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你一定会觉得奇怪,世上只有“修”志之说,谁听过“羞”志?“羞”,就是难为情或者耻辱。其实把“修志”讲成“羞志”,是包括了“难为情”和“羞耻”。“难为情”,即修志人员是公认的“囊中羞涩”,“羞耻”,是修志人员在修志过程中受到的歧视、耻辱、不公正的待遇等等。
且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见皇上为李陵事件不开心,便向皇上说出了自己的诚挚意见,因而触怒龙颜,获罪下狱,并于翌年受到了男人最为耻辱的宫刑。司马迁受宫刑以后,不想就这样在耻辱中死去,他要“完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一家之言”。他“茍”活下来以后,忍辱完成了《史记》全书的编写。难怪司马迁会说:“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史记》完成以后,各朝各代的皇帝都十分重视修志,用“盛世修志“来彰显他们的功绩。《史记》之前有《左传》,以后有《资治通鉴》、《大一统志》、《大元大一统志》、《统一志》等。
乾隆皇帝为修《一统志》,多次下旨要各地修志,并有官府聘请文人学士或地方乡坤进行编纂工作,有些地方由行政长官自任主修,他们都以开局修志为“斯文重任”。
但是后来,“斯文重任”者们,在修志工作中都碰到层层困难,他们抱怨,这修志的路怎么越走越难走?
这天,“斯文重任”者们聚集一堂,他们还特地邀请司马迁,请他为他们解答难题,各路修志人聚在一起,讲话特别投机。
B县的县太爷说:“尊敬的太史公,你都知道伤脑经的修志是一件苦差事,朝廷只管写,可官银都无兑现或有兑现也是比其它部门都少得可怜。我们连聘请人员的工资都发不出去,这如何是好?现在办公室连茶叶、纸笔的开销都没有,更谈不上给大家发手机费和生活补贴费了,这积极性可难于调动啊!”大家就着B县县太爷的话七嘴八舌地就讲了起来。司马迁边听边皱眉头,他看到众人蹒跚的步履和满头白发就知道他们的清贫和累。某乡坤说:“我们修志人员不管多苦多累,又有谁能同情咱们?我们就看重那本志书,过了今天,明天就会有人记住我们,才坚持下来的”。司马迁对这个“囊中羞涩”的文人不禁多看了几眼。
A县师爷是县太爷聘来的师爷,属“编外”那种。每次修志,都有县太爷聘请他们参与,说好修志完成后付给官员银五两,但事不凑巧,志没修完,该县县太爷离任,不久这个空缺便给了这个用银子捐来的、且是目不相识丁新太爷人称“睁瞎眼”顶上。“睁瞎眼”上任以后,看志书尚未修好,怕朝廷怪罪、当即表示承诺按上任县太爷所定之官银给师爷,要他把志书修完。完成修书任务以后,“睁瞎眼”县太爷就拿起他编好的那本志书:“你这点文字就这么值钱?谁同你订的合同?是谁承诺你银子就找谁去啊?”并当场差人将它轰走。师爷被气得七窍生烟,却又无可奈何,只能背地里骂他是“猪”,发誓下次再也不帮他了。
司马迁听完大家的议论,把手一扬,大家顿时静下来。司马迁问大家:“你们都认为修志很辛苦?很累!很穷?但你们的苦,有我的苦这么深这么大吗?”
众人无言,顿悟。修志、写史、编书,确实又苦又累,但其中的苦难却比不上司马迁啊!司马迁对大家说:“我之所以苦苦地忍受侮辱,茍且偷生,囚禁在粪土一样骯脏的环境而不拒茍活,是遗憾自己心中的意愿没有完全实现,耻于了此一生而著作的书不能传于后世。”
众人无话!他们修志的困难、痛苦,怎比得上史太公啊!司马迁蒙羞修志写史,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