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子燕的头像

李子燕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4/02
分享

四月,每一种走过都是收获

不知不觉,一月的紧张、二月的焦虑、三月的等待,皆成为渐行渐远的步履蹒跚。来不及怀想以往的四月,来不及铺纸研墨、书写赞美诗,甚至来不及翻开墙上的日历,四月已从荒芜与繁盛之间走来,浅笑着、呢喃着,闯进世间每一个角落。

措手不及之际,匆匆想起了林徽因和她的《人间四月天》。不过,想起遂又放下,今年的四月实在与以往不同,故而那首优美的诗作,亦不符合此间心境。这个乍暖还寒之际,怎能只顾着拥抱“暖”,而忘掉刚刚历劫的“寒”?若记忆如此轻飘飘,如何承受生命之重?

困惑不由升上心间,坐在玻璃窗前,在光秃秃的柳枝间,想象江南四月的模样。那该是唐诗宋词的佳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而此刻北方的四月,尚需经受一番等待,等一朵属于北方的花开,等一只属于北方的燕来,等一场花事的盛大启幕,等一声孩子的叽喳雀跃。但是,这等待是甜蜜的,是不同于前三个月的——“吹面不寒杨柳风”如此温柔,让这等待变得喜悦,充满勇气,是与坚韧共生的,是终将破土而出的希望。我已经想象得到,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每一朵小花、每一只鸟儿,都能在这煦风里复苏,弹奏出奇妙无比的乐曲。

于是,心情疏朗了许多,眉头也缓缓舒展。于是,以往众多的“四月”比赛般涌来,在脑海中次第上演“昔日重现”,令人欲罢不能。

童年的四月,在村庄里无忧无虑。不知道林徽因和她的诗,不知道远方的四月与这里不同,对月份缺少明晰的概念,受本土风俗的影响极其严重,更关注农历的时令和节气。甚至于,是否知道“踏青”这个词,是否观察过变得松软的泥土,是否拿柳枝翻动枯叶丛,寻找准备探出脑袋的小草……真的,已经不是很确定了。只记得一望无际的黑土地,一丝丝积雪也看不到了;低矮房屋上的袅袅炊烟,比以前显得飘逸了;忙着做各种家务的母亲,又多了一项开垦小园的活儿;忙着在村委会算账的父亲,张罗着备粮种备春耕了;忙着上学的哥哥姐姐,脚步比以前轻盈了。而小小的我显得有点孤独,因为没有事情可忙,只能跟在母亲身后跑来跑去,争抢着做自己尚力不能及的事,帮了倒忙之后,还可以不亦乐乎。

少年的四月,在校园里仰望苍穹。有了自己的书包,欣喜若狂;戴上学习委员的两道杠,责任在肩,自信满满。喜欢语文课,沉浸在每一个篇章里,闭塞的思路豁然开朗。喜欢数学课,在加减乘除不断演算,密密麻麻的数字里乐趣无穷。喜欢自然课,那些花鸟鱼虫、风云雷电的奥秘,让人惊奇不已。喜欢地理课,原来在小村庄之外,最大的地点不是“乡镇”,还有无比广阔的山川河流;除了自己生活的黑土地,还有千奇百怪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喜欢历史课,日子不仅是昨天、今天、明天,人物不止是熟悉的和陌生的,在我们无法触及的领域,曾存在那么久远的时间长河,曾生活过浩如烟波的先人,曾发生过无可计数的事件。仰望苍穹的我,也如星星一样时而眨眨眼睛,对世界似懂非懂。

青年的四月,在家庭中不断成长。走近爱情,初为人母,三尺陋室一亩田。喜欢清晨的光,在睡眼惺忪中照亮柴米油盐。喜欢正午的风,在锅碗瓢盆中烹调出苦辣酸甜。喜欢傍晚的云,在千变万化中使烟火气日渐丰满。喜欢更深人静的雨,在屋顶的青瓦上嘀嗒出简单的浪漫。生命的成长与倔强,在孩子的身上恰到好处地体现,给四月增添一种莫大的力量。世间何处最暖?终于,理解了林徽因那句“你是爱,是暖,是人间四月天”。

中年的四月,在生活中起伏跌宕。爱上写作,扶轮走近真实的社会,邂逅形形色色的人,遇见五光十色的景,发生了喜怒哀乐的事。喜欢诗歌,一行复一行,却抒不尽对生活的赞美。喜欢散文,一篇又一篇,却写不出最深切的表达。喜欢小说,天马行空般穿越古今,可故事里的人物看似虚构,却不知不觉贴上了自己的影子。无穷的远方,真的会有很多人与自己有关,很多事情都不可预见。“笔端驱万马,驻平川”,人间何处有神仙?走过人生海海,趟过顺流逆流,却发现“长安只在日西边。”

回望,每一种走过都是收获。如果人生是一条路,那最好的模样,应该是活成自己的四月天。时光已经站在荒芜与繁盛之间,历经劫难后,万物随日月而动,如生命的重大节点,令人欢畅又无比敬畏。

未来的四月,又会是什么模样,我不再迷茫,也不去无端幻想。唯愿接受此刻的乍暖还寒,如汪曾祺所言:“己心温暖,则世间温暖;己心妩媚,则世间妩媚。”(1775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