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亚民的头像

李亚民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810/29
分享

灵宝红色文化名家


李亚民

悠悠五千年灵宝文化史,厚厚数千卷辉煌灿烂书。

上学期我们共同探讨了《红绣荷》的创作历程,这学期赵校长说根据大家要求,这一学期让我还给再大家讲一课我说好,责无旁贷,那讲什么呢?赵校长说上一次《红绣荷》 我住院没听上,那就还讲《红绣荷》吧,我说行。

就在上个月赵校长打电话说咱们老干部大学歌曲戏曲演唱比赛,你叫上咱们作家来看吧我来了,临走赵校长递给我一份老干部大学2018年下半年课程表,表格上安排我是今天的课程,所讲内容一栏是《红色经典介绍》

回去后压力很大,我一直在脑海里回想红色经典的故事,一遍遍过滤筛选,都觉得不合时宜。朋友的一句在商言商,卖啥说啥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们作为最底层,最基层的作家有传承文学前辈,传承红色精神的责任和义务。

于是,我开始查资料,网上搜索,以及走访了几位老人,发现确实有值得我们一书和值得我们传唱并记住的红色文化前辈们在我整理这些资料的过程中他们的事迹使我震撼,一次次落泪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生在旧社会,都是解放前夕少年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都是投奔延安都是为新中国的立舍生忘死,有的还亲耳聆听周恩来、叶剑英等国家领导人的教诲。今天我把这些红色文化名家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一、张羽老师辉煌的一生

张羽1920年出生于灵宝市尹庄镇尹庄村。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5月赴中共长江局党训班受训,亲耳聆听了周恩来、叶剑英等中央领导授课。他参加过灵宝和卢氏的党建工作,担任过中共灵宝县尹庄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和中共卢氏县第一任县委委员。1945年被灵宝县国民党党部以"煽动农民暴动"罪追捕,这是为了安全起见,组织安排他离开,几经周折辗转到了上海从事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苏州振华女教书,继续宣传启发引导学生投身革命。上海解放后,历任华东《青年报》文艺组组长、华东青年出版社文艺组组长、通俗读物组组长。1953年调任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3年被评为编审。

张羽自1937年在郑州《挺进》旬刊发表处女诗歌《同胞们,冲》开始,发表了大量诗歌、散文、小说、杂文、评论、通讯、报告文学等。主要代表作有:长篇文学传记《恽jun代英传》、中篇文学传记《王孝和》(被译成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等少数民族文字)、反映革命老区英雄母亲的报告文学集《碧血红华》、中国人民参加苏联十月革命事迹的《阿穆尔风雪》、反映解放后上海人民肃反斗争事迹的《摇面工锄奸记》等单行本及长诗《奴隶之歌》、通讯《豫西地下火》、传记文学《永鳏痴郎的爱情》、《爱与死的搏斗》、《萧也牧之死》、《曾家岩的婚礼》、《我与<红岩>》、《高山与小溪》、《中国老年》等。张羽从事写作、编辑工作数十年,参加创办了颇有影响的传记文学丛刊《红旗飘飘》,整理出版了《王若飞在狱中》,审读长篇小说《红旗谱pu》、《青春之歌》,担任长篇小说《红岩》初版和《在烈火中永生》责任编辑这两部电影大家都应该看过的。编辑出版了其它书籍100多部,较有影响的有《风雷》、《不能走那条路》、《最后的报告》、《万古青春》、《黄金海岸》、《中国新诗选》、《青年文学创作选集》、《青年英雄的故事》、《茹尔宾一家》、长诗《卓娅》等。曾应聘担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革命烈士传》编委会委员,主编第三、七集;担任辽宁少儿出版社《岁月》丛书(获冰心文学奖),主编《歌乐山作证》。另外张羽的生平事迹已收入《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国文艺传集》、《共和国奠基人名典》、《编辑记者一百人》、《无名集》、《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出版人名辞典》、《中华人物辞海》等。

20041021张羽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与此同时灵宝市隆重举行张羽先生魂归故里仪式,深切悼念这位出版界、史学界、文学界、新闻战线的杰出战士同时灵宝市政府命名为《灵宝人民的优秀儿女在这里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与张羽老师的一次见面,那是90年代,我那时热血青年,追星族,哪里有文学大腕,我就会追到哪里让我心中的偶像签名赠书。费尽周折请到了张羽老师,饭桌上才知道,误会了,弄错任了,并直言道:“错了,我要找的张宇,是宇宙的宇。您是羽毛的羽”,我这话一出口,把大家都吓傻了,周围几个人扯我衣服角,正在都不知道所措时,张羽老师笑了,和蔼可亲的拉我坐下,说:“孩子,听说你是灵宝的,咱们还是老乡哩,你喜欢文学,很好。张宇老师我也认识,我们也很熟悉的,哪天我专门给你约见好不?不过,今天你认识我也不亏,我给你带来了我书架上唯一的一本书《爱与死的搏斗》还有我的亲笔签名哩”后来听说张羽那时已经是正厅级领导。叫我好长时间羞愧难当。


         二、李根红老师平易近人耿直乐观

    关于李根红老师,早在很多年前国家著名作家、诗人刘育贤老师讲课时经常给我们讲到李根红老师,所以在文学界大家对李根红老师红色故事都很熟悉,今天把他介绍给我们的老干部们,就是也想让你们熟悉和记住这位红色文学前辈。李根红,原名李景元,笔名塞风,现代诗人,著名作家。1921年出生于灵宝市大王镇沙坡村。19408月,李根红同杨朗樵、雷行共赴延安,到陕北公学习。1941年起从事新闻工作,先后编辑《崤函日报》、《行都日报》、《中国时报》等文学副刊。1946年在武汉《大刚报》任编辑时,经邵荃麟lin介绍进入胶东革命根据地,任前线记者,并编辑《胶东文艺》1948年济南解放,担任山东省《山东青年报》编辑主任继而筹备编辑《山东文艺》1951年任河南省文联常委,创作部副部长,后任山东省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山东分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泉城》副主编。

李根红11岁放学时看到大人们都在摘棉花,他随即有感而发创作了他自己诗歌创作人生路上的第一首诗:“摘棉童,摘棉童为谁辛,为谁苦日摘棉,三五篮冬日不见衣里棉

13,以优异的成绩考进陕州省立九中就读为他平添许多自豪与自信,也开启了他一段崭新的人生。感觉自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在这里他读了曹靖华先生的译作《第四十一个》、《毁灭》、《铁流》等,

16一心求学深造、报效祖国的李根红,在开封师范专科学校的教室里还没来得及坐热板凳,就被卢沟桥轰鸣的炮声从睡梦里惊醒。他再次愤怒了,青春热血迅速沸腾了!这位黄河长大的男儿,以炽烈的语言,饱满的情感,倾吐出一个伟大民族的满腔怒火和铮铮誓言面对东北角早已义愤填膺 我拉圆大地的弓

短短418个字,活龙活现地展示了诗人刚烈豪迈、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同时,也预示着诗人一生的艺术选择和人生追求

抗战初期以笔名塞风发表诗歌,1943年参加春草诗社,1945年出版长诗集《天外,还有天》、《北方的歌》、《黄水谣百首》50年代初出版小说集《人民的声音》、儿童文学集《一个车夫的孩子》和《文化小姑娘》. 1952年出版小说集《共同上升》、《新媳妇收麦》和《种子》。晚年以写诗为主,先后在全国报刊发表诗歌600余首,已结集出版的作品有《弯路上的小花》、《塞风诗精选》、《弹唱人生》、散文集《痕》等,曾多次获奖。其《弓》的诗句:“面对东北角,早已义愤填膺,我拉圆大地的弓。" 《赠诗神》的诗句:“黄河、长,我两行混浊的眼泪。”被誉为“绝句”,广泛传唱。1996年,李根红的120首诗歌原稿被收入中国现代文学馆手稿库。20045月,李根红在济南病逝 享年83岁。

说起李老师,我和他也有一段美好的回忆,90年代二三十岁,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年龄,在一位智者的扶持下认识李老师后,经常书信往来,并在信中热情要求李老师回灵宝看看我们这些文学青年,并给我们的作品批评指正,终于把李老师盼回来了,是一个秋天的季节。我记得李老师带爱人李枫老师住在灵宝大酒店,我约了几个好朋友急忙赶到,见到两位大家崇拜的都不知道说什么,还是李老师打破僵局说:“亚民,来送你一本书”我一看书上签名:“请亚民惠存”我立马给李老师说:“李老师,错了,应该是雅正,不是惠存”,我话一出口李根红老师和李枫老师都哈哈大笑,看样子非常开心,李根红老师几乎眼泪都笑出来了,就说:“好,雅正雅正,我写错了,我从新写一本”我就得到一本:“李老师亲笔签名让我雅正的书”,再后来,随着爱好文学的深入,我都为我当年的幼稚行为感到难过,不过,我也悟出一个道理:“搞文学的大家们都善良、宽厚、包容,越是大家越谦虚,越是大家越爱护下一代文学爱好者”

          三、李麟彩光荣的一生

1920.41946.11) ,李麟彩1920出生于灵宝县纪家庄农家。1935年到县立乡村师范上学,期间接受中共地下党员张俊杰等人教育,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动。193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即回村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40年元宵之夜离家出走,与王新吾到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3月加入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六支队。李麟彩搞侦察,王新吾分到军医处。1941年皖南事变后,六支队转入淮北,编为新四军第四师。9月,李麟彩受淮北区党委书记派遣,到涡guo阳区开辟工作,任区委组织部长。由于斗争形势尖锐复杂,李麟彩先被派到邳(pi)南,后调任铜山中心区委书记兼河南省铜山县长和县委书记。抗战末期,铜山县委改为铜睢(shi)县委,麟彩仍为县委书记。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爆发,国民军队向解放区发动了攻势,李麟彩等带领地方武装与敌周旋,配合解放军作战。1946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铜睢shi地区,李麟彩率部游击作战。11月间,淮北地区形势恶化,在一次战斗中,李麟彩的地方武装被包围,战斗激烈,伤亡惨重。最后,只剩下李麟彩、任慎修和刘永章三个人。为了缩小目标,他们在洪泽湖边丢弃了战马,分散步行拂晓到达睢shi宁的高河庄。他们分别藏在村边的几个麦秸垛中,准备等到天黑时再撤退。谁知天亮时麟彩因伤风咳嗽引起敌军停下辨别周围有没有藏人并派保长高宝忠带人来搜。李麟彩为了掩护战友两位战友大喝一声昂然走出麦秸垛中,并跑步往前,边跑边喊:“中国共产党万岁”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巧妙的把敌人注意力吸引到他一人身上。不幸的是他被俘,国民党三区区长杜达春对他施加酷刑逼供,麟彩威武不屈大骂国民党,敌人在他身上的软硬兼施全落空1124日,在凌城郊外被活埋,李麟采大义凛然,英勇就义年仅26岁。两年后,睢shi宁和凌城等地解放。睢(shi)宁县委书记刘永章多次到凌城附近寻找麟彩遗骨。因乱坟变迁,无法辨认,夙愿未果。杀害李麟采烈士的高宝忠和杜达春,被判处了死刑,立即执行。

、祖田工博学多才的人生

祖田工,原名虎杰,1920年出生于灵宝县北坡头乡稠桑村。1929年在本县上小学,1935年到陕县中学求学。19382月在河南确山县参加新四军,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8月至次年5月在延安抗大学习。毕业后到三五九旅政治部宣传科任干事,后任《战声报》主编。19411月到陕北绥sui德任《抗战报》编辑主任。19428月任延安《解放日报》评论部秘书。19491月任北平市门头沟区区委书记。5月到北平市总工会,先后任文教部副部长、部长和总工会秘书长。195610月任北京市总工会副主席。在此期间,曾赴苏联学习工会工作。

祖田工在从事新闻、工会工作中,特别注意学习理论,爱好读书,善于思考,勤于写作。经常下厂到工人中了解情况,研究实际问题,积累可靠资料。在京工作期间,除完成上级交办的一些重要报告资料外,还为《工人日报》撰写了许多评论和其它文章。编写出版了《工会是共产主义学校》和《反对平均主义》等小册子。

祖田工一生致力于党的新闻工作、宣传教育工作和工会工作。经过战争和艰苦生活,由于平时对工作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严,四十年代在冀中工作时,就因劳累过度,身患肝炎,几乎死去。建国后,工作任务繁重,病魔缠身,但还是加班熬夜,不肯休息,在最紧张的日子里,每天晚上3听完当天工作汇报才回家。终于累倒,一病不起。当时的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及市长刘仁亲自组织医生会诊,但终因肝病到晚期,抢救无效,于1961119日去世 享年41人们称赞他是一位只知为党工作,不知照顾自己,毫不惜力的好党员。

、王炳离为水利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王炳离,1921年出生于阌乡县阳平乡灵湖村(今属灵宝市) 6岁上学,19357月毕业于阌乡县立一小,1939年毕业于河南省陕州九中,19427月毕业于洛阳中学高中部。19467月于陕西武功张家岗西北农学院农田水利系毕业,由学校介绍到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修防处,参加黄河回归故道的复堤工程。19489月,济南解放,参加革命工作,任华东交通专科学校土木系教员。建国后,调交通系统。1956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省交通厅公路局技术队长、工程师、基建组副组长、基建处主任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19792月调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任第一任技术副院长,主持设计济南黄河公路大桥。这座主跨220米的钢筋混凝土斜拉桥,宏伟美观,跨径长度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九位。因此荣获1981年国家70年代优秀设计奖,1982年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796月至198510月为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委员会主任委员。19816月至19894月为山东公路学会首届副理事长和桥梁委员会主任委员。198111月当选为山东土木工程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桥梁及结构委员会主任,19839月任设计院顾问,19887月离休。王炳离在桥梁建筑和设计的理论研究方面具有深的造诣,在国内及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发表论文多篇。事迹载入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齐鲁科技精英》一书,北京《人物》杂志1990年第六期有专文称誉。

六、范志赤为抗战事业奋斗终身

范志赤,原名樊芝池,19209月生于灵宝县大王乡北朝村。19383月在灵宝师范求学期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由灵宝地下党县委书记张俊杰介绍,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转赴延安。7月起,在陕北公学与华北联大学习。年底,到敌后边区八路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的贺龙部120师任参谋。1940年元月到晋jin(sui)军区司令部任参谋。19433月,调任120师特务团代理连长,8月任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司令部参谋。抗战胜利后,到晋绥参加解放战争。19467月调晋北野战军司令部任作战股长。1948年元月调西北野战军9师任作战科长。次年,在该师27团任参谋长兼副团长。

1952年底,调一军任作战处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调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任科长,授中校军衔。1958年回国,到国防科委某基地任副参谋长,参加多次核试验组织指挥工作。1960年晋上校军衔,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和抗日战争荣誉勋章。1978年到二炮某基地任军职参谋长。1983年离休后,常住洛阳市。


         朋友们:我们人杰地灵的崤函大地上,孕育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涌现出许优秀人才,为我们这一方水土奠定了美好的未来,留下了优良的传统和美德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前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学习就到这里。

这些远去的过去光辉历程先辈们都与我们的各位家人紧密相连,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努力开拓,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和信仰以及贡献了毕生力量,才使得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更舒适,每天享受着儿孙绕膝、高质量的幸福生活,感受到金城巨变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吉祥

在这里我们永远缅怀他们,希望各位老领导、老朋友在百忙之中更加关注我们的城市发展,为灵宝文学事业多多建言献策,把老前辈的光荣传统继续发扬光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