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治莹的头像

李治莹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21
分享

风 景 山 村 话 岐 尾

 

 

 

李治莹

耳闻祥谦镇岐尾村的村名很有来历,说是此村既贴在岐山之尾、又偎依于五虎山麓,由此,“岐尾”这个地名也就自然生成。后来,有村民议论说岐尾村与岐山渊源甚深,索性改村名为岐山村,有山撑起,也就昂扬了。但大多乡亲、尤是年长者认为岐尾村名传了个世世代代,也荣载地名史册,知名度日高。甚至连五虎山顶上的第四虎,还被世人直接呼为岐尾虎,传扬于天外,如此金不换的岐尾村名,如何改得?!就此一议,之后更名之事便烟消云散,岐尾村旗帜依旧高扬。

历经各朝各代演变而来的岐尾,已是鼎立于五虎山麓的中心村。倘若往深处走,又柳暗花明地闪现出另一座村寨,是隶属于岐尾的“黄土边”自然村。传说是远古时,五虎山一带荒无人烟,曾经多次地震。又一回地动山摇的地震后,明山黑土之中竟然独自兀立着一座黄土山,一山朝天黄灿灿,别树一帜。一日,有兄弟二人,远看五虎山脚下黄土山土黄如金,似乎昭示着财富,且林木葱郁,摇曳清风。又见山上立有一巨石,圆如卵,知晓此石为五虎山上滚落,自成一景。赏心悦目中,顿生在此山安身立命之愿。不几日,黄土边上就立起茅屋,借朝阳晚霞劈山开田。兄弟同心,其力断金,从此黄土山周边瓜果飘香、谷米丰登。且代代繁衍,枝繁叶茂、瓜瓞绵绵,自然成村。千百年来,黄土边村民年年岁岁在田地里刨金掘银,黄土成金。尤是今日,数百黄土边人天南地北任翱翔,打拼于各行各业。拎金提银地回村起高楼立新宇,自成街巷,让黄土边村换了人间。

穿越黄土边村,山形山势步步高,树影斑驳、修竹婆娑,尽显青山风光。在登临五灵岩寺的级级台阶上,视野所及,间杂着小树林与權木丛宽阔阔的山野上,有太多巨型的落石不规则地朝天而卧。村里乡贤说道:这许许多多的石块,都是五虎山上历经千万载、以至亿万年风雨的侵蚀、雷电的冲击后风化掉落的,无数个年代,掉落了无数的石头。有人说:在落满石块的山岭相对应的星空上,天上有多少星星,地上或许就有多少石块,不无夸张。太远古的落石,似无从考证,但近在数十年内外的落石却有记载。说是39年前1981年的一天,曾在岐尾虎顶上惊天动地坠落一岩,大如一间房屋;两年后,又在1983年元月13日的子夜,五虎山上狂风骤起,如山呼海啸。随之一声巨响,此时那刻仿佛山崩地裂,紧随其后便是地震般让大地摇晃了数秒钟。之后,销声风息,天地回归寂然。翌日,因被惊愕而半宿无眠的村民,不约而同地登山察看是否天塌多宽、地裂多深?一看究竟后,众村民喜在心间、笑挂脸上,面向五虎山合掌称谢。原来又是一方重达200多吨的巨石从山顶的“天路”滚落,落石原本不奇怪,奇就奇在此石神谋化力般座落在史上飞落的两巨石之间,天然地形成一方石门,给五灵岩寺院平添一景。天造地设、世人见之无不称奇。

尽管无数次滚落飞石,却从不伤人,只忙于给丛山与峰峦造景增色,凸显五虎山之灵之神。不知何年何月,山上崩下一巨石,朝天的石面上凹有一水臼,无论天旱天雨,臼中之水既不溢也不干。虽然岐尾人称其为脚桶石,但谁也不敢在水中洗足,一任石上水平如镜,风雨不惊,岁月从容。此类神奇之石,山中知多少?石上既然存水,石中又可有藏金?疑惑中上下求索。一石一景,景中有秘,莫衷一是众说纷纭。

又说山中多个山峦深有流泉,且不知源头何处?虚无飘渺、扑朔迷离。往寺院走,果见一眼清泉,流于悬崖环峙、古树婆娑、宁静清幽、依岩而建的寺院一隅。其源或是从高山厚土中涌出,再历经九九八十一弯?最终在此处溢流。细水却是长流,千年不涸,无论日月星辰、齐旋躔度怎样运行,滴泉淌水于分分秒秒。古寺中的僧尼在滴水下置一小桌面大小、可存数担水的石臼。石臼中的水永远是满的,虽然日夜流溢,却总也不湿鞋。据说古寺常有信众聚集,一摆十几桌素食斋饭,所用之甜泉,就在此取之不尽的石臼中舀出。

泉为神秘之泉,水是清甜之水,山中洞穴呢?知多少?深几许?似无从考究。相传古时,有一樵夫攀上岐尾虎山伐薪,见一草丛长于一幽幽葛藤洞口,好奇中,用挑柴扁担深入洞中,想一探此洞深浅。却不慎扁担从手中滑落,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再寻回。一段时日后,却神话般被一位捕鱼的渔夫在浩浩乌龙江水中打捞上来。因扁担上刻有姓名地址,于是辗转托人送回。高高的岐尾虎山峰中掉下一扁担,竟然迂回曲折地落在乌龙江中,其洞之深之远,实难想象。据说后来有探险者在岐尾虎山峰中寻觅掉扁担之洞,居然杳无踪影,只在岐尾虎山中留下一片疑云、一缕疑雾。诚然,这或许只是一个传说,却也借此告知世人,岐尾虎山以至一整座巍然的五虎山上,几多秘境,几多神奇!

从岐尾虎顶回望千年,岐尾的人文历史亦不乏厚重,春雨秋风,夏雷冬雪,花相似、人不同。天地人间衍生出来的故事,如同星河里的流星,千万里而来、又千万里而去,闪现出道道迷人的景致。田畴阡陌边上弯弯曲曲的古道,曾在岁月风云中嵌入了层层叠叠、深深浅浅的脚印。最是那一行行走出去的足迹,不乏求取功名的学子,驰骋疆场的斗士,泛舟商海的仁者。后来在村中地下掘出三大墓碑,青石而琢,碑碑丈高,千字以至数千字的碑文,字细如蚁,精雕细刻,足见匠心。一番考证,知晓为明嘉靖年间,岐尾村官宦人家刑部主事林文乔之子林大章考取功名后,贵为当朝进士。在外为官期间,因清正廉明,口碑甚好。相传有一年林大章返梓省亲,一位知己友人早早恭候于岐尾村,并赠以千金,求请林大章为狱中家人平反正名。林大章当即正色道:铁面秉公,乃大章为官之道,岂可吞金徇私?万万不可!除同朝为官的林大章父子之外,岐尾村前有明成化年间的林文磷、后有明万历年间的林世信等进士,都奉旨外地为官。且都清正,泽及四面,赢得八方口碑。在外贤达,步步登高,更多的村中子弟则以田地为本,耕云种月,播种收粮。从晴耕雨读中知书达礼,尊崇礼义廉耻,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人文历史与自然风光并存共生的岐尾村,曾是一爿树木成林、花果飘香的园林式村庄,吸风饮露于朝夕。近在房前屋后,远则田间地头、山上岭下,十个春秋树木,百年冬夏成林。千载的阳光雨露,满目葱茏中万类霜天竞自由。古树婆娑,宁静清幽之下,溪流纵横。下溪、古院溪,溪溪相聚,涧涧涌水,潺潺远流,越村过寨后抵达浩荡乌龙江。最是濑江支流面阔水深,浩浩荡荡地过境于岐尾。每逢初一十五,江水涌流,水深六米,勤于朝夕的岐尾人,就放舟船于水中,绕山越岭后又过马尾、直达福州台江码头,一路水花相随相伴。

细流之上,既可以小桥流水连起人家,大河之上又可起大墩架宽桥,南北通途了,外面的世界就在眼前。数座石桥曾飞架水上,多为三墩立柱,桥面大石铺设。明朝期间有一年建桥,乡亲们远去荒僻之地开山取石,方方石板1米之宽、6米之长,铺于桥面,不无壮阔。岐尾桥、山前桥、达兜浦桥、郭安桥,此桥彼桥,桥桥相衬相映,溪溪潺潺涓涓。曾经的四垱三孔石砌的岐尾桥,以半圆拱形架设于清廉里通往灵岫、永庆、还珠里的溪流通道上。一桥横架,地地相连,处处通达。更见亲水人家架起水车,吱呀声中车水润田、流水欢歌。横观竖看岐尾村,峰峦气概,田园秀色,幅幅山水画卷。

推不走、搬不动的岐尾虎山,岩石下晨钟暮鼓的五灵岩寺,以及落石遍布的五虎山麓,仿佛成了岐尾村的后花园。既让这有福之村背靠了数千年,也让这历史悠久的古村以名山为起点,岁岁年年书写下崭新的篇章。

古古今今,岐尾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千百年,古之贤良楷模、后有俊杰效仿。造访岐尾村那日,欣悉有位乡贤一二十年如一日著书立说,数十万字的《岐尾村林氏族谱》与《三言二拍话岐尾》,硬是用钢笔一字一划写出,艰辛自已,震撼他人。在村主任林旗星陪同下,我步入其家,与这位名为林春荣的著书人手手相握。手接大著,册册沉甸甸重如金砖,翻开一页页,见手写的硬笔字方方正正,堪比印刷体,叹为翻止。又知春荣先生因多年笔耕,夜夜书至凌晨,如今眼疾沉重,几乎让自已成了个瞎子,更是一番唏嘘。

岐尾村既有林春荣这样以笔耕话说岐尾历史与文化的乡贤,又有在外打拼多年的企业家林飞。起步创业时虽然赤手空拳,他却以岐尾人的大志向,让省城了无生机的几座工厂,枯木逢春、老树新芽、再现辉煌,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了金光大道。发达之日,林飞常常厚枕无眠,如梦如幻地遥想当初:6兄弟姐妹,围成圈是一堆,排成行为一队。靠田地里哪些口粮,远远不能果腹,那就上山割草。哪怕一担百斤压肩的禾草,只能换半斤米也成;或是上山下地采摘茉莉花,一斤7分钱,只求饿不死。在哪些春盼夏粮、冬靠瓜菜的窘迫日子里,是叔伯和左邻右舍的乡亲们,村头给一竹筒谷米过一顿,村尾则给半筐地瓜凑一餐。而今,饥饿的日子挥挥手远去,财源鼎盛之日,铭记的就是乡亲们的大善。回又一回,次再一次,修桥铺路,扶贫敬老,倾囊助学。已荣为多届市人大代表的林飞,为家乡的乡亲们撒千金捐万银而一无反顾。

有林春荣如此焚膏继晷般地勤于笔墨,林飞这样不吝付出,不忘乡恩,心怀乡情的乡亲乡贤。更有村里村外的岐尾人,朝朝夕夕,翘首盼待的是家乡的复兴,美丽乡村的回归。

继承着千年农耕传统的岐尾村,如何才能在五光十色的新时期中擦亮岐尾名片,争取更大光荣;如何才能走出人才外出、产业远离的怪圈;如何才能让写满历史的岐尾改天换地、旋转乾坤,向美而生?巨大的问号,弯曲如勾,问卷于今天与未来。从来没有不好的乡村,只有建设不好的乡村,劝我乡亲重抖擞,不拘一格建岐尾?应聚集全村之力,奋力找回茂林修竹、果园绿茵;廊桥幽然、古风遗韵的乡愁。让文明新风吹拂农家民舍,把房前屋后五颜六色的花卉种起来,让鲜花喜厅堂,春风百卉香;在田间地头、山岭山坡上栽竹植树。让村中一砖一瓦叠妙景,一村一寨尽风光;让村外一田一畦成图画、一山一梁层林染。以大智大勇大志向,砥砺前行中以绣花之功,一针一线地绘出岐尾的锦绣乡村图。高高托起“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乡村!不等来日方长,“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看璀璨今日,现代气息浩荡下的岐尾村,只见福银、京福两大高速,途经岐尾地界时,突兀地腾空而起。高架天桥托起坦荡于前方千万里的铁轨,让岐尾村的空中,流光曳影于朝夕,风驰电掣于日夜。最是不间断乘风驾雨、摇翘奋羽、驰骋南北的动车,给岐尾村带来的是飞跃速度的启示,一往无前的力量。岐尾要跟上特色小镇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千里征途今起步,从低谷身背石块,负重登上高山,让岐尾村蜕变起飞!

步步风景,步步高度,让风景岐尾走向不一样的明天、走向美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