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亚民的头像

李亚民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8/02
分享

再访古枣林

再访古枣林

 李亚民

 

河南省灵宝市大王古枣林,曾多次去,多次歌颂赞美,《金城灵宝》、《三门峡日报》、《大河报》等报刊上都曾刊登过拙文。早知道大王枣历史悠久,其花香清新,果实可口,枣树木质坚硬,曾无数次被众多文人墨客歌咏,从历代到现在的诗词歌赋比比皆是。似乎,没什么新鲜感可言。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又去古枣林别有一番新奇的风味。今天一行回来,让我不禁惭愧自己的结论下得太早。

老天爷特意给我们打了一把大大的伞,遮住了太阳,也挡住了雨。没有往日的热燥,行走也方便,使我们得以心情舒畅地缓缓穿行在古枣林中。

一串串的红枣挂在树梢,压弯了枝头,露出了笑脸,做出一番列队欢迎的样子。迫不及待的妮子、方子、小华、小凡、小吉、小伟们及早进入角色,一张张笑脸在古枣林照相留念。

看着圆溜溜,红澄澄,晶莹剔透,大大小小的红枣,我想起了铁嘴铜牙纪晓岚的那首诗:“八月剥枣时,檐房晒红皱,持此奉嘉宾,为物苦不厚,桂子不可食,馨香徒满袖”以及《鲁迅西行记》中 “灵宝大枣品质极佳,为南中所无法购得” 的记载。

“哎呀师傅小心一点,挂住树枝了。”苗苗导游一句话把我的思绪拉回。继续穿行的车轮,兴奋不已的人群,确实和以前我的印象中大不一样了,有一种身临景区、公园的那种感觉。原来是大王政府打造“特色农业示范区、商贸物流中心区、休闲旅游首选区”这三个定位和“富裕文明、创造活力、生态宜居”的目标,逐步改变往日面貌。

有道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去年灵宝古枣林“荣获第三批中国重点农业文化遗产”。这是全国唯一一家入选成功的名优红枣生产乡镇,后地村被定为农业文化遗产中心区。上帝总是垂青于勤劳的人们,在大王大枣走向中国,走向世界的今天,新的发展机遇又在向他们频频招手。

“顽猴探头树枝间,蟠桃哪有灵枣鲜”这是著名诗人曹靖华为灵宝大枣题的诗。我突然灵感迸发,冒出一句:“房绕枣树建,人靠树吃饭”。你看,房前屋后长满了枣树。我们穿行在古枣林中似乎进入了一个迷宫,一个人间仙境。村在树中,树在村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明清年间古枣林和现代的枣树优质组合的结果,最后品种定为著名的“灵宝大枣”。

当地流传有“五谷加红枣,胜似灵芝草;每日食三枣,百岁不显老”的民谣。真是美丽乡村,乡村美丽,天鹅驻足,令人神往。

在庆云年间流传着一个传说:“罗成将军去见李渊时,在一枣树下歇息,当时饥肠辘辘,抬头看见树上玛瑙似的大枣就摘一些充饥,不成想这枣比蜜还甜,他立刻拿出银两买下了枣园所有的枣,作为礼品献给唐国公。李渊吃后大喜,立刻分给李世民及将领们品尝,众将领吃过后都伸出大拇指连连称赞”。

今年又是丰收年,看着枣农们一袋袋装车,一车车拉走,看着后地人喜气洋洋的脸庞,我也为他们高兴,也为他们盘算能卖多点钱,再用这些钱供孩子上学,养活老人,置办家业等。

尤其幸运的是居然赶上了枣乡的“落枣雨”。只见枣农们用长长的竹竿,竹竿前绑一个钩子,用钩子勾住枣树最高的那一枝再用力晃动竹竿,随着哗哗哗的声音,树下啪啪啪的响声,如一段美妙的钢琴弹奏,小彭、小飞、小岳、果果争先恐后帮枣农拾起满地的枣。枣农不会说谢,只是憨憨地笑。再不就是用他们淳朴的表达方式,热情地让我们吃枣:“吃吧,吃吧,咱们自家的,尽管吃吧。”

是呀,咱们的大枣果大、皮薄、核小、肉厚,味道鲜美,实属天下奇果。枣农自豪地向我们介绍,如数家珍:“做成枣泥馅,红枣粥,蜜枣,脆枣,枣茶,枣酒,专家说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磷、铁、钙等多种微量元素,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具有养颜美容抗衰老的功效呢!”

看着一个个小小的红灯笼,密密麻麻地挂在树枝上,叫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我相信后地人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是必然的。因为枣树朴实无华、堪当重负的高尚品质,其实不也正是后地人身上那热情豪爽,勤劳淳朴的性格写照吗?

而今,以后地村为中心的枣乡大王旧貌换了新颜,不正是恰逢时代发展机遇,前景无限广阔的千年古枣林换发崭新生机的象征吗?

就要离开后地村了,我想以一则谜语送于大家留念:“红皮包裹,外表瘦中瘦,小孩爱吃它,莫把小核肚里咽。”打一果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