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亚民的头像

李亚民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810/08
分享

用心生活,用情书写


李亚民

认识狄树强的时间不长。但是,印象却极为深刻。

最让我欣赏的,是他的阳光。每次见面,都是春风满面。人到了这个年纪,没有丁点烦恼那是不可能的,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那种明亮的笑意,只有一种可能,这是一个自我调适能力非常强的人,而且情商高。

果不其然,在随后的交往中,我渐渐证实了自己的判断。越来越多的了解,让我觉得遇到他,是一种难得的缘分,更是一种美好的福分。朋友聚会,或是外出学习,他都自觉担当“护花使者”,而且尽职尽责,就连一路上开车,也是四平八稳,让人非常放心。处事待人,有礼有节,真实可亲。如果不是出于长期的训练,一定源自良好的家教。

和他在一起,我习惯叫他“兄弟”。而他,则总是乐呵呵地爽朗应声作答。前不久,他说“姐,我要出书了,请给写个序。”干脆利落,清楚明白,和我一样的脾性。我自然也爽快答应。而后,读着他一篇篇凝聚着心血的文字,我第一次走进他鲜为人知的世界,解读他与时代生活同步脉动的心声,被他的文字,深深打动。

生活中,他是一个有心人。在他的眼中,心中,笔下处处见真人,真事,真情。火热的军营,练就他的铮铮铁骨。平凡的生活,养成他良好的品格。丰富的经历,滋润他饱满的人格。卖冰棍,收麦子,稀花,他在辛勤的劳作里,体会生活的不易,幸福的滋味。

他的亲情散文,独具特色。简单,通俗,细致入微。文中之人皆真实可亲。《熄灭的炉火》中“父亲用宽厚有力的肩膀,忍辱负重,用最原始的打铁设备,在熊熊烈火中,锤炼出精湛的技能,赢得乡亲们的认可和赞许,给家族赢得自尊和地位。叮叮当当的捶打之声经常在我的耳际鸣响,那一段艰苦卓绝的日子里,是父亲在打造我们兄弟几个坚忍不拔的性格。”

尤其《狄氏姐妹》系列散文二姑家《重王姑家》《朱家窝姑家》《董家萍姑》个个形象鲜明,跃然纸上。二姑身材中等,面貌清秀,做的疙瘩(饺子)是堪称一绝。见人总是笑呵呵地……似乎从没烦恼。二姑经历岁月的坎坷和风霜,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平和淡定从容的心态。《重王姑家》贞姑从小失去父母,从十二三岁起,就与两个不到十岁的弟弟相依为命,担负起一个家庭的全部责任。艰苦的生活环境塑造了一位干练、泼辣、豪爽爱憎分明的女汉子。在物质贫乏的时期,她想方设法的减少家庭开支,没日没夜辛苦操劳来增加收入。她总是在织布,织布机上的线子就如同聚宝盆一样,老也织不完。每日很早起床,很晚休息,除了下地干活,做饭,洗衣,就在织布机上忙碌。她的手中,总能产出优质漂亮的布匹。一丝不苟做事,尽善尽美做人《朱家窝姑家》妙姑住的是豫西典型的地坑院,永远在记忆里鲜活的,是甜甜的柿子。《董家萍姑》称得上女秀才是一家人的顶梁柱,里里外外都靠她安排萍姑的窗花颜色漂亮,内容丰富,用纸考究,价格公道。随着经济发展,旧的风门和木格窗被淘汰,不再需要窗花。但每逢新年,总会忆起萍姑笔下鲜艳饱满的梅兰竹菊,傲骨绰约的梅花,雍容华贵的牡丹,还有憨态可掬的熊猫,衔泥归来的飞燕,神奇的游龙戏凤……

写景状物,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实物。请看,《南方有大海》:

远远地,夕阳斜照在海面上,不时的乌云遮挡着阳光,千丝万缕的光倾斜下来,斜插海水里。如万箭齐发,射入大海的胸膛。边上不时有沙滩摩托和沙滩车疾驰而过,招揽着并不太多的游客。伴着浪涛声入眠,又被浪涛声扰醒。晨光中,渔船荡漾在海面上,如无根草飘忽不定,又如一片树叶,随时淹没于海浪之中,渔民们紧张的忙碌着,收获着一夜的辛苦。

海底的水草、海藻、偶尔也被巨浪带到沙滩上。还有涨潮时,冲入岸边的鱼类,来不及在退潮时重回大海的怀抱,溺游在水坑中,困难而又挣扎着,张开了嘴巴呼吸。各色大小不一的贝壳,经过洗礼也被大海送到沙滩上供我们捡拾和欣赏。

而在《消失在尘埃里的千层底》里,做鞋样,纳鞋底,做鞋帮,每一个细节都是那么真实生动,画面感极强。如果没有对日常生活的细心观察,没有对看似平常的琐碎事敏锐的感知与描述,不可能有如此动人的效果。“穿过许多鞋,还是母亲的千层底,最为亲切熟悉,最为舒适坦然;走过许多路,每一段路,都在母亲的叮咛和祝愿里,才走得刚毅有力,从容坚定。”母子情深,尽在其中。

美好生活的希冀,在那些过往的记忆里,充满了童趣,总令人回味无穷。裱报纸的土窑纸糊的窗》,启封了一段陈年旧事,也打开了一扇门。在这扇门里,有远去不再的生活场景,也有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憧憬,也有对当下日子的慢品细酌。

而《妈妈的浆水面》,则满溢着亲情的醇美与浓香。《乞巧母亲节》点点滴滴,都是血浓于水的深情。这些文字,在作者的叙述中,本不寻常,读来更是让人不觉热泪成行。

书中这样感人的地方,不胜枚举。都说儿有泪不轻弹,侠骨柔肠真英雄。我所认识的作者,与眼前文字里的作者,至情至性,表里如一。联想到生活中与他相处的种种,心中感慨万千。这样一个男子汉,单位的骨干中坚,家庭的顶梁支柱,同事眼中的朋友,父母眼中的儿子,妻子眼中的丈夫,孩子眼中的父亲,其生活中所作所为体现出的品质,让每个与之相识相处的人都不由得为他竖起大拇指点赞。一个小写的人,普通而可贵的人,虽然微不足道,却真实得让人感觉无比踏实和温暖。

当然,单纯从文字技巧来说,却有略显稚嫩直白之嫌,甚至个别字句采用纯粹方言,会给读者带来一些阅读上的障碍,但瑕不掩瑜,散文本就是个性书写,真情书写,我手写我心,我心表我意,我意传我情,不能以绝对标准化表述来衡量。能把自己片段文字集结成书,就已经值得赞赏和鼓励。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份决心和勇气。我相信,迈出这一步,一定会为他未来的文学之路,奠定基础。我期待,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中,他能够不忘初心,并取众之长,补己之短,必定会收获更多的惊喜和成长。祝福他!以文友的真诚,以文学的名义。(作者李亚民,中共党员、灵宝市作家协会主席、灵宝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