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令军信的头像

令军信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5/29
分享

一碗浆水面

                 <一> 

 今年七月,宁远小城遭遇了五十年不遇的暴雨。尤其是小城南部的几个乡镇,暴涨的河水和泛滥的山洪,像一头发飙的猛兽,横冲直撞。冲垮了河堤,淹没了蔬菜庄稼。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防洪救灾委员会,号召全县人民抗洪救灾。

 昨晚,雨又下了一夜。第二天早晨,雨势稍有减小。阴沉沉的天空,渐渐的有些发白。

  村子里的大喇叭里,不断的播报着雨情,以及防洪抗灾的常识。张婶腰里系着围裙,正在厨房里擀着面。随着擀面杖的舞动,一张薄厚均匀的面,像一个圆圆的大盘子,呈现在案板上。薄如纸张,柔似皮条。

 擀好面,张婶走出厨房,看了看变得灰白的天空。又走到门口,朝村口的方向望了望。

 今天早上,儿子小刚打电话说要回家吃饭。

 小刚大学毕业后,考上了村官,常年驻队在村。一周回一次家,吃腻了单位灶上的大锅饭,回家就只想吃一碗老妈的浆水面。白亮亮柔筋筋的面条,薄而劲道。浇上一勺用萹薄呛过的浆水,再配上一碟韭菜的咸菜,一盘醋溜洋芋丝。那滋味,简直就是夏日绝配。

 “嘟嘟嘟……”,随着熟悉汽笛声,是儿子的车。张婶赶紧打火炒洋芋丝。咦!过了半天,儿子小刚咋没进来。张婶刚要出门去看,手机响了。

  “妈,我驻队村里的河堤冲垮了,我要马上回去,你们自己吃吧。”还没等张婶再问,电话已经挂断了。

 张婶失望地看着刚炒好的醋溜洋芋丝,心情酸溜溜的。

               <二>

  小刚开着车,风驰电掣向自己驻队的村子驰去。从车窗外望去,路上时而不时闪过车身上贴着“抗洪救灾”横幅的车辆。

  来到驻队的村边,老远就看见一堆人围在一起。他连忙跑过去,几个村干部和村民正在河堤边指指点点。

 这条河堤多年失修,本来就有几处裂口。这几天的暴雨,引发了河流的暴涨。浑浊的河水放肆地吞噬着裂口之处,随着“轰轰”的声响,不时有大块的河堤被洪水卷走。这条河堤的下游就是村子,一旦决堤,洪水将肆无忌惮地冲向村子,后果不堪设想。

  村干部和村民一看见小刚,都围过来,问咋办,要不要向县政府打报告。小刚仔细观察了河堤的情况。马上做出决定,自救工作应当马上展开,同时向县里打报告。

 小刚和村干部商议,立刻填补被洪水掏空的河堤。编织袋装土填补是最佳的。安排一个村干部去向县里打报告,另一个村干部去村里组织人员收集编织袋,其余的村民在小刚的带领下开始在就近的地里挖土。

  一会儿,第一批编织袋到位了。装土,扛袋,填补,自救工作紧张有序地开始了。

 也许是人们的众志成城感动了上苍,几天阴雨连绵后,天终于放晴了。天空是那么蓝,如同刚浆洗过的一块蓝布。太阳,也仿佛养精蓄锐一般,毒如蛇舌,辣似小尖椒,咄咄逼向人们。

 亲自装土,背袋,没过多久,小刚的衬衣湿透了,一把可以拧出水来。镜片被汗水糊住了,眼前模糊一片。平常握笔的手难以接受铁锹热烈的爱抚,早已被磨出了好几个血泡。血泡不知何时破了,在汗水的浸渍下,无法言喻的疼。

 起初,有些村民在观望,有些即使加入到装土的队伍里,也是磨洋工的架势。但他们看到小刚的这股干劲,不再好意思偷懒。人多力量大,慢慢地,编织袋在增多,塌方的河堤已经补高了一半。

  太阳升的老高了,刚放晴的天气,没有一丝风,潮热难忍。该到吃午饭的时候了,村民们去吃午饭了。小刚不放心河堤,和几个村干部留下来待在原地。村干部拿来几包方便面。吃着干巴巴的方便面,喝着温吞吞的矿泉水,小刚想起了老妈做的浆水面,那酸爽的浆水,好解渴呀……

 坐在河堤边,眼前是生机勃勃满目葱茏的庄稼,远处村子里升起袅袅的炊烟,小刚的心头泛起些许的安慰。 

 第二天,当县上接到报告派人来视察灾情时,小刚所驻队村子的河堤已经填补完整。小刚带领村干部去疏通村里的水道了。

                   <三>

 又是一个周末,一大早,张婶就打发老头去城里买了菜。自己呢,先打扫院子巷道,然后不慌不忙地和面,擀面,呛浆水,腌咸菜,拍黄瓜,炒洋芋丝,一切准备妥当。

 这阵势,看来是要来客人了。十一点多,小刚走进了院子。老两口都跑出来,像迎接客人一样把儿子迎进屋里。半个月不见,儿子黑了,也瘦了很多。张婶怜爱的目光就像一张网织在儿子身上,密不透风。

 “”妈,饿死了,赶紧给我下碗浆水面,今天要吃三碗。”小刚一进门,仿佛饿鬼掏肠一样。

  “马上就好。”张婶像一阵风似的刮进厨房。

 五分钟后,一碗热气腾腾的浆水面已经端到堂屋。

 “呼噜——呼噜”……一阵呼噜声从沙发上传来,张婶一看,儿子竟然坐在沙发上睡着了。他的头靠在沙发上,睡得那么香,像一个婴儿。

  在梦中,小刚梦见自己扛着编织袋,正在抢修河堤。又困又累之时,突然,他看见母亲端着一碗浆水面向他走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