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亚民的头像

李亚民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3/03
分享

老子,《道德经》和我


李亚民

说起来惭愧啊,我作为土生土长的灵宝人,对于老子《道德经》背诵甚少。除了《道德经》前边”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两句我能冲口说出,其它的就背诵不下来了。但是,这些都不能影响我爱《道德经》。因为爱,所以就把老子《道德经》贯穿生活始终,可以说,在我人生道路上很多阶段都借鉴了《道德经》中的精髓,观点、理论以及很多做人的道理。所以说,我与老子《道德经》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深爱至今。

无论身在何处,我都深爱我的家乡,深爱老子《道德经》。我从小喜欢文学,更是用文学的方式来爱《道德经》。2017年,我在江西学习时认识了一位授课老师,他就是《十月》杂志原副编审张守仁老师。课堂提问环节,我的发言引起了张守仁老师的关注,张老师问我:“你是灵宝的?函谷关?老子著经的地方?”听到了我的肯定,八十多岁的张老师非常激动,他说他也爱老子《道德经》。在那个会上,张老师对我这个学生从不认识,到认识,由认识到深交,再到因为老子《道德经》我们无话不谈。

几天的学习结束,他接受了我的邀请,同年冬季,张老师克服寒冷,自己乘车携夫人来到灵宝。安排好食宿,我带他们细致参观了函谷关,又叫来曾在景区当导游的黄清华为张老师夫妇做义务讲解员。讲解老子《道德经》,两位老人精神抖擞,根本不像年过八十的人,兴致非常浓,比我们年轻人还有精神。

陪同张守仁夫妇参观函谷关时,我想到最多的就是《道德经》第二章中的内容:“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道德经》的最高理念是自然,万物万事顺其自然,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成就一番大事业,用无为的手段达到有为的目的。

离开函谷关,我征求了张老师的意见,带他们到黄河边游玩,观看了黄河十八弯,在芦苇荡边歇息。我想到了《道德经》第八章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觉得黄河水给予老子创作的智慧,老子通过观察水,深刻阐述了水的七个特质,是人们学习的榜样,大自然存在着无穷的奥秘,老子发现了,总结出来,奉献给我们。之后,我们又游览了燕子山景区,铸鼎原、冠云山,还带张老师夫妇到农家乐品尝灵宝小吃,喝当地特产苹果醋。

这时,我又不禁想起了《道德经》第十二章中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缤纷的色彩,让人视觉受伤,动听的音乐,让人听力受伤,丰盛的饮食,让人味觉受伤。我们要见素抱朴,正确对待名利物质的取舍,追求内在的精神享受,克服浮躁心理,静水流深,沉下心来。

五天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张老师对灵宝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都基本有所了解,张老师很满意,在我送他们到西闫高铁站挥手告别时,老人家说:“灵宝是个好地方,作为作家你们要大力宣传,我也要宣传灵宝,宣传老子《道德经》。同时,张老师赠送我一幅字:“雷锋式的作协主席。”对于张老师的肯定我激动了好长时间。

张老师回去后,很快,撰写了一篇《在那道德经诞生的地方》整版刊登在光明日报2018年1月12日的报纸上,洋洋洒洒万余字。我拿到报纸连看了两遍。通篇把《道德经》注解得就叫一个通透,同时,给灵宝是一个很大的宣传,从灵宝的文化地理,到灵宝的人文景观,再到文学与道德经,文章里称我们灵宝是道家之源 ,说我们灵宝文学事业做得繁荣昌盛。

张守仁老师在《十月》杂志编辑过很多文学作品,电影剧本《高山下的花环》《林海雪原》《三家巷》《芙蓉镇》《将军吟》《沉重的翅膀》《钟鼓楼》等,他还曾捧红过很多作家,比如:茅盾、巴金、丁玲、冰心、邓拓、汪曾祺、孙犁、徐迟、季羡林、钱钟书、贾平凹等。张守仁老师伴随着《十月》杂志,走过了文坛的四十年,他说他是用《道德经》严格要求的自己。可以说他是一部中国当代文学的简史,他身上承载着我们文坛的历史,也承载着他对于《道德经》的新诠释。老子说:“守静笃。”意思是使生活清净,坚守不变。“笃”是极度、极点的意思。我们的智慧和道德,都从清净、宁静的心自然流露出来。每天吵吵闹闹,心浮气躁,不可能具备智慧。谦卑为人,低调做事,善心常在,必能获得丰厚回报。一个人的福气,是从廉洁、清廉、节俭来的。清心如水,清水即心。微风无起,波澜不惊。浮躁之气源于心,沉于脾。欲修其身需养其性,宁心以清气。不被物累,不需求人,精神安逸;不取于人谓之富,不辱于人谓之贵,清俭之人最富贵。 东汉名臣杨震,非常清廉。有人在夜里给他送金子,杨震拒绝,那人说:“不会有人知道的。”杨震正色回答:“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杨震给后代树立了很好的家风,后来他以及儿子、孙子、曾孙,四代三公,所以说“福生于清俭”。 怀揣一颗平常心,对于一切顺其自然,处之泰然。这不仅有着深邃的人生哲理,而且蕴涵着养生长寿奥秘。心态平和也意味着有好的人缘,常和人沟通交流,有助于舒缓寂寞空虚。我非常赞同张守仁老师这句话:“孔子、荀子、庄子等均为老子的学生,他们不同程度都请教过老子,他们很多的观点和论点都是经过老子的指点而成的。

对老子《道德经》,张老师深信。而对我,就是座右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