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饺子下山面
在红哥的家乡浚县,县城东面有座大伾山,南面有座浮丘山。大伾山上有大石佛,浮丘山上有老奶奶(碧霞元君)。每年的大年初一、正月初九和正月十六这几天,民间有上山祈福、登高望远的风俗。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浚县民间形成了上山吃饺子下山吃面条的习俗,大家称之为“上山饺子下山面”。
红哥的老家在远离县城的农村,农村人特别看重老辈儿留下来的规矩,虽然很多人并不清楚为什么要那样做,但老辈儿人传下来的规矩还是要守的。因此,只要是正月初一、初九、十六这几天去县城上两山,出发前就会包饺子吃,回来后肯定是吃面条了。
30年前,红哥在距离县城近40里的老家生活。我的孩童时代交通不像现在这样发达,人们代步的工具多半是马车、牛车、驴车,自行车算是最先进便捷的交通工具了。
可是,那个时候的农村很穷,大多数农户买不起自行车,即便是有钱的人家买辆自行车还要找熟人托关系搞指标,一个村子里能骑上自行车的没有几户。
就因为这样,地处偏远的农村人进一趟县城不容易,孩子们过了年正月里能够跟着大人们到县城上上两座山,而且还能吃平时吃不上的饺子和面条,这对当时的农村娃来说是件非常期待而又特别隆重的事情。
小时候,红哥过了年就慌着跟父母进城上山,一心想着上山特新鲜还能吃好的,对为啥上山吃饺子、下山吃面条这个事儿没那么在意。
渐渐地长大了、懂事了,上山的次数也多了,红哥才对“上山饺子下山面”这个不成文的规矩产生了好奇,于是便问父母为啥上山前非得吃饺子,下了山就得吃面条。
父亲告诉我:“饺子吃饱了撑得时间长,上山有力气,所以上山前吃。下了山的人又累又饿,面条吃着软乎顺溜,容易消化。”
母亲说:“饺子的样子像古时候的银锭子,吃过饺子上山祈福才能发大财。面条的形状又长又瘦,谐音就是‘长寿’,所以,上山饺子下山面就是上山求富贵,下山保平安的意思。”
红哥听了父母的话才明白,原来家乡“上山饺子下山面”的习俗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着很深的学问在里面!
如今,很多年轻人不讲究那么多了,甚至不少孩子都没听说过上山饺子下山面的习俗。
不过,每年正月古庙会期间,上山出会的民间社火队以及上了岁数的老人们,还是遵循着代代相传的老规矩,上山前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登山时浑身有劲儿。下山后吃一碗软乎乎滑溜溜的面条,感觉非常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