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月荷的头像

李月荷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312/18
分享

李清照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之道

绪论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本文主要从李清照的传世作品中精选一部分来分析解读,透过她的人生际遇,研究她的才情、梦想和独立人格。并从她的代表作品中研究她对待爱情、婚姻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智慧,以及在两宋更迭的动荡局势下流露出的非凡力量和卓越见识。

李清照的女性之道

李清照作为一个女人,她的爱、她的情、她的恨、她的命运,便构成了女性之道。通过对李清照女性之道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对于女性这一特殊而重要的群体,进行更深入地分析研究,从而对于女性之间存在的阶级、种族、文化和社会地位、个体之间等多重差异,得以更好地缩进和改善,同时更进一步地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李清照的女性智慧

李清照作为古代文学中一名杰出的知识女性,在诗词界更是首屈一指的女词人,她开创了“易安体”,她的词在宋代自成一家,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观点,成为婉约派词宗。她爱憎分明、立场坚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具备文学家的非凡创造力和远见卓识,将女性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本文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李清照超越常人的智慧和女性光彩。

李清照充满底气的才情

作为封建社会女性,只能被局限于闺房后宅之中,既不能像男子一样去学堂读书,亦不可能参加科举考试,谋取功名,更不能像唐代诗人李白那样纵横五湖四海,广交朋友。而李清照在这样的条件下依然能成为婉约派词宗。不仅在古代文论界占有一席之地,在文豪如林的古代文学界更是灿若晨星,寥寥无几,独树一帜。

李清照出生于1084年,父亲李格非勤于著述,留下了很多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也是官宦世家出身,具有良好的文学修养。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父亲精湛的学术造诣、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卓迈深邃的非凡见识,以及母亲“亦善文”的文学素养都对李清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她十五六岁的花季年龄就表现出不同凡响的艺术素质,写下了《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从而才名初显。到了京师以后,在父亲的教诲和母亲的辅导下,李清照一面刻苦攻读,一面不断练笔,在创作之初便站在了高起点上,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在繁华的京师,成为文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蓼园词选》对易安此篇下过几句评语,他说“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并自此得到了“苏门四学士”之一晁补之的器重。李清照写下了传诵不衰的《点绛唇》。沈际飞称赞说:“片时意态,淫夷万变,美人则然,纸上何遽能尔?”。婚后,在青州避居期间,她从理论的高度出发,站在词史的论坛上,对北宋词进行了批评和总结,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大胆完成了《词论》,也是现存最早的论词专论。

李清照作为千古第一女词人,非凡的才华让李清照的生活充实而饱满。她不仅能陪丈夫做他一生执着的事业,同时也能运用才艺绽放自己的风采,既点缀了她的女性生活,同时也让身边的亲人为她的才华而骄傲。她用她的才华,装点着她不平凡的人生;她用她的才华,诠释着作为女人所具备的智慧;她用她的才华,寻找着人生最值得追寻的志趣。

李清照馥郁饱满的灵魂

在李清照的一生中,经历了颠沛流离的战乱生活,经历了跌宕起伏财务尽失的困境。可她自始至终作为封建社会的一名闺阁女子,从不妄自菲薄,自信而坚强。在她面对生活所遭遇的艰难困苦时,她从未在磨难面前退缩,就算是她和赵明诚穷其一生所收藏的文物尽数被毁时,她依然能做到坦然面对一切。积极地克服眼前的困难,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让自己的灵魂更趋于芬芳。

1098年,李清照和弟弟随从母亲王氏来到了京城,在腊月二十四这天,豆蔻年华的李清照,便因为她的自信与才学,名动汴京。一个女人的价值有时候可以交给男人来评断,却并不需要通过男人的世界来体现。李清照作为官宦之女,骨子里透露的优雅与端庄本身就优于旁人。而她又饱读诗书,热爱生活,更加焕发出独特的艺术气质,在实现自我的同时,让自己脱颖而出,不经意间将女性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李清照一生写过许多咏梅词,现存比较完整,评论比较多的有六首,即《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满庭芳》(小阁藏春)、《清平乐》(年年雪里)、《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她一生酷爱梅花,也用梅花来表现自己坚贞不屈和一尘不染的高尚品格。她笔下的梅花既是她对梅花的爱,也是她本身性灵的自我写照。比如“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正是李清照把自己凝聚的激情和自身心灵的坚贞与高洁,寄于梅花,有力地突出了梅花“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高尚品格,实际上,这正是她本人卓尔不群、不事铅华、超凡脱俗的优秀品行的展现。《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既是在赞美梅花沁人心脾的暗香和含而不露的无限情意。同时也隐喻自己象梅花那样,不仅具有姣好的容颜,更是散发着独具魅力的内涵美。而且进一步表现了作为赏梅者的自己,且先以酒遣愁,不辜负赏梅大好时机的女性情怀。再如《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通过写残梅来表现李清照本人虽身处劣势,决不屈服、颓废,即便生命已风雨飘摇即近凋零,也决不自暴自弃。她仍要尽全力拼博绽放,发挥生命的最大价值。将她执着的人生追求,顽强的生活意志通过残梅表现了出来。还有《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更是将她的家国之恨和兴亡之感表达了出来。作为一个女人,她不能上战场,可是她为家国忧心如焚,愁叹国势日衰,事业无成,用她的词希望唤醒有为之士,能挺身而出,收复失地,振兴国家。“风势”既指自然之风,也指政治之风,词人巧妙地运用了一语双关,借自然之境道出了对国家运势的担忧,在惜花之情之中隐含着她对祖国山河的愁思。

李清照就像梅花一样,是一个灵魂散发着馥郁幽香的女子,她虽身处乱世,却不卑不亢;虽藏于闺阁,却胸怀天下;虽颠沛流离,却自立自强。遇到困难和挫折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思考,力于挑战。在花开的季节,赏花惜花,绝不辜负生活中的小美好。也因此,她的灵魂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女性,即便是在现在看来,依然充满了灵气、香气。

李清照自带光芒的梦想

李清照虽出身于封建上层士大夫家庭,但她并不甘心像一般闺阁女子那样在女红中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的年华,而是对自己有所要求,希望自己在事业上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可她毕竟是女子,既不能像她公爹赵挺之那样出仕入相,亦不能像她夫君赵明诚那样为了他一生钟爱的金石事业而游走于世间。她以她自己独特的方式, 追求她喜爱的文学,她对文学的喜欢,并不是单纯的兴趣爱好或者仅为提升自身涵养, 而是将更高的文学创作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梦想, 并且不断地追求和完善趋于理想的文学艺术。

李清照是一个有梦想的女人,从她周岁抓住那支毛笔开始,她便知道她想要的是什么,她将追求的是什么。在她的闺房,充满了浓厚的文学艺术氛围,书桌上整整齐齐摆放着笔墨纸砚,《论语》《诗经》《庄子》《唐诗精选》《三字经》也都是按顺序摆好,包括她父亲的著作,《礼记精义》《济北集》《史传辨志》也都是摆在书桌触手可及的位置。从小在父母亲的熏陶下,她读书从不是浅尝辄止,而是理解通透,把握要领和实质,她博闻强记,又刻苦攻读。她知道要想留下传世之作,必须要下苦功,在她父亲带她们参观相国寺的十大镇寺之宝时,李清照便在吴道子的画、杨惠之的塑像前暗暗告诫自己,必须下狠功夫,写出出类拔萃的作品,成为人上之人。

李清照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并坚持不懈地向着她的梦想靠近。在她婚后的那段幸福时光里,一边陪着夫君赵明诚收藏整理金石文物,一边继续她的文学创作。在《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词中,“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以浪漫主义手法,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以幻想的方式既表现出生活的真实感,也兼具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此句气势磅礴,一往无前,真乃大手笔。本词运用不同的风格,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运用诸多典故,构成气度恢弘、格调雄奇的壮观画面,表现出她在人生中努力进取、坚持追梦的执着精神。《夏日绝句》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更是直抒胸臆,洗净女儿气的慷慨之音、豪迈之作。在深沉的爱国之情中,同样表达了李清照对生命价值的期许,以及对国破家亡的悲愤之情,即便寻不到未来的路,也要坚持自己的尊严和梦想。在《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所描绘的生活情趣里,也表现出了她不肯虚度年华的人生信条,一生都在自己所喜爱的文学事业中前进。

梦想有多大,事业就会有多大,张爱玲曾经这样说过:“一般说来,活过半辈子的人,大都有一点真切的生活经验,一点独到的见解。他们从来没想到把它写下来,事过境迁,就此湮没了。”李清照一直用诗词创作记录着她的思想历程,也因此让我们看到一个永远抱着对生活的梦想,永不言弃的女子,在词的天空,肆意翱翔的伟大女性。她所绽放出来的女性智慧,就是在当今时代也是有着深远的启迪。

李清照的独立人格

李清照作为一代才女,不仅仅只是才识过人,更重要的是她处于男权主义社会环境下,依然能做到内心独立,坚持自我,不趋炎附势,不人云亦云,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观点。无论是在平常生活还是在对待爱情婚姻上,李清照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就像梅花一样,品行高洁,不容玷污。从她的词作中, 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她作为女性的丰富细腻的感情世界和内心独白。包括李清照独立自强的人格精神亦在她创作的许多作品中有所反映, 从而使她成为当仁不让的婉约派女词宗。在古代文学史上焕发着奇光异彩。

李清照生活上的独立

从小,李清照就深得父亲的赏识和喜爱,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清晰地展现了十六岁少女尽兴游玩的那一段美好时光。清透至纯的少女情怀,至真至美的少女个性都在词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在一般的少女只能是深居闺楼内院,专攻女红的时候,她却可以“沉醉不知归路”,荡着小舟,兴尽而归,在藕花深处和鸥鹭一起开怀,并能写出传诵千年的佳句,这不正是因了她内心的独立,所焕发出来的人格魅力吗?

还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句“浓睡不消残酒”,一句“应是绿肥红瘦”,道出了十七岁女子无边的心事,在她和侍女的问答中,既道出了一朵花的心事,也道出了李清照少女时节的怜花惜春之意。也难怪“绿肥红瘦”自此成为经典佳句流传至今。在她的少女时代中,她便流淌着独立自主的个性,在词的创作中也是充满新意,充满自己的个性。

李清照感情上的独立

自古人们形容女人的美,总是会说“女人是水做的”“温柔如水”之类,水既可以容纳万物,亦可以滋养万物。水既有无边的柔情,亦有无边的坚韧。而李清照在对待自己的爱情、婚姻上,便拥有着如水一样的柔韧,如水一样的不屈不挠。在她嫁给赵明诚以后,她以她的温柔,伴着丈夫收藏金石文物,到处寻觅有价值的藏品。为了能够收藏更多的文物,李清照可以做到“食去重肉, 衣去重彩, 首无明珠、翡翠之饰, 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金石录》后序)。在和赵明诚分开的时候,更是写不尽的相思。“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等诸如此类的思念之词,无不表达着李清照对丈夫赵明诚的缱绻情思和绵绵情意。在李清照“现存其词中含“寂寞”一词者4首, 有“愁”字者约30首, 均是思念之词, 其坦露用情之深、思念之苦, 感人至深, 将女人的似水柔情、温婉姿态表露无遗, 较之普通女子含蓄不表或表达不力更见风韵情致。”

可是在她发现赵明诚有了二心,蓄养了妾室以后,她念及那段“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初恋时光,她亦作出了隐性抗争。虽然在封建社会,男子三妻四妾,再寻常不过。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十几年,仍然膝下无子承欢,赵家乃显赫大户,赵明诚养个妾室亦是正常。可是作为李清照对赵明诚用情至真至纯,她又岂能就此罢休。于是她写下了一首小词,劝说赵明诚。“静中吾乃得知交,乌有先生子虚子”以此自嘲。终于,在她的坚持和努力下,他们二人的关系得到了缓和,她用更多的体贴和温柔包容他。或许赵明诚始终是李清照最在意的那一部分,所以她才能在和他分别时写出肝肠寸断句,也才能如此努力,挽回曾经的恩爱。

在她再嫁张汝州以后,发现此人心怀鬼胎,不堪托付以后,李清照宁可去坐牢,也要去官府告状离婚,这是何等的气魄,就是在现如今,也不是每一个女人都能做到!即便满城风雨,即便遍体鳞伤,她也要做回那个独立自主的女人,不屑与粗鄙不堪、行为低劣、道德败坏的污秽一起生活。她就是这样一个爱憎分明、个性鲜明、高雅圣洁的女子,又岂能落于污泥而自污呢?“居囹圄者九日,岂是人为?”,可见,李清照冰清玉洁,内心柔韧的独立人格。

李清照思想上的独立

在李清照撰写的《词论》中,大胆的评价同时代几位男性作家,评价北宋著名词人柳永,认为柳词“虽协音律”,但“词语尘下”。评价张先等北宋著名词人,她认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甚至对于晏殊、欧阳修、苏轼这样的大文豪,也不留余地,认为他们的词只能算诗,不协音律,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词。在文学的创作上,李清照始终保持自己的艺术风格,“别是一家”,充分显示出了她在思想上的自我意识,这在当今社会也是极其可贵的,更何况是那时的封建社会。

李清照晚年时,国破家亡,所收藏的金石文物亦损失惨重,这在一般女子早已承受不住重压,而李清照却在漂泊贫病的时刻,依然不忘关切国家朝廷的命运,不惜“沥血投书”为韩肖胄、胡松年两位使者送行,在诗中既表达了她的故国之思,同时还对他们提出了两点建议。“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巧匠何尝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可见她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此句更是抒发了李清照愿意为收复故土,而奉献自己一切的豪迈之情。如果她是男儿,她定会为收复河山而鞠躬尽瘁。还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何等的豪壮,何等的悲慨!对时事的不满、沉痛溢于言表。

爱国主义情怀贯穿李清照的一生,这也是她独立人格最为可贵的部分,她不事权贵,敢于直言。作《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作出了以史鉴今的深刻思考。她不仅才华横溢,更是独立自强,在面对国家动乱,生活流离的时候,依然坚持自己的人生信条,焕发出比一般男子更精彩的人格魅力。

李清照女性之道的价值意义

在李清照的作品中,无不流露出她作为一名知识女性身上所流露出的深邃的哲学思想,对于这样一名焕发几千年光彩的奇女子,研究她的女性之道,从她留下的经典作品进行透析和解读,从古代文学中着手,这对于广大女性在修炼自身、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比借鉴西方经典,更具有积极影响和深刻启示。

李清照女性之道的历史意义

李清照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诗情画意,在她词作里面有少女时的天真无邪,亦有初尝爱情的羞涩与甜蜜,更有步入婚姻之后的成熟与相思,国破家亡之后的忧心与坚持。无论世人对她作何评价,她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是一块完整无缺的珍宝,她的才情,她的操守,她的思想都在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都值得一代又一代人学习和借鉴。

她在《

李清照女性之道的现实意义

在现实社会,女人已不再是封建社会的裹足不前,亦不再是男权主义下的牺牲品,已然成为了新时代的半边天。如何发挥半边天的作用,就需要新时代的女性具备一定的学识,学习经典,学习传统文化。而李清照作为古代文学史上灿若晨星的非凡女性,她身上的光彩更是值得新时代女性进行探析和深究的。

无论是李清照流传于世的作品,还是她和赵明诚美满的婚姻,亦是她面对张汝州时的果断与决绝,都诠释了一个女人内心独立、执着追求、温柔坚强的美好品质。她跻身于男权社会,却并不依附于任何男人,依然运用她的学识和智慧,既为古代文学界做出了她应有的贡献,也为家庭和事业付出了她的毕生精力,同时亦为国家和社会倾尽心血。在面对国家动荡离乱的时候,她虽已贫病交加,垂垂老矣,依然忧国忧民,她身上所展现的爱国主义情怀,愿以一腔血肉洒故土的家国情怀都是极具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的。

李清照用自己曲折离奇、丰富多彩的一生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个女人最美的姿态和最好的风骨。灵魂带着香气的女子,经得起富贵,亦抗得住破碎。如同民国时期的林徽因,张爱玲,她们都是这样有着深度内涵的女子,也都在各自的时代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李清照的光芒不仅照耀了古代文学史几千年,亦在当今也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她一生留下的女性之道,也将影响着后世去学习、去探寻。研究李清照的女性之道,感受她一生的悲欢离合,以史为鉴,对未来更是极具参考价值。值得一代又一代人传承和颂扬。

三、结语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女性文学家。她既是灿若晨星的女性历史人物,也是寥寥无几的女性文学人物,更是处于那个特殊时代的伟大女性。从李清照的成长环境、爱情婚姻、人生命运、作品创作来研究她的女性之道,从而展示一代婉约词宗独具光彩、巾帼不让须眉的人格魅力,能给广大女性以启示,也让更多的人走进古代文学,学习传统文化,并以此发扬光大。

研究李清照的女性之道,不仅仅只是研读她的作品,学习她的文学素养,而是从中感受她坚强无畏、独立自主的人生态度。从而在面对人生磨难时,坚守初心,绽放更大的光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