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辛勤耕耘的头像

辛勤耕耘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9/06
分享

清单

于贞从2020年3月7日,到2024年9月3日为止,她写了四年半的“清单”。这天早晨起来,她刚刚写完“清单”,抬头一看,墙上挂着的酱色石英钟的双时针已经指向6.30时了。她简单地梳洗一下,就奔地铁站去了。因为她打算去北京崇文门堂当义工。像这样的坚持她做了一年之久。此时,她忘记了自己是一位69岁的耄耋老太。走了十几分钟的路,再乘50多分钟的地铁,就会到达目的地。她在乘车时,不仅用“备忘录”写了电子“清单”,还保持着读书的习惯。不计其数的薄、厚本小说都是在乘坐公交或者坐地铁时读的。她有时候在车上读着读着,就有了写作的灵感。而且,要保持浓厚的阅读与写作兴趣相结合非常重要。她把过去读过的名篇重读一遍(就像马尔克斯常读《喧哗与骚动》,陀思妥耶夫斯基常读堂吉诃德,张爱玲常读红楼梦一样地重读经典)。因为她过去看书有读半本的、囫囵吞枣的,记忆不深刻的。所以,现在会反复阅读经典——《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卡拉马左夫兄弟》、《契科夫短篇小说》、《飘》等。尤其于贞从听了张柠教授说读经典要整篇通读的理念后,她才真正开启了通读经典的里程。并且给她带来了极大地兴趣与收益。有作家说写作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也有作家说写作可以治愈心灵的创伤;还有作家说写作是痛苦、孤独;麦家说:“阅读始终是写作者最好的养料,也是写作的起跑线。”于贞认为他们总结的都有哲理。

于贞书没有少阅读,可她写的作品被文学资深老师说:“不是小说,是真实地记录生活。”带着这样的问题,她也听了一些文学直播节目。于贞在“与辉同行”中,听著名作家李娟说:“我从写《冬牧场》才开始写开”。另外,李娟不隐瞒个人卑微的命运。也不放大痛苦。这对于贞的启发太大了。 她逐渐认识到自己写“清单”就是为了督责归正自己的写作时间与态度。但也有因时间变动而泡汤的,根本没有彻底落实清单的全部内容。至于于贞每天生活的主基调:(2024年八月八日清单)一、读书(5.07—6.15),二、早餐(6.15—8.30);三、去堂里(6.30—12.30左右);四、午饭(12.30—1.30);五、散步(1.30—3.00);六、原创(3.00——6.00);七、晚饭(6.00——7.00);八、阅读(7.00—9、00)……而于贞阅读一般书籍都是小说。她自己在公交车上通过阅读小说有了灵感以后,再根据作家的写作经验,慢慢地写出了有关她自己创作的小说。于贞比较满意的短篇小说有《我的三表姐》、《我的小姑子》、《姐妹》、《她是一位双面人》等。

于贞说:“我在听《南方周末》田耳老师讲课时说:‘起、承、转、合后,很受益。但也没有彻底执行他的写作技巧。更多的是使用自己的故事情节与发展铺排描写的小说。’”她羡慕严歌苓写小说没有退过稿,而她的退稿多如牛毛。如果说,《今日头条》因为她写情感类故事,让她收获千粉、“作家在线”发表了她的首篇作品。那么,真正给她文学滋养的是《中国作家网》。于贞在2021年注册贵网以来,她的退稿也有N页了。她写的长篇小说《说走就走》通过无数次退稿才被公开问世网址。记得著名小说家杨之寒说过:“我在《中国作家网》发表的作品虽然没有评论,但却提高了我的创作质量。”大同小异,我也是。只是我的作品没有杨之寒的质量高,人家被推到“重点推荐”,我最好成绩是被推“新作快递”。这我也兴奋不已。从中使我深知,虚构写作绝不是胡编乱造。是要严格要求写出有文学品味的作品。而且一篇作品也要在尊重历史事件的同时,要有让人读得懂你创作的意图和哲理,起到哲学家不能做,文学家可以通过自己作品启迪读者的作用。有的人问我:“您写的公众号赚多少钱?”殊不知,一篇千字文,对我而言,只是练习创作、记录生活。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姜淑梅老著名作家幸运。她的第一篇作品《撂地卖艺》被主编张立宪(老六)收录《读库》,获得首次稿费3000元,便一发不可收拾,出版六本书。但话又说回来了,于贞通过创作,使她在人生旅途上有了新的目标。曾经的过往使她通过文学创作被治愈。若不是金钱衡量人的价值,于贞但愿停留在目前的写作状态。然而,于贞是一个有基督信仰的人。正是《天风》杂志采用了她的作品,使她对纸质作品的投稿更增添了信心。当然,于贞认为每个人都是个体,没有复制。而写“清单”的这事儿,她还要继续坚持做下去。在纯文学上面,她决心按照马克思说的话:“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去做。”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