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黎阳红哥的头像

黎阳红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9/16
分享

文化寻根:梦回黎阳赋汉诗

商周黎,卫国地,春秋子贡故里;

西汉始,置黎阳,三国白马战场;

大运河,黎阳仓,盛世漫话隋唐;

黎阳收,顾九州,千年古县流芳。

……

徜徉在大运河畔,矗立于云溪桥头,看青烟袅袅湿汉衣,听流水潺潺吟唐诗。大伾峰顶怀大禹,浮丘山头觅浚州;我住明代古城边,遥想浚县六百年;追忆大河东流去,梦回黎阳赋汉诗。

浚县人说浚县,绕不开“两架青山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然而,浚县历史的厚重,却远远不是大伾、浮丘、大运河以及一座明代古城所能承载得起的!

诚然,“两架青山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是浚县最美的描绘、最大的亮点,但是仅仅勾勒出了明代以来浚县的风貌,浚县古城虽然很古老,却也不过650余年的历史。

浚县是千年古县,浚县古城却不是千年古城。在明朝初年修建浚县城之前,浚县曾是宋、金、元时期的浚州,南北朝、隋、唐时期的黎阳郡和黎州,西汉初置的黎阳县,是浚县县治的开始,而且黎阳县从西汉到明代改称浚县,一直延续了近1600年。

也就是说,浚县最早的县城是2200多年前的西汉黎阳城,黎阳城遗址在浚县古城东黎阳街道河道村,存在于西汉至北宋年间逾千年历史,因毁于黄河水患几经迁移,到宋代晚期搬至浮丘山顶办公,又历经金、元两代共计200余年,直到明洪武二年才把县城挪到了浮丘山的北坡,也就是现在的浚县古城。

西汉是华夏文明上下5000年的分水岭,浚县是西汉黎阳旧治,至今黎阳仍是浚县的别称。汉代的黎阳居于古黄河北岸,城南扼守历史名渡黎阳津,这里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汉代到宋、金、元上千年时间里,发生在黎阳的战事数不胜数,最为著名的当属曹操与袁绍为争天下霸主引发的黎阳之战,留下了关云长白马坡斩颜良解白马之围,一战成名天下知的传奇故事,从而拉开了官渡之战的序幕。

古时黎阳不仅是中原军事重镇,还是物阜民丰的天下粮仓。南有苏常米,北有黎阳仓。宋朝时期,江南有“苏常熟,天下足” 的谚语,意思是说太湖附近的苏州府、常州府、松江府、湖州府一带丰产的水稻,可以供养天下的百姓。黎阳自古就是小麦、玉米为主的粮食主产地,享有“黎阳收,顾九州” 之美誉。隋文帝在这里兴建了天下闻名的黎阳仓,存储粮食百万石,是当时隋唐大运河沿岸非常重要的国家官署粮仓。由于这里粮丰物阜位置险要,黎阳仓从隋唐时期一直沿用到北宋,成为历代朝廷官府存储调集粮食的国之重地,从某种意义上说,隋唐大运河浚县段因黎阳仓而兴。

浚县粮仓史可以追溯到商代,距今至少有3000多年历史。《史记·殷本纪》中记载:纣王“厚赋税……而盈钜桥之粟。”武王灭纣,“发钜桥之粟,以振贫弱萌隶。”商代黎地的钜桥仓和隋唐时期的黎阳仓,都是作为国建粮仓而名扬四海。如今的隋唐大运河浚县段和黎阳仓遗址也因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说浚县的历史,还不止于隋唐和汉代,大汉黎阳之前,这里是殷商的“黎”地,是周代卫国的领土,也是春秋末年儒商鼻祖端木子贡的故乡。

浚县的河,也不止有流淌千年的隋唐大运河,还有一条比大运河更古老、更伟大的古黄河,在800多年前黄河南徙之前,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母亲河在这里奔腾了上万年。先民6000多年前就在古黄河岸边生存繁衍,4000多年前开始在这片土地上定居,这才有了大禹治水登临大伾山的千古佳话,成就了禹贡名山、中原奇峰的休声美誉。

浚县的山,也不止大伾、浮丘两座,古时还有凤凰山、紫金山、白马山、白寺山、同山、象山、善化山共九座山,浚县境内“七楼八阁九山十二峰三十六处历史景观”远近闻名。

浚县的历史文化,又何止是千年古县、明代古城的遗存,古黄河文化才是它的根,大汉黎阳就是浚县的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