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民
申立稳同志是我们作家协会会员。认识他是在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宣传部出版《函谷烽火》一书首发仪式上。这本书是作家协会抽调40多位会员,爬山涉水,走访了12个乡镇,27个自然村,采访了100余位85岁以上的老人撰写的近百篇,带有抢救历史资料的文章,申立稳也在其中。第一次开动员会时领导介绍,申立稳是带着老父亲的重托,从2014年已经开始走村串户着笔写了。所以在首发式上我们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共同站在领奖台上,我一点没觉得惊奇,因为我知道他的爱国、爱家乡情怀不比我们任何一个人弱。
他是公安战线上的一个老兵,记得那天他上台领奖时,面向领导敬了一个礼,又面向参会人员敬了一个礼,因为无军装、无军帽显得军礼很不标准,大家都想笑,但都没笑,因为看他脸上的表情一本正经的样子,任何人也就笑不起来了,也因着这一环节,我对他又加深了印象。再后来他找到我要加入作家协会,就凭着他拥有那一股子年轻人的热情,我是很欢迎他的加入的。
2016年的一天,申立稳电话中说,傅维藩的后代来灵宝怀念父亲,重走父亲战斗过的那段路,希望我能去见一面,陪一陪。我欣然答应,自己开车和他们一行8人,先是到西闫乡常家湾老火车站,又到东上村,当一直前往当年的驻军地梨湾源村时,说实话,我开车没走过那么险要的路,把我吓得都想哭,尽管这样,看到他们一行一直处于激动状态中时,我也就只有默默陪伴的份了,我记得很清楚,一直到两点多才吃午饭,为了表达我的一片心意,我自费花了800余元盛情招待了远方的客人。因为谁都知道作家协会没有经费。再说他们一行的意思也不想打搅组织。就在这个时间我和申立稳才有了进一步聊天的机会,他说他所采访的书还要继续采访完,不只是要出版,还要改编成电视剧,我听了,自然是鼓励一番了,他那时就有约到时给他的书写个序。
又是一年了。我几乎都忘了这个事了,就在前几天,一大早接到申立稳电话:“李主席,我的书基本写好了,我想让你写个序。”当我说可以时,他那头不好意思地说“李主席,我这都是自费,为了写这部书,我南下北上把手里的钱都花光了,你不会收费吧,收费我可是没钱啊。”说实话,听了他的电话我很难过,我很清楚我们搞文学的人,清贫但清高,钱这个字眼不到万不得已是怎么也从嘴里说不出来的。就我自己来说爱好文学,爱好文学事业,所作出的全部是无偿贡献,甚至是贴钱贡献,我难过的是这四年来申立稳专心创作,对我们作家不了解,对我这个作家协会的主席也是不了解的。
书归正传,就说写序吧。序显然是重要的,但序难写。这需要写序的人具有较好的学识和经验,又得对于书的作者有较多的了解和满腔的热情。再则需要认真,得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通读全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那种应酬的文字、虚假的卖弄,或庸俗的炒作是不可取的,也是一定不可能受到作者和读者欢迎的。显然我的压力还是蛮大的。
申立稳是公安局故县分局的宣传干事,喜欢摄影,作品多次获得省市以及国家级奖项。大家公认的为人老实忠厚、勤劳朴实,2015年在灵宝政协出版了《灵宝抗战》,宣传部出版《函谷烽火》和作家协会出版了《见证》这几本书的同时,申立稳自费出版了《血战崤函》一书,完成了父亲的遗愿,纪念了在灵宝抗战中做出贡献的先烈们。炮声隆隆,日寇亡华心不死;铁骨铮铮,中国圆梦志难移。历史天空中的惨绝人寰,血染风采中的艰苦卓绝,不灭记忆中的英勇顽强-------发生在灵宝大地上的飞机轰炸,血肉横飞;坦克碾压,支离破碎;家园尽失,故土远离;烽火硝烟中威武不屈,为国捐躯,一一跃然纸上。 申立稳在采访过程中感受到从未经历过的血腥和惨烈。带着悲痛,带着沉重,痛惜、揪心、愤慨、愤恨,心中熊熊烈火般点燃、燃烧,在一面随风招展的五星红旗下坚定、坚强,转化成一行行滚烫的文字,控诉日本鬼子的罪恶行径,把发生在身边的血泪史融汇在沉甸甸的文字中,在太平盛世警钟长鸣,在后代的教导中谆谆训诫。
他自费赴太原、重庆等地,拜见戴慕真等烈士后代。还赴南京第二档案馆查阅有关资料,他所做的这些全部自费、自愿。这里引用灵宝政协文史办主任周建军的一段话“申兄千里奔波,只为了70年前父辈战友亲人死难喋血于豫西小城灵宝的将士们,怀念不是一句话、一段文字,怀念是颠簸辗转的途中那些深夜、那些汗水、那些泪水、那些牵挂、那些别离、那些愁绪、那些用那种心情混合在一起的对忠烈的敬仰与故土的眷恋。”
由于作品还不是最后定稿的样书,文里铅笔字,手写字很难辨认,致使我没有通读全部作品,只是撮其旨要,并匆忙着笔,因而很难达到申立稳的满意,很难使读者满意,但是,我们的认可是一致的: 那是一段浴血奋战的历史,灵宝军民宁舍千腔血,不丢一寸土;这是一本侠胆碧血的记忆,一书百卷诗,化作九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