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人
一﹑
在八十年代初,黎艾文远嫁他乡,做了一名村妇。
结婚后,她把大量书籍留给了弟弟。仅仅把“大使”送给她的几本《俄華词典》、《汉俄词典》、《俄汉翻译小词典》带给公公当卷烟纸了。
她本以为自己烧成灰也不会再翻书本了。因为,她曾经书读的那么好,也没有“鲤鱼跳龙门”。眼下,喂猪打食也不错,即用不着文化;也不挨费脑力的累……
伴随着如此安逸的生活,黎艾文真把自己当“土包子”了。就是她的姐夫、小外甥女来农村宅舍看她时,都认不出戴“北京蓝色方头巾(当时流行的款式)”的她了。
黎艾文真正想重新找回自己的日子,是在她的儿子降生之后。这孩子也真难生还。一出生,不会哭,得了小儿先天性硬皮症。他的父亲没有放弃,到隔条大河的“老山头”东村找了一个赤脚医生李凤琴来,开了一剂草药偏方(七颗大葱拌足量竹叶熬水擦肿胀的面皮),再把婴儿放到热炕头的板子上面烙,慢慢小脚丫的肿涨一旦消失了,小孩子就会苏醒﹑活过来了……本来像耗子般大的小人儿,没想到折腾一个多月后,存活了。
这给黎艾文注入了另一种动力,她想学习冷门知识重新回归教育,只有自己懂得教育才会真正拯救这命运多舛的小婴孩脱离农村一亩三分地。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黎艾文每天养猪、给做豆腐的丈夫打点零活、侍弄园子、带孩子……整天忙的团团转。再说,以前她学习的是俄语,现在却有《广播函授英语课程》从字母学起,学业三年;学费80/每年;适不适合她﹑还真是个未知数,只有到现实当中去寻找答案了。
黎艾文的丈夫首先投反对票,他还把状子呈到大姨子手上。说:“我家的活儿,你也不是不知道;她哪有时间学习啊!”她的大姨子说:“你们好好商量,她如果听我的话,现在不是掉在你的手底下,而是在课堂上教学……”
碰了一鼻子灰之后,黎艾文的丈夫开始跟妻子吵架。黎艾文也知道丈夫心里的担忧,一怕白搭报名费、买收录机的钱,二怕妻子学成飞走……
所以,她在最后报名截止日期跟丈夫说:“我报名学习英语主要想在培养孩子时有抓手,如果镇二中缺英语老师,选拔到我,离家也近……”
黎艾文终于在1985(至1988)年夏季参加了《北京外国语学院》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英语函授大专课程。
正如黎艾文的姐姐所说的另一句话:“我的妹妹若生在战争年代,肯定是‘江姐’类型的人物……意志坚如钢铁。
黎艾文参加英语函授学习,每周一三五早六点在“央广”二套首播,二四六晚六点在同台套重播。一周接到一次作业练习册,阅读资料;在广播里面对答案。“北外”屠培、楼光庆两口子开的第一课,陈琳教授在最后一节课上公布的标准化考试规则及注意事项。
黎艾文的这次英语学习革命,最主要克服了家庭捆锁。她把隔天听一次半个钟头的英语课,看成是战斗。一张四条腿的书桌上面摆放上一个十六开纸大小的收录机。一本教材、一支油笔、一个记录本和相匹配的资料就是她“战斗”的武器。她把考三年大学的刻苦钻研精神挤压了出来。本来她的俄语成绩在班里一直就是名列前茅的。她还把亲戚在前苏联当“大使”时使用过的字典讨要来,人家多年后索取时(说上面有国际友人的重要联系地址),也没有交上差,是一时心情不好把它送人当了“抽烟纸”。
“I learnEnglishin my spare time”……”的句子都被四岁的娃子记住了(尽管他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老师讲课非常专注,从A、B、C……发音开始学习。黎艾文学习的时候,她的丈夫在泼豆腐浆、点干豆腐。他边干边唠叨:“你在家没有学成,还得我供你。”
“我一会儿就听完课,只是把时间挪移到这个时辰”。黎艾文说。她把跟丈夫犟嘴的理由埋在心底。好在她的娃子懂事,像个温顺的羔羊一样跟着妈妈学习英语。
黎艾文学习英语被小姑子看成是欺负她的哥哥了,说是想把他的哥哥累死。消息一经传出,坏事变成了好事了。黎艾文娃子学前班同学的母亲是老师,见到她说:“你学习英语怎么样?我给你介绍一个学生行吗?就是张大夫的二女儿张小菊。”
黎艾文说:“行啊,我们可以共同学习。”因为她必定教过学,也愿意检验一把自己的英语水平。……
1988年,当黎艾文参加完在哈尔滨师范大学考场的笔试后,拿到《英语大专修业期满证明》。她认识的李和平拿到了含有奖学金的“红本”,被召到“北外”进修一年。
在黎艾文的字典里,能够善始善终地学完全部12本课本(另有配套12本阅读教材)就是赢了。
黎艾文娃子同学的妈妈魏芳亲自传达了一个好消息,说镇二中缺一名英语老师,并把褚校长引荐给了黎艾文。让她试一试。她还定了时间。
黎艾文接到了通知后,心想:“我梦寐以求的机会终于来了。可是,我在辅导张小菊的时候感到我的英语口语水平‘洼’,怎么办?……”丑媳妇免不了见公婆。预约镇二中褚校长的日期到了。一个高高个子的年轻校长把黎艾文约到了校长办公室。
褚校长问:“听魏芳老师说你学习英语三年结业了?”
“是一纸‘修业期满证明’。”黎艾文说。
“英语老师能够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在镇二中也不多,你能够加入我们学校英语教师队伍就更好了。” 褚校长说。
“我的口语有待提高。”黎艾文望着校长说。
“那好办,我就是原来教英语的老师,我可以负责批准你通过短期进修、培训提高你的英语口语能力。”褚校长说。
“好吧,我回去跟我丈夫商量一下,再给你回复。”黎艾文说。
“最后我想说的是工资跟以往新招的临时代课老师一样,镇财政出。获得转正的机会后,情况就不一样了。”褚校长说。……
黎艾文回去跟丈夫一商量,他晃着脑袋,说:“几百块钱,把个死身子;你走了,我的豆腐还能做吗?”
黎艾文说:“你不要大账不算,算小账;我可以管管孩子的学习呀。”
“不行,我以为你不被校长认可就会死心塌地干活啦,没成想还是要出去教学?”黎艾文的丈夫说。
“那好吧,这个‘蜡’,要你去‘坐’。”黎艾文气愤地说。
褚校长盼到了快开学的日子,被魏芳老师告知:“黎艾文一直在等待她的丈夫回心转意,‘同意’她当英语老师。可是,都未果。校长,都是我的推荐有误,咱们就另请高就吧。”
黎艾文没有因为当英语老师受挫﹑而后悔学习函授英语。她相信:“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人”。
二﹑
一切美丽的苑景,都在村长庞士奎打人后被改写了。那一年,秦大河住院耽误两个季度没有做豆腐,四只白白胖胖的仔猪喂食跟不上,死掉了;稻田地里的水稻依然缺水;家里没有了硬劳力,定会减产许多;院子里一年三季蔬菜也没种上……
面对重重困难,黎艾文也分析过,丈夫从被打受伤后,干重活不会像以前那样敢吃劲儿了,如果不做豆腐,猪也养不好;靠种水稻不打水井还是扭转不了低产的厄运。单靠种菜仅仅维持现状,不会有好日子过的。再说,娃子上学也没有光明前途可言;愁云布满了黎艾文的脸。
现在,她处于十字路口。她的丈夫秦大河鼻子肋骨被打折后,一只眼睛总流泪。他晚上睡不着觉时,说:“我们就按照我住院时认识的张志和的指引搬家吧。我其实是四级架子工,也会修鞋手艺;我十七岁就学习会修鞋。我会的两样手艺,定能养家的。”
黎艾文说:“我们这里有房子住,至少吃粮吃菜不用花钱。搬到城里还得租房子住,怕是弄不好,还得搬回来。”
秦大河说:“吃惯了厕所粑粑的耗子,给它花生吃,都不吃;它认准臭味儿了。”
黎艾文说:“你以为我不想搬走吗?娃子在这里上学,每年镇二中只能升一两个‘省重点’高中生,就不错了。如果在城里念书就不一样了。我们先不要定夺,跟我家人商量商量……”
黎艾文的母亲在世时跟她的大女儿来到“三老屯”坐在热乎炕头上说:“我同意你们搬家,可是,不要因谁挣钱多少吵架,也不要埋怨;我相信你们走到哪里,都不会报下洼地的”。黎艾文的姐姐也接着话茬说:“我外甥入学我承包了,我们学校每个老师可以带一个直系亲属入学,不用交学费。”……
“姐,那太好了,有你这句话;我们的家铁该搬了。因为,我们落户的地点距离你们家只隔一条公路。”秦大河说。
黎艾文两口子决定搬家以后,把三间砖瓦化房子廉价赊给了小姑子。两套做豆腐用的设备:电磨、毛驴、大磨,栽的树木、几口大缸、开的稻田荒地等都送给了小姑子家。
在金城以西的城乡结合处,有一座小村子叫太平岭。老户人家靠着公共征用土地,加入工厂成为上班族。外来户,就算有一个“空头”户口。
就是凭着这一纸户口,秦大河夫妇带着娃子在这里落脚了。
刚到的第二天,张志和就带着秦大河置办了鞋具、鞋料,投入了修鞋生意。
秦大河在市场刚刚摆好鞋摊子,碰巧遇见了一个在辽宁老家搬来二十多年的侄女——夏晓华来修鞋,他们一见面,侄女夏晓华才知道三叔、三婶搬到附近城乡结合处来住了。
夏小华一问才知道三婶在家待业。便说:“三叔,我给我三婶找个工作干,你同意不?”
“那可太好了,我们刚挪窝过来哪都用钱,她要有个占手的活儿能赚零花钱,我就会攒钱买房子的。”秦大河说。
夏小华心想:“买个房子可不是小钱能办到的。先解决温饱问题都不错了。”
于是,夏晓华岔开话题说:我们楼下有一个开学前班的阿姨,女儿是阿城一中毕业的,还不会教孩子。招来二十多人,现在只剩七个了。
秦大河一听侄女的话,像是在十月里听到了一声春雷似的振奋。紧忙说:“好啊,你三婶教过学;你给她介绍一下吧。”
黎艾文安置好了娃子的入学,被插入“阿城纺织印染厂”子弟小学二年一班念书。
一九八九年秋季,黎艾文被介绍到一个街道主任办的学前班任个体幼儿园老师。
这里是一个超大家属区,居住着全国五百强——龙涤厂子的家属。在几十栋楼的一号楼一层(两间大屋子),有一个开个体幼儿园的杨女士。
杨主任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女性,她准备开一个个体幼儿园,为解决她二女儿的就业问题。
在黎艾文来以前,这个班级已经存在半年多了。就是生源不稳定。她一来接触到的家长一般都是大学以上文化。跟她第一个交代“任务”的家长叫任晓燕。她说:“黎老师,我家高宇第一次走出家门,来到这里入园,大幼儿园去看了,他不待。奶奶哄大的,有点任性。”
“好吧,这里会因人施教的”。黎老师说。
在她们说话的时候。杨主任的二女儿小王老师儿叫高宇马上摘下“恐龙特级克塞号”的帽子,声音有一点严厉;孩子显出要哭的表情。
黎艾文立即说:“高宇,请把你的帽子摘下来放在衣架子上面,好吗?”他睁大明亮的眼睛,服从了。
慢慢地,这位七岁小朋友跟老师无话不说,性格也皮实了;把在家里画的飞机、火车、大桥、树木、花草、景色画都带到学校给老师和小朋友们看。跟高宇同样也是奶奶看大的梁超也来了。
一星期刚过,二十个座位招满了。黎艾文不仅是在情感上与小朋友们交流,她还在教学上面不断创新。城里孩子在家就已经不缺少文化了,而缺少的正是认真的学习态度。这期间,黎艾文也把学习到的英语知识派上了用场。她教孩子们英语,避免小学化,编排英语“公鸡和狐狸”短剧。请求家长到公办大幼儿园借到体操磁带翻录,学会两套广播体操。开展速算、读、写拼音展示、讲故事等活动。开发小朋友们智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约两个礼拜后,全班二十多位小朋友刷新了写字、计算、英语、游戏等记录。家长普遍反映良好。也有一个各例。
一天中午,一个家长气势汹汹地来找到黎艾文问:“你为什么把我儿子的体育委员给‘撸’了?”
黎艾文镇定自若地说:“同志,你就是尹军的家长吗?你认为他适合当体育委员吗?”
那男子没有吱声。
黎艾文心平气和地继续说:“我们是根据每个孩子的特长、通过孩子们举手选举产生的。也许尹军有其他特长,那也要看他表现决定。我不会偏待任何孩子的。”
“那我们孩子不在这里念了”。尹军的家长说。
黎艾文没有被他的逆向思维所左右。说:“同志,你认为你家孩子是为什么上学?”
那男子扯着孩子要走。
黎艾文说:“同志,请你回答我的话。”
他说:“还说这里教的好呢,我看未必。”
“那你要觉得我教的不好,你可以退学。”黎艾文说。
站在一边的杨主任说话了。
“小尹,我不是说你;以前看你家孩子淘气,才给一个他体育委员角色当。现在人黎老师管理的好着呢!”杨主任说完,尹军家长不再说话了。
黎艾文趁热打铁说:“我和小王老师配合,她教图画、唱歌、体育,我叫英语、数学、语文。尹军英语不错,脑瓜也好使;就是不会带操。
所以,在选举的时候,同学们的眼睛是雪亮的。才被更换。”
回到家里,黎艾文告诫自己,不要怕别人攻击,坚持备课,教学不能松懈。梁超的妈妈是“黑龙江纺织学院”的大学老师不是说过:“大幼儿园我们不去,就是相中这里老师的责任心了吗?……”
一个月之后,黎艾文教的班级,又来了五个小朋友,杨主任又加了三张长条桌子。从那时起,黎艾文兜兜转转地又踏上从教路。
三﹑
在陆续招收的二十五个幼儿中,高宇和梁超他俩同岁,他们又都是属鼠的。高宇比梁超提前早来两个月。高宇的母亲一来就背地里告诉黎艾文老师说:“高宇在家惯得没样,好拿别人东西,希望你管住他。”
同样,梁超的妈妈来跟黎艾文老师说:“梁超在家里爱眨眼睛,请你多费心,管管他。”
两个孩子背景相似,他们的父亲是大学同学,双双被分到一个企业,都担任要职;家住上、下楼层。同时,也都是奶奶待大的。
高宇第一天来时,就跟老师介绍说:“我姓‘高’,高空的‘高’。宇宙的‘宇’。”
他长着两只明亮的大眼睛,1.20米的个头。给黎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宇像他的爸爸一样的有大将风度,他很快适应了环境;帮助老师管理班级。鞋架子上鞋子的摆放,厨房水杯子的洗涮,作业本子的发放等等,他都做得井井有条;根本看不出来有娇生惯养的痕迹。正像家长说的那样,高宇是家里外头“两重天”。
有一次,黎老师带领小朋友上剪纸课,五个人一个单元围成圈坐。彩纸、剪刀、浆糊都是老师集体管理的,又要发放到个人手里。这样,黎老师明明知道这件事情是高宇协助老师干的。可是到最后,李淑芝忽然说:“老师,我的剪刀不见了(她的剪刀把柄是粉色的)。”
黎艾文老师心有普,她没有声张。只是说:“哪位小朋友把剪刀拿错了,赶紧给拿回来。否则,我们不会开始上课的。”
聪明的高宇立刻说:“老师,我再到装剪刀的铁盒子里检查一下,看拉下没有?”黎老师说:“可以。”
高宇在去放铁盒子间﹑又转回来后,他把剪刀是从兜里掏出来的;然后,回来说拉在哪里了。
这件事情之后,黎老师把“伊索寓言”——《小偷和他的母亲》讲了无数遍。直到大多同学都已经背诵下来了。最受益的人是高宇,因为他从此不再“藏”别人的东西了。
梁超的聪明跟高宇一样,他们刚入幼儿园就会读普通的儿童读物了。数学也会口算一百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就是不会拿笔写字。
黎老师读的简单英语儿童读物他们也能听清楚,而且,担任了表演。梁超和高宇越是表现出色,黎老师就越想教会他们写字。
梁超长着一双大眼睛、单眼皮,身高1.26米。老师跟他们说话像是跟大人一样。
“梁超,你舅舅是双博士学位?”黎老师问。
“哦,是的。” 梁超答。
“那你姥姥、姥爷的一双儿女都是硕士以上学历?” 黎老师问。
“我妈妈是硕士毕业,当大学老师。她肯定不如我,我要像我舅舅一样,读博士的。”梁超说。
老师希望你有出息。黎艾文说。
这次,黎老师在跟梁超谈话中,她没有发现梁超眨巴眼睛。
四﹑
在金城西北角的平岗村,它虽然只有弹丸大小;可却盘踞着上百户人家。黎艾文在黑龙江龙涤厂家属区当了一年多的个体幼儿老师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居住地办起了属于自己的“新星幼儿园”。
她在办园的过程中,曾经得到过当地陈校长的支持。
陈老师家住在村子中央的几间大红瓦房里,还招了租户。陈老师的妻子是家庭妇女,他们养育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在金城纺织厂上班,二女儿在黑龙江龙涤厂上班。大女儿结婚嫁给了城里吃皇粮的老师,生一个小不点儿。
陈老师惯常穿着一件深蓝色的中山装,戴一副茶色的眼镜;身材约高1、75米。由于工作出色被提拔到镇“中心校”当上了校长。
从表面上看,陈老师就是一个普通百姓,他在业余时间喜欢下几盘橡棋,有时候给当地人家的红白喜事写几副对子;有时候给村子里的人劝劝架、评评理什么的……总之,陈老师的随和是出了名的。
在二零零四年九月的一个星期天,黎艾文的丈夫把陈老师引到家中,准备跟他在傍晚的时辰玩儿几盘橡棋。这当儿,黎艾文正在忙着写一个演讲稿。她一见陈老师来了,让了坐、拿来棋盘和棋子供陈老师和丈夫“将车”。
在摆棋子的过程中,黎艾文的丈夫认真地说:“艾文,把你写的稿子给陈老师看看,他可是这镇上数一数二的‘秀才’呢!”黎艾文说:“我知道,我只是不想劳陈老师大驾!”
陈老师谦虚地问:“小黎,你报名参加‘演讲’了?”
“是的,是幼儿老师层面的。整个阿城‘教委’选出十个主讲人,我是其中之一。”她说着把“草稿”递给了陈老师。
陈老师轻轻地接过几页稿纸,看后问:“你写的演讲稿是有时间限制的吧?”黎艾文说:“十分钟。”
陈老师把稿纸端正一下,继续说:“演讲不像一般的介绍经验。比方说吧,人家不想听你曾经读过什么书?人家想直接听你的教学经验与教学过程。你最好“捞干货”说。”
“我明白了。谢谢陈老师。”黎艾文接过演讲稿,去另一个屋子里修改去了。
陈老师的一席话,打通了黎艾文的思路。她把自己罗列的读书名册划拉掉了。她重新写道:“在平岗村这个特殊地带开办幼儿园,的确困难重重。但是,扭住阿城教委制定的幼儿教学大纲不放松,因人施教是十分必要的。从在家娇生惯养,到来幼儿园养成好习惯的幼儿身上看到了教育的力量。以全员升入一级学校的幼儿为例,老师做的德育教育是成功的,智育教育也是有根据的……” 最终,黎艾文成功地把在教育幼儿时所采取的方法和成功案例揉进了演讲稿......
陈老师是一个获奖无数的教育家。他的一句忠告,唤醒了一个演讲人的良知,否则,她可能写走题而成为“败笔”……
二零一四年九月十日,黎艾文带着园里的另一位老师,去参加了演讲比赛。
这次大赛一共有十名演讲人。黎艾文是最后一个压轴的。她演讲的题目是:《教会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报幕人亲自介绍黎艾文老师48岁,是所有演讲人中年龄大的一个……黎艾文“目中无人”地上台了。她时而看一看稿子,时而面朝台下望去——把自己热爱幼儿事业的热情全部融入到演讲中了。
阿城教育学院十分重视这次比赛,请来了黑龙江省电视台的记者,拍了一个短片。
获奖者都上了电视。一等奖:和平小学﹑杨敬华,二等奖:育松幼儿园﹑尹淑英;三等奖:政府幼儿园﹑石俊英;龙虎幼儿园﹑庞建华。优秀奖,黎艾文、王桂霞、徐美丽……
黎艾文以为自己照本宣科的多,不能得奖呢。在总结时,视导员田俊书说:“我们幼教事业里面有年轻人的聪明、表演和事迹融合的精彩,也有黎艾文老师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执着……谢谢大家!”
“阿城教委”举办的第二十个教师节的演讲比赛落下了帷幕,陈老师“一语道破天机”的话语还响彻在黎艾文的耳畔,她感觉她的演讲内容之所以受到好评;是因为在她准备演讲稿子时,有陈老师的指导、她才有力透纸背的文字表达能力的。
(全片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