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整,晚自习的铃声,终于响了。
整栋楼,如同一大锅水,立刻就沸腾起来。
我就像一叶扁舟,在学生组成的人流中漂泊。喧哗声,吵闹声,喊叫声,掀起的巨浪,推着我走出教学楼大厅。
一阵寒风,肆无忌惮地,无孔不入。钻进袖口,灌入领口,拍在脸上,针扎一般。好冷!我不由自主地把脖子缩进衣领里。
夜色,如一块黑纱,蒙于苍穹,数颗星辰,遥远而孤寂,淡淡的冰凉的星辉,若隐若现于黑纱之后。
冬夜,小城的瞌睡来得早。十点左右,路灯耷拉着眼皮,困得都快要眯上眼睛了。
校门口的拐弯处,一个大个子的中年男子,穿着一件黑色的羽绒服,帽子戴在头上。若是没有路灯,一身黑衣,定会吓你一跳。每天晚上十点多,无论降雨还是下雪,他总是站在固定的位置,像一根路边会走动的电线杆,眼睛紧紧地盯着过往的学生,生怕孩子找不到自己……
距他五米左右的对面,是一对中年夫妇。天,实在太冷了。母亲搓着手,在原地跑着圈子,一圈又一圈,想把寒冷踩死在脚下。父亲跺着脚,抽着烟。烟圈都冻僵了,把他缠绕起来,久久难以散去。烟雾缭绕,看不清脸上的表情,只有一双明亮的眸子,在烟头的一明一暗中,闪着希望的光芒。
马路边,停着一辆摩托车。摩托车上,一位父亲,戴着头盔,包得严严实实,跨在摩托车上,回过头,不时往后望着。一会儿,一个女孩子背着书包,匆匆赶过来,坐在后座上。父亲转过身,从自己头上取下头盔,轻轻地戴在女孩头上。一脚油门,车,疾驰而去。
父亲的头发,在寒风中,高高地飘起来,如一面帆,坚韧有力。女儿,躲在父亲坚实的背后,搂着父亲的腰。满脸的幸福,溢出来,温暖了父亲前行的冰冷的路。
等待,是漫长的。等待,是痛苦的。
充满希望的等待,是甜蜜的,信心满满的。
一个等待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忽然,眼前又浮现出下午六点学校门口的场景。
六点钟的午自修还未下,校门口已经站满了给孩子送饭的家长。大家都伸长脖子,目光聚焦在校门的方向。人群中有认识的,聊着天,但不时瞟一眼门口,生怕错过。有的提着保温桶,有的端着饭盒,有的甚至把饭盒抱在怀里,生怕饭盒里的饭会变凉。
送饭的人群中,年轻的是父亲、母亲,年长的是爷爷、奶奶。每个人手中的饭菜,各式各样,也许是米饭,也许是炒面。
每一颗米粒,每一根面条,每一片蔬菜,都黏着情,沾着爱。如同冬日暖阳,温暖着他们,给予他们动力和信心。
书山巍峨,可能会让他们失去攀登的勇气。题海茫茫,也许他们会迷失方向。然而,每天准时准点的饭盒,闹钟一样,告诫他们,坚持下去,无论多么艰难。提醒他们,别忘了,身后总会有一束期盼的目光如影随形。成功时,为他们喝彩。失败时,给他们加油。
就像一阵叽叽喳喳的飞鸟掠过,一转眼,路上的学生已经融入夜色,被黑夜吞没。
路,又恢复了寂寞的等待。
举目望去,对面高楼上的一盏盏灯光,就像一个个渴盼的眼神,望眼欲穿,等待着回家的人。
又是一阵风袭来, 我不由得加快了回家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