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禅殿寺,早有耳闻,它是武山继水帘洞、木梯寺石窟群后的第三大石窟,位于武山县西南40公里处的马力镇远钟村定荒山南边。它的险要、奇峰、幽静,让我心驰神往。今天我们一行人赏完油菜花,有人提议要去铁笼山附近的禅殿寺,而且要走一条新修的山路。夙愿即将实现,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车子过了马力杨坪,右转沿一条山路往上蜿蜒而去。半路上经过一个叫石峰村的村子,然后继续往西。突然,对面的一座山梁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有位同行者是马力当地人,他写过关于这个山梁的文章。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们,这座山梁叫水庵梁并讲述了关于水庵梁的故事。传说很久以前,一条恶龙盘踞于此,动辄就祸害周围的老百姓,喷火烧毁无辜百姓的房屋和农田。后来,一个路过此地的神仙用手中的宝物击瞎了恶龙的右眼,才将它降服于此。
水庵梁的右边,有个山洞,叫龙眼寺,正是恶龙的瞎眼所在之处。山洞里有壁画,雕塑,附近的村民曾去山洞里上香拜佛。而我们其他几个人都觉得,对面那个叫山梁,更像一条鱼。山梁是鱼头,龙眼寺是鱼眼,山尾向上,仿佛一条摇着尾巴的巨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管看上去是神龙还是巨鱼,这样一座异峰突起的山梁,总会让人浮想联翩。
看罢水庵梁,听完传说,我们上车继续赶路。村里离我们渐行渐远,山路也变得更加陡峭。向上的路,总是崎岖又坎坷。砂石路,上坡时易打滑。我们不得不下来,等车行至稍微平坦之处,再次上车。终于,我们抵达一处新开辟的平坦之地。
四面环山,这里应该是铁笼山的后山,周围的山势与铁笼山相似,刀削斧劈一般。东西两山被一深谷隔开。山对面,就是禅殿寺。我们所处的这座山峰,有新修的一条山路蛇一般蜿蜒而下,可惜路还没有开通,车子无法下山去到达对面的禅殿寺。真遗憾!之前空喜欢一场。正如约会,而被放了鸽子一样的沮丧。
幸好,新推出的平台左边,有一条山梁。站在山梁上,可以远眺禅殿寺。虽然无法见面,但远眺,总算让我的失落,得到了些许的安慰。这条山梁,两三米宽,上面绿草如茵,仿佛一支射向对面的绿色巨箭。山梁上平坦,有路可循,我们一行人小心翼翼地走到山脊的尽头。
站于山梁上,举目四望。东边,层层叠叠的山峰,如同水波荡漾开去。南边,远钟村的梯田里的白色地膜,在阳光下闪耀着,犹如散落在田间地头的大片碎银。周围的山峰,绵延而去,目光所及的最远处,一团团云朵,紧贴着山顶,仿佛遥远的天边泛起的浪花。那浪花,荡漾开来,与周边的山脉连成一片。我们所处山梁的地势是周围最高的,正如突出海面的一块大礁石。此时此刻,我们恍如登临礁石,脚下碧波万里,好不壮观。
向下看,两山夹击着一条深沟。山大沟深,俯视,地形如同一个倒写的“个”字。时值五一,山沟两旁的山峰,已经泛起绿波。绵延而去的山沟呈灰白色,远望,如同一条遗落在山间的丝带,随风飘飘袅袅。
对面山上,苍松翠柏覆盖。在绿树的掩映间,一条羊肠小道自沟底盘绕而上。半山腰,一座青瓦白墙的建筑物,如同一只白色鸟巢,镶嵌在绿树丛中。同行者说, 那个白色的建筑物,就是禅殿寺的山门。
据史料记载:禅殿寺始建于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咸丰十年(1866年)重建。曾去过禅殿寺的同行者讲,禅殿寺的塑像生动传神,壁画栩栩如生。寺内有送子娘娘殿、玉皇殿、三官殿、五佛殿、观音阁等,寺内共有明造像五十多尊。
站在对面的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一道山梁,薄如刀切,而禅殿寺的石窟主体建筑物,就在那道山梁之下。那山梁下,有一个天然形成的洞窟长廊。虽然无法一睹他的芳容,但禅殿寺的清幽,令我心驰神往。尤其是守护禅殿寺的那些僧人,他们远离繁华的市区,独居此处,孤灯素斋,坚守着这方圣土,固守着心中信仰,可敬可叹。
有首歌唱到:不如见一面,哪怕就一眼。如今,虽近在咫尺,却又相隔甚远。我恨不得化作一只飞鸟,飞到对面的禅殿寺,一睹为快。同行的一个朋友说,下次来时带上无人机,一定要把禅殿寺附近的美景看个清楚。
望梅止渴的远眺,让下一次的膜拜更加渴望。我们原路返回时,透过车窗,那座山门,愈加显眼。不可置疑,随着新路的开通和使用,藏在深闺中的禅殿寺,必将迎来更多的访问者和膜拜者。届时,禅殿寺拥有的壁画、雕塑、明清建筑群、人文历史,定会让武山的旅游名片更明亮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