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令军信的头像

令军信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13
分享

武山水帘洞游记

武山水帘洞,位于武山县城东北约25公里的钟楼山峡谷内。水帘洞景观,主要由水帘洞石窟群、拉稍寺摩崖大佛、千佛洞的塑像和壁画组成。水帘洞地势险要,景色迷人。有诗为证:“群峰叠嶂觅无路,乱石开径别有天。”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武山人,没有去过水帘洞的,寥寥无几。而我,就是那无几当中的一个。不过,正如酒,陈酿弥香。或者如同去见一个心仪已久的人,未见之前已经在心中酝酿了无数次见面时的场景。

随着我们的车子的逼近,山势逐渐变得圆润起来。由原先的小土丘,向丹霞地貌过渡。这里的丹霞地貌,呈现出深褐色,与张掖色彩斑斓的丹霞地貌相比,更显得庄重自然。

停好车,进了大门,我们没有乘坐电瓶车,而是步行入沟,欣赏沿途风景,体会坐车无法比拟的乐趣。

步行大约半个小时后,到达一处开阔之地。一座砖木结构的房子展现与眼前。房子的正门上方,“水帘洞”三个大字,遒劲有力。站在这座房子跟前,既可以远望南山上的莲花峰佛光的闪现,又可以近观北山拉梢寺的摩崖浮雕若隐若现,若沿河沟一直往前,还可以到达千佛洞。南北两山的台阶,都是依山势而建,窄小、陡峭。但是去拉梢寺的路途近,不费体力,所以游客一般先去拉梢寺,再去水帘洞,最后去千佛洞。

拉梢寺的摩崖浮雕,被称为世界之最。当你站在浮雕下面,无论从那个角度仰视大佛,你都会看到,他总是慈眉善目,对你微笑着。所以,这尊大佛又名:“东方维纳斯”。拉梢寺的浮雕始建于北周,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不难发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动荡不安最为严重的时期。而北周时期,战乱即将结束,隋朝统一中国。历尽战乱之苦的民众,渴盼着统一、安定、和平的生活。微笑的大佛,既寄托着民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希望世人无论经历多少磨难总要笑对生活。

据史料记载,大佛浮雕约高40多米。毫无疑问,在当时那样的条件下,没有现代工程上使用的脚手架之类的设备。那么,当时的工匠们,如何在40多米的高处,进行绘画创作呢?聪明执着的工匠们,砍掉附近山上的树木,堆积于崖前,层层叠叠,成为脚手架。然后,边创作边拉掉树枝,“拉梢寺”由此得名。今天,当我们站在崖前,怀着虔诚、敬重、惊叹的心情,仰望神情自然、顾盼有神、色彩逼真的大佛时,不得不从心底感叹古代匠人的才智与精湛的艺术才能。

站在摩崖大佛的观景平台上,向南望去,有三座连在一起的山峰,远远望去,如同绽放的莲花花瓣。这,就是掩映在苍山翠枝之间的莲花峰。莲花峰下面,隐藏着著名的水帘洞石窟群。

我们原路返回,跨过渡仙桥,攀上一段几乎快成直角的台阶,穿过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古香古色的古建筑群,终于来到仰慕已久的水帘洞。水帘洞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洞穴,长约50米,深约20米。洞穴顶部,不时有水滴渗落而下。以前水量大或下雨时,会形成一道道雨帘,悬挂于洞前,特别漂亮、灵动,这便是称之为“水帘洞”的由来。站于洞前,你情不自禁地会想起《西游记》里美猴王嬉戏的水帘洞,幻想着活泼可爱的美猴王会从洞中飞跃而出。可惜现在这一切,都成为永远的想象了。洞内遗存的壁画,为北魏时开创,历代皆有复绘,但以北魏时期的作品最有代表性。人像朴素,线条流畅,技法熟练。

提起水帘洞,不得不提到麻线娘娘。关于麻线娘娘的传说,方圆几里的人们都耳熟能详,尤其是洞门口的火棍树、笤刷子树,每个到来者免不了要探寻一番。

相传距水帘洞不远的李家沟,有个叫李真秀的女子。父母去世后,她每天在家里捻麻线打发时日。后来,为了逃避哥嫂包办的婚姻,在婚期前一天她牵着麻线的一头逃出家门。得知真秀逃婚后,哥哥顺手抄起烧火棍,嫂子急忙拿着笤刷子随后追了出来。要到莲花峰前时,没想到麻线快要完了,真秀急中生智,拽出自己的肠子,续在麻线上,顺利来到莲花峰下的水帘洞坐化成佛。他哥嫂所拿的烧火棍、笤刷子,分别变成了火棍树和笤刷子树。成佛后的麻线娘娘,庇护着方圆老百姓的幸福安康。每年农历二月初九的水帘洞庙会上,前来敬香拜佛的善男信女,摩肩接踵,人头攒动。

麻线娘娘的传说,泽被后世,感化苍生。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麻线娘娘的传说所改编的大型秦腔古装剧《洞天仙歌》,在天水秦州剧院首演后,在观众中引起了热烈反响,之后的巡回演出,场场爆满。剧本主要讲述了麻线娘娘的化身——李真秀在李家沟遭遇百年难遇的大旱后,帮助村民度过饥荒的故事。通过发生在李家沟的一系列故事,鞭笞邪恶,宣扬真善美,谱写了一曲人间大爱的赞歌。另外,在编剧过程中,导演匠心独运的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武山羊皮鼓表演加入到剧本里,使剧本充满了浓郁的地方色彩,更接地气。

千佛洞是我们的最后一站。从拉梢寺向西约500米处,就是千佛洞。继续沿河沟左边的小路向前,步行十几分钟,就来到了千佛洞。千佛洞,又叫千佛崖、七佛沟,位于一座天然洞穴内。据有关资料显示,洞内原本存有大小窟龛49个,造像25身,壁画约150平方米。这里的造像、壁画,多为西周时的原作。

爬上一个小斜坡,我们来到千佛洞前。这是一个两山夹击间产生的一个天然洞穴。站于洞穴外,就已经看到洞穴西边的崖壁上残存的佛身及佛头。为方便游客观看,洞内修建了仅容得下一个人通过的栈道。小心翼翼地来到第二层栈道,东面崖壁上的造像已经模糊不清。西面崖壁上,残存的佛头,慈眉善目,栩栩如生。

站在崖壁下,望着那残存的佛头,仰视色彩丰富的壁画,在慨叹先辈遗留下来的辉煌的艺术瑰宝的同时,也为后人不能更好地保护其而心生悲哀。毋庸置疑,石窟壁画的保护与修复是复杂的、漫长的、艰难的,但如果我们后人无法找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与方法,那么,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也许看到的就只是突兀的,什么都没有的绝壁了。

归去的路上,拉梢寺的摩崖大佛,莲花峰下的水帘洞,千佛洞的佛头,麻线娘娘的故事,在我的脑海中不断盘旋,让我流连忘返。回首远眺,拉梢寺的大佛,依旧慈眉善目,目送每一个游客。那微笑,满含善良与慈爱。那微笑,感染着每一个游客,让他们在以后的日子里,即使历尽磨难,依然笑对生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