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李商隐,他的诗足够美,读来虽然常常让人陷入感伤状态,但总是感觉到有着非常的吸引力,让人欲罢不能,像采集花粉的蜜蜂,不愿从诗中走出来。“寻芳不觉醉流霞”,寻芳路上,走着走着就被陶醉了,不觉时光流转,霞光氤氲在眼前,弥漫着,在眼前幻化无情。这句诗出自李商隐《花下醉》一诗,全诗如下:“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这里,“流霞”用得极好、极妙。“流霞”:飘浮的彩云。《旧唐书·刘洎传》:“综宝思於天文,则长河韬映;摛玉字於仙札,则流霞成彩。”刘半农《晓》诗云:“是天上疏疏密密的云?是地上的池沼?丘陵?草木?是流霞?辨别不出。”
“流霞”,也指神话传说中的一种仙酒。汉·王充《论衡·道虚》:“(项曼都)曰:‘有仙人数人,将我上天,离月数里而止……口饥欲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每饮一杯,数月不饥。”晋·葛洪《抱朴子·逸民》:“安得悬虚空湌,咀流霞,而使之不居乎地,不食乎谷哉?”唐·颜荛《戏张道人不饮酒》诗:“吾师不饮人间酒,应待流霞即举杯。”也泛指美酒。北周·庾信《卫王赠桑落酒奉答》诗:“愁人坐狭邪,喜得送流霞。”明·徐复祚《投梭记·叙饮》:“雪花酿流霞满壶,烹葵韭香浮朝露。”
知道了“流霞”的这些内涵,就能更好地感知李商隐这首诗的真正滋味,仿佛跟着诗人赏花,渐入佳境。
李商隐是一个可爱的人,他爱花,这种爱是来自骨子里的。因为爱,于是他就去寻花,赏花,并沉醉于花海,畅饮名叫“流霞”的美酒,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喝得大醉,忘了时间,忘了时光的流逝,依着花树沉沉地睡去。等客人散了,等酒醒之后,想到易逝的春光,于是点燃蜡烛,抓紧时间去赏花。
对于花,没有一个人是不爱的。诗人因为爱花,达到了一种“痴”的地步。唯其如此,才会不管不顾地独自去“寻芳”,其心是殷切的。因为心之殷切,所以留恋不已,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就醉了。“不觉”二字极妙,含蕴深广,将花之美、酒之醇以及人的陶醉之情都包蕴其中了。
花美能醉人,酒香能醉人,诗写“醉流霞”,含意双关,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还有另一重意思,指易逝的光景。诗人借这含意双关的“醉流霞”表达出生理的醉与心理的醉之间相互作用和奇妙融合。醉眠于花树之下,整个身心都为花的馥郁所包围、所熏染,连梦也带着花的醉人芳香。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生就是悲欢离合。“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诗人的真性情毫发毕现——客已散,酒已醒,夜已深,想到日间盛开的花朵,到了明朝也许就会落英缤纷、残红遍地,再也看不到花儿的盛开了,于是就趁着夜深人静无人打扰之时,秉烛独自去赏残花。这是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连,因为这样细腻的情怀,他必须抓住这最后的时机,领略行将消逝的美。
无边无际的黑夜之下,红烛被点燃,星星之火瞬间照亮了一片光明的世界,照亮了行将凋零的花儿,呈现一种奇幻的光华,美丽得如一场缤纷而又隐约朦胧的幻梦。面对行将失去的美好事物,谁都会生出难以割舍之情。人生就在这众多的依依不舍中走过。
突然就想到了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海棠》一诗来:“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意晓畅: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时光永在流逝,我们谁都留不住,唯有珍惜是最好的选择。
美能够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由苏轼的“海棠”,联想到了陈与义的海棠。诗人在《春寒》诗云:“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诗人告诉我们: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下雨。料峭的春寒还未结束,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灾难,叫人担心害怕!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中开放着。
海棠之美,是让人怜惜,让人伤怀的,“独立濛濛细雨中”,美得让人有一种仙气飘飘的感觉。古代文人雅士爱花成痴,皆是以花抒怀,寄寓君子的高洁,表达自己的情怀。
还是回到李商隐吧!
李商隐是一个锦心绣口的人,他的诗总是那么美,美得让人心惊,让人欲罢不能。从“更持红烛赏残花”,我想到了“留得残荷听雨声”来,在《红楼梦》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里,有关于这句诗的情节——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宝钗笑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一闲,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呢?”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
原诗句是“留得枯荷听雨声”,出自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诗人说:竹丛里船坞深静无尘,临水的亭榭分外幽清。相思之情啊飞向远方,可却隔着重重的高城。秋空上阴云连日不散,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留得满地枯残的荷叶,好听深夜萧瑟的雨声。
诗歌的意境比较委婉,用笔简练,以竹坞、亭槛、流水、枯荷等极其普通的景物,勾勒出清幽绝妙的意境。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写诗人聆听雨打枯荷的声音和诗人的心情变化过程。目所能及的,仅是一池残荷。枯黄卷曲的荷叶在秋风中瑟瑟地颤抖。一切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只有一种难言的哀伤。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是一个伤心之人。我常常在想,他的一生所经历的事情,生于乱世,跨越了六个时代,科考落榜,沦为幕僚,结篱王氏,却从此陷入了朋党倾轧的漩涡中,从此乃辗转于各藩镇幕府间,漂泊零落,潦倒而终。
李商隐的一生都不曾安稳过,我始终觉得他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看透了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可他的血脉之中又生长着很蓬勃的欲望,像汩汩流淌着的河水所散发出的水藻和淤泥的腥味,淡淡的,却又是固执的。我总是能从他的一些无题诗中读到一种淋漓如江河流泻的生命体态。
“心有灵犀”是一个极美好的成语,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后来也泛指彼此心意相通。这个成语,就出自李商隐的《无题二首》诗之一:“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在悠悠的时光里,漫读李商隐的无题诗是多么美好的享受:昨夜的星辰,昨夜的微风啊,在画楼的西边,在桂堂的东边。我记得那时的星辰分外的美,那时的时光是分外醉人。你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们两个远远地就看到了,虽然隔着一段距离,但缘分是个奇妙的事情,虽然彼此间没有一双翅膀可以自由翱翔,但已经心有灵犀,一线相随相通。在赏春的酒宴上,我看见你将酒杯不经意地轻轻推向我这边。那个时候,我的心都酥了,醉了。猜灯谜的时候,我看见了红烛的亮光下你微红的脸。只是啊这样的宴会很快就结束了,我不得已要去完成差事了,只是感觉心已经不属于自己的了,像飘蓬一样没有着落。
人间情啊说不明白,相遇了,相见了,爱上了,而别离却是那么揪心,痛断肝肠。《无题》是李商隐的生命体验,也是全人类共同的体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诗意浓郁,情也浓郁——
难以相见,又难以分别,就像春天里东风无力、百花凋零的惆怅。春蚕到了死,它才会不再吐丝;蜡烛到了完全燃尽,那泪水才会消散。因为思念而起的憔悴,让美丽的青丝,改变了应有的华丽,夜晚的行吟,反而感觉到了月光的清寒。蓬山好在是在人间,离这个地方并不遥远,那带着书信的鸟儿,快去替我看看她。
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根据李商隐的这首《无题》为词,改写成抒情歌曲《别亦难》。喜欢这首歌,悠扬婉转,哀怨感伤,让人生出人生几何的感叹。曾经的春天,独自在暮春的桃林里反复地听这首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在这里,有着人生的大伤痛——“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街而过”,相见的缘分何其难。最肝肠寸断的是,相见了,有着心有灵犀的美好,但却不能长相厮守,却要分别。究其原因,全是因为某种外力的阻隔,使得一对有情人相见难;见也见了,却要分离,此种痛苦使其不堪忍受。“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别离已经够让人肝肠寸断了,而偏偏又是花开荼蘼的暮春景物,当然更使人悲怀难遣。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无可奈何,只好一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心痛不止。在这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上了悲观色彩。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于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中能够彼此相遇,走到一起,实属天大的造化,莫大的缘分。遇见了,请千万千万要珍惜。哪怕是一次偶然,也以诚相待。相聚难,而别亦难。
李商隐是一个最懂聚散的人,相见是难的,别离也是难的。离别时,就连东风也是无力的。这“镂心刻骨之词”,读来是满满的伤情。难怪清代王渔洋《唐贤小三昧集续集》云:“玉溪《无题》诸作,深情丽藻,千古无双,读之但觉魂摇心死,亦不能名言其所以佳也。”在这样的深情中,谁不怕轻误韶华?谁不怕辜负烟霞?相逢时,是百花盛开的时节,我是你窗前的那树桃花,别离后只能是形单影只,相思成灾,恰似春蚕吐丝、蜡炬成灰。光阴深处,那是谁在绿纱窗下独自剪一夜灯花?那又是谁愁抱一把琵琶拨弄落雁平沙?不要犹记蒹葭苍苍在水一方,不要再空劳牵挂枉自嗟呀,不要再问为何老去了年华沧桑了容颜,只期盼今生的相逢还能有花好月圆的美满。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华丽的罗帐,轻巧的团扇,艳丽的榴花,以及香炉里金色的灰烬。他用这些凄凉的意境,掩盖了他生命中所有的感伤、迷离。他将他的穷困与落魄寄托在这些耀眼的色彩中,两者强烈对比之下,我看清了他所有的失落与孤寂。他是那么的骄傲,他不肯直言他的挫败,所以他只能将明明暗暗的忧伤融入一片绚烂的繁华之中。让后人来捕捉那字里行间难言的情愫。
我猜想,他常常独自徘徊在夕阳下。兀自望着风起云涌的晚霞。他的目光穿越如血的残阳,穿越黄昏冗长冗长的街道,穿越烈日下绿色的田野,穿越战场上的烽烟长河,穿越孤寂的月与幽冷的山,穿越日深月沉的无常,穿越隐隐约约的悲喜,呜咽成苍凉的笛声,撒落了一地的碎片。
当最后一缕残光隐没在无边的黑暗时,他便低低地吟着那首《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他的一生是极其痛苦的。我固执地认为,中国历史上的诗人没有一个有他那种深重的忧伤。他的痛不同于李煜,他没有李后主那么寥廓的层面去绝望;也不同于李清照的那些闲愁;更不同于柳三变、温八叉的繁华落尽的悲凉。他一生漂泊,一生落魄,所感受到的只是一种空漠漠的哀愁,他的世界是空旷而孤独的,和谁也没有关联。而这种痛苦才是最致命的,因为它连惋惜的资本也没有。
“寻芳不觉醉流霞”“更持红烛赏残花。”于是,一切定格,秋风扫落叶,残酒、残花、残烛,跟着这样的夜一起沉沦,沉沦在李商隐诗的的天地里。昨日的他,只是历史的匆匆过客;今天的我们,也不过是明天的沧海桑田。
岁岁年年,一朵花,一处花香,总会唤醒曾经青春而无忧的旧梦。杏花凋零的时候,桃花就盛开了;桃花盛大的绽放之后,梨花以它圣洁的绽放,带给人间美好。
时间,会冲淡一切。
正如哲人所说:“生存即是苦难,活着即是炼狱,我们无处可逃,于是寻找天堂。”李商隐一生都在寻找属于他的天堂。可惜追求到的却是苦涩的情感。他踏遍了每一寸土地也找不到他梦中的繁花似锦与地老天荒。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想我终于理解了这首诗的意义。
一窗飞花,一卷古诗,一盏浅酌的光阴。总是愿意守着一屋子的宁静,等待春暖花开时的安谧,沉浸于每一个黄昏时诗词的盛宴当中,在繁华盛开,或者花开荼蘼的意境里唯美着,缱绻着。远离红尘羁绊,在远离名利的陋室,活出自己的风骨。不去管田野里疯牛的嗥叫和野狼的呼号,我只在自己的天地里自由自在。
李商隐的诗总是让人能从中读出作者深切的感情,虽然不是诗中人,但在眼前浮现的一帧帧画面,总是能让人感同身受。
“寻芳不觉醉流霞”,走进李商隐诗的芬芳当中,如采蜜的蜜蜂,不知不觉就沉醉其中。光阴是多么美好,能在人生有限的时间里,沉醉于书香之中,不知道要有多少的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