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酒瓶塑料鞋底换豌豆……”最近,一首《武山味道》,传遍宁远大街小巷。朴实的歌词,熟悉的方言,悠扬的旋律,深情的演唱,让我们一下子穿越到那段难忘的岁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后的西北农村,生活中最常见的塑料制品,就是塑料凉鞋,塑料鞋底的布鞋。因此,回收旧塑料鞋底的生意相当不错。
当年那些走村串户收购塑料鞋底的,大多数是洛门附近头脑灵活的生意人。那时,收购塑料鞋底的,都是用大豌豆来换购的。譬如,两斤塑料鞋底换一斤大豌豆。按当时的市价,两斤塑料鞋底两元,一斤大豌豆一元五角,这样,通过交换,收鞋底的从中获得五毛钱的利润。
收鞋底的,只要勤快,多转几个村子,一天的收入还是不错的。毕竟那时的孩子们,没有零食可吃,大豌豆,可以满足他们馋猫般的小嘴。
平时,一听到塑料鞋底换大豌豆的叫卖声,孩子们一拥而上。家里有塑料鞋底的,拿着一双或几双,趾高气昂的换来相应的大豌豆,咯嘣嘣,虽然能把大牙崩掉,但对于那个时代的孩子来说,已经是最好的零食了。
有一回,我在家看门,大人们都去地里锄草了。晌午了,家里人还没回来,我的肚皮早就咕咕叫了。去厨房翻找了半天,没一点吃的东西。正在这时,巷道里想起来了熟悉的叫卖声,“塑料鞋底换豌豆……”悠长的声音,像那鱼钩上的鱼饵,勾引的我肚子里的馋虫,蠢蠢欲动。随着叫卖声,我的口水,已经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尽管母亲叮嘱我,不许随便出门。但是,由于馋,让我把母亲的话,早就抛在九霄云外。
我翻箱倒柜,终究还是没有找到废旧的塑料鞋底。突然,母亲的一双塑料鞋底的布鞋,映入我的眼帘。这双布鞋,一只完好无损,另一只的前边有个小洞,若把小洞补一补,还可以穿一段时间。然而,对大豌豆的馋劲让我胆量大增。
偷偷地,我把一双鞋子夹在胳肢窝里,溜出家门,来到巷道里。四下张望,天助我也,巷道里一个人都没有。
我跑到收塑料鞋底的自行车跟前。那人正在收拾袋子里的鞋底,瞟了一眼我,说,换吗。我迅速从胳肢窝下取出鞋底。那人一看,说,这鞋,补一下,还可以穿的。我要换。我坚定说。那人狡黠地一笑,就这一双吗,别称了,估算一下,换一把。
他把大手伸进装大豌豆的袋子里,抓了一小把,还把指缝里的几颗筛进袋子,然后才放进我早已绷开的口袋里。
我一溜烟小跑,跑进家门,拴上门。迫不及待的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扔进嘴里,褪去皮。咯嘣嘣,太好吃了。不大会儿,我就把换来的豌豆,吃的一干二净。豌豆吃多了,渴得很,于是喝水,喝了水后,肚子发胀,就爱放屁。那一天,我便不停的放屁,怎么也控制不住。
过些时日,母亲到处找她的那双鞋,我吓得没敢吱声。长大后,我说起当年偷鞋底换豌豆的事,母亲笑骂,人都说,家贼难防,我说那时候我死活找不到我的布鞋了,原来被你换成豌豆了。
后来,塑料鞋底又开始换糖杆。糖杆,是玉米做的一种膨化食品。玉米杆一般粗,五十公分左右长,中间是空的。换塑料鞋底的,骑个破自行车,车后座上,左右分别两个袋子,一个袋子里装满了竖立着的糖杆,一个袋子里装着换来的鞋底子。那种糖杆,味甜, 脆脆的,咬一口,来不及咀嚼,就化掉在舌尖。
无论是咯嘣咯嘣的豌豆,还是一入口就化掉的糖杆,在儿时的记忆里,它们是那么香甜美味,以致若干年后,依然记忆犹新。如果说豌豆糖杆满足了我们馋嘴的话,那么夏天去渭河里游泳,是渭河两岸每个男孩子心底永远挥之不却的印记。
“打浇水走呀……”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样,在我们这里,称游泳为“打浇水。”
炎热的夏日,打浇水,是村中每个男孩的必修课。一吃过午饭,伙伴们就开始呼朋唤友去渭河打浇水了。
那时的天气,冬天特别冷,而夏天多雨。大雨过后,河水猛涨,水稠得如泥汤,三四天之后,河水渐渐变灰白,一周之后,河水才变得清澈。然而,孩子们等不及了。涨河后第二天,有人已经跳进泥汤似的渭河里打浇水了。没想到,跳进去是像白色的鱼,河里游一圈,全身变成了土黄色了。又像刚出土的兵马俑,浑身裹满一层土黄色的泥浆,只留两个眼睛,忽闪忽闪的,滑稽极了!弄成这个样子,可怎么回家呀?没事的,河边的稻田里,水清如镜,正午的烈日,把稻田里的水,晒得温腾腾、暖烘烘,如温泉的水。洗个温水澡,再回家,谁也看不出来今天打过浇水。
夏日的河湾里,是一年中最有活力的时刻。一片片麦子,金波荡漾。青纱帐似的玉米,绿涛阵阵。胡萝卜的叶子,赛过绿色绒毯。我们打浇水的“大部队”,穿过窄窄的田埂,越过金黄的麦田,来到了渭河的臂弯里。
渭河边,尤其是县城附近的河堤,每隔几百米,修建了保护河堤的水泥墩子。远看像待射出的箭头,近看似蛤蟆趴在河堤下。因此,我们叫它为”蛤蟆墩”或“箭头子”。蛤蟆墩的上游,水面平整,或者有漩涡的地方,都是深水之处。那里一般是水性好的大娃娃的领地。小娃娃们,水性不好的,选择在浅水处玩。
一到河边,大伙三下五除二,脱光衣服。排着队,站在蛤蟆墩上,纵身一跃,一个猛子,箭一般扎入最深处,一转眼,人已在两米开外的浅水处了。边游边用手捋一把脸上的水,鸭子一样摇摇头,抖落满头的水。
由于一天打几次浇水,许多孩子的脊背后面,黑如酱油瓶。天天待在河边,也不安全。有些家长便警告自家的孩子,不许去渭河里玩。已经玩上瘾的孩子们,总是把父母的话当成耳边风。不过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点后怕。但是,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没发生过溺亡的事件。毕竟,渭河的水,较之南方的大海大江,还是很浅。另外,渭河两岸的娃娃们,自小在河边长大,没有不会玩水的。
水,对孩子们来说,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爱水,是孩子们的天性。看见水,亲近水,继而玩水。然而,现在的娃娃们,由于学业繁重,家长的安全意识也较强,他们自小就被管束,根本没有走近渭河的机会,更不用说,去渭河里打浇水了。
要去渭河里打浇水,于现在的娃娃们而言,已经成为一种梦想。然而,如果拥有游泳的基本技能,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尤其是南方,暑假期间,留守儿童的溺亡事件,几乎每年都有报道。值得欣慰的是,从去年开始,游泳课开始进入学校的课程表。我觉得这是非常明智的决定,较之北方,南方的孩子们更需要如此的技能。
“收酒瓶来塑料鞋底换豌豆……”那熟悉的歌声,又一次响在耳畔。伴随着优美的歌声,我仿佛又回到儿时,嚼着那咯嘣咯嘣的大豌豆,含着入口即化的脆脆的糖杆,光着身子,酣畅淋漓地奔跑在渭河河畔……
(《武山味道》已经在QQ音乐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