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丝瓜
李玉军
古稀之年的母亲,每年都在庭院里种上几棵丝瓜。丝瓜的藤蔓顺着麻绳向上攀爬,一直爬到南屋和北屋之间固定的钢丝上,再顺着钢丝爬,藤蔓所到之处,绿叶黄花,条长圆润的丝瓜,成为一道农家小院独有的风景。
我和妻子每天忙于工作,早出晚归。孩子们忙于学业,也少回家。独自一人守着一个大院子,母亲寂寞孤独是难免的。这丝瓜让母亲忙碌起来。阳春三月,母亲就开始准备。先是把精选的丝瓜种子放在温水里浸泡,然后把湿透的丝瓜种子放在小盆里,上面盖一层塑料薄膜,放在北屋厦檐下阳光充足的地方。这就是催芽。母亲每年都会留下很多丝瓜种,种子自己用不了,总有村里的乡亲们来要。母亲总是笑呵呵地拿出丝瓜种,送给来索要的乡邻们。似乎,母亲送出的不是丝瓜种子,而是生活的希望。母亲每每送乡邻们到大门外,笑声朗朗里憧憬着果实累累的日子。
当丝瓜种子萌发出鹅黄色的嫩牙的时候,母亲早已为它们准备好了温床。院子里向阳处,松软平整的小畦子浇透水,把种子一粒粒均匀摆开,然后撒上一层事先筛好的细土。小畦上面用竹竿拱起,盖上透明的塑料布。母亲每天都会看几遍,像是呵护幼小的婴儿。渐渐地,芽儿破土而出,母亲把塑料布支起来,丝瓜芽变成两瓣墨绿,一棵棵壮硕的苗儿在阳光下青翠欲滴,母亲的眼睛里都是笑意。其实,房前屋后,栽不了几棵丝瓜。这时候,多余的丝瓜苗,又会有乡邻们找上门来。乡亲们端着小盆,或者挎个小篮子,挖上几棵丝瓜苗,连声道谢,母亲还是送出大门外,嘱咐些自己种丝瓜得出的经验。往往是人家已经走远,母亲仍然站在门口目送。我想到了自己,每次出门远行,母亲送出家门一直目送我走出村口的情景。这些小小的丝瓜苗,母亲同样把它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给予它们温暖的爱,也希望它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院子里的丝瓜顺着麻绳向上攀援。每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母亲提着一只小塑料桶,从水管上接满水,迈着蹒跚的步子,浇灌到每一棵丝瓜的根下。丝瓜逐渐爬满了架,今天开了几朵花,有几朵花坐果了,有几只丝瓜该采摘了,母亲的心里一清二楚。采摘的丝瓜,自家吃不了,要送给谁家,母亲也在心里盘算着。
乡村小院的丝瓜屡屡进城。堂兄几次在酒后泪湿眼底,很动情地提及母亲的丝瓜,而且一定要我把他出发捎回的外地土特产给母亲带回家尝尝。这丝瓜传递的是沉甸甸的亲情,让人心底感动。初到新单位,母亲让我带上一兜新采摘的丝瓜给领导,本以为人家未必稀罕,哪曾想到竟让领导大喜过望,连声说谢谢,原来她一大早转了几家菜市场,都没买到丝瓜,而家中儿媳生孩子后急需丝瓜下奶,母亲的丝瓜正好解了燃眉之急,成了我给领导的见面礼。
每天早晨,当我起床后,母亲已经把一大碗鸡蛋丝瓜汤摆在饭桌上,旁边是新烙的油饼或白馍。有时,想到自己已经年近半百,仍然享受着母亲的关爱,心中就涌起一种感动。我把母亲做的饭菜拍照发到朋友圈里,附上一首小诗:古稀老娘家常饭,暖儿胃肠丝瓜汤。半百更懂慈母恩,孝心以慰岁月长。微友们或许内心有所触动,点赞留言数十条。
母亲的丝瓜,永远在绵长的岁月里开出黄灿灿的花朵,结出条长圆嫩的果实,让生活充满快乐温馨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