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民
早就听说冠云山以奇而闻名,总有种一睹雄姿的渴慕,这次终于有幸登上了朱阳镇的冠云山。站在山上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过风道的风能吹响笛子;天然牧场牛羊成群。更为重要的它是红色教育基地,是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创建和新四军突围的革命根据地。
当身临其境时,止不住激动的心情。一路上朱阳镇领导带我们观看了穆桂英当年的练兵场,红军锅、红军伤员洞、红军坟、新四年战地医院遗址、子弹箱等等,路经美山村看到百年五棵同根联体的榆树时,我们纷纷攀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在黑山的西漫村,我们看到了又一红军遗物——紫色的荷花包,虽然经历了近百年的放置,可荷花包仍然鲜艳夺目,不难看出绣制荷花包的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姑娘,为此我两次走访了珍藏荷花包的主人和村里两位近80岁的老人,串起这个荷花包的回忆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那年,来了五十多名红军伤员住在黑山西漫村,其中有弟兄二人(哥叫金筷子,弟叫金仨)被分到叫张番的家里住。张番是独苗,三十岁时膝下得一女,后再也没有生育,他很喜欢男孩,把金筷子和金仨看成是他自己的孩子一样知热知冷,在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约束下,张番经常让妻子给这兄弟俩做好吃的、缝衣服……弟兄俩也把他们老俩口看成自己的亲人,经常帮张番挑水、做家务以及干地里的活,他们亲亲热热相互温暖着生活在一起。
突然,红军接到了要撤走的命令。金筷子、金仨与张番夫妇相拥相抱哭的天昏地暗,他们恋恋不舍地相互安慰着,这时,金筷子拿出了珍藏了多年自己从没舍得用过的一个绣品——荷花包,跪在张番眼前久久不肯起,他把最珍贵的荷花包送给张番,并讲了这个包的来历。
金筷子老家南阳人,九岁时父母得病相继去世,那时金仨只有三岁。从此九岁的哥哥带着三岁的弟弟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生活,一位好心的皮匠收金筷子做了徒弟,金筷子学了一点手艺,弟兄两的生活才一天天好了起来。一日,金筷子奉师命去了一家姓田的大户人家做活,活很多一做就是三个月,而田家的四姑娘荷花日久生情,爱上了金筷子,金筷子也爱上了文静善良杨柳细腰的荷花。从此,他们经常约会在小溪边、木桥下,谁也离不开谁,在一个月圆之夜偷吃了禁果。
然而好景不长,荷花的父亲很快知道了他们的事,派人把金筷子抓来打了个半死,并将他五花大绑在木住上,扬言第二天让狼狗一口一口咬死他。荷花也被锁在一间黑层里,哭天天不灵,哭地地不应。荷花一门心思,活着是金筷子的人,死是金筷子的鬼,她暗下决心和金筷子一起逃跑。夜深时分,荷花从窗户跳出,解开了柱子上的金筷子,他们飞也似地跑回家拽起正在熟睡的金仨,连夜逃跑了。一路上跌跌撞撞的,他们艰难穿过小树林时,却被田家人追上,这时荷花掏出了自己亲手一针一线绣的荷花包塞给金筷子,很平静地说:“你一定要记住我,荷花包在如我在,它会保佑你们平安,咱分两路跑,你带着仨咱一会儿到那颗老柏树下见。”说完,只见荷花像箭一样射了出去......
后边追得紧,没容金筷子多想,机械地拉着金仨朝另一个方向跑去。
老柏树下没有等到荷花。可他们弟兄两算是逃出来了,经人指点金筷子参加了红军,并批准他带着金仨,金仨也成了小红军。每当夜深人静时,金筷子就拿出荷花包闻闻、摸摸,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回去,五年后他得知荷花在他走后的第二年就悬梁自尽了,金筷子又抱着荷花包哭了好长的时间。
张番说:“怪不得经常看见金筷子手捧着荷花包发呆。”
金筷子对张番说:“这个荷花包是个吉祥物,陪着我打了好多胜仗,我把它看成无价之宝,送给你一是报答你对我弟兄俩的好;二是让荷花给你们家带来了好运,带来吉祥。”
是呀,荷花包确实给张番dai来了吉祥,张番给女儿找个上门女婿后,女儿现在是儿孙满堂,家庭幸福,今年七十岁却身体硬朗,走路刚劲有力,根本不像是老年人。就连院中央的一棵苹果树都枝叶茂盛,硕果累累,整个院落充满着祥和与温馨。
朋友,当你知道这个荷花包,感觉它的故事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