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梨花的头像

梨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6/02
分享

庄敏的泥塑技巧

将泥塑引进教学课堂、

庄敏中等个子,有一双不大但很有神的眼睛。她很有个性,穿着打扮也与人不同。她梳的发型尤其与旁人不同,前面是短头发,后面却有一条细细的辫子,很是逗人。笔者采访她时,见她忙的不得了,不时有工作人员或外来人过来咨询或请教。

庄敏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她从小受笔墨香的熏陶,对画画很有天分。从懂事开始,她就喜欢画画,总是在纸上涂涂画画, 于致把两只小手搞得脏兮兮的。那时候,由于“文革”,改革了教学制度, 7岁读书的庄敏14岁那年她就初中毕业了,考上广东艺术师范学校,学的是美术。她很能吃苦,学工笔画,画的猪很像;画仕女图也很是唯妙唯俏。三年以后,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分配在惠州市第二中学任美术老师。那时候中专毕业由教育局分配的学生,都是国家干部。17岁的庄敏只不过还是个毛孩子,就在中学当了美术老师,那引来的都是羡慕的目光。

人在愉快的氛围工作或生活,日子是很快过的,不觉就到了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正在惠州掀起,同时这浪潮也在影响着庄敏的家庭。庄敏的父亲刚刚50岁就下了岗,为了生计,他在水门开了惠州第一家“嵩宝轩文房四宝店”,生意很好,他一个人忙不过来,要求庄敏辞掉老师的职务,帮他打理生意。她父亲说,你一个月几十元工资,不够我一天的营业额,还是自己开店好啊。庄敏的心里揣着犹豫。当时她已经教了几年美术课,已深深爱上讲台,爱上她的学生,况且,她还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呢。说真的,要离开,她很是舍不得。但是,她是个孝女,看到父亲那么忙,她真的过意不去,想到自己应该帮帮父亲才行。于是,她忍痛辞掉教师的职务,帮父亲打理生意。庄敏怀着遗憾的口吻对笔者说,当年自己如不辞职,现在早就是副高职称了。

1997年,她结婚了,有了小家庭,有了孩子,就没在父亲那里帮工。可是只靠丈夫那份工资,小夫妻俩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孩子不到两岁,庄敏一咬牙,想到还是自己开店,才能解决经济问题。庄敏把问题提出来,竞没有一个闲人可帮她,无奈,她只好自己背着孩子,边带孩子边经营文房四宝。工作刚开始时是十分辛苦的,背着孩子进货、卖货,有时孩子生病,真是顾头不顾尾,忙得焦头烂额。做到后来,她慢慢地有了经验,接触的人多了,视野也逐步开豁起来。

庄敏本来就是艺师毕业,教孩子爱孩子是她的本分。在自己开店的过程中,她似乎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不太充实,难免回忆当教师的日子。每天对着那纸笔墨画,突然一个念头在心里闪过:不如自己开个画室。1999年,庄敏做了3年“红领巾”志愿者,跟小朋友接触多了,终于下定决心自己开画室。事情定下来以后,她的心里难免激动起来。她喜欢的泥塑,终于有了机会传承给下一代。

泥塑,通俗地说,都是玩泥巴巴的手艺活儿,称“泥公仔”。因地域文化的不同,各地的泥塑也有不同的制作。在北方,清朝道光年间发展起来的“泥人张”最为著名,流传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南派最具代表的,则是无锡惠山泥人,作品显露南方人的细腻和灵秀。惠州民间泥塑主要有新中国成立前流传的神像雕塑、彩塑玩具以及用槁末香胶做成的绸衣公仔人物塑像。清末民初,惠州泥塑艺人有东门街的钟明、半径公仔禅、更楼下“何二兴”公仔店的何亚答夫妇。惠州彩泥塑玩具主要有泥响哨、“的答”公仔、泥狮子、泥老鼠等,具有观赏与游戏的功能,可吹可玩,深为小孩喜爱。新中国成立后,泥塑玩具为新兴玩具所代替,民间泥塑艺术在惠州逐渐失传(谭山宜《惠州民间工艺》)。

庄敏看到,从古到今,泥塑公仔都深受小朋友喜爱。由于历史原因,与大多民间工艺一样,惠州泥塑同样面临传承难题,即便是在市区桥东等老社区,如今也很难觅到惠州泥塑的身影。惠州泥塑应该传承下去。怎样传承?她认为,要让泥塑走进校园,让更多的孩子学习泥塑、爱上泥塑。

其实,早在1989年庄敏当美术教师时就产生了这种念头。当时,在给孩子们上美术课时、特别是上素描课时,她创作题材包括她喜欢的小动物、花卉等。庄敏发觉,泥塑可以有效帮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立体物体的结构及其透视变化规律。于是,她尝试将泥塑引进教学课堂,比如,学生要画一个“鼻子”,她就先引导学生用泥巴捏出一个“鼻子”,通过手工泥塑进行造型训练,孩子们非常高兴,兴致顿时高涨起来。庄敏还因为当年推出新型教育而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创新,推出泥塑画

庄敏的画室最初在麦地路泰豪住宅区的4楼,后来又搬到麦地路。笔者来到麦地南路9号文化传承园4楼庄敏画室,看到在这里学习画画的小朋友都在埋头做着自己的画。当然,他们做的都是泥塑。

庄敏说,孩子们天性就是“玩”,对捏泥很感兴趣,给他们一点指导,他们就能用心捏很久。”在画室里,孩子们捏出来的作品整齐地摆放在展架上,虽显稚嫩,却能看得出孩子们的心思。

庄敏介绍,她在教小孩子学泥塑的时候,会选择小猫、小狗、小白兔、金鱼等小动物作为创作原型,因为小孩子对这些小动物比较熟悉,能很好地把握造型。后来,庄敏将她的泥作品塑定义为泥塑画,以西湖泥为原材料、借鉴灰塑等工艺手法,呈现出来的是挂片、是一幅画。

庄敏向笔者介绍彩塑玩具的制作,先取粘泥捶烂,用锡模压出形状,干后绘上花纹即可。

她说,“我们常见的泥塑,大都是空心的圆塑作品,但我的多是浮雕式的挂片。”庄敏说,参加了几次展览,主办方都不知道把她的作品摆在哪比较合适。

为把泥塑画工艺传承下去,这些年来,庄敏教了不少学生,有些还是幼儿园老师。同时,她还积极参与公益教学活动,对前来学习的孩子不收学费,只收取一点材料费。

笔者看庄敏用泥巴塑画,只见她手里的那团泥巴,反复揉搓,经过堆、雕、捏、塑,一只憨态可掬的瑞兽麒麟便呈现在大家眼前。庄敏的泥塑向人们展示了泥塑的古老魅力。

其实,庄敏从1989年开始已经迷上泥塑,创作题材包括她喜欢的小动物、花卉、客家古村落等。在她家,形形色色的泥塑作品不知不觉地“侵占”了客厅、餐厅,又延至阳台。2008年,她捐出泥塑作品《十二生肖》参加市妇联举办的汶川地震义卖募捐活动。

庄敏创作的泥塑画更多的是将目光投向脚下这片熟悉的土地。

在市民协组织的采风,大多是到古村落,庄敏千方百计抽出时间参加。她创作的作品《古村落•民居》,我们看到的是古村落一个局部的特写,整幅作品透出让人回味无穷的客家风情——— 首先是圆弧形的大门、青砖砌成的墙壁,野草已悄悄长在墙角,写满岁月的沧桑;然后是方形的天井,一条大黄狗懒懒地躺在右边墙根,见有人来,也只是微微抬起头,似乎想跟人打招呼。再过去,便是大红的对联,贴于门楣之上。无声的作品,你能闻犬吠、听蝉鸣,感知这片土地的美丽。

泥塑作品多取材于民俗风情、山水野趣、神话传说等,形态质朴逼真、造型生动活泼,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历经千年沧桑,至今仍散发出独特魅力。

庄敏最新创作的泥塑作品《崇林世居》,是在一个竹编的箩筐里进行的。经过采泥、练泥、捏塑和彩绘等环节,雕、塑、捏、贴、刻、划多种艺术手法并用,一团团毫无生趣的泥巴,变成了近处的水塘、围墙、屋顶,以及远处的群山。庄敏,被称作“泥塑达人”。

在2014年8月惠州市举行的第二届民间艺术博览会上,“泥塑达人”庄敏的展位前围满了孩子。长凳上,孩子们跟着她兴致勃勃地学“玩泥巴”。一旁的 “惠州泥塑•花季岁月作品展”,形形色色的作品,挂满了整面墙壁。作品的主人,最小的3岁,最大的也有成年人。所有作品都装在传统的箩筐里。孩子们眼里的世界,总是如此五彩缤纷,比如,游动的小金鱼、扮酷的小兔子,还有多层的蛋糕、花卉,无不充满童趣。

庄敏的泥塑之所以深受孩子们喜欢,关键在于其作品与孩子们的兴奋点有效衔接在一起。庄敏认为,既然孩子们对于圆塑难以掌握,就不妨从浮雕式泥塑学起,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在泥塑的造型对象选择上,她也是多选择孩子们熟悉、喜爱的动物、花卉等,以拉近泥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

现在,庄敏整合艺术教育资源,开创“思维艺术创意”课程,学前教育美术师资培训,校园环境艺术指导,组织社区文化活动,企业文化策划。根据年龄、能力的不同开设了入门、初级、中级、高级、加强(3岁至成年)五个阶段的教学,教学内容丰富:书法、国画、DIY手工、素描、色彩、速写、卡通、POP广告、服装设计、插画等各种各样的新颖课题。还开创了“思维艺术创意”课程,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艺术发展的平台。

爱心,用于培养孩子

我在微信的群像头看到庄敏的微信联络,她的微信署名是“爱孩子的画画老师庄敏”。可见,庄敏时时处处都把爱孩子摆在第一位。为了能让孩子的学习活泼而多种多样,她与多个知名企业联合举办各种大型活动:如庆“六一”千人少儿绘画大赛(光耀荷兰水乡)、“江南风情”少儿绘画展(山水江南)、少儿艺术沙雕教学活动(雅居乐白鹭湖)、“与春天有约”少儿涂鸦活动(鸿润花园)、少儿艺术沙雕教学活动(雅居乐白鹭湖)等等。2013年的广东省艺博会,她把孩子带到广州,一部大客车坐满了小朋友及家长。

其实,从广东艺术师范毕业走上讲坛,她的心里就充满了对孩子的爱,社会上凡是有关孩子的公益活动,她都会参与,不但参与,还出钱出力。

如,2001年,她组织了全惠州市大、中、小学的艺术老师,成立一个“惠州市红领巾艺术培训基地(学校)”,庄敏任校长。这些艺术老师也是当时惠州市第一支志愿者队伍。当年9月10日,“惠州市红领巾艺术基地志愿者”大会在惠州市第11小学成立,并举行隆重的成立大会,时任惠州市团委书记黄雁行亲自来参与。成立大会非常成功,节目上了中央电视台。庄敏当校长3年,也当了志愿者3年,其中的活动经费如工作餐、茶水、租车、宣传资料等费用都是她掏的钱,政府没有出一分钱。垫钱垫了3年,把开店赚到的钱都贴上了,还倒欠债11万多元。

2004年,庄敏代表惠州市参加广东省首届民间工艺精品展,她才了解到惠州本土文化的特色民间工艺。它利用了贝壳、海沙、及东江边的古旧瓷片等各种材料,纯手工制作的泥塑镶嵌画。她悟道,泥塑画会带给孩子一个立体感受,把教学工作完全转到民间工艺的泥塑画教学,既有传统的教育,又能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和创新能力,培养儿童热爱艺术的情感,学会多方位地观察、表现事物,树立乐于创造、敢于创新的思维方式。

庄敏配合美术教学,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及造型能力,带领孩子们创作出内容丰富的作品,传承惠州民间泥塑镶嵌工艺,让孩子们打开眼界。 庄敏从教20多年,曾在北京书画学院进修,担任过惠州书画院、蓬莱书画研究院画家,辅导多名学生考上中央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高等院校。此外,她潜心钻研泥塑画,结合灰雕艺术手法,创新推出泥塑画,作品多次入选省民间工艺展并获奖。

2014年10月,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省文联主办,省民协、省工艺美术协会等单位承办的2014中国 (广州)民间工艺博览会在广州琶洲馆展出,庄敏的泥塑画《民居》获铜奖。同时,庄敏的泥塑画《客家女》,也在中国 (广州)民间工艺博览会暨第七届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青年专场)获铜奖。

[2016-08-07《惠州民间文化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