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梨花的头像

梨花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004/20
分享

广东客家名拳—李家拳

楔子

清朝时期,广东地方的天地会、太平天国、土客之争、洪兵起义等巨大争端使得“械斗”与“习武”成为民间利益争端的“必修课”。那时,因为岭南武风大盛,离不开反清复明、南少林、天地会这些史诗般苦难、悲壮的关键词。无论是来自北方民族政权的强力压迫,还是来自“三藩”那种极不具备合法性的反叛,对岭南都是负面的刺激;无论是抵抗,还是自卫,都归于寂灭。孑遗者,或者流亡海外一花五叶,或者藏身缩首苟全性命。

为什么人们总爱说广东人强悍?其实广东人的血脉遗传着前人的基因。属强人的先人们陆陆续续从中原来到广南以东(简称广东)的“南蛮荒芜”地,在异地中要生存,首先得先强大自己,习拳就是其中一种生存之道。

笔者在这里介绍的是广东客家名拳—李家拳。据《惠州志》记载,李家拳发源于清归善县鹅埔角(今惠城区河南岸街道湖山村湖山村委会米地村小组),创立于清乾隆年间,创始人是河南岸火地村人李义,至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该拳起初在惠州、河源、花县、新会、惠阳、宝安等地传遍,到同治年间,李家拳的第三代传人李国辉开始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设馆习武,使李家拳名扬海外。曾在新加坡打败过英国大力士,为中国人争了光。李家拳一时在东南亚传为盛事。李家拳从19世纪走到21世纪,曾经辉煌一时,名震八方,至今它的传奇仍在继续。

新中国成立后,李家拳的后人一如既往地传承李家拳的尚武精神,1957年,李家拳的第五代传人、李带、李发都曾获过省比赛的一等奖;1958年,李带、李发参加全国武术比赛均获优秀奖;1991年,第六代传人严景山曾获全国武术金牌奖。2011年8月,第七代传人张忠、杨国华等人获全省武术比赛第一名。2008年1月,严景山、李子兴被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协命名为第二批“广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2008年,李家拳被惠州市政府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6月,李家拳被广东省文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定为广东客家名拳,河南岸街道被授予广东省李家拳之乡。

第一篇 客家人李义创李家拳

河南岸湖山村米地小组(原火地村)百分之百的村民讲客家话。据李氏族谱记载,李家祖先十七世祖三房火德公,1206年农历十一月八日出生在浙江宜兴县,后携下辈流庽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又从福建清流县四保上寮移居广东的齐昌(长乐,即五华)。乾隆三十九年,上达公从五华移居三栋莲塘埔并建祠堂,清代末期迁到火地村鹅埔角。火地村由于村小人少,易被袭,所以村人历来有习武的习惯。他们忙时耕种,闲时练拳,更有多能人在外以开馆授拳、卖药为生。

李义从师王龙禅师

1748年,惠州李家拳宗师李义出生在火地村。

李义的父亲李玖是福建少林俗家弟子,因此,天资聪慧的李义从小就跟父亲习武,经常随父亲到罗浮山卖药。一天,父子俩正在卖药,恰巧碰上了多年未见的王龙禅师。说话间,李玖热情诚恳地邀请王龙禅师到家中小住。王龙欣然应允。

王龙坐在船头,举目望去,只见小船驶过西枝江,左拐右拐进入小村庄。此小村庄三面环水,周围竹林茂密,青鹤成群,王龙不禁脱口而出:好一座世外桃园!

见王龙禅师赞美村庄,李玖十分高兴,他早听说王龙禅师武艺高强。王龙住下后,李玖找了个机会,向王龙禅师表达了让儿子李义拜他为师的愿望。起初王龙不肯,他告诉李玖,自己有重任在肩,在这里小住几天就要离开。经不住李玖父子再三恳求,王龙想,此地便于隐藏,可继续开展反清复明活动,又见李义天资聪明,相貌堂堂,便答应收李义为关门弟子。

每天,王龙禅师悉心指教李义练福建少林寺正宗武功拳。李义悟性高,学的又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教练,他的武功进步很快,年纪轻轻就达到上乖境界。这期间,不断有外面的各方好汉来拜会王龙,李玖逐渐知道,王龙拳师乃天地会中的要人,正在进行反清复明活动。他十分支持,父子俩经常为其站岗送信。

清军让“鹅埔角”变成“火地村”

遭歹人告密,这个刚刚建立起来的反清复明新据点很快被清军发现。一日,李义远远眺望到一队清兵耀武扬威地向鹅埔角杀来,便飞报王龙。王龙十分镇定,一面命李玖召集人马准备战斗,一面带李义到村口竹林进行隐蔽。清军渐渐走进,王龙李义突然跳出,一个舞刀一个挥剑,刀剑如两股旋风杀向清军。村民也纷纷赶来,喊声、杀声一片,清军卒不及防,立即溃不成军,落荒而逃。当日深夜,退守在渡口的清军从四面将村子围住,将火种绑在箭头上胡乱往村子射。村子民房大都是茅房,顿时一片火海,许多人从屋子里逃出来,清军见人就射。尽管王龙、李义武功高强,但终抵不过突然袭来的大火,一代武师身倒血泊。不久,火地村被烧为平地(这便是火地村的来历)。李义也身中数箭,他且战且退,渐渐体力不支,追赶的清军又渐渐逼近---等他醒来时,才知道是北派拳师陈苟息打退清军,救了他一命。

陈苟息见到受重伤的李义,十分同情,又见他聪明,决定把李义留在身边,帮他疗伤。李义感其恩典、慕其侠名,逐拜陈为师。后又随陈苟息避走三江。这期间,李义把北派拳师的真功夫学到了手

仿蛇鹤相争创立李家拳

待李义回到火地村的时候,他的功夫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已集南派功夫的硬朗,融北派功夫之快捷利落,他的拳路气势磅礴,刚柔相济,无人能比。此时,李义想到要教村民练拳,使他们身体强壮起来,不被外人欺负,便在村子里设武馆收徒。每天,他除了授徒,还坚持到竹林练功。

一天,他正在练功,突然,他看见不远处的草地上,一蛇一鹤正在相争。那鹤,攻防有致,闪展挪移;那蛇,招招狠毒,起伏不定。李义顿时看呆了,忽然心中大悟,于是就练习起来。他学鹤,攻防有致,学蛇,招招狠毒。在练习中,他又取南北拳派的精华,仿蛇鹤相争之形态,融入自己学过的拳术,创造了李家拳。

第二篇 李家拳的拳法和特点及价值

特点李家拳集南派功夫之硬朗,融合北派功夫之快捷利落,拳路气势磅礴,刚柔相济。主要有四大类,分别为拳、器械、对练、舞麒麟。主要特点:以单肩侧身,虚步、吊脚为主。

拳法 活动线路广阔,拳法刚劲,掌法多变,多跳跃,擅腿法、动作活泼矫健,以灵活多变见称。

基本练习功:马步、步法、身法、手法、掌法、腿活等。内容分为三大类:拳、器械、对练。

拳的主要套路内容:四星拳、八卦掌、三门掌、石尊、小十字、大十字、直路挑打拳、赤练拳、连环拳、独角连环拳、五行散手拳、和交手功夫。

器械的主要套路有:单头棍、双头棍、单双夹棍、中拦棍、长龙棍、卡式双刀、南双刀、单刀、沙刀、春秋大刀、铁尺、双铁尺、钯头、鲁钉、缨枪、双匕首、散手扇、三节鞭、条凳等。其中著名的铁尺软鞭,共四节,每节长30工分,其开鞭时如短棍,收鞭时如铁尺,能攻善守,是南方著名的软兵器之一。

对练主要套路:铁尺对鲁针、耙对鲁针、钯头对单刀藤盾、沙刀对单刀、藤盾、缨枪对铁尺鞭、鲁针对铁尺藤盾;拳对练、棍对练、空手夺双刀、条凳对双头棍等。

李家拳的发音:“的、益、域、唉、也”五声,发音一定要与动作配合,可助拳势,威猛雄壮。

李家拳的价值 一是武德价值,李家拳有严格的门规,看重于文德,尚武功,在练武过程中,始终把培养高尚品德放在第一位,强调德技双全,强调只健体不争强好胜;二是武技价値,李家拳是岭南拳种,善养“形、神、精、气“,锻造“健、力、美”,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对研究东江一带群众的民俗文化和武技思想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三是武医价值,李家拳的先师们根据祖传医术独家秘制自我疗伤的跌打草药秘方,如各类风湿跌打药膏、跌打药酒、李氏跌打丸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李家拳总歌诀:

习武者、能进能退,能攻能守;能刚能柔,能疏能密;能动能静;能弱能强;能行能踏。识天时、懂地理,会人和。进如闪电,退如鸿毛;攻如脱兔,守如处女;刚柔利剑,柔如琴音。疏可跑马,密难插针。动不露形,静能藏势;弱似风鹤上翠竹,强如猛虎下山林。行浮云,踏水影,天地人和常谨记,走遍天涯唱太平。

第三篇 威震八方的李家拳

李义把在外学到的北拳、南拳、流民教等精华,回到火地村后,又创建了李家拳。李义活到81岁,无病而终。在他的倡导下,火地村村民农时耕作,闲时练拳,村民身体强壮。当时100多人的村子就出了36位拳师,且大部分拳师都在外面设馆传授武艺,以武艺为生。后来这些徒弟走出惠州,到广州、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把李家拳传播到世界各地。李义的玄孙李新、李观寿、李娇(女)都是当年比较有名气的拳师,均开馆授拳和行医。李娇嫁到新加坡后,因家庭变故,她靠开武馆挣钱,由于她武功扎实,还开了多间武馆,把李家拳的武功传授到海外。

李家拳传承人:

第一代:李义

第二代:李盛林(别名李隆、花名:烂管扫)等。

第三代:李金宝(别名李国辉、李宝)、李金胜、李金安、李金姐、李云等。

第四代:李观寿、李素民、李坛锦、李坛海、李兆坤、何道清(别名何八)等。

第五代:李带、李发、李新、李娇、李振中等。

第六代:李炳南、李添、李庆生、李伟权、李松友、李生、李双、李炳奎、李光明、李桂明、李永青、李容光、李永贤、严景山、沈新贤、吕文德、李经余、李中尤、李耀宏、李石明、杨国辉、余少奎、张焕东、张桂明、张德汉等。

第七代:李子兴、李永捌、李三明、李永廷、李新松、李世旺、李伟鸿、李伟立、李世亮、李子强、李志粦、李新齐、李世威、李春雄、李广伟、林晓东、张忠、杨国华、李术斌、毕伟星、黄亚东、郑来德、李小东、李小建、陈小雄、陈万强、李东谕、梁国辉、陈惠聪、陈惠明等。

第八代;李齐康、李宏琪、李源深、李宏杰、李育慧、李容清、李宝莹、李燕丽等。

拳术传授点均在惠东、惠阳、博罗、河源、东莞、花县、新会、香港、新加坡、宝安、澳头、淡水、龙岗、沙头角等地。

打败英国大力士

一天,在新加坡传授武馆的何道清突然回到香港,见到李宝(李国辉)就大哭起来。见大汉伤心,李宝丈二和尚摸不着脑,不知他因何伤心。何道清稍为平静后,向师傅讲述了在新加坡的情况。

原来,新加坡近日来了马戏团,马戏团有个大力士,曾随团到过许多国家,专门挑战武林好汉,打败过不少高手。这次他在新加坡摆下擂台,并口出狂言,专打东亚烂拳头。已先后有十几个中国武师上台和他较量,均败下阵来。何道清气不过来,也上台和他较量,终因气力不支而失手。

听了何道清的叙述,李宝的肺都要气炸了。他二话不说,便带着何道清、李观寿等人前往新加坡,找英国人算账。

擂台上,英国大力士首先亮相。他体壮如牛,胸部、肚皮、手臂、大腿都长着一团团的肌肉,胸口、手臂、大腿都长着棕黄色的毛。大力士往台上一站,头昂起来,一副胜利在握的样子。

见英国人傲慢的样子,李宝心中有气。他纵身跳上舞台,双手握拳,不慌不忙地向观众致意。台下掌声雷动,“加油”声响彻云天。大力士轻蔑地看着李宝,满不在乎准备接招。只见李宝左手向大力士一晃,大力士立刻双拳来架。不料李宝左手肩一撇右肩压上,一招雷公劈石,当即把大力士打出数步开外。台下顿时欢呼如潮,掌声如雷。

英国大力士恼羞成怒,依仗自己力大无穷,只见他拳脚并用,拼命向李宝打来。李宝避其锋芒,虚步闪退,忽一单边蝴蝶掌低马跌下,大力士以为李宝失足,便饿虎扑食般扑了过来。李宝见他中计,心中暗喜,左脚突然向前铲出,旋风般闪到大力士背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个双飞蝶掌打出去,正中大力士后心,他一个狗抢屎就飞扑出去,还没弄楚怎么回事,就跌下擂台,重重摔在地上,口鼻流血,身负重伤。台下的中国人顿时欢呼起来,即冲上舞台把李宝抬起来往上抛。李宝却忙着叫大家把大力士送医院。大力士经治疗后生还,他很感动,说中国人不仅功夫好,武德也好,我这辈子再也不挑战了。

李宝打败英国大力士,声威远播海外。许多华侨纷纷恳求李宝留在新加坡传授拳术。李宝应承了他们。跟他练拳的,不仅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李宝的儿子李观寿、女儿李娇也分别在新加坡开馆授拳。李宝在新加坡呆了几年后回香港定居,后又应邀回惠州传授武功。从此,李家拳不仅流传于香港、新加坡等东南亚一带,也传播与惠东、河源、花县、佛山、淡水、龙岗、宝安、博罗、东莞、虎门一带。

第四篇 以老带新李家拳续写传奇

在第六代传人李炳奎家里,李炳奎向笔者介绍了李家拳传人高强武术的二三事。如第二代传人李盛林,别名李隆、花名烂管扫,身高1.9米,他力大、功夫高强,方圆百里还没人能超过他。一个几百斤重的石碓,他可以倒扣在头上,他家门前有个约三百斤的石辘轳,他平直着手便能将它轻轻提起。有一次,马安四大围近四百人来米地村寻仇,大家正准备应战,李盛林说,你们退开,看我的。他一个人对付几百人,三下五去二就把他们一个个打翻在地,没人敢上前。四大围的人才知道李家拳真的这么厉害。第四代传人李金安、李金姐兄弟俩在广西北海做生意,遇当地200多人持刀棒抢劫,被兄弟俩击退。当时有一种朱家教,非常厉害,没人可攻,社会有流传“好打十教,难打朱家一教”,唯有李家拳才能打得赢他。

刀棍鞭拳舞麒麟样样精通的李带

第五代传人李带(1904-1989),曾任惠州市武协理事,1957年广东省武术比赛获优秀奖,1958年参加全国民间武术表演,获优秀奖。1990年参加省比赛获一等奖,1985年参加省武术传统拳械电视录像表演获贡献奖。

李带早年师从李家拳第四代传人李潭锦,后又师从精通李家拳武术的父亲李金胜,24岁就跟随父亲设立武馆、传授武功。李带对李家拳的拳、器械、对练、麒麟舞等四种形式样样精通。对刀棍鞭拳更是样样在行。李带的刀术花样多且好看,其中还包含有散打的招式。他的五尖棍、双头棍、中拦棍、长龙棍无所不会。在拳术方面,他的散打、侧身尤其精湛。他的鸡爪立马招式,一脚站立,一脚一缩,站脚稳且直立,缩脚非常精确到位,旁人肉眼根本无法看到。在你没看清楚缩脚时,他缩脚一伸式,又高又快,让看客无不赞叹叫好。因武艺出众,他26岁就独自设馆招收徒弟,单在三栋传授的徒弟就有100多名。1948-1959年期间,他奔波于惠州周边的山村崎岖小路之间,为各条村有拳馆的学徒上课,在三栋镇的老莲塘、永湖镇的吊沥村、淡水的布仔村等地,都留下了他传授武术的足迹。解放初期,村民习武的热情高涨,几乎每个村都设有拳馆。如老莲塘的新楼村、老楼村、斗芳村、立背村等就设有5间拳馆,每间拳馆收学徒数十人。李带师傅就这样在不同村不同拳馆间来回奔波传授技艺,因为交通不便,有时一个月才能回同一拳馆一次。他的头徒是沈新贤(他外甥),其次是严景山。后来这些徒弟走出惠州,到广州、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把李家拳传播到世界各地。

李带不仅学会了李家拳的武艺,还学会了李家的跌打医术,后来在桥西卫生院工作。“文革”期间,李带一度因传教武术受到审查,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对李家拳的喜爱。不能开馆招收学徒传授武术,他就把目光集中在独生儿子李容光的身上。在父亲的循循教导下,李容光成为李家拳的第六代传人。

医术了得,拳法刚劲的李发

李发(1908-1988年),第五代传人,曾任惠州市武协理事,1957年参加广东省武术观摩比赛,获优秀奖,1958年参加全国民间武术表演,获优秀奖。

李发是惠州市湖山村火地村(现米地村)人,在他还未出生的时候,父亲就到南洋生活,家里只靠母亲、爷爷、奶奶和姐姐维持,生活十分困难。从10岁开始,他就进山砍柴,12岁跟大伯李素民学习李家拳和中医跌打。经过三年刻苦学习,他在跌打和拳法上有所小成,15岁便离开家乡,开始行医、教拳。

李发的跌打驳骨医术高超,技术精良。他一边授拳一边行医,曾在桥东水东街行医,开设创办“跌打正骨李发”医疗馆,还经常到马安、平潭、水口等地传授李家拳武艺。

李发不仅医术了得,其家族祖传的李家拳到他手里也是打得虎虎生风。他继承了李家拳单肩则身、虚步、吊脚,讲究攻防等。他的拳法刚劲有力,动作生猛流水,拳法多变,多跳跃,擅腿法,动作灵活多变,用侧面攻击为多,而且是近身攻击,他转身特别快,经常用下盘等为主要攻击手段。

“文革”时期,禁止练拳。为了不让李家拳法失传,李发依旧暗中教学。跟着他暗中练拳的有李经如、严景山、李炳南、吕文德等人,教拳、练拳都是在晚上悄悄地进行。为避人耳目,李发坐在老屋的大堂中,叫徒弟们躲在旁边的小房间里练习。遇上生人,李发就会用咳嗽声来提醒大家。1974年的一天,村里来了几个公安人员,不容分说地就把李发抓走了。后来他被关进看守所,理由是开黑拳馆,被“文革”专案组定为“搞地下黑拳馆”。在看守所关了3个月才被放出来。他的头徒是李经如,其次是严景山。

参加过“东纵”的李振中

李振中的父亲李兆坤是当时火地村36个教头之一,李振中6岁就跟随父亲习拳。李振中对学武功很有天赋,没学多久,他一脚就能踢倒挂在屋檐上的沙包。他13岁就参加了东江纵队,在战争中立过不少战功。解放后,李振中在第四野战军工作。“文革”时期,有的造反派知道他跟父亲学过跌打医术,掌握了一些李家拳的跌打处方,就逼他交出处方。李振中不肯交出,被公开批斗。李振中认为自己没错,就和他们争辩,结果被遣送回老家火地村。他认为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于1973年到香港谋生。在香港,李振中靠李家拳的跌打秘方来医治病人。

改革开放后,李振中按李家拳的医术秘方在深圳龙岗开了一间制药厂,生产 “龙胆白花油”。办厂后,他经常回村探望村民。米地村的风俗有二月二做“头芽”和十二月做尾芽的习惯。2003年,李振中回米地村过做“头芽”,他发现节日静悄悄,没有舞麒麟也没有打拳,在与村民闲聊中,他发现李家拳到了失传的边沿,原来名声在外的火地村舞麒麟更是面临没有传人的境地。过去火地村庆贺各种喜庆活动、节日、婚庆等都以舞麒麟来助兴,而今,火地村已很久没有出过麒麟了。为了不让李家拳和麒麟舞失传,李振中决定出资10多万元,重新建立米地村李家拳馆,并请吕文德、沈新贤当教练。一年后,米地村已有十多人会舞麒麟。后来,来学武术的村民越来越多,连七八岁的孩子也来学武术。次年春节,火地村的舞麒麟便到各处去拜年来。2007年,李振中又资助了米地村一笔钱用于李家拳的发展。

李家拳的真传弟子之一 吕文德

吕文德是中国武术一级裁判,是李家拳的真传弟子之一,曾多次参加省运会的裁判。他在惠州市从事体育教育工作十多年,曾带领李家拳队参加省各项大型比赛活动并获奖;曾带领李家拳队参加惠州市各大武术团表演,深受好评;1985至1991年曾担任李家拳馆教练,收徒600多名;现任湖山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一直以来他都在为李家拳的传承和发展做着不懈的努力。

吕文德从小就喜欢武术,小时候经常偷偷地溜到村口看李发教拳,后来拜李发为师。在对他进行采访时,他告诉笔者,说他的头师李发,后来李发又让李炳南带他练拳。吕文德凭着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悟性,武术的技艺进步很快。1987年他被评为国家武术一级裁判。1988年,被任为惠州李家拳馆教练;2004年,被任为村李家拳管教练。教学是义务的,利用早、晚和休息日教拳,不收取任何费用。自从吕文德担任了湖山村的领导以后,更加支持李家拳馆的建设,他积极地为李家拳馆筹集资金,争取外援,使米地村的李家拳馆不断发展扩大。他还促成了米地村李家拳协会的成立和米地村李家拳馆的成立,该馆的训练基地就设在吕文德的家,全部费用都由他承担。

吕文德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他尊重长辈、敬重师傅,对弱势群体,他多有爱心。他的师傅李发从生病到过世,他都陪伴到最后,背上背下,为老人料理后事,每逢节假日都去探望师母,直到她过世。

米地村李家拳的传人

过去的火地村,今天被改成米地村。村人祈盼日子太平、生活幸福、安康。至今,村人不忘李义,坚持习拳练武,米地村李家拳的传人们今天依然是忙时生产,闲时练拳。每星期六、日,总能让人听到那振奋人心的锣鼓声和练武声。吕文德、李子兴、李容光、李伟立、李世威、等教练依然在热心地培训着新人。

在上马庄,我们见到第六代传人李生。李生真的像人们说的那样,是个铁骨人。他今年80岁,不到一米六的身材,瘦消、又黑又结实,虽然他耳朵有点聋,但他的思路十分清楚。讲起李家拳的故事,他手舞足蹈,不时用手比划拳术。他向我们讲述李家拳的故事,思路清楚,情节动人。他曾经做过米地村生产队长、米地小组组长。他打拳手脚快,只要锣鼓一响,他的手就痒痒地想比划。笔者问及他们讲客家话是从哪里迁来的,李生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李氏族谱》给我们看,证实他们是正宗的客家人。

笔者来到第六代传人李容光的家,他居住在河南岸螺子湖一间大约80平方米的旧房子。李容光说,父亲李带只生他一个儿子,他 12岁就跟着父亲练拳。父亲对他很严格,开始只练“扎马”、“走四星”等基本功。初期练习浑身骨头都疼,双脚酸痛得迈不开步子,父亲想到练习拳术不但可以防身健体,最主要的是传承李家拳武术,就鼓励想打退堂鼓的儿子坚持。练了一年基本功,父亲才教他练李家拳的“八卦拳”、“三门拳”等。李容光一边跟父亲练李家拳,一边跟父亲学医。一直以来,他没有放弃过李家拳,经常练功,现在他是米地村李家拳馆的 “教头”。至今李容光打起拳来还是虎虎生威、动作灵敏。

李子兴是李发的孙子,现在是米地村李家拳协会会长、米地村李家拳武术馆馆长。曾在惠州马安良井学校任武术教练;1988年至今任李家拳馆武术教练,兼任“李家拳进学校”专职教员,2010年组织李家拳队参加广东省第十三届省运会开幕式演出。

李子兴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爷爷李发学拳,他每天早上五点钟就被爷爷叫醒,跟着爷爷沿西湖跑一圈,风雨无阻,爷爷身上习武的执着和正气就一直影响着他。从14岁到28岁,他都和爷爷生活在一起。他爷爷既是老师,也是师傅。爷爷经常教他,做人要公正、对人要有义气。每次练习,他对李子兴是又严厉、又疼爱,因此李子兴对爷爷的印象十分深刻。2008年1月,李子兴被省文联、省民协命名为第二批“广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第五篇“广东武林百杰”严景山

李家拳的第六代传承人严景山,是惠州市人,中国武术一级裁判,曾任广东省武术家协会常委、省蔡李佛拳总会副会长、惠州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惠城区武术协会主席、惠州市(惠城区)李家拳馆长、惠城区醒狮协会会长。是李带、李发的徒弟。1985年师从中国十大名师之一欧汉泉学习蔡、李佛拳械、醒狮;1985年参加全省传统武术优秀拳术拳械电视录像,获贡献奖;1988年代表广东省民间武术队参加全省首届民间欢乐节武术大型表演;1991年参加在山东泰安市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大会,获金牌奖;1994年被广东省武术协会授予“广东武林百杰”称号。

首学拜师李发

严景山的父亲严彩,是龙形拳弟子。在父亲的熏陶下,严景山8岁就跟随父亲练龙形拳和白眉拳。16岁那年,父亲请李发收儿子严景山为徒。李发和严彩是好朋友,当然愿意教,但李家拳是家族拳谱,还没传过给外姓人。李发犹豫再三,拿不定主意。严景山也一再请求李发收下他。李发想了想问,练拳是很苦的,你受得了吗?严景山信心百倍地回答:“师傅,我受得了”李发想,练拳是需要能吃苦的人,且说严景山对拳术悟性很高,是棵好苗子。于是,李发决定收严景山为徒。此后,严景山就在米地村学拳。

严景山一直喜欢武功,不管练功习武有多苦,他都能忍受。练的最苦的是站柱,四根竹枝立在地上,要以马步的形式在上面蹲立、行走。太阳在头顶上火辣辣地晒着,蚊虫肆虐,而严景山在柱子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衣服也湿透了。有一次练武,严景山因站的时间过长,突然感到头晕目眩,一下子从竹桩上跌下来,尖利的竹刺扎入他的膝盖,顿时血流如注。后来,他的腿上就留下了伤疤。功夫不负有心人,严景山的功夫在日益见长。一天,师傅带他去邻县以武会友。闲谈中,另一拳派的掌门人提出和李发比功夫。李发说,要比功夫?好,你先和我的徒弟比试一下,如何?那一拳派的掌门人不把年轻的严景山放在眼里。初生犊牛不怕虎,20出头的严景山血气方刚。他们开始交手,只三招两式,严景山就把对方推倒在地,在场的人无不称奇。

重振雄风

“文革”后的1978年,民间武术被重新受到重视。那年,惠阳地区举行第一届体育比赛,其中武术比赛是重要的一项。惠州市(今惠城区)领导来找严景山,希望他能代表参赛。可严景山一点也不想参加,武术,对他的打击确实是太大了,他为了武术,十几年来受了不少折磨。但是领导不停地来找他,不断地做他的思想工作。他抵挡不住领导的游说,终于决定披挂上阵。

演出那天,广场上人头涌动,武术旗、彩旗迎风招展。严景山出场了,他身穿运动服,神采奕奕,全场观众为他送去的热烈掌声竟达10分钟之久。严景山顿时心潮澎湃、百感交集。他没想到,自己重新出山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这是群众对他的信任和肯定啊!

严景山的表演开始了。他练拳几十年,今天在这个比赛场上,才让自己的功夫展示出来。他的一招一式,虎虎声威,表演结束,又是经久不息的掌声。严景山得了第一名,奖品虽然只是一件背心,但这比金银财宝都金贵。从此以后,34岁的严景山忘掉以前的事,他重振雄风,又开始练拳,还开始带徒弟。

1988年,为了发扬李家拳,严景山多次与惠城区体委提出,要求提供习武及教练场地。经城区体委领导研究,为了民间武术李家拳,同意提供本区唯有的灯光球场给他,允许他在每天的早、晚及周六、日习武及培训。同时,惠城区体委还积极协助严景山向广东省体委申报成立“惠州市李家拳武术馆”。

1988年2月,在省体委和惠城区体委的支持下, “惠州市李家拳馆”成立了。这天,灯光球场彩旗飘扬,锣鼓喧天,球场都坐满了人。来参加武术馆揭牌仪式的有惠州市人大、市政府领导,有市体委、市工人文化宫、以及惠城区体委各股室领导和工作人员。李家拳的老前辈、教练、及其他运动员都来参加,场面非常热闹。李家拳馆的拳师们挨个儿为大家做表演,灯光球场时不时传出阵阵的喝彩声。李家拳馆由严景山任馆长,杨国辉任副馆长,吕文德担任教练。区体委为了支持李家拳的发展,还派了分管领导谭惠坚副主任和群体股股长张铝负责监管和协调。在众多人中,最高兴的要数李带、李发老哥俩,因为李家拳民间武术又一次在惠州城得到发展和推进,成为当时的“练武热潮”,这是他们盼了多少年的事啊。“四清”、“文革”期间他们都在悄悄地练拳授拳,今天,天气这么好,太阳这么亮,李家拳也得到政府的重视了,他们再也用不着私下练拳了。在有生之年,他们带出的徒弟严景山促成了这件百年好事,这是他们做梦也没有想过的事啊。

武馆开馆两年,举办训练班22期,收学员1950多名。学员来自惠州、河源、汕头、梅县、佛山、深圳、山东、湖南、福建、四川、浙江、香港等地。很多学员曾参加省、市武术比赛,取得优异成绩。

李家拳武术馆的开办,引起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兴趣和关注。省体委和武术协会的领导,多次来馆视察指导,对拳馆的工作成绩给予较高的评价。香港许多武术爱好者慕名纷纷组团前来参观。惠州李家拳馆的事迹在惠州晚报、东江报、羊城晚报、香港晶报、泰国中华日报、杂志、精武杂志、中华武术等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连载。此外,还不断收到外地、外省慕名要求前来求学的信件。可以说,李家拳发展达到了再风光的时期,这些,与惠城区体育局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能,1989年严景山又拜昆仑山大名鼎鼎的区汉泉为师,他专程到广州学习蔡李佛拳,技艺大长。1991年,是严景山武术生涯最辉煌的一页,45岁的他代表广东队到山东参加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这是一次不同的武林群英会,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武林高手齐聚山东泰安,准备在这里一争高下。严锦山表演的李家拳获金奖。

1993年,李家拳武术馆为了发展,请了省武术协会、昆仑山、蔡李佛等师傅欧汉泉、洪永兴、等来惠城区传授醒狮。惠城区有5个镇派人来学习,同时成立“惠城区醒狮协会”,会长由严景山担任。2005-2007年间,严景山带领李家拳弟子参加市区各大、中型的庆典祝贺活动,组织16只狮队参加文化节活动,组织李家拳弟子参加省市比赛并多次获奖,得到体育界的好评,得到省市领导的表扬,严景山为宣传李家拳品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六篇 为李家拳发扬光大

经过240年的历史行程,李家拳馆的徒孙们一直都在为李家拳的传承做着不懈的努力,李家拳馆开遍香港、新加坡、泰国、广州、东莞、河源等地。后来,到了“文革”时期,李家拳的传承基本上停止。到1988年,才在惠城区体委的支持下,在严景山的积极组织下,建立了“惠州市(惠城区)李家拳武术馆”。

惠州李家拳武术馆的坎坷记录

1990年,由于灯光球场拆建,武术教练暂停。1994年,由于“市场经济”冲击等种种原因,教练也因工作变动离开了武馆,武馆被迫叫停。其中,严景山也到处去寻找可以练武的场地,也曾想过在米地村设馆,但终因场地小而简陋未能如愿。李家拳的教练工作无奈只得叫停。武术馆因为没有教练场地也停办,多年的心血白费了。

米地村李家拳馆成立

2003年10月,李家拳传人们在李振中的支持下,成立了米地村李家拳馆。2004年3月“伯公生”这天,“火地李家拳馆”门前敲锣打鼓,喊声震天。来参加祝贺的有街道办的领导,城区体育局领导、群体股长张铝等也来庆贺。在场的李家拳李振中、李新、李生、严景山、吕文德、沈新贤、李子兴、李容光、李伟立、李世威、李伟鸿等人的心里又燃起了无限的希望。

2008年,米地村李家拳馆搬迁到新馆,在这间规模不到80平方米的拳馆里,墙壁上挂着李家拳第五代传承人李带、李发的照片以及当年参加广东省武术比赛获得的奖状等等。在李家拳馆,除了麒麟舞配备的器材外,我们还看到了设备先进的健身器材,那是惠城区政府为发展李家拳特别捐赠的。

米地村李家拳协会成立

2011年农历二月二龙抬头(伯公生)这天,米地村李家拳协会挂牌了。这天,惠城区文化局、体育局、街道办、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等都来庆贺。村委书记吕文德及其他领导为挂牌仪式揭幕,李家拳的弟子们表演李家拳。现在,米地村李家拳的训练基地就设在吕文德家,所需费用、全都由吕文德负担。吕文德又担任教头,并出资聘请4名李家拳传人当教练,辅导孩子们练拳。现在火地村的武术馆每逢星期六、日都进行练拳。来练拳的人大多是本村的年轻人,也有从外地来的青年。每次练拳都有十几到几十人。

米地村李家拳馆重新组建,李家拳的各项业务活动正常开展,队伍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扩大。2010年,在河南岸街道开创了李家拳进校园和治安队伍李家拳训活动,发展了一大批新生队员。现有400多村民的火地村,已有100多学生会打李家拳,练过李家拳的有50多人,经常参加练武的有20多人,年龄最大50多岁,最小5岁,现在李家拳已经发展到第八代。

再创辉煌

李家拳第七代传人张忠、杨国华、林晓东等人是严景山的关门弟子,他们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跟着师傅严景山练拳。 2011年的5月,广东省体育局决定8月在广州体育学院举行“广东省传统武术(套路)锦标赛”。惠州市李家拳馆的拳手们接到通知后,决定参加比赛。他们在26个报名者中选出张忠、杨国华、李树彬、欧阳粤强、钟翠萍(女)、严骏宏、钟国祥、谭惠东等8人参赛。

2011年8月1日,广州体育学院,“广东省传统武术(套路)锦标赛”如期进行。比赛场上,“惠州市李家拳武术馆”牌一亮相,让大家眼前一亮。李家拳的代表们一出场出,吸引了在场无数人的目光。张忠的拳术,拳法刚劲、掌法多变,动作活泼矫健,赢得满场叫好声和喝彩声。他得分是全场最高分8.7分(满分是9分),令在场的武林高手们对李家拳的弟子们刮目相看。比赛结束,李家拳武术馆的选手得了9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他们是:

成年组 : 拳术比赛一等奖:张忠、欧阳粤强、李术彬、钟翠萍。器械比赛一等奖:张忠、杨国华、欧阳粤强。二等奖:李术彬。青年组:拳术比赛一等奖:严骏宏、谭惠东。二等奖:钟国祥。

这次到广州参加拳术比赛,看到其他地方武术的兴旺,让李家拳的后人们深感自己后劲不足,想当初,李家拳武术馆除广州武术馆排第一,其次就是惠州李家拳武术馆,是全省第二大名馆。他们决心要把李家拳发扬光大,特别是要从小抓起,让李家拳的后人层出不穷。

第七篇 地方政府重视李家拳

李家拳是惠州乃至整个广东独有的传统文化,其弟子遍布世界各地,海内外喜爱者众多。加大对李家拳的宣传、推广,不仅能扩大对外的民间交流、增进友谊,而且对于研究广东、乃至中国武术史,扩大惠州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河南岸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从人力、物力及宣传上加大投入,力争将李家拳打造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品牌。

制定李家拳发展计划

通过开展对李家拳拳种资料的普查工作,收集和整理相关图文、影像等资料;通过加强队伍建设,保护身怀绝技的传承人,并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以培养更多年轻的接班人。如:李家拳进校园。在河南岸街道各中小学开展李家拳第二课堂活动;举办少儿李家拳武术培训班等;给予资金扶持,发动社会捐赠等形式筹集经费,为李家拳建设场馆、配备器械、服装、道具及开展日常训练所需开支。

街道办的发展计划:通过举办李家拳文化节、李家拳邀请赛、召开李家拳弟子拳术、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促进李家拳的推广与繁荣;同时对李家拳传承人实行保护、鼓励,建立传承机制。通过各宣传媒介,广泛向社会宣传,推介和弘扬李家拳文化,争取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李家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扶持。通过不断地发展和整合,目前河南岸街道办事处已将李家拳推向新的发展时期。笔者在与河南岸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邓达莉那获悉,街道办拟投资建设一个规模较大、设施配套齐全的李家拳馆和李家拳训练基地,到时,拳师们就能了却没有场地练拳的心愿。目前,各级政府已经投入50万元保护和发展李家拳,为将李家拳打造成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未来还要成立惠州李家拳保护基金会,通过政府财政拨款、企业和民间捐赠等多方筹集资金,为保障李家拳的延续和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获评“广东省李家拳之乡”

2011年6月,省文联、省民协组织专家前往惠州市惠城区河南岸街道,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该街道申报的“广东省李家拳之乡”进行实地考察评估。

专家认为,李家拳发源地位于惠州市河南岸街道办事处湖山村委会米地村民小组,创立于清朝早期,距今有200多年历史,是富有特色,独具一派的客家名拳,影响遍及岭南、港澳以及东南亚等,对于研究广东、乃至中国武术的流传、发展、传播历史等都有很高的价值。同时,李家拳传人通过练习拳脚、器械套路以及舞麒麟等活动形式来庆祝伯公会等民间风俗,对于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有着特殊的价值。

专家认为,为了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李家拳文化,近些年来,河南岸街道做了大量工作。在人力、物力及宣传上加入投入,通过开展李家拳拳种资料的普查工作,完成影像资料、图文收集和建档工作;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开展李家拳进校园活动,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年轻一代接班人;以举办活动为载体,进一步促进李家拳的推广与繁荣,利用2010省运会为契机,将李家拳带入惠州文化、体育、旅游和经济等各项事业;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捐赠等途径,为李家拳建设场馆、配备器械、服装、道具,及开展日常训练;积极扩大宣传力度,推介和弘扬李家拳文化。2008年,李家拳被评为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李家拳弟子严景山、李子兴被评为“广东省第二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李家拳文化得到广泛发扬。

通过考察,专家组认为惠州“李家拳”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具有独特地域特色,并且传承广泛,群众基础较好,尤其重要的是,对于“李家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工作,政府重视、群众支持,并有良好的资金、人员和政策措施做保障,已经具备了建设广东李家拳之乡的条件。2011年6月10日,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协授予河南岸街道“广东省李家拳之乡”。同月,李家拳申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2年2期《中国报告文学》

(合作人:黄燕妮)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