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知了知了的头像

知了知了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1/15
分享

童子很辛苦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我们在小学课程里早已学过。这首诗写的是日常,画面感却非常强,也非常美好。你看,白云山下,松柏石墙茅庐。诗人骑驴远道而来,访隐者不遇。正惆怅欲返,忽见树下童子,趋前相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山高云深不知处。不急不急,且填词一阙静等,见青山已如见故人。

诗人贾岛初出家为僧,后还俗,人称“苦吟诗人”,一生好写诗交友,或松下问童子,或敲月下门,或迷樵道,或独行潭底影,多是山中隐者。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学者何光远在《鉴戒录》里这样记载贾岛,“以八百举子所业,悉不如己,自是往往独语,旁若无人。或闹市高吟,或长衢啸傲。”这样一位孤高自恃的人,其笔下隐者,自然也不同凡响,或是乡野村夫,身怀绝技。或是得道高僧,飘然物外,一派仙风道骨。

隐者山中采药迟迟未归,或许是要采一些贵重药材,不常见的药材。或许是他医术高明,来求医问药者众多,不得不多采一些药材。

童子应是隐者的学童。古人拜师学艺,要从小开始。俗话说,四十不学艺。学艺要练童子功,没有童子功的都是空架子,不是真本领。名师难求,当然从者甚众。“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何谓六艺?《周礼》有云,“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个松下童子,让我想起《西游记》中太上老君身边的炼丹童子。当孙悟空大闹天庭被太上老君用金钢琢打倒在地被绑,投进“八卦炉”中,以文武火锻炼时,就由这个炼丹童子就是架火扇风的。炼丹童子平时应是跟着太上老君学炼丹的。

童子还是未成年的仆役。《春秋公羊传》有记述,“天子建诸侯,诸侯立卿大夫,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不再有等级之分,皆有等衰。”交待了社会等级分层。又有《仪礼•既夕礼》记录:“朔月,童子执帚却之,左手奉之。”郑玄注:“童子,隶子弟若内竖寺之属。”即是说,童子就是隶子弟中未成年的仆役。

道观有童子做仆役的,皇子王孙身边也有童子陪读的。书童平时的作用就是跟随主人读书,劝学。帮着主人整理书房,书籍,研墨。在主人读书的时候帮忙掌掌灯之类的。就像是《红楼梦》中宝玉的书童茗烟一般,去哪都得是这个小书童搞定。

北周的庾信就是昭明太子的书童。这个太子对佛学、文学的造诣都很深,不仅仅是庾信、刘勰,当时整个文学界的名士全围绕在他身边,但是很可惜,英年早逝。

读书人身边也常有书童的身影。少年苏轼夜里读书,发现房中有悉悉窣窣啃啮的声音,于是“使童子烛之“。发现袋中有一只死老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于是小小苏轼心生感慨,并悟出一个道理,“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说这是不专一的结果,才会被外界事物所迷惑所利用。最后“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就是《黠鼠赋》。当时苏轼11岁,书童年龄也相仿吧。苏轼书童知道名字的有两个,一个就是《水浒传》里的奸臣高俅原型,另外一个则是道教神宵派创始人林灵素。这个替苏轼秉烛覆鼠的书童不知是不是他们中的哪位?

唐代韩愈亦有《秋怀诗》为证,“童子自外至,吹灯当我前。”明朝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还记载了这样的童子故事:“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五定定后,大约现在的凌晨三四点钟,这么深的夜晚,童子还要在风雪中的湖心亭里,给人生炉浇酒。做童子的,着实很辛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