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黎阳红哥的头像

黎阳红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9/20
分享

八丈佛爷七丈楼

浚县大伾山东山脚下有个村子叫寺下头,由于村子位于大伾山半山腰的天宁寺的下面,所以起名叫寺下头村。寺下头是大伾山的东山门,从村子中心街到山脚下走七十二蹬台阶上至半山腰处便是天宁寺的大门口了。

天宁寺大门口有棵非常出名的老槐树叫“龙槐”,这棵龙槐的树龄已经1500多年了,它之所以出名,不仅仅因为年龄大,还有“龙槐”这个名头。这棵千年古槐为啥叫做龙槐呢?这就跟大唐明主李世民有关了,其中还有一个有趣儿的故事呢!

话说唐王李世民曾经登临大伾山到天宁寺拜佛,由于他身份尊贵,一众随从前呼后拥很是威风。到了天宁寺门口,李世民没有多想,昂首挺胸就往里走,不成想被这棵槐树的树枝挂掉了帽子。跟班儿的一看这还了得,抽出刀剑就要砍树,李世民赶紧拦住了。

李世民告诉手下,自己是来拜佛的,却忘了摘掉帽子,树枝挡驾是在善意地提醒我们,在佛祖面前心诚则灵啊!这棵槐树不是一般的树,它是有灵性的,咱们都把帽子摘下再去拜见佛祖吧。

这件事儿很快在民间传开了,百姓们给这棵槐树起名叫龙槐,龙槐挡驾的故事就这样在民间流传下来。

天宁寺是大伾山上最有分量的景点,寺院里面藏着这座山的镇山之宝,这个镇山之宝不但是国保级别,还是中国最早的稀世珍宝!

天宁寺始建于北魏时期(386—534年),整座寺院背靠大伾山山崖,寺院座西朝东,现有殿宇30余间,占地面积2600余平方米。寺院分前后两通,前院是藏经阁,后院是大佛楼,楼中端坐的便是大伾山镇山之宝,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摩崖石刻大石佛。

伾山大佛依崖而凿,与崖齐高,造像是一尊善跏趺坐弥勒佛,大佛雕刻于后赵石勒时期(319—351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它虽然没有中国第一大石佛那么大,却比乐山大佛早了400多年。伾山大佛通高22.29米,比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高出5米多,是“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摩崖造像。

800多年前,古黄河从大伾山东麓流过,古时黄河水经常泛滥成灾,两岸百姓苦不堪言,后赵皇帝石勒命工匠在大伾山上雕凿了这尊世间罕见的大石佛以镇黄河之水。大佛神态庄严,端坐目视前方滔滔黄河水,左手放于膝盖之上,右手伸掌前推之势,这架势是为了镇住黄河水害,保两岸百姓生活安宁。也正因为这样,浚县当地及周边的老百姓都尊称大石佛为“镇河将军”,古黄河两岸方圆数百里的群众每年都来山上祭拜大石佛护佑家人平安,这个习俗一直延续了上千年。

关于这尊大石佛,我们当地人有“八丈佛爷七丈楼”的说法。意思是说,大石佛身高八丈,却坐在七丈佛楼之内。大佛是怎么坐进去的呢?

来大伾山游玩见过大石佛的朋友们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其实原因很简单,大佛膝盖以下的双腿放在佛楼地面下方凿的一丈深的石坑里,这样就形成了八丈佛爷七丈楼的奇观。

大佛楼两边悬挂着一幅巨型楹联,不少朋友没咋看懂,于是经常有本地和外地的朋友问我:“大伾山上佛楼两边的对联写的是什么?”红哥现在就给大家讲讲这幅楹联。

大佛楼前这幅巨型楹联是用名贵的楠木做成的,这对楹联高11.3米,宽75厘米,由30多位工匠制作了60多天才完工。

楹联的作者是中国文物协会会员班朝忠,楹联书法是少林弟子行新所作。上联是:“千年伟佛,每将真谛悟众生”;下联是:“万乘君王,偶发虔愿宁汉唐”。

这幅楹联是一个妙对,上联道出了大石佛的意义,下联说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在大伾山设坛祭天,唐太宗李世民登山拜佛的典故,楹联书体采用端庄大气的隶书,内容和书法相得益彰浑然天成,楹联能够挂在大佛楼上,足见两位作者深厚的文字和书法功底。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