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黎阳红哥的头像

黎阳红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26
分享

隆兴寺里见“世面”

小时候,红哥生活在农村。那个时候的农村很穷,家里的日子过得很苦。父母经常对我说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有出息了就能见见世面。

我也常听村子里的乡亲聚在大街上讲,谁谁是个常在外边儿跑见过世面的人,谁谁没出过门儿没见过世面。可是当我问起“世面”是个啥东西,在哪里才能见到“世面”时,父母说不清,村里的乡亲们也讲不明白。

越是没有人知道,我却愈发对“世面”感到好奇起来。从大人们说话的口气和神态看,他们说谁见过世面时,脸上往往带着羡慕的神色,说的话也是些赞美之词。可当他们说谁没见过世面的时候,那明显是一脸不屑的表情,言语中还带着嘲讽的意味。

当时我就想,“世面”肯定是个普通人不容易见到的好东西,而且不在我们村里,我就特别想自己能出去见见世面。于是,我听了父母的话,在学校加了劲儿地发奋学习,期盼着靠读书走出贫穷落后的农村,到外面见见村里人所说的“世面”。

经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长大后我如愿走出了农村,在县城买了房子定居下来。不知不觉间30多年过去了,这30多年间我去过天南海北数不清的地方,见到过形形色色的人,经历过许许多多的事,也偶尔听到认识或不认识的人说谁谁见过世面,谁谁没见过世面。虽然我明白他们所说的“世面”是什么,可是,自己小时候一直以为“世面”是个好东西,儿时印象里的这个“好东西”我却没有见到过。

早就听朋友说浚县白寺镇白寺村里有座唐代建的隆兴寺,有人在隆兴寺里见到过“世面”,我的心里不由得痒痒起来。索性专门安排了一场白寺村隆兴寺采风活动,说啥也要圆了儿时常常惦记的那个梦,亲自去看看“世面”到底长什么样子。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浚县向西9公里有个白寺镇,白寺镇政府建在白寺集,白寺集上有个白寺村,白寺村是个非常古老的村落,据说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就有了。如今的白寺村有上千户人家六七千口人,是浚县乃至鹤壁市第一人口大村。

白寺村有座白寺山,村子就建在山脚下。白寺村的历史可追溯至秦始皇时期。据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记载,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东巡经过“黎”地的白寺山,“黎”是浚县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字。千古一帝秦始皇在白寺山祭祀西岳,白寺山因此叫“白祀山”,村子得名“白祀村”。

唐开元年间,白祀村修建了一座隆兴寺,隆兴寺的香火很旺盛,后来“白祀山”改称白寺山,“白祀村”也改为白寺村。

隆兴寺就在白寺村村委会办公楼的南侧,所以非常容易就找到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村民正在对寺庙进行整修,施工现场有点混乱,不过一点儿也不影响我参观期待已久的“世面”。村民们热情地告诉我,隆兴寺正殿前面立着两块石碑,这两块石碑就是当地人们口中常说的“世面”。

这是两块明代初年雕刻的石碑,碑身通高1.66米,宽40公分,高77公分,石碑厚度35公分。石碑雕刻手法拙朴厚重,显得非常独特,两块石碑上都刻着碑文。左边石碑碑文内容是:“盘古三皇圣祖,天皇伏羲氏、地皇神农氏、人皇轩辕氏。”右边石碑碑文为:“夫寺者植福究道之必假人,肇自汉永平年中为始,随世而变,兹者隆兴寺,大唐开元中始建,屡罹兵燹而废,至大宋至正庚午复建,迨我朝改元统制,重修后殿三楹。佛像巍峨,金碧交辉,改荆藜作胜地,既刻铭于石,永远为记云耳。”

从两块石碑上的碑文来看,左碑意为叙述盘古开天辟地,崇敬上古三皇;右碑记录了隆兴寺的缘起兴衰,让后世人们铭记。

再仔细打量两块石碑就会发现,两座碑顶上盖的碑帽形状有别,左边的碑帽顶部正中凿了一个倒梯形的凹状缺口,右边碑帽却是凸起的原石,古人认为凹为阴凸为阳,两块石碑并立暗合了阴阳合一之意。自古世间有阴阳,阴阳合一万物生,这其中的寓意可就深了!

白寺村的村民们讲,只有这两块碑在一块儿才是世面。少了其中一块碑,那就不是世面了。我问大家为啥把两块石碑叫“世面”,他们却笑着不说话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