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用在办公室人员流转上很是恰当。2016年,从教师跨行转入政府系统至今已有七个年头,目睹了办公室的“人来人往”,“前辈们”走了一批又一批,“新同志”来了一批又一批,我也成了单位的“老人”。最近两年,单位来了不少“新同志”,大部分是“90后”,尤其是“95后”居多;“新同志”不单是年轻、学历高,更重要的是那股“劲儿头”,宛若一股清风,吹遍办公室的每个角落,让一切显得格外“精神”。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物种有其多样性,同样人也有各种式样,正如“新同志”的到来。在与“新”打交道的日子里,很多瞬间常常带给我们许多的感动;在每一次的感动中,我们又似乎领悟到了很多,明白了很多……
一次感动却又心疼的值班
2022年,对于小县城来说是灰色的。这一年,疫情肆虐,像张灰色的巨网,撒在小县城的每个角落;出门戴口罩、排队做核酸、扫场所码、隔离、社区防控……这种经历深深地刻在了我们记忆中,直到今年,正在上幼儿园的4岁小朋友还会堵在家门口,挡住下班回家的我,说“请扫场所码”。我知道我们的“今天”的确不容易,这让我不得不想起那段抗疫的时光。
那年,办公室有好几批“新同志”充实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鑫。2021年8月5日,他上午刚来办公室报到,下午就即刻充实到疫情防控工作中,负责信息调度收集、数据统计汇总、电话答疑、会务组织、值班值守等工作,用他的话说就是,以前从未参与过如此紧急重要的事情。紧张还是会有的,天天加班也是家常便饭,但更重要的是干好手头工作。干好手头工作,把每项工作当成最好的锻炼,是不容易的,往往需要付出很多。记得那是临近春节,办公室开展“党员双报到”志愿服务活动,对口服务的对象是政府家属楼居民,疫情期间小区无人值守,而我们在小区大门口主要是值班,详细登记出入人员信息,保障减少人员流动。因为该小区属于老旧小区,是典型的“三无”小区——无物业、无门卫、无值班室,我们只能在小区大门口放张桌子,摆上消毒液、登记本、口罩,也只能站在严寒中值班;好在两人一组,这也慰抚了值班时忍受的酷寒与无聊。记得有一次,轮到鑫值班时,出入人员很少,硬邦邦的土地上,他全然不顾寒冷,竟然站着睡着了,后来听说,是因为头天晚上有个紧急情况,半夜一两点被叫到指挥部,一直忙到凌晨四五点钟,那天早上正好是他值班,带着“任务”就直接上岗了,才出现了这感动却又心疼的一幕。
的确,疫情不分“新同志”还是“老同志”,换句话说,在疫情面前,大家都是“新手”。对于办公室来说,这种任劳任怨、认真负责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不光是鑫,还有很多人,如半夜收发疫情通知常被搞“精神儿”了的丛;临近婚期却能在深夜的寒风中按时值班的平;首次“做核酸”志愿服务时也会紧张的大白……年龄只是符号,最重要的是“新同志”的确很“能干”,再也不是印象中的那个初出茅庐、不谙世事的小毛孩了,已开始成为职场中的中流砥柱,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坚强力量,温暖你我。
一本密密麻麻的工作日志
最近读到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的一本书《人生可以走直线》,这本书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每个同事都有可以传授给你的东西,最能静下心来学习的人,在职场中最有爆发力。学习的对象除了上司,还包括你身边的每个同事,甚至为竞争对手工作的人”。很赞同他这种学习的观点,静下心来学习,做好准备才能有机会遇到更多的美好。对于办公室来说,有些“新同志”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从校门到办公室,对工作规范、科室职责、县情等不了解、不熟悉也是客观存在的,多学习、多实践、多总结,逐渐提高也是可观的。
记得,去年在信息舆情室历练时,我对桌的姑娘—玲,是很爱学习的,不仅学历高,是通过人才引进的研究生;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也强,棕色的工作日志上爬满了她的“小秘密”。因为,毕业后就直接来到了办公室,之前在学校里也没有接触过类似的工作,刚开始对编写政务信息并没有太多的思路,但随着慢慢的学习、积累,工作日志记录的也越来越多了,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了,这也主要得益于不间断地学习。自从来到办公室后,每周一晚,她都会像个“小学生”一样,端端正正的坐在党建学习室里听“老师们”的讲解,慢慢的对办公室各科室业务越来越熟悉,公文制发规范、文稿起草注意事项、政务督查、政务公开、政务接待等这些“知识点”也全部收录在她的工作日志中;后来,课堂内容更加精彩,其他单位“专家”也纷纷来授课,“学员”也越来越多,小屋子换成了大会议室,她的工作日志也越记越多;当然,写信息外出调研是必不可少的,构思的方案、跑过的地方、了解的情况,也都被她密密麻麻的记录下来。
“新同志”在不断提高,我们也不能落后,每个科室也有自己的“计划”。比如,各科室围绕重点工作制定的工作调研课题,外出考察调研,借调省、市交流学习,“一对一、手把手”以老带新……相信,将来的不久,青春的观察必将写满每个同志的工作日志,这也必将成办公室的良好风气。
一本费时很久的“字典”
花开很浪漫,疫散终来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场所码已成为过去式,日子仿佛又回到了疫情前夕,但又有些不同,到底是哪里不同,却又是那么的朦胧,就像“新同事”的到来注入了“新”的血液,那股“把工作干好,横到边、竖到底”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办公室“新同志”很多,要想快速成长,不能仅停留在“口口相传”“以前怎么样做……”的层面上。不可否认,办公室很多时候是借鉴“前辈”传下来的“经验”,可新问题再用老办法,总归是不合时宜。初来文电室,公文办理规程是2020年制发的,指导性很强,但操作起来不够具体,对于小白的我来说是不容易的,没有相关经验,很多环节不够详细,具体操作起来有点吃力,这导致我在很多时候向拟稿单位解释之前,都需要提前请教“老师”。今年2月份,办公室专门去了上级单位交流学习,结合县里工作实际,明确了从代拟、会签和前置审核、申报、审核、签发、校核印发等各环节的要求,标准提高了,公文制发更加规范了。其实,办公室从去年就已经开始谋划,在多方征集意见及参考借鉴、反复审核的基础上,终于编制完成了办公室的《工作制度与工作规范汇编》,从政府规则、公文制发、公务接待、会议纪律、值班值守、网站和政务公开、差旅补助等方面明确做出规范,可操作性很强。办公室同志们人手一本《汇编》,仿若“字典”,让很多刚上手、不太熟悉业务的“新同志”“有据可查”。
“字典”来之不易,不管是“老同志”还是“新同志”都需要好好珍惜,时常翻阅、时常修订,这样才能够“与时俱进”“源远流长”。当然,“字典”已制订,不抓落实就会成为废纸一堆。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狠抓落实成为办公室最好作风的见证,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就是最好的答案。
……
五月来临,一切都是向好的样子,一切却又在悄无声息的改变着。“新同志”有新风采、新气象,也给了我们“新希望”。正如《五月的花海》歌词中写道,“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相信吧!五月定当是花的“海洋”,我们也必将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