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日晚间,我在家里线上观看了《温榆河上的西西弗斯》小海的诗歌分享会 。这是我在“皮村文学小组”参加的第N次线上的活动,感觉很生动、活泼和有价值。
这本诗集作品是志愿者北京印刷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的吴翰洁研究生在北大张慧瑜老师(博导)的委托、指导下编辑的诗集文本。
这次出席线下分享会的有《新工人文学》(内部刊物)名誉主编—范雨素作家、执行主编马大勇老师、《劳动者的星辰》的创作者苑伟、徐怀远、施洪丽……特邀嘉宾著名非虚构作家袁凌老师、小海的合作歌友若干人。
在这次分享会开始时,主持人马大勇老师请吴翰洁研究生志愿者分享他编辑诗集的过程。
吴翰洁他说编辑这本诗集,他感到很荣幸。从当志愿者到讲台的位置分享;是一个跨越,也是一份责任。他公布小海现在有两本诗集了,就是说内部发行的;当然也有在《北京文学》发表的……
我在线上看见帅气的志愿者小伙吴翰洁,使我想起他在2023年3月份第一次去“皮村文学小组”时的情景。
那次是“新华社”和“人物”等新闻媒体到皮村去采访范雨素与她的文学小组事迹的,规模和阵容相当的大。北大张老师(博导)与访问学者比格蒙及其他的著名的新闻记者与“皮村文学小组”成员在现场集聚一堂。
我作为学习与参观者代表也来到现场,我还想:“这研究生吴翰洁怎么会有闲暇时间到这里来啊?”
我后来得知,他是志愿者,我很感动。我想他能够在每次花14元钱地铁费和半天的时间来到“皮村文学小组”当志愿者,真的是很不容易。大后来我知道,他参加了暑期“振兴硕博研习堂”,更是让我钦佩这小00后了。
他这次在分享会上张弛有度、言简意赅,关键章节分析到位,环环相扣。也能够使听者理解作者的情怀。
他讲,小海在不少作品中都体现出对环境差异的敏感,如《我们在江南的雨中相遇》中描写的太湖:
“是谁在青石板路上轻轻地叩响了春的心扉/让岁月的河流臣服于江南的桥畔/在相思与相逢交织的那一刻/你那清澈的眸子里溢出了一颗晶莹的泪珠”。
在《我受够了只有一个季节中》,小海发问:
“我一次次凝视自己的皮囊/审度自己灵魂/不禁要问 我是谁/我要干什么 能干什么/又不禁生出无尽的疲惫感 厌倦感/甚至是莫名的罪恶感”。
在《你知不知道温榆河在哪》中,小海写道:“你不一定知道温榆河两岸有多少豪华的别墅/有多少拥挤喧嚣城中村的坑坑洼洼/不知道多少游子在无眠的夜里思乡还是思春/多少异乡女在暴土扬尘的岁月坚持还是坍塌”。
小海在《请叫我北寺村》中,神话与现实碰撞,映照荒诞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达摩老祖和工人张大成一样家徒四壁/十八罗汉又跳槽进了一个新的工厂/佛祖释迦摩尼在数不清的工业区办了暂住证/泥塑的菩萨渡了众生却渡不了自己”……
从地理上看,温榆河位于北京市东侧,呈南北走向,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点,温榆河是北京历来重要的漕运通道。
从现实角度而言,温榆河作为一种意象被固定在小海的作品中,最基础的原因在于,温榆河流经皮村,而小海进入北京后的落脚点正是皮村。因此,温榆河至少成为了三个本体的喻体:皮村、北京,以及与工厂相对的自然力量……
这些原创诗歌很震感到我,使我想起了“皮村文学小组”从2014年成立以来,涌现出了以范雨素为代表的“新工人文学”原创作者层出不穷。有《久别重逢》、《劳动者的星辰》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也有被张慧瑜老师(博导)带领志愿者编辑的《新工人文学》专辑。
“皮村文学小组”的成长与兴起,离不开知名学者、专家、教授和文学人的教课和辅导及扶持。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海、内外媒体也纷纷踏至北京“皮村文学小组”采访。这绝不是偶然的,使那些曾经怀疑“皮村文学小组”成长的采访者,都毕恭毕敬对她们赞不绝口。给我个人的感觉是,她们怀揣着梦想在北京打拼、当月嫂或者农民工;还能坚持不懈的学习文学、搞原创,而且成功打工赚钱养家,成功在主流杂志、出版社出书,是中国,乃是世界进步的标志。听过范雨素作家的分享,你就会知道她读的书是论斤称着来读过。一提问哪本书(不管古今中外)她都知道书里面的主要内容。九年来,在北大张老师(博导)的牵头、亲自授课,刘忱老师、西元(茅奖提名)、袁凌著名非虚构作家、黄灯老师、韩敬群总编、张菁总编……都来这里授过课。“皮村文学小组”组织机构严谨,编辑的“新工人文学”筛选仔细,有志愿者校对……都是他们坚持文学原创作品产出的过程。
我作为文学爱好者,不仅在今晚学到了小海诗歌的原汁原味的魅力,也学到了他们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塑造不同的艺术形象写在书里,并呈现给读者的经验。
在吴翰洁研究生志愿者的分享后,范雨素作家和在场的袁凌老师及老文友分别朗诵了小海的诗歌。
最后,小海和搭档演唱了他创作、朋友谱曲的《温榆河上的西西弗斯》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