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冬日,我收到了邓书俊老师从天水捎来的散文集《泥土的馨香》。朴素的封面,和它的书名一脉相承,也和邓老师朴实的为人相得益彰。
全书收录的129篇文章,都是近年来发表于报刊上的。129篇文章,如同129株摇曳在田野里的庄稼,散发着迷人的、熟悉的、故乡的气息,氤氲着新鲜泥土的芬芳。
读着那一篇篇质朴、情真、意浓的文章,我仿佛随着邓老师满怀深情的笔触,一起追忆逝去亲人的音容笑貌,去湾湾村感悟农家书屋对作者的深远影响,到洛门吃碗担担面让乡味慰藉味蕾,一同登上鲁班山体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难忘故乡人
第一辑里的文章,无论是作者的父亲、母亲、公公、婆婆、姑姑,还是作者的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儿媳,作者都是蘸着深情的笔墨,讲述了与这些亲人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每一件小事,每一次回眸,情真意切。掩卷沉思,令人不觉感叹生命无常,感慨世事沧桑,感悟真情难舍。
《我的庄稼父亲》,写的是一位勤劳、为人正直、从不占集体便宜的父亲。为了补贴家用,父亲在上工之余,上山爬屲,砍来能编“山货”的竹子。为此,父亲的手上总是伤痕累累。后来,父亲因得胃溃疡而英年早逝,但是父亲的正直、善良,尤其是父亲的勤快的秉性,激励着作者和弟弟离开家乡去镇上开店创业,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婆婆》、《公公的小菜园》、《我的好儿媳》,传递的是一种融洽的婆媳之情。《我的好儿媳》里,我支持刚过门的儿媳妇丽去上技校,学习汽车美容装潢技术,后来又推荐儿媳学画画。将心比心,这样豁达体贴的婆婆,当然和媳妇的关系,达到了不是女儿胜似女儿的和谐境界,深受街坊邻居的艳羡与赞叹。
难舍故乡事
故乡的人让作者念念不忘,而和故乡息息相关的事情,总是令作者牵肠挂肚。这一辑里收录的文章,不管是关于书屋、山菊花、车前草等,抑或玉米、油菜花、豆角等,还是韭菜、豆角、菜瓜等。所有的事物,都包含着作者化解不开的乡愁。一事一物皆含意,一花一菜总关情。
《我的书屋》、《难忘书香岁月》、《山菊花》、《车前草》等,阐述的是不甘于现状,自力更生,通过努力,改变了自身命运的真理。值得一提的是,发生在《我的书屋》里的故事。因父亲去世,作者不得不初中毕业后辍学在家。但爱读书的天性,促使作者省吃俭用,买来各种各样的书籍,把自己的闺房变成了书房。正是在书海的浸渍下,作者自学栽培技术,并爱上了文学,创业之余发表了大量的散文作品,敲开了省作协的大门。一个初中毕业生,艰苦创业的同时,笔耕不辍进入省作协的励志故事,无不激励得每个读者热血沸腾。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世人诠释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恒古哲理。
《家乡的玉米》、《家乡的油菜花》、《竹编的幸福》等,歌颂在党的好政策的带动下,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如《挖半夏》中,作者感叹:“半夏给家乡人民带来了实惠,为乡亲们铺开了发家致富变的新路子。对于我这样出门在外的游子来说,真是无比的高兴!”
《风雨中的牵牛花》、《海娜花》、《儿时的奇叶花》等,表达了远离故土的游子对故乡的眷念与不舍,同时慨叹漂泊异乡的过客长年客居他乡的离愁别绪。如《风雨中的牵牛花》中写道:“我们这些远离故乡的人,默默地工作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为了生计成天奔波忙碌,哭了累了,自己硬扛着,不就是一朵风雨中的牵牛花吗?”
最浓故乡味
一缸酸菜,一碗担担面,一份“精皮脸”馍馍,一捧熟面......无论你漂泊何处,最浓不过故乡味。那一篇篇关于故乡滋味的文章,唤起了每个远离故土的游子们强烈的思乡之情。让他们在优美的文字里品尝乡味,回归故乡,暂时了却思乡之苦。
如《担担面里寄乡愁》中,作者从追溯担担面的历史起笔,再描写担担面的手工制作过程以及食客品尝担担面的场景,语言生动,描写细腻,让人身临其境,馋涎欲滴。文章最后写道:“一方美食馋一方人。武山担担面蕴含着浓浓的乡音乡情,彰显着厚重的人文历史,见证着县城的沧桑变迁,承载着游子的乡愁,让人绵绵无尽地思念故乡。”可谓点睛之笔,深化了主题。
最美故乡景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邓老师将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闲暇之余,她喜欢携朋带友一起出门观光旅游。近几年间,她的步履踏遍了天水地区及周边的名胜古迹。雁过留声,人过留文。
天水的卦台山、石门山、玉泉观等,武山的水帘洞、鲁班山、木梯寺等,甘谷的大象山,清水的赵充国陵园,漳县的贵清山等地,处处都留下了邓老师热爱生活的足迹。
邓老师的游记散文,史料详实,写景灵动细腻。读着她的游记,不仅跟随着她游历了天水的山山水水,而且在潜移默化间增长了许多历史知识。
以《丹霞奇景鲁班山》这篇游记为例。作者引用晚清文举陈青选的诗作《游鲁班山记》开篇,接着根据清代《宁远县志》对鲁班山的介绍,来说明鲁班山自古就是陇上名山。鲁班山上有“鲁班试斧”、“松林晓月”、“东坡夜游”、“李白醉酒”等具有诗情画意的景点。此后通过叙述鲁班山的发展历史及其主要建筑(可惜这些建筑早已在动乱年间毁坏),来写鲁班山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同时,为证明其历史建筑存在的真实性,文章引用了嘉庆二年的《重修鲁班山池洞佛殿碑记》的大段碑文。不可否认,为查找相关的历史资料,作者一定在游历前做足了功课。正是作者严谨的写作态度,再加上有据可查的大量史料佐证,让作者的游记散文言之有物、厚重大气、特点鲜明。
朴实无华的泥土,孕育了生生不息的万物。难舍的故乡,养育了芸芸众生。是啊!无论我们的人生之树多么的枝繁叶茂,无论我们的成功之果如何硕果累累,我们的根,永远深深地扎在故乡的泥土里。不管我们走得多远,不管我们飞得多高,故乡的人,故乡的事,故乡的滋味,故乡的美景,总是让我们梦绕魂牵,难以忘却。正可谓:泥土馨香入梦来,难舍故乡长思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