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贵池农村年俗旧事
李友满
在农耕时代贵池农村的年俗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琳琅满目的农村美食和生产生活的整理准备,以及除夕那天的仪式感,还有地域特色的风土人情。
贵池特色的年俗食品主要有:炒米熬糖打豆腐;做糖(用熬得麦芽糖做芝麻糖花生糖等);搓各种圆子(萝卜圆子、山粉圆子等等),圆子象征着团团圆圆;各种炒货(炒冻米、煮米、豆类、花生、瓜子、米角子、番薯干等);腌制食品(鸡鸭鱼肉);做甜酒。
以上这些食品平时也做,只是做的不多,过年时做的多一些,用来待客,特别是异地或城里的客人来就很稀罕了。
庄稼人辛辛苦苦忙了一年,过年前也要修整了,腊月也是农闲时期,农活不多,主要是油菜的田间管理和照顾老牛过冬。要过年了,一般会把平时散散落落的农具清洁规整放在一个角落里。把牛圈、猪圈和鸡窝和厕所里人畜粪便挑到田野里某个角落堆积沤肥或直接洒在田里。牛圈里再添新的暖和稻草,让老牛温暖过年。因为那时间老牛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
除了家外的卫生,过年前还要家庭大扫除,贵池人把这个叫做“打灰”,过去家有老夫子的讲究还要择日打灰,就是选择黄历上水日(黄历上每天都有不同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归属)打灰。打灰一般在腊月廿四前后。
家里家外卫生搞好了,就是我们自己了,要去剃头,女的还要染发做造型,年前的最后一次剃头,我们称为剃“年头”
家里家外与个人卫生搞好了还有经济上的整理。欠债要还清,不能还清要客气打招呼求得别人的谅解。别人欠自己的,或做的工钱还没有结账要在年底结清。因此在曾经的腊月里,走村串户讨账人的很多,有时候还会争吵。讨账一般在除夕中午吃年夜饭时结束,躲债的躲到家家户户放鞭炮贴春联吃团圆饭就可以回家了。
腊月收账了,一年的经济支出旺季也到了。置办年货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吃穿用,请客送礼,家电等等。在贵池买年货有一个地域特色的名字叫“打年货”
内外准备妥当,就要迎接新年的到来,仪式感的年俗是从腊月廿四开始的。
俗语云,“廿四过小年”,“大工小工,廿四满公”就是从这天起基本上不出门干活了。这一天最重要的年俗是“送灶”。就是这天晚饭早点烧好,吃完饭,早点搞灶台卫生,让后放贡品和爆竹送灶老爷上天,关于贡品有俚语云“送灶糖、接灶粑”,就是灶台上放一包白砂糖或自家熬制的麦芽糖饼子,寓意是灶老爷嘴上吃糖后上天言好事。
腊月廿四也是某些村庄家族开祠堂祭祖的日子。也有的家庭,祖先的坟冢遥远一些,除夕当天不能完成祭祖,提前祭祖,一般也是从这一天开始。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根据各家的日程安排,可以开始祭祖了。
过完小年过大年,就是除夕了。
除夕这一天日程安排很满档,早上祭祖,祭祖回来贴春联,中午吃年夜饭,晚上煮元宝、接灶、守岁。
除夕以及腊月廿四以后的祭祖,是上山的,我们叫 “年挂坟”。祭祖的贡品讲究要有骨头、肥肉、和鱼以及豆腐。其他就是饭酒、黄纸、冥币等。
祭祖回来,女人们在准备年夜饭,男人们贴春联,洗碗筷茶杯。
我们贵池的年夜饭一大特色是在中午吃年夜饭,一般要过12点,最迟不超过2点,现在基本上不吵过1点。
贵池的年夜饭有一些讲究:首先是不能数筷子和分发筷子,只能放一把筷子放在桌上,各人自取;其次是动筷前要斟酒泡茶,再敬一次祖宗,喊祖宗回家过年,把酒洒在地上,放鞭炮;第三、一般要有两条鱼,摆放的时候一只鱼头朝大门外,一只朝中堂,吃鱼时只吃其中一条鱼,且是吃中间,保留头尾,寓意有头有尾。年夜饭结束时长辈给小孩压岁钱。
吃完年夜饭,全家人开始洗澡换新衣服,特别是小孩子。夜幕落下,掌灯时分又开始煮元宝。元宝就是茶叶蛋,只是过年时我们叫元宝,是新年时有客人来拜年时招待的必备食品之一。
煮元宝的同时也会煮面条和饺子,因为年夜饭是中饭,晚上就饿了。冬夜漫长,还要看春晚、接灶、守岁。
廿四晚上送灶,除夕晚上接灶,接灶要迟一般在23点左右。之后就是守岁。
守岁是很古老的习俗,就是一家人围着八仙桌吃零食聊天要一直到天亮,但现在大多数人接灶之后或春晚结束就关门睡觉了。
庄稼人的一年就这样结束了,正月初一的开门炮震耳欲聋,开始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