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黎阳红哥的头像

黎阳红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9/09
分享

一条西大街,记录浚县城500年商业史

自古以来,浚县古城四条主大街就各具特色,而通向西城门外大运河码头的西大街,则是浚县城500多年商业繁荣的历史见证。

明清时期的浚县城,东大街出文人,南大街住平民,北街多富贵,西大街都是板搭门。板搭门说的就是生意人做买卖的商铺。

浚县城西临古时水运要道大运河,西城门外从南到北大大小小建了6个码头。东起县城中心文治阁,西至西城门,全长330米左右的西大街是大运河上来往客商进出县城的主要街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成了全城中的商业繁盛之地。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浚县城内西大街两侧已是商铺林立,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吸引着众多南来北往的商人和游客。

明末清初时期,城南浮丘山正月和八月古庙会形成规模,周边数百里的民众都来赶庙会,促使浚县成为豫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之一,古城的商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清末至民国初期,当时归属浚县管辖的道口镇至博爱县清化镇的道清铁路、道口至内黄县楚旺镇的道楚铁路先后通车,使得浚县成为豫北地区铁路和卫河水路的交汇之地,进而促进了浚县商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商铺沿县城主干街道纷纷开业,浚县城一派空前繁荣景象。

古时浚县西大街不仅商铺众多,大街中段的鸡市街口附近成为流动商贩的聚散地,每天天刚蒙蒙亮,县城周边村子的菜农、东西王桥卖豆腐的,还有卖馍卖烧饼的纷纷赶来叫卖。卖豆沫、豆腐脑的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大街上人来人往一片吆喝声,人们碰见互相打招呼的、买东西讨价还价的、还有斗嘴儿说笑的不绝于耳热闹非凡。

到了清宣统二年(1910年),浚县古城的许多商铺老板们联合成立了首个浚县商业联合会。西大街单记大肉铺、“庆宾楼”饭庄、刘记西药房,还有“一品斋”绸缎布匹庄、王家的杂货铺、朱家的铁匠炉都是会员单位。

从民国二十七年春,也就是1938年3月日寇侵入县城直至1949年5月浚县全境解放,在这战乱不断的11年时间里,浚县城诸多店铺停业关门,整座县城的商业一片萧条。

解放后,浚县城迎来了光明,勤劳勇敢的浚县人民在党的英明领导下重建家园,半个多世纪的奋力拼搏,70余年的持续发展,浚县古城旧貌换新颜,四条主街和县前街、南小西门里街古色古香,蕴含着这座古城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商铺林立的西大街还带起了北大街、东后街商业的繁荣,整座县城不但重拾往日的高光时刻,而且在太平盛世新时代更加出彩,经济文化发展更上一层楼!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