芦的场景随处可见,敦煌飞天、大漠骆驼、 佛像……一幅幅栩栩如生。
客人的要求抓洒佐料,飘荡的香味吸引客人们来到摊前。热烈火辣的孜然味,搭配羊肉独特的细腻口感,每一口都让人陶醉。羊肉串的香味在空气中四处弥漫,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种感觉就像是喝了一大口冰水,沁入心脾。
这就是羊肉串,无论冬夏,总能让人们品尝到不一样的风味。烟雾袅袅,香气扑鼻。一串串羊肉在火焰中翻滚,油滴落下,激起阵阵烈火。拿起羊肉串你细细嗅,慢慢的闻,那种味道,不浓不淡,荡人心魂。签仍旧有余温,顾不得烫嘴,咬住,顺势咬上一块落入口中。微辣,辛香,被炭火调炼的羊肉,外焦里嫩,顺滑生醇,这就是羊肉串,无论何时何地,总能唤醒人们内心的热情。
羊肉串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味道,让人们在品尝的过程中享受到极大的满足感。咬上一口羊肉,鲜美的羊肉搭配上香醇的烧烤料,让人陶醉不已。香料在此刻大展身手,孜然、辣椒粉、芝麻与秘制酱料交织出的香气,随着升腾的烟雾,霸道地侵入每一个呼吸,引诱着你的味蕾,无法抗拒,把心中的馋虫勾了起来。
羊肉串香气扑鼻,唇齿间带着温暖的感觉,仿佛置身于蓝天下草原上般自在。 羊肉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口感,嚼起来韧性十足,入口即化,仿佛在品尝大自然的味道。春夏秋冬,羊肉串永远是爱好美食者的最爱,无论什么时候,都有一种特别的从容和满足感。有时候,美味就在于简单。一串串金黄的羊肉串,清新的气息扑鼻而来,既让人食欲大开,又让人心旷神怡。
烤得焦黄的肉串端了上来,拿起肉串,每一口咬下,都是对味觉的极致宠溺。肉质纤维在口中轻轻断裂,释放出饱满的肉香与恰到好处的调味,酸、甜、咸、辣在口腔中交织融合,激发出一波波难以言喻的愉悦感。油脂与肉汁在唇齿间缓缓流淌,那种满足,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变得温柔起来。
生活就像这串羊肉串,有时候得先经过火焰的炙烤,才能尝到那独特的香醇。吃着烧烤唱着歌,一不小心就胖了几斤,不说了,明天开始减肥计划,没有什么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刚出炉的烧烤盛宴,每一串都是对平凡生活的一次热烈庆祝!
瓤皮是一种用小麦粉制作的小吃,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敦煌不可缺少的民间小吃。第一眼看到敦煌瓤皮,你就会流连忘返。有的呈亮黄色,有的呈玉白色。配以适量的芥末、蒜汁、辣椒酱、酱油、醋等调味品,辣中带凉,软糯丝滑却不乏嚼劲。从莫高窟第156窟的壁画中我们可以得知,拉面是中国的传统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黄面就是盛行于敦煌的一种拉面,被誉为中华奇迹。最初是淡黄色的面团,到了熟练厨师的手中,它变得又薄又长。看起来像金丝,味道细腻,有食物的质感。你可以与煮熟的蔬菜混合,或将其添加到汤中,两者都是一道诱人的菜肴。顺章黄面馆是一家百年老店,销售正宗黄面。
尤其是坐在夏夜的街边小摊,灯光昏黄,凉风息息,人声鼎沸,在烟火缭绕间,举起一串羊肉串,喝上一杯啤酒,配上毛豆煮花生、田螺西红柿,再加上好友的陪伴,天堂似乎就在此刻。羊肉串暖暖的香味,逐渐散发出来,让人闻到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仿佛抵达了食欲的极致。咬下一口羊肉串,就像在享受幸福的滋味,让人感到生命的味道愈加美好。
不知从那年起,夜市经营的时间越来越长,品种也越来越丰富。摊位经常要摆到凌晨。竟有那么多人,半夜三更了还出来喝酒吃饭。夜是黑的,那街巷中仅剩的一两个摊位和几盏红灯,再加上冷风一阵阵地吹袭,显得有点孤寂,让人想起古龙武侠小说中的场景。几十年过去了,今日的城市早就不是当初,但是夜市依然还在,而且越来越红火,只是老一辈的摊主已经退至幕后。当年的炭火炉灶已经没有他了,一色的液化气炉,没有烟火之光,香味却是越来越浓郁。
人间烟火像一阵风,吹过城市的每一个缝隙,将生活百态和文化传承带到各个角落。尽管他没有豪华的装潢,没有固定的地址,但他却是城市夜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们心中那片温暖而充满生活力的小天地。来了客人,油桶改造的炭炉烧旺,火星飞溅。炒锅翻动着,炒勺和铁锅碰触的叮当声中,香味就渐渐地在夜色里飘开。或多或少,总有人闻香而来。在简易的桌子旁坐下。老板过来问清楚要什么,便开始操作,或炒或烤,叮叮当当敲起一串声响。那时用的是木炭烤炉,一串串羊肉在炭火上吱吱作响,撒上调料,青烟冒起,孜然的味道就钻入鼻孔。
在大名鼎鼎的敦煌夜市品尝各种西北美食,流连忘返。在肚子获得满足后,精神需求就滋生了。一个不大的夜市,有许多书摊,竟藏着两家书店。其中一家叫“石室书轩”,“石室”指莫高石窟,“书轩”则指藏经洞出土文献,寓意非常隐晦。石室书轩面积不大,大约有两百平方米,里面汗牛充栋,装满了敦煌学专业的书籍,全国、全世界,每有一本敦煌学书籍问世,在这里都可以看到它的姿容。在敦煌学界,其名气不亚于鲁迅笔下的上海“内山书店”和绍兴的“三味书屋”。“石室书轩”藏于遍布美食和工艺品的敦煌夜市中,真让人感叹“大隐隐于市”。
书店门前匾额由著名画家常书鸿先生的题字“石室书轩”,右侧墙上挂着一幅木质条屏,上面是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题字,这家书店一定有来头。这是一家专注于敦煌学的专业书店。原来,这家书店已有近40年的历史。在敦煌学百废待兴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学术界老一代敦煌学家常书鸿、周林、季羡林等20余位学者向国家联名写信建议成立中国吐鲁番学会,很快得到国家的批准和支持,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并于1983年8月在兰州、敦煌莫高窟举办了1983年全国敦煌吐鲁番学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是敦煌学者的一次大聚会,会议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展示了当时敦煌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当时石室书轩创始人秦增果是敦煌研究院的一莫高窟种树人秦增果萌生了开办一家书店的想法。他暗下决心,立志创办一家敦煌学的专业书店。便开始构思创办石室书轩的路子。石室书轩的诞生也和新华书店在抗战时期诞生在延安窑洞群的一座石窟极其相似。1984年最早的石室书轩是诞生在敦煌莫高窟。当时并没有几本敦煌学的专业书籍可卖,就全国而言,也找不到几本敦煌学的书籍资料,只好代销敦煌文物研究所刚刚诞生的学术期刊《敦煌研究》(后改为敦煌研究院院刊),兼卖一些旅游纪念品、工艺品之类的商品。后来为了搜集敦煌学书籍,他跑遍了全国各地,广泛收集全国全世界敦煌学资料,筚路蓝缕,逐渐有了起色,面向敦煌学界,为研究者提供资料交流服务,大大有利于敦煌学的惠及和深入研究,这是敦煌学界的一件大好事,不断引起一些敦煌学者的注意,深受海内外敦煌学者的赞赏,进而形成许多学者自愿伸出援助之手关心、帮助、扶持石室书轩之势,才使石室书轩逐步发展起来。1988年,石室书轩门店从莫高窟迁入敦煌博物馆,后来又入驻敦煌夜市,才算是形成了正真意义上的书店。在过去没有互联网和手机的年代,世界各地的学者来敦煌参观研讨时,都会不约而同地到石室书轩寻书品茗。在这里,很多外面不易见到的书籍,都能被找到。石室书轩经历了三次搬迁,从初创时只有一两本书的窘态,一步步壮大到如今藏书上万册,并先后为五届敦煌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供专业图书支持。常书鸿、冯其庸、启功、苏士澍、巫鸿等一大批知名学者和艺术家为其留下墨宝。这家小小的书店,见证了敦煌学从涓涓细流变成滔滔洪流的巨变,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个缩影。著名敦煌学家、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李伟国先生看到石室书轩在为敦煌学收集的图书文献资料时,情不自禁地题写了“石室宝藏传四海,敦煌显学聚贤才,精品汇集促研究,鸿儒谈笑书轩来”的诗篇。著名敦煌学家项楚先生说:“你们创办石室书轩为海内外敦煌学者服务,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应该受到所有敦煌学者的感谢”。
石室书轩二楼很少有游客,所以平时都不开灯。不夸张地说,二楼这方空间给人的震撼之感,不亚于第一次步入莫高窟第16和17号洞窟。这方肃静、丰富、自洽的精神世界,将外界的所有喧闹一洗而光,尤其在室内所陈列的多种佛像、青铜器、经变画(佛画种类之一)、名人书法和古籍珍本的烘托下,多了几许神秘。在二楼的陈列区发现了几位作者签名本的新书,一人挑了一本,心满意足地下楼。结账时,书店主人为我们在卷首页盖了两方印,大方印为“敦煌莫高窟览胜”,小圆印为“石室书轩藏书”,并赠送了一套莫高窟纪念明信片。走出书轩的那一刻,我心中窃想,这次敦煌之旅算是功德圆满了。石室书轩让我觉得更加亲近。它似乎与敦煌这座千年古城的精神气质更加贴合,与莫高窟所呈现的艺术气象更为融洽。当我了解到这家书店的前世今生后,是一个文人墨客栖息的精神家园。这份亲近感又平添了更多的敬意。
我作为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资深会员,从事敦煌学研究也有三十年历史了,每次国际敦煌学术讨论会在敦煌举办,我都提交敦煌学论文,与文已会,乐此不疲。从世界各地齐聚敦煌的会议代表大多下榻敦煌宾馆、金叶宾馆,会后的从莫高窟归来,代表们总要逛一下敦煌夜市,足步迈入石室书轩,选购心仪的敦煌学资料,那种情怀,是学术圈之外的人所难以理解的。我曾陪同敦煌学家史苇湘、欧阳琳、霍熙亮、李正宇,郝春文,郑阿财、朱凤玉、李并成、王三庆、张先堂、马德、黄征、伏俊连、杨宝玉等等进入过石室书轩,这里不但有陈寅恪、周祖谟、陈万里、马衡、陈垣、徐炳昶、黄文弼、向达、夏鼐、闫文儒、张大千、斯坦因、斯文赫定等人的大著,也囊括了后来所有的敦煌学研究成果。我曾在此淘得《流沙坠简》、《敦煌学大辞典》等等稀有书籍,心满意得。我也曾看到知名教授荣新江、郝春文、柴剑虹、刘进宝、冯培红等在此签名售书,场面热烈,有幸获赠《满世界寻找敦煌》、《鱼国之谜》等书,非常荣幸。我撰写的《张大千与敦煌》一书,除被兰州大学图书馆、澳门大学图书馆、敦煌研究院信息中心、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等单位永久收藏,也在此售卖,受到全世界相关读者的青睐。有时兴之所致,也和杨富学、张铁山、高启安、王志鹏、杨秀清、冯培红、王惠民等敦煌学大家新秀在敦煌夜市喝茶,热情好客的石室书轩“轩主”秦增果先生有时从附近的摊位上,叫两斤烤羊排和几盘小菜,大家其乐融融,谈天说地,融入古代历史文化的氛围之中。我给敦煌学院本科生讲授《中国古代史》《敦煌学》等课程,田卫戈院长说,学习书本知识还不够,李老师应带学生实地参观学习一下。于是,我带领一百多名甘肃、山东、山西等地大学生徜徉了几次敦煌夜市,用心触摸历史的脉搏,感受敦煌古代文化的魅力,不几年,这些少男少女便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有些还成了硕士博士研究生。
进入敦煌夜市,仿佛从现代到古代,从快节奏到慢节奏,从粗糙到精致,从生活到艺术,从浮躁到沉淀,从外在到内涵。逛敦煌夜市,就像洗一次澡,在精神里淋浴,在文化里氤氲,洗过之后,会有一种轻松和无言,陷入一种读一本好书后的沉思。忽然想到敦煌的飞天精神,安详的人生宇宙观、审美观和空灵的美学思想意境。敦煌夜市哪一样不是美妙的呢?哪一样不是空灵的呢?哪一样不是岁月的痕迹呢?哪一样不是令人心灵安宁的呢?哪一样不是这种精神的体现呢?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一起徜徉,高举酒杯,旋即干杯,且杯杯落肚,颇有唐人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的酣畅豪迈风范,个个眉开眼笑,果然吃得开心,笑语连绵。此时夜市华灯璀璨,美食飘香,游客们接蹱而至,熙熙攘攘,叫卖声,讨价声,嬉笑声,声声入耳。在街上溜达倘若穿件唐装或汉服,真有点仿若穿越时空回到古代繁华闹市感觉。这也是人生的乐趣。来到敦煌,可以说“步步皆是景,举目越古今”。只有走进这座浓浓风情的西部城市,才能把自己的思绪从月牙泉不老的传说、莫高窟灵动的飞天、千年阳关和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中穿越回来,来体会敦煌这一座现代与历史交融的城市风情。
市井长巷,聚拢是烟火,摊开是人间。当落日褪去余晖,夜幕笼罩城市,灯火阑珊处,敦煌的夜生活便缓缓开启。在敦煌夜市看到一拨又一拨的游客涌入夜市观光游玩,选购敦煌特色旅游工艺品,品尝敦煌名优小吃,体验敦煌民俗风情,沙州楼、沙州食驿等敦煌风味美食聚集区人头攒动,熙来攘往,大家尽情感受着浓浓的文化氛围和烟火气息。这些建筑具有典型的敦煌风格,内墙上挂着复制莫高窟壁画的精美图画。古色古香的木桌,温暖的灯光,独特悠扬的轻音乐营造出舒适的环境,让你释放疲劳,放松身心。你还可以与陌生的游客交流,交流经验,也许会收获新的友谊。敦煌夜市,是人的海洋,欢乐的天堂,当暖暖的沙漠风吹着疲惫顿消的身心,那样的夜晚又多了几分瑰丽,又有了不少传奇,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一留,来这里坐一坐,来这里逛一逛,敦煌夜晚最迷人的去处,会成为一生中珍贵的回忆,永远的难忘。
抚今追昔,敦煌夜市的诞生、发展还要提起孙玉龙先生,他是天津静海人,2005年带着先进的理念从天津交流到甘肃,先后任敦煌市市长、市委书记,期间倾心打造敦煌艺术古城的复古项目,将敦煌建设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文化艺术城,敦煌夜市可以说是他在敦煌任职七年呕心沥血送给敦煌最好的礼物,获得众多百姓爱戴,也是“世界的敦煌”心目中的“意念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