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梨花的头像

梨花

网站用户

其他
202004/21
分享

谭公先圣的传说

谭公仙圣,真人谭德,惠东县平山街道谭公圩人。

据史志记载:“谭公真名谭德,生于元代,归善县红花园谭阁地人”(现属惠东县平山街道谭公村委会管辖)。据《惠州府志》记载:“谭公道者,归善人也,居九龙山峰修行,不记岁月,又说有祈雨旸辄应每杖履出山,一虎附之-----咸丰六年,敕封襄济。”清人刘子修,在《增修九龙峰谭公俺碑记》记载:“谭公庙上堂供观音,而奉(谭公)真人于正殿。”

靠近惠东县平山镇的谭公墟,有一座雄伟的山峰——九龙峰,是从惠东牛皮嶂主峰派伸开来的一条山峰,高度仅次于莲花山。“九龙”之名来自它那起伏连绵的山峰似九条龙在腾飞,因主峰挺拔如尖笔,也叫尖笔峰。九龙峰的谭公祖庙也叫尖笔庵,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谭公祖庙缘起当地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谭德。传说谭德小时候有幸得到太上老君的点化,小小年纪就智慧过人,神通广大。据《惠东县志》和《惠东人物》记载,谭德生于元末明初的1368年农历六月二十六,三岁时父母双亡,在多祝麦田村的外婆家长大,七、八岁时已能呼风唤雨,伏虎训蛇。十三岁时(1381年)在九龙峰“圆寂”,也称“得道”。

据《惠州西湖志》记载:谭公为元代归善人,居九龙峰山。咸丰年间(1857),翟火姑造反,谭公先后二次显灵助守城官兵,使惠州转危为安,有“一麾小驻 五云车,解围东江十万家 ”之誉。为此,官府除了敕封谭公为“襄济”的同时,在府城水门外和县城白鹤峰各建一座谭公庙,让谭公配享香火;并定于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谭公诞,每五年举办一次大型谭公庙会。

谭公何时被奉成神,说法不一。但是谭公的传奇以及救民众于水火之中是民间信奉的事实,并且在谭公仙圣后长长的日子里,谭公经常显灵,为民众救苦救难,在人们的心里,谭德已经成为一个呼风唤雨、乐施好善的神人。几百年来,谭德的故事在群众中世代口耳相传,流传甚广,家喻户晓。尤其是当地人,对于谭公仙圣的传说更是如数家珍,被传为神话的故事如“好心好报”、“翻缸”、“篓草千担”、“变牛”、“火烧脚骨”、“稔叶化鱼”、“杯茶化雨救粮仓”等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引起后人对谭公的无限崇拜。现在龙峰祖庙大门的对联:“声动虎蛇龟尽伏,功施风雨露无偏。”就是这种心情的写照。

名声在外的九龙峰

九龙峰因为谭德而扬名万里。

谭德得道成仙后,他的灵性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纷纷在各地设谭公庙祭拜。除惠东有几十个谭公分、支庙外,惠州境内的惠东、惠阳、惠城、博罗、龙门,省内外的河源、龙川、紫金、深圳、宝安、东莞、樟木头、增城、广州、佛山、广西梧州、香港、澳门,海外的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区及美国均有从九龙峰祖庙引出香火而建立的谭公庙。

每逢信仰习俗节日、谭公诞等,纪念谭公仙圣的活动更是声势浩大,善男信女们在谭公神像面前默默祈祷:“尖笔描苍穹、祈得千年福泽;九龙盘福地、庇荫六合安康。”惠东沿海一带把农历六月二十六的“谭公诞”作为盛大的活动日,十分隆重。

谭公仙圣从明朝时期到21世纪,传说总在进行,谭公祖庙总是香火不断,谭公醮会更是空前盛况。谭公醮会在清顺治二年(1645年)就进入鼎盛期。据《惠州西湖志》记载:清光绪六年(1880),惠州知府张桂联的儿子张心泰来惠省父,恰好目睹了这五年一次的盛大谭公庙会并作了如下记述:“惠州谭公会,踵事曾华,东省无逾此者。------其会五年一行。会本瘠区商贾市廛每年抽厘万金,五年共抽五万为经费。行会日前在神前卜定。至期搭一大蓬厂在白鹤峰前,四围洋灯数十枝,灯儿皆十数头。一灯塔高数丈,中空,嵌玻璃,旁悬亦数百支灯火,昼夜不息。自郡城至白鹤峰,中隔东江(应为西枝江),相距七八里,一路牌楼皆悬洋灯,挂人物,穷极华丽。土人云:水火油租灯费,演名剧十余日,需数万金,其执事人每日百数十席,匝月所费亦甚巨。”因庙会盛大,邻县大量民众涌入惠州,使惠州商铺生意兴旺,娼寮赌馆昼夜喧哗,热闹非常。后来谭公祖庙醮会由每五年举行一次改为逢巳、酉、丑,每四年举行一次。醮会举行时,方圆八百里善男信女及海外华侨都自觉前来赶会。历代以来,其信仰的人数众多,分布区域广,规模大,格局高,场面讲究壮观,仪式庄严隆重,程式包括出神、放水灯、放生、祭孤等。谭公庙醮会的举行,谭公庙附近整个谭公洞(含:下联、鹤楼、大布、田坑、大路背、广德、焦田、新合、春光、三联、陈塘、碧山、光明等)这些村庄到处挂横额、吊灯笼、竖彩旗、建花街等,呈现出一派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和宗教节目的气氛。据九龙峰祖庙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介绍,2001年是“文革”后的第一届庙会,来参加祈福的人数达到60万人之多。2009年10月,九龙峰组庙庙会(谭公醮会)入选为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如在香港的澳门路、西贡村、筲箕湾以及澳门等地,也有许多庙宇,但除天后庙,较著名的便是谭公庙了。谭公庙是当地最热闹、香火最鼎盛的庙宇。香港、澳门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举行谭公诞,谭公诞的盛况空前、其热闹场面屡屡在电视的屏幕中出现,让人印象深刻。澳门的谭公庙位于路环五街尾,炮台山的西麓,该谭公庙建于清同治年间,是路环香火最盛的庙宇。他们甚至把谭公庙作为海上安神之主,香火十分鼎盛,澳门特首何厚鏵任职期也曾经于农历四月初八参加在澳门路环举行的谭公诞活动,场面非常热闹。

2005年,泰国商会会长黄新民到惠东参加鞋文化节。当时正逢九龙峰醮会,黄新民除参加鞋文化节外,还专程到九龙峰谭公祖庙寻根问祖,并买下一尊谭公圣像,在九龙峰开光后迎回泰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飞机轰炸世界各地。在马来西亚进行大轰炸时,其中一枚炸弹落在沙巴洲山打根谭公庙的屋顶上,但这枚炸弹并没有爆炸,周围房屋中弹后都轰然倒塌,而这间140多年的谭公祖庙却安全无恙。后来人们在谭公庙当年落下炸弹的屋顶安置了一个类似炸弹的圆球,作为日本侵略暴行的历史见证,也是国家一级文物保护。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大海啸,在马来西亚的沙巴州、劈灵洲、雪泠莪洲,督亚泠洲,可怕的海啸给人们带来恐惧和惨烈,给人们带来灭顶之灾。但是,凡有谭公圣庙的地方都没受到大的损害。此类种种,不管你信还是不信,也没有办法解释。

每年除夕,远在百里外的东莞、深圳、香港、河源、海、陆丰、广州等地的香客专程赶到龙峰祖庙,争上“头柱香”。更有许多来还愿者(拜谭公后让自己愿望实现的人。)如是说,谭公爷显灵,让我们求子得子、做生意发财。有位东莞来的商人香客,一边拜谭公神像一边说,谭公爷保佑我明年做生意赚70万,我拿35万捐给谭公庙做香火钱。

在文昌宫,有一副这样的对联:“冠冕通南北、文章列上名。彩笔昔曾干气象、人文从此际风云”。文昌宫内设“万世师表”的孔子塑像,专供历代尊孔子的文人学士拜际。据说文昌宫内摆放的魁星曾九次考中状元,皇帝嫌他长相丑陋而不愿招为驸马,魁星十分失意,欲跳海了此一生,恰有鲤鱼将他托起,劝他刚强自立,振兴文化。这魁星的塑像脚踏鲤鱼头,正在指点状元。不少外地学生、本地学生都喜欢来拜谭公庙的文昌宫,祈望谭公爷保佑自己能考个好大学。2007年,文昌宫正梁挂着一幅清华学子“有求必应”的绣匾。

正因为谭公爷灵验,南方及东南亚一带居民不但信奉谭公爷,而且为小孩起名还喜欢冠个“谭”字,如“陈谭生、田谭水、林谭昌、林谭安、刘谭明、叶谭传、陈谭生、陈谭球”等,连女孩子起名也喜欢带个“谭”字,“谭雨、谭煜、谭珍、谭晔、谭九斤”等等,自认为是“谭公爷”恩赐的名字,以求护庇,保孩子平安、大吉。

乾隆皇帝游九龙峰的故事

九龙峰一带流传着许多民间故事。传说明朝时期,国师赖布衣从湖南过广东,经韶关闖梅岭,当他站在梅岭高峰举目一看,眼前沧山如海,气势蓬勃。东南方处,太阳升起的方向,有一股祥云徐徐升起,与远处的天空、云彩连接在一起,让人感觉似梦似幻,赖布衣顿时惊呼道:“急见东南一仙山,山在祥云飘渺间,倘诺凡人得此地,金龙宝殿坐江山。有道仙人占此穴,天地同有永不残。神恩浩荡海内外,灵光永顾照人间”,他断定那地方是风水宝地,不出皇帝出神仙。那时期,或许赖布衣还没听过谭德的故事,但是,他慧眼已经断定,那是个吉祥的地方,他决心有机会的时候一定去看看。

清朝时期,乾隆皇帝到九龙峰巡游的故事,更是在多数人中间传颂。

话说清乾隆皇一次带着国师出城踏青,有位曾到过九龙峰的国师见皇帝高兴,就讨好地对乾隆皇帝说,宋朝时期的大文豪苏东坡,曾被贬任之地的惠州府辖境内,有座叫九龙峰的山。山峰起伏连绵,形状似“龙”潜待腾之势,地形说是“两壁一洞天,不出皇帝出神仙”。九龙峰以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物产丰裕的景象,绝不是往昔故人所云“南蛮之地”、“南荒之地”。这位国师还说当地人盛赞乾隆帝的德政,太平盛世的伟绩。乾隆皇帝想:出皇帝?假如那“南蛮之地”再出皇帝,岂不是对我大清的挑衅,乾隆皇帝从此添了一块心病。他决心找个合适的时间,假借“南巡”之机,看看“出皇帝出神仙”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

这天,乾隆皇帝带上一批大臣和国师,一路南下,来到惠州府。在官府的奉陪下,来到九龙峰山。只见九龙峰古树参天,老松迎客,溪水潺潺,有诗云:“谭公仙境九龙峰,山峦叠翠郁葱葱,潺潺石上请流水,挺拔参天古老松”。他暗暗称奇,天下竟有这样的人间仙境。他四处游看,真是 “曲涧泉流双井落,古松风动九龙吟”,好地方!好地方啊!他暗暗称奇。兴致之余,他又想到“九龙”之事, 乾隆心里很不愉快。他快步登上几级台阶,往远处望去,远处群山云雾漂浮,蜿蜒攀升的山脉确实像群山在飞腾,也像龙在腾飞。其实,在还没上山之前,他在山下就数过了,数来数去,只数到八条“龙”。现在,在这仙境般的圣地,他心中忽然有数了。

微服的乾隆皇帝在九龙峰周边视察,来到正殿后,以假借进香问僧人“这里为什么叫“九龙峰”?僧人答:“因这山上的山峰似龙在飞腾。”乾隆说:“似龙在飞腾?说来是有点像。但为什么我数来数去只数到八条呢?”

僧侣们见这位发问者虽然微服装束,但他架势气宇,随从人员一大群,也不像地方官府的人,肯定是更有来头之人。说假话吧,不是出家人的操行,说真话吧,可能会引来杀身之祸。乾隆见许久无人回答,他奈不住性子,正要发威,僧侣中有一位曾经云游四海、见识广泛、颇有智慧的老僧打破了鸦雀无声的庙堂,他恭敬地、机智地对乾隆皇施礼道:“尊贵的施主,这第九条龙指的是人中之龙啊!您不觉得您就是这第九条龙吗?”这位聪明的老僧话语一出,满堂皆惊,顿时空气好似凝固,人与神瞬间化作一体,没了生气。大家屏气凝神,谁也不敢发出声音。一会儿,只见微服的乾隆皇帝忽然放声大笑道:“善哉、妙哉!真乃尔天意啊天意!”然后转身对随从人员说:”尔等明白了吗?”此时随从们立即回答:“明白”!那陪伴的当地府官抹了抹额上的冷汗,诚恐诚惶地来到乾隆帝身边,奉敬道:吾主千古明君,万代仰止。乾隆帝听后高兴地笑了笑,府官那颗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下来。而那位高僧,由于其出色的表现,自然得到官府奖赏。由于他智慧之举,造福了这一方百姓的太平与安宁。

无独有偶,此事过后一百多年,民国14年(1925)10月,蒋介石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路经九龙峰,当他看到南北连绵不断的山川,西枝江自东向西贯穿其间,两岸平坦,山清水秀,一派好风光。骑在马背上的蒋介石脱口说道:“两壁一洞天,不出皇帝出神仙!好地方!好地方啊!”话声传到导人耳中,他跑过来讨好地告诉蒋介石:“大人,这地方早就出了神仙啦!”并告诉蒋介石,这神仙就是谭德、人称谭公仙圣。九龙峰因谭公而闻名了六百多年。一身戍装的蒋介石听后哈哈大笑。

谭德和南方谭姓的由来

据谭氏族谱记载:谭姓祖先为帝禹,周朝初年大封诸侯时建立谭国(今山东省章丘县),由于国势一直不强盛,春秋初年(公元前684年),齐恒公称霸诸侯,齐国吞并了谭国,谭姓开始南迁。魏晋南北朝时期,谭姓又一次大举南迁,迁移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迁途劳累、悲哀,有谭姓宗祠记载:

“今日之东,明日之西,光阴冉冉,岁月悠悠,走不尽楚峡秦关,填不满欲海深潭。力如项羽,智若曹操,乌江赤壁空烦恼,为什么?请君息坐片时,试把寸心思前想后,得安闲处且安闲,留些奔波过明日;

这条路来,那条路去,风尘仆仆,道途茫茫,留不住朱颜白发,带不去黄金碧玉。富似石崇,贵比杨素,绿珠红拂皆成梦,今何在?替我解下数文,沽酒半壶猜三通两,会畅饭时应畅饭,西出阳关无故人。”

谭氏家族自北向南迁移,谭德祖上那些辈分先民,他们一路艰辛来到惠东红花园的谭阁地,在谭氏宗亲的帮助下,很快安下了家。到谭德的祖父这辈,早已成为地道的南方人了。谭德的父亲是个老实的庄稼人,长得结实英俊。他娶多祝麦田村人为妻。谭德的母亲是个相夫教子的贤惠女子,能耕会织。在谭德出生前,他母亲看见南边有几朵祥云在缓缓移动。谭德出生后,方圆百里太平无事,风调雨顺。

谭德小时候很聪明,他长得头大眼大,小小年纪便能预测天气,父母视他为掌上明珠,疼爱有加,母亲对他的看护更是寸步不离。一天,晴空万里,他父亲准备下地干活。只有两岁大刚学会讲话的谭德的嘴里嘟嘟声喷出许多口水,还不停“水、水”地嚷嚷。父母笑了,这太阳当空难道会下雨?父母亲出门去了。半个时辰后,突然乌云密布,雷鸣闪电夹着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此事传出,谭阁地村人人称奇。后来经常有人前来讨教,除了问天气,还问其它事,谭德都说得八九不离十。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就在谭德三岁多的时候,父母遇不测竟双双亡故,而谭家又无其他人,外婆只好把孤儿谭德带回多祝麦田村抚养。

麦田村距九龙峰几公里,慢慢长大的谭德,在外婆家勤劳又乖巧,他什么活都干,放牛、割草,及那些力所能及的活儿都乐意去干。很快便与村里的放牛娃们熟悉起来,还有了结拜兄弟。他们经常结伴去九龙峰放牛。九龙峰这个仙境般的地方,让谭德经常流连忘返。有一天,谭德和小伙伴们在回家的路上,他们正过河的时候,忽然有位老者出现在谭德面前。老者白发白胡子,他对谭德笑了笑,还上前摸了摸谭德的头,就不见了。这便是太上老君化作真身来点化谭德的。从此,谭德就有了呼风唤雨、伏龙驯虎的广大神通。

神话般的故事

灶台烧脚骨谭德外婆家隔壁住着一户人,家里比较有钱。就是因为如此,他经常仗势欺人,村子里的人对他是又恨又怕,谭德很想找个机会整蛊他。

一天,外婆正在做饭,饭将熟未熟时,柴草烧完了。外婆急得不知怎么办好。谭德见外婆着急,他灵机一动,对外婆说:“姐婆,(惠东客家人称外婆为姐婆)我来帮你。”说着,就将自己的脚伸进灶膛内。外婆一见,吓得脸色煞白,连忙抱住谭德要把他往外拉。可是谭德却笑嘻嘻地对外婆说:“我没事,快看饭熟了没有。”外婆见炉火又烧起来,灶台里面噼里啪啦的火正烧得旺旺的,而谭德却一点事也没有。

晚饭后,谭德依在外婆的怀里,正在屋外乘凉。外婆一边用葵扇为谭德扇风,一边用左手为谭德绕痒痒。忽然,听到隔壁家在吵吵嚷嚷,说话内容谭德和外婆都听得清清楚楚。他们说,无缘无故家里的桌脚被火烧掉了,现在放也放不稳,从他们说话的声音可以看出,他们十分恼火。外婆知道这是谭德搞的鬼,谭德也在心偷偷地发笑。

晒不完的草 南方的春天,雨季特别长,一下就是几十天,惠东一带有“水笃(滴)春牛皮”的说法。雨下个不停,外婆家里的草早就烧完了。这天,恰好出了点日头花,于是外婆就叫谭德上山割草。谭德吃完早饭,带上斗笠,把鱼篓往肩上一挂就出门了。

中午时分,谭德背着一篓草回来。他把背篓往地上一放,就大声地嚷着叫妗母去晒草。他舅舅正在吃午饭,见谭德那个小鱼被篓的草,便笑着对谭德说,你去了一个上午,才割回这点草?听舅舅这样问他,谭德很不服气,说舅舅你别笑,到时候妗母晒草晒到腰酸腿软你不要怪我。舅舅知道小谭德历来鬼花样多,因此没理他。

妗母在禾堂上晒草,她从鱼篓里拿草出来晒,拿了一把又一把,足足把禾堂晒得满满的,但是鱼篓里的草还有,怎么也晒不完。她又接着晒,又晒了四禾塘,累得她直喘气,差儿连腰都直不起来。

谭德在树荫下看妗母晒草,见差不多了,就问:“妗母,这草够了吗?”妗母说:“够了,够了。”话没说完,鱼篓里的草就没有了。

翻缸 端午节快到了,外婆见谭德要去河里玩水,便叫他顺便把两个咸菜缸带到河里去洗,待过完端午节后用来腌咸菜。

过了一筒烟的功夫,谭德将缸拿回家,对外婆说:“缸洗好了。”

外婆不相信他一个小孩子,这么快就把缸洗干净。见外婆不相信,谭德左手提起一个缸,右手对缸底狠打一拳,说也奇怪,这缸像被翻猪肠一样整个翻了过来,谭德叫外婆看干净不干净。外婆眼睛都看直了,惊讶地连连点头。见外婆点头,又对缸底打了一拳,将缸翻了回来。

稔叶化鱼谭德是个很聪明的孩子,有时候他也很调皮,喜欢整蛊作怪。有个傍晚,谭德和他的结拜兄弟放牛从九龙峰回家,见舅舅和帮工们还在插秧,就说:“舅舅,早点回家吧,反正这秧是插不完的。”

他舅舅说:“就剩下半块田,你先回去,我们很快就回去了。”

谭德见舅舅不听劝说,就灵机一动,便在路边摘了一把稔叶撒到田里。正在插秧的人见田里有鲫鱼乱串,便丢下秧苗抓鲫鱼,但谁都抓不着鱼,倒将插好的秧苗踩得东倒西歪。见天色已晚,想再插秧也看不见了,舅舅唉声叹气,无奈只好让大家收工回家。

第二天一大早,舅舅带着帮工准备将昨晚未插完的秧苗补插。来到田里发现秧田漂满了稔叶,原来被踩歪的秧苗也端端正正地立着。舅舅知道这又是谭德捣的鬼了。

杯茶救火 谭德喜欢看戏。那天,他和小伙伴们正在九龙峰放牛,突然,他心血来潮地对伙伴们说,我带你们去广州看戏,怎么样?小伙伴们以为谭德在开玩笑,以为他想做游戏,也就随声附和地说好。谭德见大家乐意,心里很高兴。他将所有的牛牵在一起,又用竹子在地里划了一个圈,然后叫小伙伴们一个搭一个的肩膀,最头的搭在谭德的肩膀上,然后紧闭双眼,谭德吩咐伙伴们千万不要睁开眼睛。孩子们听谭德吩咐,闭上双眼,大家只听见耳旁的风在呼呼响。不一会儿,谭德说:“到了,把眼睛睁开。”孩子们打开眼睛,十分惊奇,果然来到了广州。看完戏,他们又似来时由谭德带着飞起来。有个在后面的放牛娃觉得十分好奇,想看看究竟怎么回事,当他睁开双眼,见自己悬在空中,心里非常害怕,两手一松就从天上掉下来,刚好落在惠州知府的院子里。

当时惠州知府正在升堂,忽见天上掉下个小孩,忙命人上前打探。知府听放牛娃说谭德带他们去广州看戏,半信半疑,忙叫放牛娃喊谭德来问个究竟。放牛娃张嘴便大喊谭德。

谭德回到九龙峰,发现少了一个人,赶紧飞上天空四处寻找,忽听有人叫他的名字,便循声落入惠州知府的天井里。知府见谭德从天上落下来,知他不是一般凡人,忙请他到主厅,并端上一杯茶。谭德接茶后却不喝,而是把茶水抛上天空。知府心想你一个小毛孩,如此这般无礼,心中不快,但他还是又斟一杯茶给谭德。谭德接茶后仍然把茶水抛上天空。知府有点恼火,但他还是忍住了,又斟一杯茶给谭德。不料谭德还是将第三杯茶抛向天空。这次知府面带怒色,正要发威,谭德见知府动怒,忙解释道:“请大人息怒,我刚才借大人三杯茶泼灭博罗粮仓的一场大火。”知府将信将疑,命快马打听消息。一会,快马禀报:”博罗粮仓起大火,被三场雨浇灭,现在很多人跪在地上向苍天谢恩。”

知府听后,连忙跪下说:“你是神仙。”谭德笑了笑不作声,带着他的伙伴飞回九龙峰。后来,惠州知府送了一身白袍和一条白马给谭德,以谢他救博罗火灾的恩德。

谭公得道

据传说,谭德在他外婆家长到十三岁。农历六月二十六这天,谭德像往常一样又去九龙峰放牛。这次,他没有邀结拜兄弟和好朋友们一起去,而是独自牵着牛来到九龙峰,或许,这就是天意。傍晚时分,谭德还没有回来,外婆、舅舅、舅母等家人都十分着急,夜深了,谭德还是没回来,那晚,全家人都没睡。第二天、第三天,连续几天都不见谭德回来。外婆家的人、邻里、好朋友、结拜兄弟等人四出寻找不见其踪影。正在大家急得团团转的时候,村邻杨伯公急匆匆地跑来报信,说在九龙峰山腰发现谭德的尸体。

一大帮人急匆匆来到九龙峰,发现谭德已死去多时。一大群蚂蚁正在来来往往地含泥为谭德护体,还有蛇龟虎在此守护数日,见大家来到,这些动物才退去。外婆、舅舅、妗母及在场的人都放声大哭,心痛不已,大家倒地跪拜。杨伯公及其亲人、乡民将谭德的骸骨收葬。

传说谭德升天以后,经常显灵,回到外婆家,回到九龙峰他放牛的地方,见路不平定相助,为百姓救苦救难。那两年,谭德的故事传得沸沸扬扬。两年后,黎民百姓为感其恩德,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在九龙峰谭德归仙的地方建“得道亭”,供乡民祈拜,以纪念谭德。有得道亭联“道协天人早岁乘龙从此去、情深桑梓今早跨鹤定归来。”

在以后长长的日子里,谭德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更引起后人对谭公的无限崇拜。五十一年以后,明宣德九年(1434)年,谭公祖庙在九龙峰的山腰建成。谭公祖庙正殿安放谭公仙圣塑像,两边安放其童年时代结义兄弟的塑像,右殿还安放谭公成仙后的报信人杨大伯公像。自此,方圆八百里善男信女把祖庙当作福庙,特别是四年一期的谭公庙会,惠州以及珠三角等地的老百姓汇聚在九龙峰祖庙朝拜祈福。

1645年,(清顺治二年)在九龙峰山腰建成“石戏台”, 石戏台楹联为“山色欲腾龙虎气,松风疑带凤莺声”。石戏台建成后,有正字戏、白字戏、粤剧、湘剧等剧团前来参加谭公醮会进行参拜并提供各式演出,让九龙峰醮会进入鼎盛期。

1740年,有当地乡官陈百万出资建成“志荫亭”,是方便远道而来的马客拴马之用。志荫亭旁边有个下棋亭,专供迷恋九龙峰山光秀色的游客下棋之用。传说,白鹤仙翁与南极仙翁曾在古松下对弈,张果老来此山砍柴,见两翁经久不分胜负,便放下斧头柴格,蹲在一旁观战,看了七天七夜,仍不分胜负。白鹤仙翁对张果老说,你还不回去,你的柴格和斧头都生锈了。果真,张果老的斧头已经变成废铁。原来,“山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些有趣的传说,让游人流连忘返,似乎他们也在等待着两位仙翁对弈的胜负。

1823年(清道光三年)九龙峰祖庙曾大修一次,此次重修还建成“龙通寺”,供奉观音菩萨,又名“观音庵”。有对联“先有谭公显灵开山门,再有慈航普渡佑黎民”。1912年(民国)修得道亭,有阴刻碑“谭公得道古迹”。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龙峰祖庙大修恢复原样。谭公得道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九龙峰山下的一个小村墟改名为“谭公墟”。

那些年,本来灾害连年、疾病四伏的东江河畔、西枝江边,谭德升仙以后,当地传说他经常现身显灵。于是更多人在他仙逝的地方求谭公保佑,为民消灾解难。在广东至东南亚一带,都祈求谭公为民扫瘟疫、除邪恶、消灾解难,保境安民。广东至东南亚一带,从此风调雨顺,人口平安。更有民间传说,咸丰四年,(1857),谭公两次显灵,协助官兵击败翟火姑起义军围攻惠州城,惠州府尹将其事迹上报朝廷,清廷为表彰谭公护城有功,于咸丰六年敕封“囊济”,和“九龙峰谭公仙圣”金牌。惠州知府李遂题刻赐词“神恩广被”牌匾。谭公信仰在官府的推动下,传播远广。善男信女在谭公祖庙仰拜,他们嘴里念念有词:“谭公仙圣真虚玄,因有虚玄才成仙,声动虎蛇龟尽伏,功施风雨露无偏。有求必应消灾难,逢凶化吉保康宁,纵有百件疑难事,祈求谭公自安然”。在谭公仙圣座前有一副柱联:“仙德巍峨四民瞻仰,圣功浩荡万姓占恩。”谭公自得道成仙以来,功与日月同在,德与天地同有。

谭德为什么在九龙峰圆寂?有风水先生认为,“九龙峰乃仙境所在地”。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昆仑派出一支龙,驾雾腾云入广东,先在罗浮方七日,后选尖笔此山峰。从此名山添锦绣,瑞霭祥云绕上空。一枝独秀苍穹指,映出紫薇显九龙。”星移斗转,几经沧桑,到了明朝时期,明朝国师赖布衣从韶关梅岭只是站在梅岭的山峰上远远眺望,就断定远处东南方(牛皮嶂的九龙峰)是个 “仙山”,证实“有道仙人占此穴,神恩浩荡海内外,灵光永显照人间。”

九龙峰还有一则风水传言:一日,归善县知府出巡,他乘船沿西枝江而上,来到平山二渡头,见前面一江两岸有狮象把守,(平山西枝江的狮山和象山),曰:“狮象把水口,做官多过狗。”逐下令偃旗息鼓,静静而行;上到鲤鱼岭,(靠近红花园谭阁地谭氏祠堂谭德祖祠)时,发现此地乃风水宝地,又下令偃旗息鼓,并说:“鲤鱼把江边,洞内出三仙。若无三仙出,三里九状元。”他一打听,方知道这里出了谭公爷、多祝出了林四爷。知道仙家已出,于是鸣锣开道,继续前行。

几百年来,谭公庙有许多灵异之事相传:信众在山脚得道亭烧香烛,但香火却在谭公庙前冒出;谭公庙左侧有参天大树,但祖庙的琉璃瓦片上却终年片叶不留不论何时观看,瓦面上总是洁静如洗,;谭公庙前的一对石雄雌狮子,相传小孩摸摸石狮子会百病消除,长大后会像狮子一样威猛而女人们摸摸石狮下身的两个圆睾丸,就可喜得一子;林荫路北侧有一株枝叶繁茂二百多年的榄树,相传情侣合抱树干可喜得贵子;祖庙南侧有一口仙泉井,古时是供游人拜祭谭公时洗手用的,泉水纯净甘甜可供饮用,人若有病痛,“喝此仙泉水,水到病除”。在井泉上方不远处,有一股清泉从两米高处泻下,形成水帘,盛水之处有一洞穴,传说谭公童年时常到此洗浴,称为谭公洞,相传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谭公沐浴纪念日。等等。

九龙峰祖庙位于惠东县平山东南4公里处,这里有以谭公祖庙为中心的大小10余座庙亭,庙内建筑画栋雕梁,精致优美,形成了一次古色古香的庙宇群落,并逐渐形成了儒、释、道合璧的庙宇部落。龙峰从下而上,沿路有建于明代的石戏台,石戏台石戏台而上,有得道亭、观音庙、祖庙、文昌宫、谭公当年沐浴的仙泉井、龙通寺、志阴寺、下棋亭等。谭公左侧有一条1600米的登山道,有用花岗岩石打造的石级3059级。为什么不是3060级?这又是一个玄机?登上山顶,便可一览惠东县城,风光无限,九龙峰又成为了一个旅游胜地。九龙峰,真是个大鹏展翅的结吉地啊!

惠州知名作家杨城,他在《行走惠东》中写道:“九龙峰是一本写满传说的书,有说不完的古、道不完的今,有深厚的教诲,有待悟的玄机。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年代,都会有不同的解读。”这话耐人寻味。

2016年12月 《惠州民间文化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