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几辈子
重点大学的高考录取通知书飞进寻常农家院,小女儿历经十二年的学海苦读,终于梦想成真。
学校在千里之外的北国冰城,让全家高兴之余又有几分不舍。毕竟,孩子没有出过远门,父母难免放心不下,于是决定一起送女儿到大学报到。临行前,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小女儿是个懂事的孩子,看到父母年过半百,两鬓已经染上秋霜,脸上皱纹沟壑纵横,动情地说,请爸妈放心,我一定好好学习,争取拿到奖学金,为你们减轻经济负担。我对小女儿说,不要担心学费的问题,我们虽然身体不比从前,但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书。
其实,这句狠话,最早是爷爷对我的父辈们说的。
爷爷八岁那年,离开亲生父母,被过继给了自己的伯父。爷爷跟着伯父走街串巷闯荡江湖,做着锔锅锔盆的手艺活。爷爷没有进学堂,风里来雨里去,吃尽了不识字没文化的苦头。爷爷就像一个“睁眼瞎”,在人世间跌跌撞撞地活着。后来成家后,有了孩子,他发誓: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
爷爷和奶奶养育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人口多,家境困窘。但爷爷想尽一切办法,满足父辈们上学的需求。买不起石板,爷爷就用废弃的盆底做成“石板”,父辈们背着盆底“石板”上学,老大用完了给老二,老二用完了给老三,老三用完了传给老四,似乎传递的不是“石板”,而是人生路上的火炬,照亮前程。
我的大伯父和二伯父,在本镇念完完小后,考上了益都师范。那时候,家里穷,没有一件像样的衣裳。爷爷和奶奶手里只有自家织的白粗布,连拿到染坊去漂染的钱也没有。在一个秋天的早晨,爷爷和奶奶把白粗布带到邻村的泥湾边,从泥湾里捞起黑泥,糊在白粗布上,把白布染成黑泥的颜色。奶奶裁剪后,穿针引线,给两个儿子做成新衣。两个伯父就是穿着黑泥染成的衣服,背着地瓜,走州过县,不惧漫漫求学长路,最终学有所成。
数年后,两个伯父都在本镇中学任教。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他们用知识引领家乡的农家子弟走向成功之路,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他们克服困难,坚持求学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也鼓舞着我们这些后人。一门两秀才,也是爷爷和奶奶的骄傲。
我父亲和三伯父读小学的时候,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整天吃不到多少粮食,饿得面黄肌瘦,很多人辍学了,但他们没有,因为爷爷奶奶到处挖野菜,然后把野菜煮熟,用四鼻子瓷罐送到学校,给他们吃。我父亲和三伯父吃着野菜,也没有放弃学业。
后来,我父亲和三伯父高中毕业参军入伍,爷爷又成了光荣的军属老大爷,还参加了县里的代表大会,也算是爷爷生命中的高光时刻吧。
爷爷和奶奶都是普通的农民,却用自己艰苦卓绝的付出彻底改变了门风。
父亲在北京当了八年兵,响应党的号召,回乡务农。我也成了农民的儿子。
求学路上,不止一次,听父亲说过爷爷的那句话: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书!
农村的过去,非常贫穷。我清楚记得,上初中的时候,老师让我们交十元资料费。因为知道家里没钱,一直拖着,直到老师找我谈话,我才跟父母说了。那个夜幕降临的时候,母亲借了三个门,才借到十元钱。我真想离开校园去干活挣钱,但父母坚决不让。母亲在暮色中出一家进一家为我借钱上学的那一幕,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记忆中,此生不能泯灭。
我高中毕业以后,到济南学医。父亲卖掉了家里的十麻袋玉米,才为我凑够学费。那时候玉米太便宜了,一麻袋只卖四十元。父亲送我到济南上学,可以说把家里弄了个“底朝天”。后来到了举债的地步,亲戚家借了个遍。直到我回乡开诊所才慢慢还清。
人生总有跌宕起伏。十年前,我经历过一场劫难,数年积蓄血本无归。此时,大女儿考上大学,孩子对学费有所顾虑,我还是爷爷那句话: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书。大女儿读大学的那几年,是家里经济最紧张的几年,我穿着一件破棉袄挺过了四个冬天。直到大女儿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我才松了一口气。家里经济略有宽余,为了给小女儿开家长会不失面子,妻子和大女儿给我置办了一件羽绒服。
今年,小女儿考上大学。我还是那句话。爷爷和父辈们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这句话已经渗透到我们几代人的血液里。我们都明白,读书可以长见识,读书可以明事理,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读书可以让一个国家崛起,让一个民族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我们砸锅卖铁也在所不惜。
一句话,几辈子。多年以后,孩子们将来有了孩子,也一定还会说起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