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因为生命、智慧、爱情,以及一切物质、一切风光都是美好的,让我们有滋有味地活着。而一切并非都是圆满,都有缺憾,悲欢离合让我们快乐并疼痛着,所以就有了“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咏叹。
问世间情为何物?关于情,谁能够说得明白!开辟鸿蒙,谁为情种?人生一代代,就在这无尽的嗟叹中走向不可知的归路。渴望生命能够轮回,但愿人能够长久,这是人类亘古的忧伤之梦。时光一刻也不停留,面对着流逝,只能将心底的忧伤埋起来,力争有情有爱地过好今生。
说到情,说到难留的时光,我总想起拥有奇才的“诗鬼”李贺,他的“天若有情天亦老”美得令人心惊,令人感叹。这句诗中蕴含着诗人的心迹:我热爱这个世界,因为我是它的一部分,我怀有太多牵挂。
这句诗因其奇伟辽阔、宏利壮观的气势而千古流芳,人尽皆知。毛泽东主席更是深为赞赏,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一字不落地引用了这句诗,伟人以洗练而不失雄阔的笔调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展现出来的是伟人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气韵生动,大气磅礴,令人拍案叫绝。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出自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诗云: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这是李贺精血所化之作。饭要一口一口吃,才能吃出滋味。诗要一句一句品读,才能渐入诗境深处。漫读鉴赏中,我在进行一次美的旅程——
秋风里,松柏森然;那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的茂陵里葬着汉武帝刘彻,他也是秋风中的匆匆过客啊。夜里曾听到他的神马嘶鸣,天亮却杳无踪迹。画栏旁边那一棵棵桂树,依然散发着深秋的香气,而人世却沧桑。长安城那曾经富丽堂皇的三十六宫不见了当时的笙歌燕舞、美女如云,如今只落得个寂寞空庭,一片片苔藓碧绿。魏国官员驱车载运着铜人,一直向千里外的异地而去。刚刚走出长安东门时,寒风阵阵,凛冽地直射入铜人的眼眸里。只有那朝夕相处亘古不变的明月,伴随铜人走出宫外去。怀念起曾经的繁华和往日威仪的君主,铜人流下如铅水一样沉重的泪水。咸阳古道上枯衰的兰草也仿佛在为远客送别。上天如果要是有感情,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多愁善感,陷入生老病死的轮回。荒凉的月夜里携盘独自走出宫殿,孤单的身影显得是多么地落寞。就这样,眼看着长安渐渐远去,渭水波声也越来越小。
这首《金铜仙人辞汉歌》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经典之作。诗人借金铜仙人辞汉的史事,来抒发兴亡之感、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全诗设想奇特,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词句奇峭,而又妥帖绵密。此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
李贺是个典型的书生形象。根据史料我们知道,他的体质是十分羸瘦的,几乎到了手无缚鸡之力。他的生活也是困顿的,过得可以用寒酸可怜来形容。言为心声,为此,他的诗总是喜欢讨论衰老和死亡,充满了苍凉感,这种风格也就让人称他为“诗鬼”,他的诗给人一种很奇特的感觉,但是其中的惊艳绝世却是时刻都有的。
我对“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个美丽的公案进行考据,感觉到文化传承的魅力是多么美好。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话在古代就早已闻名,很多文人雅士就以此为上联,以求下联。
宋初石延年(曼卿)赠友联中,以“天若有情天亦老”为上联,对出下句“月如无恨月常圆”,一语既出,惊动四座。这件事记载在《蓼花州闲录》中。“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贺诗,引喻生长、兴衰,石氏用“月如无恨月常圆”作对句,不仅词性声律等恰相对仗,而且意境深远,与上句两相联配,自然融为一体。
宋代的孙洙亦在《何满子·秋怨》里引用过:
怅望浮生急景,凄凉宝瑟馀音。楚客多情偏怨别,碧山远水登临。目送连天衰草,夜阑几处疏砧。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常阴。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在《减字木兰花》引用过:
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扁舟岸侧,枫叶荻花秋索索。细想前欢,须著人间比梦间。
宋代身兼豪放婉约两家之长的大词人贺铸贺梅子曾在其代表作之一《行路难·梅花引》引用过:“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宋代万俟咏在《忆秦娥》引用过:“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说便说不了。”
金末元初·段成己在《木兰花·其一·前重阳几日篱下始见菊放数花嗅香挼慨然有感而作以贻山中二三子》引用到:“佳时苦恨欢悰少。镜里衰颜难再好。试将离恨说渠侬,天若有情天亦老。”
元初张弘范在《寿阳曲·酒可红双颊》引用到:“酒可红双颊,愁能白二毛,对樽前尽可开怀抱。天若有情天亦老,且休教少年知道。”
清末民国初的沈曾植在《金缕曲•为藏山题画》引用到:“绝唱酬希听。我非鱼、子犹非我,会心谁胜。天若有情天亦老,目瞬华萎难认。”
清末民国初的程颂万在《玉楼春其十》引用到:“花开未老人年少。顷刻光阴都过了。坐来虽近远如天,天若有情天亦老。”
施蛰存《题沈本千西湖长春图卷》引用到:“从今不老即年轻,正须妙达南华旨。天若有情天亦老,长春请用无情始。”
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佳句,为何在以后的一千二百年间,竟然吸引了众多诗人,惹这些诗词高手为之倾倒?因为他抒写的是人类命运当中最美好的情,触动了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缘由,一千二百年来,众心共鸣之声从来未曾断绝。
“天若有情天亦老”,于李贺之诗中,寄寓的是面对多舛命运的无奈之感;于欧阳修的《减字木兰花》之词中,寄寓的是一种离愁别绪的高雅凄美;于孙洙《何满子·秋怨》之词中,寄寓的是对人生的别离怅恨。共通之处,皆因一个情字未了。
因为有情,才会有董永和七仙女的“天仙配”;因为有情,才会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将“今生缠绵意”报于“来世蝶双飞”;因为有情,才会有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因为有情,才会有卢照邻“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因为有情,才会有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因为有情,才会有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因为有情,才会有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因为有情,才会有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因为有情,虽贵为天子,唐明皇却只能“此恨绵绵无绝期”;因为有情,陆游与婉君只能“人成各,今非昨”。
天若有情,天亦会老;月若无恨,夜夜常圆。对美好的期望,世人期待能地老天荒。然而,因为有情,人世间不知洒落多少离人的泪滴?回眸时,那目光不知道惹起离人多少心痛?于是,晏殊在《玉楼春》词中写道:“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清之才子纳兰性德亦道“情到多处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随后的魏子安在《花月痕》中感叹“情到尽时转无情,无情更比多情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红尘人间,人们皆明了无情与多情之别,却依然超脱不了情海,难以获得最终的解脱。因为失却了维系个人精神至上的感情,生命亦将黯然无色。有情乃至多情,个中虽有几多无奈,怎知不为一种追寻而不得的美丽!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君憔悴又何妨!
景仰毛泽东,因为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天若有情天亦老”,于毛泽东主席的诗中,寄寓的是他豪迈的激情、伟大的气魄,以及他雄迈的王霸之气,境界高远,大气磅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主席是非常喜欢李贺的。我们都知道毛泽东主席有一首题为《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的词,全词如下:“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在这首词中,“一唱雄鸡天下白”就是化用李贺《致酒行》中的名句“雄鸡一声天下白”,在此句基础上,毛泽东主席仅改一字,就使得心境更为壮阔高远,不仅意境更美,而且诗人将自己的情怀及感受以革命浪漫主义的形式植入其间。正如郭沫若所说:“这点石成金的飞跃性点化,表现着时代的飞跃、思想的飞跃、艺术的飞跃。”
李贺的《致酒行》全诗如下: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这首诗分明是诗人人生情感的宣泄——
穷困潦倒,漂泊无着,唯有借酒消愁,主人持酒相劝,说着身体康健万寿无疆的祝福的话。当年主父偃向西入关,资用困乏,滞留异乡,家人盼望他的归来,折断了门前的杨柳枝。哎,我听说马周客居新丰之时,经历了极为长久的时间也无人赏识,一直被冷落着。他们都凭借纸上几行苍白的奏章,在朝堂上直接向皇帝进言,以博得皇帝垂青,从而获得封赏。我有迷失的魂魄,无法招回,但我深信雄鸡一叫,天下必然大亮,任何人都阻挡不了。年轻人胸中应当有凌云的壮志,展现青春的光鲜美好。有谁会怜惜你陷入困顿当中,独自唉声叹气呢?
李贺是中唐著名诗人,他的诗大都是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深得人们的喜欢。这首《致酒行》是李贺让人喜欢万分的真情真性之作。《李长吉集》引黄淳耀的话评价说:“绝无雕刻,真率之至者也。”黎简评价说:“长吉少有此沉顿之作。”
根据《唐才子传校注》的记载,李贺幼年时就受到大文豪韩愈的赏识。当他听说有这么一个神童,便亲自登门看望。能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造访,可见其人的才华十分了得。李贺作诗,总是经过细心的观察和深刻的构思。他平时很注意积累素材,观察生活,锤炼文字,深化意境。经常早上出门去,骑一匹瘦马,后面跟一个小书童,背上一个书包。他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凡是认为有意义的事,都随时记下来,放到包里。凡诗不先写题目,晚上回家后,再拿出来整理成完整的诗文。
李贺以其自己独特的行走,苦苦寻觅着人间角落里的诗意。我常常让想象的翅膀穿越时光,看见穷苦瘦削的诗人李贺,双肩微耸,骑着一头瘦驴,瑟缩向前,孤独地行吟在崎岖的诗歌之路上,我听见他一字一句地倾吐出空灵迷幻的文字,化成美轮美奂的诗章。在蒸腾的云烟当中,他清瘦的脸庞显得是那么孤独,放出异彩。在这种愁苦和寻觅中,人生的感触和想象力闪耀出奇幻的光焰,像夜空里的寒星黎明时的晨露,分明是杜鹃的泣血,全部的真情都化在里面,有着绝世的芬芳。写诗,是李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了,诗是他的一切的归宿。从这个传记中我们可以知道,他的诗作皆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之作,他是一个有情之人。《李凭箜篌引》就是这样的代表作,全诗如下: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这里有诗人对乐曲的深刻理解,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看看吧,诗人的语言是多么峭丽,构思是多么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在诗人笔下,音乐的美是可以撼动天上飘逸的白云的,说“空山凝云颓不流”,美的音乐,是能够惊天地泣鬼神,所以一曲丝竹勾起心中无限情思,竟会惹得湘娥泪滴不止洒满斑竹,令素心寡欲的九天素女满腔忧愁。这声音时而如美玉相击、时而似凤凰鸣叫,能使兰花笑,能使芙蓉在露水中泣涕。清越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高亢的音乐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骨嶙峋的蛟龙也翩翩起舞,快乐悠悠。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李凭或许不知道,一场音乐的盛宴在诗人李贺的诗中展现以来,就成为了凝固在文学史上的传奇音符,经久不衰。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是我读到的描摹音乐的古诗里最生动最逼真、想象最奇崛的一首。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顾况在《李供奉弹箜篌歌》中云:“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这充分说明了他的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了盛唐时期著名的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写下这首诗时的李贺,在大都市长安生活,官奉礼郎,也就是一位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而已。虽然身卑权低,但并没有限制李贺的青春活力与创造能力,他用安静的心来聆听曼妙的乐音,创作出“石破天惊”诗篇。
在李贺生活的那个安史之乱后的中唐,唐王朝从恢弘大气的盖世气象,转入了“烟花不堪剪”的寂寥和落寞。唐王朝的由盛转衰、家道的中落、仕途的阻碍,都让李贺感到了丝丝寒凉意。寒凉的时日,或许更能听出音乐里无言的温度和力量。李贺,选择了聆听,在串串音符中,触摸着人心冷暖、触摸着天与地。
《全唐诗》说李贺“七岁能辞章”,五代时冯贽在《云仙杂记》中也说:“有人谒李贺,见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文成三篇。”看来,他是一个早慧的天才。在诗歌的大道上,他不断地超越自己,走出了自己的风格。虽然英年早逝,但给人们留下了二百八十多首诗歌,让后人在他的波诡云谲、迷离倘恍的诗境中细细品味、咀嚼。
李贺短暂的一生,可以说是在愁苦中度过的,这缘于他理想的破灭和疾病的困扰。李贺生活于藩镇割据、日渐衰弱的中唐,作为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他怀着“济世立名”的儒家思想,想凭借自已的才华来辅佐朝廷,为朝廷出力,以安天下。但他却在二十岁时就遭遇到了人生最沉重的打击:有人以“进士”与他父亲的名字“晋肃”同音犯讳,阻止他参加科举。虽然韩愈写《讳辩》予以驳斥,但李贺到长安最终碰壁,落得个失意而归。《开愁歌》就是这种心迹的表露,诗云: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诗人向我们娓娓道来——
萧瑟秋风吹得大地百草枯干,华山苍碧的身影在傍晚显出了微寒。我年当二十仕途坎坷不得意,心中愁苦颓丧如衰枯的秋兰。衣服烂得像飞鹑,胯下的马瘦弱如狗,走到十字路口拔剑向天发怒吼。酒店下马后脱下秋衣作抵押,请赊给我这宜阳人一壶美酒。酒醉中我呼唤老天乌云不散,万里白昼顷刻之间一片凄迷。店主人劝我要知道珍重,好好保养自己的身子骨,别让那尘世俗物填塞在心里,压抑郁闷。
这首诗,由悲秋而生愁,由激愤而开愁,情感变化轨迹分明、自然。开篇写因悲秋而起失意之感,中间由失意而至激愤、至绝望,最后在酒店老板的劝慰下,诗人心情渐渐趋于平静,虽痛苦绝望至登峰造极,语气却故作跌落缓和之势,荡气回肠,意味隽永。
可以想见,李贺离开长安时的愤闷绝望心情。后来虽然被举荐为从九品的奉礼郎,但他感到官闲职冷,无用武之地,而且疾病缠身,两年后辞官归乡。
正因为李贺未能在仕途上成就功业,再加上疾病,所以他的诗缺少士大夫那种雍容清闲的气度,却显示出底层人生无拘无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他对生命、时间进行了深刻思考,最终的结论是悲观的。人会死,神仙也会死,人生终是虚无。除了穷困和疾病这两个恶魔缠身,只有诗,像恋人一样可以抚慰他那深邃的内心苦痛。
诗是内心世界的外化,穷寒潦倒的生活,深入肌体的病痛,对理想和诗歌的追求,对残酷现实的体验,以及执着冷淡的性格,使李贺的内心充满孤凄和落寞。处在这种冷寂里,他要孤独地经营自已的世界,他要做到极致之上的极致。虽然并不阔大,但自成一格,独辟高险。穷寒的生活,孕育出李贺精神世界的无与伦比的光华。
李贺对于生命,有着诗美的独特体验和感悟。《浩歌》是他对人生的真实思考,是对“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最好诠释。诗云: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缃烟。
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
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
羞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
诗人说——
南风把大山吹成平地,天帝派天吴移来了海水。王母的桃花开了上千遍,长寿的彭祖和巫咸不知道有过多少次的生死?坐骑青骢马身上有像钱币一样的花纹,层次斑驳,连成一串串。初春的杨柳娇柔袅娜,含裹着缕缕云烟。弹筝美人捧着金杯劝我饮酒,酒醉时飘飘然,似乎形神分离了,不知自己是谁,要归依何处?没必要在纵酒中听那哀怨的歌曲《丁都护歌》,要知道世上的英雄本来不属于任何人。买丝线绣一幅怜才爱士的平原君,有好酒只拿去祭祀赵州的旧土。漏刻催逼,水流急急通过玉蟾蜍,侍酒女子头发稀薄已经不好梳。眼看着浓黑眉毛转眼变衰白,二十岁的男子哪能在徒劳中白白地浪费青春?
诗人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人不论多么长寿,也会死。在亘古以来的时空中,一切都不是恒久不变的。他不但对王公贵族的腐化予以嘲笑,而且要为他们的生活涂上荒诞明艳的色彩。他不但站在人的角度来看人世,而且也站在鬼神的角度上看人世。可谓奇中又奇,极又生极。其天才是一方面,其执着又是另一方面。而其根本,则是对人生与诗美的独特感悟。
《李长吉诗集批注》云:此篇又与《天上谣》不同。彼谓人事无常,不如遗世求仙;此则言仙亦无存,又不如及时行乐。但得一人知己,死复何恨?时不可待,人不相逢,亦姑且自遣耳。
李贺一生呕心沥血,穷愁潦倒,或许是天妒英才,二十七岁就英年早逝。虽然他的生命只有区区二十七载,可是他的想象力与诗文佳作,让他的生命成为永恒。据传说在他去世之前,忽然看见一个红衣仙人,骑着一条红色的龙来召唤他,还跟他讲,天帝刚刚建成一座白玉楼,正等着他去写记呢。很有意思的传奇,如果说李白是“谪仙人”,那么李贺也是“谪仙人”,只不过一个从天上来,一个往天上去罢了。李贺是天上人,所以他的诗里有着神话天庭里的景象。有了诗,李贺就有了梦;有了梦,李贺就不再孤独,就可以忘掉忧郁,忘记所遭受的苦痛。诗中的李贺,经常飘到天上去,在天庭漫步,与仙人交游。美丽的仙女与他相逢,谈笑风生,过着似人又非人的逍遥生活。这样的境界能有几人可及!有了这些诗,李贺就能在唐代华美的诗歌王国里傲然独步。这首《天上谣》之诗,能够体现诗仙的精神境界,他为我们描绘了天上的梦幻之景。全诗如下: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让我们跟着诗人想象的翅膀,飞向那美丽的天庭——
天河在转动,回荡着的流星,泛起缕缕银光。星云似水,沿着自己的河床流淌,凝神谛听,仿佛有潺潺的水声。月宫里的桂花树花枝招展,香气袭人。仙女们正在采集花蕾,装进香囊,挂在自己的身上。秦妃弄玉当窗眺望黎明到来时的晨景,但看见梧桐树上落着小巧的青凤。仙人王子晋吹着细长的笙管,驱使神龙翻耕烟云,播种瑶草,多么悠闲自在。穿着艳丽服装的仙女,漫步青洲,寻芳拾翠。这些美丽的仙女们指点说:羲和驾着车子永远奔驰,时间过得飞快,东海三神山周遭的海水新近又干了,变成陆地,耸起了石山,扬起了沙尘。
在唐诗的国度里,李白、杜甫、王维永远占据着主流,而李贺不是。读李贺的诗,没有李白天马行空似的流畅飘逸,没有杜甫高山仰止似的宏大深沉。读李贺的诗,总是在不经意间被惊到了,于是,惊叹于他的苦心,想,用了怎样的心力,酝酿出那么多美妙的诗句,创造出那么多让人叹服的诗篇。他走了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诗歌空间。他的诗光怪奇崛、冷艳低沉,喜欢在神话故事、神仙志怪世界里驰骋,出神入化,意想天外,为唐代诗坛的一个异类,可以说是中唐诗的一个开拓者。
“天若有情天亦老,情如无憾情补天”,突然就想到了林清玄,他说:
佛经里说,有情才有生,有情不会老,有情才得病,有情才致死。
菩萨的心,原本像清凉的月亮,逍遥地游行于天空。有一天,他对众生起了悲悯之情,下了人间后,他就经历了生老病死。
到老了、病了,“天人五衰”的时候,有的菩萨会感到哀痛和遗憾,因为在人间,没有不老不死的人生。
一切的美好都会变灭,一切的因缘都会成空。纵有千百般的爱恋,也会在时空中衰灭、流逝和虚无。
菩萨从座中倾倒的时候,只好重整旗鼓,老就老了,这是无可奈何的,是我自己费心来到人间,我的心就要无憾,可度的众生都度了,未度的众生都已留下度化的因缘。
情如无憾,一世一世都留下美丽的步履,纵使岁月如流,老而又老,心犹天青,保有下凡时的浪漫心情。
“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这是林清玄先生更新的最后一条微博,也是他为读者留下的最后一段文字。
我对“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非常喜爱,曾于几年前的春天,当我经过海宝塔公园时,看到一对情侣放风筝,他们甜蜜恩爱的模样令人羡慕,于是作古体诗一首,把这句名诗引用到了诗中:
海宝塔寺春光好,情侣兴高放纸鸢。
天若有情天亦老,男欢女爱在人间。
“天若有情天亦老”, 这是人类长河亘古的咏叹。伫立在光阴的驿站,让多情的人醒也肠断,醉也肠断。人间爱,割舍是何等的蚀骨,情深又是何等的煎熬,如蛊惑的罂粟,在心灵深处摇曳蚀骨的相思,欲罢不能。
走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都是寻寻觅觅的个体。日月盈仄,星河无垠,天荒地老是何等无奈,我们的时光总是越过越少。今天,也许还在这里看风景,等明天到来之时,又不知是如何的一番光景。我们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所以,活着,就要珍惜,让真情在心间流淌,温暖人间。
从几时开始,我们便开始了波澜不惊,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日子,开始数着时间过活,忘却了月上柳梢、白云悠悠、剑胆琴心、登高壮观天地间的美好,不觉间就老了,生命的光鲜已不再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