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黎阳红哥的头像

黎阳红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1/27
分享

糊嘟的味道

红哥的老家在豫北黄河故道沙区,打记事儿时开始,在我的印象中,那个时候的农村家家户户每天离不了的就是糊嘟。

在农村,“糊嘟”就是用玉米面熬成的饭。把晒干的玉米粒磨成面,打成面糊在盛着清水的铁锅里熬,“咕嘟咕嘟”熬上很长时间,就成了香喷喷的糊嘟饭了。现在想来,“糊嘟”这个饭名儿应该就是这么来的。

如今,城里人把糊嘟称作“玉米粥”或“玉米羹”,可农村的乡亲们都叫“糊嘟”。

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乡亲们每天的早饭和晚饭大多都是糊嘟,甚至有的人家一天三顿都做糊嘟。原因就是那个年代农村种的玉米多又最不值钱,糊嘟是农村人吃得起的饭。几十年前农村人每天喝糊嘟啃窝窝过日子,窝窝也是玉米面做的,蒸熟了黄澄澄的,因此大家又把玉米面蒸的窝窝叫“黄馍”。

“黄馍”是相对于小麦面蒸的馒头来说的。小麦磨成的面粉又白又细,而玉米面磨碎了就能吃,所以玉米面叫“粗粮”,小麦面叫“细粮”。粗粮蒸出来的馍又硬又黄,所以叫“黄馍”,细粮蒸出来的馍又暄又白,所以叫“白面馒头”。

那个时候还在生产队,虽然小麦和玉米都是农村人辛苦打下来的粮食,可当时人们刚摆脱饥荒,粮食还有点儿紧张,农民生产的小麦供应给了城市支援工业建设,城里人吃上了“细粮”,农村人却依旧吃着“粗粮”,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几天白面馒头。因此,糊嘟成了农村人离不开的家常饭,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农村娃。

上世纪80年代,农村土地承包到户以后,人们家家户户吃上了白面馒头,但是,由于喝惯了糊嘟,豫北很多农村人的早饭和晚饭还是以糊嘟为主,这个饮食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

如今,全国各地的农产品极大丰富而且互相流通,人们的生活越过越滋润,虽然说农村比起城市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但是在吃饭上啥也不缺了,农村人的家常便饭不再是一成不变的“糊嘟+馒头”,而是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天天比以前过年时吃的都要好。现在农村不少人家的早饭和晚饭改成了大米粥、小米粥、八宝粥,可经常喝糊嘟的仍然占大多数。

红哥在县城定居30多年了,早上和晚上最喜欢吃的饭还是喝糊嘟,在家的时候几乎还是天天熬糊嘟喝,即便是出差住宾馆,虽然宾馆提供很多种粥,可我总是选玉米粥,也就是家乡人说的“糊嘟”。

熟悉红哥的朋友都知道,糊嘟是我的最爱,便开玩笑地问我成天喝糊嘟喝不烦,喝出了啥味道。我说:“糊嘟越熬越香,日子越过越甜。这就是糊嘟的味道!”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