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吕健的头像

吕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1/24
分享

扎尕那

扎 尕 那

——甘南四日游

说走就走的旅行总让人精神抖擞,意气奋发。出得兰州城,驾车走G213线,黄土高原的风貌依然浓烈,降水量有限让这里的草和树都很矮小,但风光比“河西走廊”就好多了,只可惜高速公路只通到合作。限速那是没商量的事。一路高歌地向南走,空气的湿润与山川的鲜绿就灌满了你的眼帘,爬在草原上欢呼雀跃地唱歌打滚,也是不由人的事。

尕海湖就静卧在甘南大草原上,像一个熟睡的婴儿。路过玛曲时,就可尽情欣赏到“若尔盖大草原”的秀丽风光。它是一块镶嵌在川、甘、青三省边界上瑰丽夺目的“绿宝石”,是我国三大湿地之一。跌宕起伏的高原美景,让人神魂颠倒,满眼的“绿宝石”让你直看到九天云外,心灵的沉渣此刻被熏染冲洗的一干二净。

“郎木寺”就修建在甘南州碌曲县的郎木寺镇,一条小溪从镇中流过,虽宽不足2米,名曰:“白龙江”,它是嘉陵江的源头。小溪将寺院一分为二,一个为达仓郎木寺四川分院,也叫做格尔底寺,另一个是达仓郎木寺甘肃分院,也叫赛赤寺。在通往天葬台的方向,两个寺院隔着小溪相互守望。尽管郎木寺的名气与日俱增,但它与塔尔寺相比,仍然是一个静怡而风格独特的小镇寺院。郎木寺修建在半山坡上,流光溢彩的金顶棚,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金子般的光芒!但它的建筑规模与气势比起塔尔寺就逊色多了。游人也不是很多,只是一闪而过。

顺着G313线走,一会儿走在甘肃的地界,一会儿走在四川的路上,路途中有两处因下雨塌方而施工,所以等待休息看风景也是不由人的事。山路的弯曲和公路的等级也让车速快不起来,但也有当地的“飞车党”在飙车,飞一般的在山林间急速穿行,像一条小飞龙在山间飘飞。白龙江昼夜不息的流着,散乱的松树像绣在石缝里的画像,不知名的鸟雀在山林间飞翔尖叫。坡脚处有农家开垦的小块田地,土豆、油菜、大豆和青稞是这里农作物的特色。

天色将晚,我们的自驾游终于到达了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迭部县城。这是一个身居山洼中的小县城,植被的丰满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宁静、休闲是迭部人生活起居的特色。县城只有五万人,海拔2400米。白龙江靠县城顺势而过,黑色的蕨麻猪就在江边啃草觅食,各种野菜就长在山坡上。这确实是甘肃南部的一块风水宝地。

一大早我们就朝“扎尕那”进发。“扎尕那”位于迭部县西北34公里处的益哇乡境内,海波在3000——3300米之间,最高处海拨达4500米。“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扎尕那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阎王殿”之称。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崖壁构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风景独特而秀丽。

顺着白龙江逆流而上,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遮满了你的视线,山泉的响声时隐时现,鸟雀的欢唱也是转瞬即逝,幽静和空旷在这山林间体会的五体投地。只可惜这三十多公里的山路还在扩建重修,车子走得很慢,一个小时才来到景区的第一道门口,峡谷口的山门处,立着一块巨石,上面用鲜红的朱漆写着:“扎尕那风景区”。沿着江边再向前行进三、四公里,就来到扎尕那景区。

只见大巴车和自驾游停满了车场的平台。游人们忙着攀登木梯看美景。站在“扎尕那”宫殿的底部,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就像一幅画勾勒在你的眼前。我们的车子继续向山顶爬行,山路十八弯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这像盆地似的地形,四周都是高山,只北面一条峡谷可通车而进。半坡上都是村民们种植的土豆,大豆,青稞和油菜,大都呈梯田壮,层次分明,郁郁葱葱,在阳光的照耀下,鲜艳夺目!一山高过一山,棱角处没有一点瑕疵。梯田的上面都是满眼翠绿的青松,水袅袅的雾气就在半山坡上缭绕,与那三家五舍的炊烟融合在一起,一层一层的在这山间自由流淌,或像薄雾轻纱,或像水墨丹青,或像云蒸霞蔚中的九天仙霞。这样的风景在晨光中显得别具一格。车子越爬越高,风景也越来越美!啊!师傅,快停车,快停车,乘车人也情不自禁地呼喊起来。看景拍照那是当下最迫切的事儿了。

越向上爬风景越美,正所谓:“近处的是生活,远处的才是风景!”车子一直爬到了山顶。在这里,典型的高山草甸就在脚下,碧绿的“绿宝石”长满了山坡,各色野花就撒落在这草甸之上,在清晨的阳光照耀下,显得娇嫩而可爱。躺在青青草甸上,呼吸着朗润的气息,此时,薄雾轻纱就在身旁,行走在云雾之中,犹如乘坐轻舟游览仙界一般。

站在这草甸之上,向东望去是俊俏崖壁,凌空入云,层峦叠嶂的袅袅水雾,浸润着你的视角和神经感官。

抬眼向南观看,两座石峰拨地而起,相对并立成石门,再向南一带,峭壁矗立,清流跌宕,水磨飞轮,流转不息。那一排排高大而错落有致的石林,个个如削磨的利剑,直刺云天,只是少了些许青松峰针的修饰,更多的是青面獠牙的山石画像,隽刻在石林的涯壁上。黑鹰就在这草甸之上,石林之下轻松自由的盘飞,而眼睛却在寻觅着猎物。

向西远看,那一簇米黄色的藏族小木屋,被这层峦叠嶂的梯田所拥抱,它们就沿着山坡顺势而建在沟壑的两边。那鲜艳的油菜花将这藏家山庄雕饰的如诗如画。半山腰的炊烟,像一束浓墨丹青在徐徐攀升,就像西游记里的七十二变化。炊烟的顶端,是那挂在天边的蜡像,是仙人乘雾离去时的神采,是牧人放歌时的欢快,是农人耕田栽种时的辛劳。那远去的雾气,在阳光的映射下,由低而高地慢慢散去;待山顶端的薄雾散去,那特大U字形的石门终于被打开,隐隐约约像去天街的路,大门在青松之上,蓝天白云在石门之上。我想:这才是真真的“石匣子”的美景所在。

西北角的峡谷,就是我们穿行而上的天梯。北面是与我们一样高低的山脉,墨绿色的落叶松和松衫长满了山坡,黑压压的一片遮住了你的视线,让你看不到北回的路线。

此刻,视角感官都停留在青松的挺拨高大里,半坡上仍有二、三家米黄色的小木屋独自雕琢在梯田里,门前摆放着齐整的木材,想必是冬日取暖用的柴火,我们想往中的田园生活就在眼前。

我站在“扎尕那”的山巅草原上大声呼喊:“扎尕那!扎尕那!我来了,我来了啊!”那竭斯底里的吼叫,在这山川间回荡,在木屋顶、在青稞麦苗尖,在蜂飞蝶舞的油菜花之上,在崎岖的盘山路上,一倾而下,最后淡淡地、柔柔地飘散在云台景区的大门上,似曾未见的,却也打扰不了那儿游人观景的兴奋景象。

“扎尕那”确实很美!美的让人无法言说。古朴里透着千年的传说,柔和中展现着现代质朴的品质,云蒸霞蔚让人精神抖擞,云里雾里让人陶醉。这片世外桃源虽然早在近百年前就被洛克誉为“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但至今仍是一块处女地。正玩高兴时,却有人闹肚子,就在这草原上解决,不想闹肚子的人是个环保主义者。那满山坡的牛粪和马粪,还差你这一泡?有人这样质问。可环保主义者不这样做,只好下到半山坡有卫生间的地方解决。大家只好意犹未尽地离开了“扎尕那”的高山草甸。车子在山路上缓缓而下,半道上就有牧民骑着摩托车下山,丈夫拖着妻子,就像拖着他的“中国梦”在飞扬。他们的速度比我们快多了,速度与胆量都是常年累月的练就。也有三三两两的马匹和牦牛在山坡上觅草,只是数量不是很多,放牧只是到后山而已,这里的保护只为旅游开发而准备。

半山坡上就有观景台,一块造型奇特的巨木上雕刻着“达日观景台”。在这里观望,梯田和米黄色的小木屋就更清楚了。观景台边就有七八个美院的学生在聚精会神地写生,对我们的到来确是旁若无人。我站在近旁观看,也有三两个写生画的很逼真,只是功底的历练,都需灵感的领悟和时间的修饰才能达到。景台上有个老者正在放飞无人机,乳白色的机身下有个摄像头,头顶四个螺旋桨,嗡、嗡、嗡地叫声就像大头蜜蜂。老者轻松自如地操控着无人机,只听“嗖”地一声,那无人机就盘飞在我们的头顶,然后向更高更远处飞去。这边老者将手机用数据线插在操控盘上,将无人机的摄像内容定格在优盘上。这的确是个好办法,只是这样的代价我还得奋斗若干年。

开车欲走,就见有个藏族老妈妈走过来向我们收取停车费,藏族朋友正要推辞,(因他是本地人。)我和妻子赶快上前劝说,随付了那五元停车费。我想:这对我们没什么,可那几辆停车费或许就是藏族老妈妈一天的收入和生活费。我感叹这里的扶贫攻坚还不精准!尽管有施工队在山下拓宽道路,但“扎尕那”景区的山路依然落后,整体规划也不到位,建设速度滞后,索道的雏形也杳无踪影。这与地方政府的投资力度和发展眼光有很大关系。

下得山去,一路颠簸着回到迭部县城,但“扎尕那”的美景依然在脑海深处荡漾回旋,山间哗哗作响的白龙江也在心中清澈地流淌,鸟雀在林间欢唱,青松翠柏布满了我的眼帘,这样滋融悠悠的享受,把我带入梦的世界。

哦!扎尕那,再见了!如有时间,我的青春再想回来与你一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