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当——当——当——
驼队悠悠,驼铃声声。
来自中国陕西的由136峰骆驼和8驾马车组成的驼队,踏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塔拉兹市街道。夕阳的余晖为这座古老的城市披上了锦绣衣裳。这个场景,仿佛一幅巨大的油画。
陕西省“泾阳茯茶·丝绸之路文化之旅”大型跨国文化交流驼队,从泾阳县出发沿着古丝绸之路一路西行,经过一年跋涉历经8000多公里之后,于2015年10月6日下午6时许,抵达哈萨克斯坦塔拉兹市。
两国官员在江布尔州专门为迎接驼队建设的古堡城墙下见面。站在州长、市长和中国客人之间翻译的人,就是安胡塞。安胡塞口才流利,而让我奇怪的是安胡塞翻译时,向对方介绍时讲的是俄语,对我们翻译时说的不是普通话,而是一口地道的陕西话。
安胡塞中等个头,六十岁左右,满头寸发虽已花白,双眼却炯炯有神,古铜的面色就像我们关中平原上任何一位父老乡亲,只是一身深蓝色西装、红底白道的领带和一双擦得黑亮的皮鞋,才让他有别于我们关中农村的汉子。
等见面议程完毕,我忍不住低声问他是哪里人,他双眼眯成一条线笑着回答:“就是陕西的,老家在长安县。你阿达儿的?”
“哈。真的?那咱是乡党。我也是长安县的。”
据安胡塞讲,自己第一次回中国是1994年,寻了十年根之后,终于在西安市长安县(现长安区)王曲镇找到了自己的亲人——已经八十二岁的一位本家姑姑。当他看到爷爷、兄弟和自己的名字出现在老人拿出的家谱上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在去往哈萨克斯坦的飞机上,听翻译介绍安胡塞的身份是哈萨克斯坦东干协会会长、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理事、新丝绸之路文化经济国际交流协会会长。他受过高等教育,在前苏联时期担任集体农庄主席。哈萨克斯坦独立以后,除了经商,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发展中哈友谊和东干人协会的工作上。他还是哈萨克斯坦全国民族大会的成员,在哈萨克斯坦特别是在东干人中有很高的威望。
没想到,在这距离西安数千公里异国他乡的古老城市,几句地道长安话,一下子让我和安胡塞穿越时空一见如故,真像失散了几十年之后终于见面的亲人。
得知我是“丝绸之路文化之旅”经贸慰问团的随行记者,安胡塞有些激动,“乡党那你是个‘写家子’,要好好儿给咱写一哈。这儿的人一直都把咱陕西驼队到来当做传说中的故事,今儿个终于梦想成真,这伙人高兴扎咧。”
第二天,驼队在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塔拉兹市开展巡游活动,引起沿途市民竞相追随围观。市民们或挥手示意或一声声喊着“你好”。安胡塞和我们几个走在驼队前边,沿街多位胸佩勋章的老人纷纷走上前来,和他握手、拥抱、寒暄,之后在骆驼前合影留念。
驼队到达主会场公园门口,近万人将道路围得水泄不通。安胡塞站在公园门口喷泉广场前,手持话筒,向市民们介绍了陕西茯茶驼队一年前从家乡出发到达塔拉兹的故事。
大太阳下他满脸汗水,但一口流利的俄语将故事讲得很带劲儿,一次次引起市民欢呼。
二
两天后在“陕西村”见到安胡塞先生时,他已经不是西装革履的打扮,而是身穿一袭白色的中国对襟衫,头戴一顶白帽子,看上去就和西安坊上的回民大叔们一模一样。
他告诉我,平时有公务时就到州上和市上忙,忙完了就回“陕西村”,住在乡下的家里。
安胡塞介绍说,许多人以为“陕西村”是一个村,实际上“陕西村”是包括营盘、新渠等4个乡7个村7万多名东干(陕西关中方言“东岸子”的谐音)人居住地的统称。
安胡塞和营盘村几位老者带着我们首先参观了营盘村的民族博物馆。博物馆展出的近千件展品,木制的犁铧、铁锨、铁叉等农具,还有大量的服饰等,与关中地区农民曾经或现在使用的农具都差异不大。他捧起一个直径约三四十厘米、上面钉了多个铁卡子的白色大瓷碗介绍,“这就是咱们当年带过来的大老碗。”我和他开玩笑说:“拿这碗咥燃面美得很。”他乐呵呵地笑了。
在带领我们参观了他家的房屋和屋后的果园后,安胡塞安排十几名客人在他砌有土炕的客厅坐定,用地道的关中臊子面招待贵客。“这些韭菜咧芹菜咧辣子咧,都是过去从老家带来的种子……”老安指着菜肴,如数家珍。
吃完臊子面,开始吃席面。这个席面完全传承的是长安为主的关中传统菜品“十三花”,其中包括关中农村常见的炸鸡块、炸鱼、甜饭、丸子等菜品。席间,安胡塞指着忙前忙后端碟子递碗的老伴儿笑眯眯地说:“这么多好吃的,都是这老婆子跟娃们家做哈的”,逗得远道而来的乡党们哈哈大笑。
琳琅满目的美味小吃,特别是地道的关中臊子面,让离开家乡多日的客人们仿佛回到家里,心中顿生一股暖流。
三
为了活跃气氛,安胡塞还为我们背诵了“陕西村”写家索尊实写的《给中国》:“虽然中国我没去,也没见过/可是时常在心里,我可思想/你的俊美,我听了,打爷跟前/说是那头他生了,百年之前/好像绿岭摆着呢,高山树林/冰山明明闪着呢,景景照红/长江黄河流着呢,打西往东/一切活物饮着呢,河里水清/水清滩里落着呢,老坝跟前/在水里头浮着呢,雀声叫唤/跟前莲花开着呢,开得喜色/麻雀花上落着呢,不想要飞/历史书上也听过,中国很早/可是最后花开了,鲜花味道/就像春天撒开了,花的气色/一切民族闻见了,她的香味。”
背诵完毕,掌声和喝彩声响起。笑得眯了双眼的安胡塞双手合十作揖,对大家表示感谢。
正吃饭时,门外进来了一个小伙儿。安胡塞介绍,这小伙儿姓戴,也是西安来的,正在“陕西村”搞大棚蔬菜的项目。
除了像接待亲戚一样地接待来自祖国的贵客,从1999年开始,安胡塞就有意识地组织当地1500名青年,分别到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兰州民族学院等高校学习汉语等专业课程。
“我告诉年轻人,我们离开西安走得太远了,走了一万里路才走到这里。但那边是咱的老家。你们不能没有根,不能忘了自己的语言文化。没有这些,你就寻不见自己了。”
安胡塞说,这里距离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诞生地碎叶城遗址只有20多公里,他计划建一个李白博物馆公园,让更多的中国人来看看陕西村,吸引更多的中国人来此开展商贸旅游文化交流活动。
我想,如果真是这样,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陕西乡党来到哈萨克,来到“陕西村”,体味异乡遇故知的感觉吧。
(原载2016年7月27日《华商报》。获得第三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最佳散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