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正善的头像

李正善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3/26
分享

摩托街上的老少爷们儿

古城西安的丰登南路,两年前还是条很不起眼的小街,自从旧机动车辆交易市场迁来之后,这儿便成了闻名全市的“摩托街”。每逢周四、周日开市,车水马龙,热闹异常。活跃在街上的这帮做生意的老少爷儿们,也和满街的车辆一样,可谓形形色色。

西电公司干部张某在纺织城住,骑自行车上下班紧赶慢赶单趟也要跑两个多小时。夏天热点儿倒不怕,冬季路面结冰只能慢慢磨。他也挤了几个月公共汽车,可有时眼看着手表秒针“蹭蹭”往前跑,就是等不到车来。这次他来花4000元买了辆“幸福”牌摩托车。

老张颇有感触地说:“ 前些年别说买摩托,就连买辆自行车都要有指标。现在政策活了,咱蹬不动车子了,也买辆二手摩托。”

在“摩托街”,像老张这种图工作方便的占30%,其中较多的是在西安做生意的个体户、郊县农民和一些外地人。

今年24岁的青工刘某,则是那种领导消费新潮的先锋。他18岁被招进了一家工厂。虽然厂子离家只有3站路,开泡漠馆的父母还是给儿子买了辆“嘉陵”摩托车。可小刘眼睛盯着大街上来往的摩托,相中哪种牌子的,就卖了胯下的,换辆更高档的车,这几年他不但工资没交过父母一分,还让父母贴了近万元。他成了“摩托街”的常客。“嘉陵”“宏达”“铃木”“雅马哈”“野狼”他都玩过。

陪我采访的朋友说:“你看路东那帮爷们儿,哪个不是穿高档衣、骑高档车的新潮派。”

“摩托街”上,还长年活跃着一批年轻经纪人。

11月5日中午我看到,一位在康复路做服装生意的江苏农民,相中了一辆绿色“嘉陵”摩托车,车主要价5000元,可买方只掏4200元,讨价还价20多分钟还是难以成交,车主只能推车另找买主。

这时过来一中年人,对江苏人说:“看你这神气是真心想买那车,你就再加点儿,我让他推过来,少要些咋样?”

最后交易终以4600元成交,双方皆大欢喜。中年人收了每人10元的口舌费,又机灵地钻进谈生意的人群。

10月25日下午5时,车市已散,路口零星停放着几辆出租车和摩托。一家汽车修配厂56岁的工人林某推着辆蓝色“雅马哈100”型车停在路边。

我上前问价,他一伸手:“四八”。旁边有人问“四三咋样?”他摇头回答:“那我就赔了。”

  老林告诉我,他没有其它本领,就爱摆弄汽车,现在提倡“第二职业”,就利用业余时间出来转转,把旧车买回去保养保养,再推出来卖个好价,一辆车赚个百儿八十的,一天基本倒二三辆车。

据了解,“摩托街”上那伙从广东、广西、安徽、河南、新疆等地来的“大款”们,成批成批弄新家伙,卖往沿海和甘肃、宁夏、青海一带,买主多是金矿、煤矿上的。

和来自广东的老板交谈时,问像他这样算不算倒爷。他从衣袋摸出一部小收音机:“那得问政策了。咱合法交易,照章纳税,服从管理,就是算‘倒’,也符合政策的。”

“摩托街”上的人们也和其它市场上的生意人一样,都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只要依靠政策善于管理,这帮老少爷们儿,也会用自己的本领服务于社会。

(1992年12月30日《西安晚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