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正善的头像

李正善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2/25
分享

挺拔的梧桐

艳阳高照,麦浪翻滚。

关中平原金灿灿的麦田里,一群七八岁的男孩女孩,挥舞着银光闪闪的镰刀,像关中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麦客,有模有样一镰一镰地割麦子,一群大人跟在孩子们后面,拣拾着落下来的麦穗儿。在孩子们中间,一位中年女性手拿扩音器,在给孩子和家长们讲解着什么。

这场景,不是《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的录制现场,而是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高桥街办(原长安区高桥街办)南江渡村边启稚农园里的一幕。

5年来,每一年的春夏秋冬,类似的场景,总是出现在这陕西第一家专门为少年儿童开办的以自然农耕和环保教育为主题的农园——启稚农园里。

手拿扩音器为孩子们讲解上课的,就是农园的主人、被誉为陕西农耕教育第一人的张惠贤女士。

今年48岁的张惠贤,这几年一直在从事家庭教育推广等工作。她看到现在的孩子分不清麦苗韭菜、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食品安全让人担忧等现状,就渴望做一些事情,推进改变这一情况。她拿出全部积蓄并四处借债,筹资100多万,于2011年7月在南江渡村创办了启稚农园。

南江渡村周边,是高桥街办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和草莓种植基地,有着良好的农耕基础,同时这里地处原长安县、户县、咸阳交汇处,经济发展一直比较落后,农民普遍以种粮种菜为生。这一点比较符合开展传统农耕教育和农耕体验的需要,所以张惠贤把农园的地址选在了这里。她希望通过开展自然教育及农耕体验,一方面让城里的孩子能够接触自然,了解农耕,真正理解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唤醒孩子和家长们尊重爱护土地、珍惜自然环境的意识。另一方面还能把源源不断的城里人招引进来,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从给自己取了一个自然名“梧桐”这个事,就能看出张惠贤立志从事耕读教育的决心,可是真正要让城里的孩子到农田里种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连当地一些农民听了都直摇头:“现在许多正儿八经的农民都不种地了,指望城里的娃娃能种什么地,简直是开国际玩笑。”

张惠贤的许多亲朋好友也觉得她的想法太幼稚太单纯,还有朋友直接从网上下载了有关选择农业发展项目的N多危险的文章发给她,提醒她早点收心。

但是张惠贤有自己的志向,她下决心要成长为一株在自然农耕教育行业高傲挺拔的梧桐树。

为了保护土地,张惠贤没有在农园租来的地里砌围墙,地面没有硬化。农园周围用的是篱笆和钢丝网做围墙,农园曾经搭建了一些活动板房,多次被大风掀掉房顶,落到东侧庄稼地里,丢了100多只鸡,还给人家赔了损失,她和工人只能呆在雨地里。还有一次石棉瓦被风刮下,砸到一名学生家长的车上,幸好没有人员伤亡。当时保险公司不赔付,农园只好赔了5000元。

几年来,农园农作物及大棚设施、农具、鸡鸭鹅被盗现象也时有发生,有一晚就有五六十只鸡被狗咬死,她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还有个别村民对她的行为产生一些误会,想方设法阻挠农园生产工作的正常开展。

但是,认准方向的张惠贤还是顶着家人反对、资金紧张等种种压力,继续着自己的乡村实践。开始两年,农园进行土地有机管理及增加设施等,没有一分钱收入,加之其他两名股东因为赔钱退股,张惠贤顶着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坚持宣传爱护土地的重要性,继续宣传环保理念,传播农耕知识。

5年多的时间,张惠贤躬耕于这片土地,洒下了多少汗水。为了搞好耕读自然教育,她先后到北京、南京、成都等地学习外地一些农场的经验。

在北京,她参加了首届家庭农场培训班。为了避免化肥农药对土地的侵害,她四处学习生态自然农耕方法、自然教育等知识。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她和工人尝试林间养殖、林菜套种、林粮间播等方式,这样既不影响绿色环保又无公害,还提高了农产品产量。正所谓树木如树人,“与自然一起成长”“让孩子在自然中快乐成长”,是张惠贤奉行的教育理念。

自然农耕教育,不单纯是种地或者教书,而是需要将农耕历史文明、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与涉及到的自然、数学、物理、历史、地理、国学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教育结合起来讲解,让孩子们在农耕劳作中,学到更多的对自己成长有用的知识。

慢慢地,启稚农园吸引着西安、咸阳、渭南等地越来越多的市民带着孩子来参加农耕体验劳动和自然教育。从一粒种子的播种、浇灌、农作物的除草、管理到成熟、采收、打磨,孩子和家长们在这里流过多少的汗水,真正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他们也学会了珍惜粮食,理解农民的辛苦,明白了保护土地对我们每个人的意义。

今年6月,有一位家长在体验打蒜苔时说,“我现在理解为什么蒜苔会卖得那么贵了,孩子说我以后不会浪费粮食了!”听到类似的话,张惠贤感到欣慰。

7月12日,山西长治大学的杜洁、申世鹏等8名大学生,乘坐两天的火车、长途汽车之后,来到启稚农园,开始了为期10天的爱心支教活动。

2014年,农园园主张惠贤去北京参加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的培训时,结识了温铁军等关注三农问题的专家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共同爱好者,所以从去年寒假开始,农园就免费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食宿,开办爱心课堂,义务为农园周围西安、咸阳和西咸新区的农村孩子开展支教活动。

经过她多次在农园附近的农村调研了解到,虽然农园所处的农村距离大城市不远,经济状况也可以,但学校还是缺美术、音乐等科目的专业教师,“好多老师都是一人身兼数职,代着英语课还代音乐课,代着数学课又代体育课。”

张惠贤认为,农村的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在提高,但农村的教育质量并没有得到提升。村子里经济状况好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到城里去了,留下的大都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跟着爷爷奶奶过的。而爷爷奶奶又没有多少文化,能给孩子教的很少。

张惠贤说,启稚乡村书院爱心课堂不是补习班,而是陪伴学生快乐成长的阵地,在这里,志愿者们通过开展国学、美术、音乐、手工等兴趣辅导,陪伴孩子们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同时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社会习惯。

“我们给孩子们教《弟子规》,就是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张惠贤说,要把国学作为一门重点课程,让孩子在学习国学中,重拾传统文化。

一出由农村小学生自编自导并出任演员的情景剧《弟子规》,让台下观看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们忍俊不禁。2015年7月22日上午,启稚农园里传来欢声笑语。在农园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开办的暑期爱心课堂首期班结业典礼上,这些农村留守儿童以自己的出色表演,肯定了农园自然体验培训师张惠贤和来自山西长治学院8名大学生志愿者的努力和付出。

“我学到了知识,会背《弟子规》,会画画、唱歌。还认识了好多小伙伴。” 今年6岁的王子墨九月份就要上小学一年级了,十天的时间里,他和启稚农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学到了很多东西。

南江渡村村民康文利说,自己的孩子康富豪在这里学习后,拓展了视野,更活泼了,接触的事物更多了,待人接物上有了更多的自信。

在过去的10天内,除了美术、音乐、舞蹈、手工等课程外,大学生志愿者教会了孩子们诵读《弟子规》,还和孩子们一起编导了情景剧。六七名孩子分别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和同学等角色,针对日常生活中多种不文明现象,通过情景剧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再通过《弟子规》里的相应的文句进行解读阐释,纠正日常不好的言行和习惯。

“将《弟子规》用情景剧和小品的形式表演出来,一方面是为增强孩子们对于弟子规的理解,另一方面同时还想通过孩子们来教化父母,使得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更加谦逊礼让”,张惠贤解释。

“孩子变化挺大的,乖了,更自信了,而且懂得感恩了。” 王子墨的爸爸王银平说,自己在外给人开车,孩子妈妈在高陵上班,两个人工作都忙,没有太多时间陪孩子,挺愧疚的。他感谢农园张老师和大学生志愿者们为孩子所做的一切。

“我孙子假期没事干,就只能在家里看电视。”一位老太太说,孩子的父母在外务工,孩子假期在家就是看电视,肯定对视力不好。

在活动仪式上,来自江渡小学四年级的刘钰小朋友开心地举着刚刚领到的奖状和奖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暑假来这里学习感到非常开心,老师们不仅教我们唱歌跳舞,还教我们折千纸鹤,还给我们教会了《弟子规》,以后要多多帮助奶奶干活。”刘钰说。

启稚农园在南江渡村落户5年,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吸引到南江渡村,在劳动力的利用、扩大南江渡以及高桥街办周边无公害蔬菜基地和草莓基地的影响、促进当地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启稚农园的自然农耕体验活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受到团省委、省妇联、省关工委等部门的关注和支持,《中国青年报》《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华商报》《三秦都市报》等媒体,也多次对农园活动进行报道。外地不少自然教育的同行看到报道,还专门到农园来参观学习。

张惠贤的努力,也得到了社会更多组织和机构的肯定。2014年10月,她被吸收为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今年5月,经过专业培训,她又成为国家林业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的“自然体验培训师”。维基百科也将她作为全球百万和平妇女代表人物进行专题报道。

张惠贤说:“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我就是想把启稚农园打造成一个简单、自然、纯朴的自然课堂和农耕实验基地,让孩子们在有趣有益的农耕体验活动中,体味和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感受到珍惜土地、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国家教育部提出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劳动教育,张惠贤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关注这一话题,让城乡青少年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农园打麦场周围从朋友农村老家移植过来的那一株株梧桐,挺拔地把自己的绿色伸向天空,洁白的云朵漂浮在纯净的蓝天之上,大大小小的鸟儿在农园浓绿的庄稼和树木上空飞去又飞来。看着这一切,张惠贤卸下头顶的草帽,抹了一把满脸的汗水,开心地笑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