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令军信的头像

令军信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0/13
分享

宁远美味——月儿圆圆月饼甜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秋节甜甜的月饼,与故乡圆圆的明月,天上人间,交相辉映,永远映照在记忆的天幕上。

记忆里的月饼,总是被盛在一个的簸箕里。竹子编制的簸箕,比作操粮食的簸箕要小一倍。竹子在使用的过程中,已经变得油黄油黄,泛着一层淡淡的油亮,能引起人们食欲的那种油亮。簸箕里经常摆放的是一颗一颗美味可口的饺子,一个一个饱满蓬松的馒头、花卷。农历八月十五的时候,母亲会专门取出来,摆放圆圆的、甜而不腻的月饼。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与端午节、春节,是故乡最隆重最重要的节日。农历八月十五的月饼,更是每家每户必做的美食。八月十三,母亲就已经发面了,并且去城里赶集,买来了黑糖、蜂蜜、核桃、花生等蒸月饼必备的原料。核桃仁剥去上面的那一层白皮、花生去掉淡红色的皮,然后放在热锅里炒干,用擀面杖捣成颗粒备用。火面,更是必不可少的。热锅里倒少量油,放入一定量的面粉,不断翻炒,直到变成熟面,谓之火面。

火面变凉后,将黑糖、蜂蜜、芝麻、花生核桃颗粒和熟面放在盆里。最后,热锅里熟半勺胡麻油,浇与盆里。反复搅拌,和在一起,搅拌均匀。我们常说蜜里调油 ,用来形容两人关系的融洽。而此刻的蜜里和油,油中含蜜,再加上富有黏性的火面,更是将所有的原料亲亲热热地团结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油面准备妥当,母亲开始作操早已溢出脸盆的发面。先揉搓发面,后将发面用擀面杖擀成碗口大小的面饼。面饼里包入油面。面饼由下而上,由大到小,摞在一起。月饼越大,层数越多。喜欢甜食的可以多做些层数,反之亦然。最后,在最上面的面饼上捯饬些花边,或用几颗红枣加以点缀。

做成三四个,刚好蒸一锅。灶膛里架起木材,烈火熊熊,不大一会儿,蒸笼上方,热气腾腾。细火继续烧半小时左右。月饼熟了,厨房里院子里,顿时弥漫着一阵香喷喷、甜丝丝的味道。揭开锅盖,一个个月饼如同一座座小小的“富士山”。放于案板待其微凉,迫不及待地一切两半,再切成小块状。白色的面饼中间,是淡黄流汁的油面。咬一口,香甜四溢。那年,我正上师专。当年凑巧国庆和中秋装了个满怀。由于临时有事,我没有回家。同村同校放假回家的朋友回来了,同时也给我捎来了母亲做的月饼。宿舍里外县的几个舍友,第一次见到如此形状且甜美可口的月饼,立刻围上来狼吞虎咽一抢而光。

八月十五的村子上空,大街小巷,到处都散发着月饼甜丝丝的香味。主妇们都集中在巷道里谈论着自己蒸的月饼是多么的好看又好吃,今晚敬献月饼时,月亮婆婆一定会欢喜得眉开眼笑。孩子们了,则策划着今晚偷月饼的行动。

早早地吃过晚饭,孩子们眼巴巴地盯着天空。然而,八月十五晚上的月亮,总是姗姗来迟。似乎比平时的升起的要慢许多,仿佛为了今晚的圆月,积聚了太多的力量。孩子们仰望夜空,脖子都有点酸疼了,才看见月亮挂在树梢。小时候,每当此时,母亲总会要我们把家里的炕桌打扫得干干净净,搬到院子里。桌子上摆上香炉,虔诚的燃上一炷香。桌子中央的盘子里是一个品相最好的大月饼。周围的盘子里,葡萄、苹果、梨子、大枣、核桃等摆放其中。我们兄弟姐妹几个,盯着桌子上的水果和月饼,垂涎欲滴,度时如年。好不容易等到母亲的许可,月饼继续留在桌上,水果每人分到一份。我们边吃边去巷道里找伙伴们,加入到抢月饼的队伍里。

八月十五的晚上抢月饼,已经是故乡流传多年的传统活动了。在月光下敬献完月饼后,有的人家会专门留一个月饼在桌子上,等待孩子们来抢。何况,抢来的月饼总是比自家家里蒸的要香几百倍。巷道里早已是孩子们的天下了。三个一堆,五个一簇,小脑袋凑在一起商量着抢月饼的计策。我们东巷道里进,西巷道里出,这个门口听听,那个门口探探。胆小的把风,胆大的溜进院子里去抢月饼。只要进去,必将是满载而归。我们专门把衬衣束在裤腰里,一圈下来,腰里塞满了苹果、梨子、月饼等。月光如水,浸透了空旷的麦场。我们沐浴在月光下,坐在麦场上,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刚才抢月饼的精彩瞬间,品尝着抢来的“胜利战果”,直到小肚子撑得吃不下一颗枣子了,才肯罢休。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又是一年中秋到,皓月当空,一泻千里。我的思绪被圆月牵引着,再次回到故乡,去寻觅被月饼的甜蜜笼罩着的村庄,去体会梦中无数次上演的抢月饼的场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