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梨花的头像

梨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6/10
分享

“小漳州”的闽南话

在广东惠东平山,如果有人问当地讲“闽南话”的人说,你们讲这种话老家哪里的?他们会不约而同地回答你:祖先六百年前从福建漳州来的。所以在人们印象中的平山就是“小漳州”,平山人讲的“福建”、“福佬”、“学佬”话都是闽南话。用闽南话读“福建”和“学佬”,“福”和“学”这 两个字,音是相同的,因此,不知从哪个朝代开始,“福佬话”就被说成是“学佬话”,特别是沿海讲闽南话的人,转换成客家话来讲都说成是“学佬话”.连电视台播音员都说用闽南话唱的渔歌是用“学佬话”演唱。平山人还为这句话加了一句口头禅“学佬学佬学到老,学佬人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学佬话,学到老也学不会的话”。其实,在平山居住的客家人,学到老了还学不会讲 “闽南话”,但讲闽南话的人却把客家话讲的邦邦响,十分的流利。

远古时期,平山人的祖先为了躲避战乱,从河南来到少战乱的福建,居住安定后,又因为福建山多地少,交通不便,再加上人口稠密,且先祖们又善识水路,所以沿水路四处发展,北至温州台州,西南至潮汕湛江、海南,东南至东南亚,东至台湾。有人曰,中华民族,惟有闽南族群最具海洋特色。先秦入闽的中原人在闽地保留了先秦的语言,后来陆续到来的移民因规模不大,也逐渐被先秦闽人同化,所以现在闽南语保留的先秦语言文字,在汉民族中是最显著的。平山人祖先辗转从福建漳州通过水路来到平山,由于漳州人的涌入,汉民族的文化也就这样传承到平山。星移斗转,经过几百年的变迁,“闽南话”被天长日久的“磨练洗礼”,再者中国人讲究“入乡随俗”,显然语音会被当地人同化,但他们为了不忘祖语,始终把“福建”话音一代一代传下去,“闽南话”语音至今未改。

靠近西枝江中游的平山,位于惠东县境西部,其地势因东面较高外,其余三面平坦而名之。秦代属南海君,唐乾元 元年(758年)为归善县辖,北宋绍圣元年(1094)称洪堂市,明洪武元年(1368)设平山驿。平山周边连着沿海沿江、山区,土地肥沃,陆运、水运交通发达,集市繁荣,早已形成墟市,许多外地人纷纷在这里落脚,当时这里的沿海、沿江均被“闽南人”占据,按照平山人的口头流传,这里水陆方便,做“笳(食)”容易,因此涌进大量的漳州人。后来平山乃西支江方圆百里,山货、渔盐、农副产品的集散中心,贸易鼎盛,商贾如云,已经有着“头平二淡三多祝”的美称(圩镇规模即最大是平山、其次是惠阳的淡水、再是多祝镇)。漳州人的到来,平山人由于讲话语音的相同,他们互相关照,人口越来越多,被称作“小漳州”就不足为奇了。

据《平山镇志》记载,上世纪50年代以前,当时不足0.1平方公里的平山虚还不到一万人,他们都使用三种语言:闽南话、客家话、本地话。其中,九成居民使用闽南话,一成居民使用客家话、本地话。平山圩镇内的成屋和周边的公堂、旱坑仔、诸福田、王排、百丘田等处几百人讲客家话;圩镇内围仔(刘屋)、几百人使用本地话,其余均讲闽南话。使用闽南话的居民的先祖,大都是明末清初从福建的莆田、漳州一带迁徒过来;使用客家方言的先祖从兴宁、福建迁徒过来;使用本地话的先祖是从惠州移居到平山。几百年来,各自保留着祖先所讲的方言并一直承袭下来。当时他们聊天、交易、教学、聚会演说等多用闽南话,只有在学校教学及听不懂闽南话的人交往时,才使用当地官方用客家话。

20世纪60年代以后,外地干部的客家人陆续进入平山居住。1965年平山置县城以后,有更多的外地干部、职工、技术员及其家属等外来客家人进驻平山,使讲外地方言的居民增加了一成,平山讲闽南话占了八成。1995年以后,讲闽南话话及其他话占4成,讲客家话占了四成。

据实地调查走访、族谱介绍,在平山居住的叶、林、许、毛、温、成、金、任、王、黄、张、肖、陈、管、车、钟、卓、邹、李、郑、邓等姓氏均来自漳州,所以平山以“小州”著称。如平山许氏族谱记载:“平山许氏太始祖欲贤许公原籍漳州府龙溪县马平乡人(今漳州市陇海市程溪镇),明末崇祯年间因避寇乱夫妻躲避至广东省惠州府归善县平山墟北门外赁㢘而居”。在平山近郊的青龙潭、鲤鱼岭、沙湖、大洲、黄板湖等讲闽南话的均来自漳州。闽南人来到平山,通过通婚、生活交往,语音随着改变,但不管讲什么方言,到了过年的时候,年三十晚吃年夜饭时大家坐在一起一定要讲闽南话,也就是讲“福建”讲“福 佬”,以不忘初心,不忘自己的祖宗。

据《闽南百科》网信息,闽南方言是全国八大方言之一。闽南话的流播不只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和国界,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的是台湾。台湾除了高山族地区外,差不多都通行着类似于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闽南话。据调查资料显示,台中、台北稍偏泉州腔,台南、高雄稍偏漳州腔。闽南人移居台湾据说开始于元代,大规模迁移是在17世纪中叶,大量闽南人随郑成功渡海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回台湾。随郑成功渡海的大量闽南人在共同的生活和斗争中,始终以闽南方言作为主要交际工具。

漳州方言有分漳州闽南语、潮汕话等。平山人跟外地人交流,从话音上可以辨别是不是本地人。平山话跟外地闽南话发音是有差别的,远比潮州、海陆丰及惠东沿海一带的闽南话;近比大岭、梁化、白花、多祝、三联、春光村等地农村的闽南话,话音都有明显不同。平山闽南话的语音特点与福建闽南地区的语音特点大致一样,如一个字有文白异读,即“读册音”和“讲话音”。这是平山闽南方言的突出特点。

平山闽南话有三大特点:一是有声母特点,二是由于受客家人的语音影响带有韵母特点,三是文白异读特点。如文白异读韵母文白异读、声母的文白异读及声调文白异读三种,韵母的文白异读如“大”可读成大家,也可读成大人,又如“戴”可以读成拥戴也可以读成戴帽;声母的文白异读如“糊”可以读成糊涂也可以读成吃糊,“同”可以读成三同也可以读成相同。声调文白异读分文读和白读,如永远的“远”是文读,也可读成“远”路的远就是白读。等等,不一一例举。

有专家经过研究发现,闽南语是夏商周语,而粤语是秦语,两者最为接近,客语是晋唐语,普通话是满化北方汉语。可见,夏商周的语言的传承,似活化石二千多年不变,硕果仅存,如“读书”闽南话说“读册”,锅读“鼎”,都是夏商周保留的语音。所以说,要讲闽南话,确实没那么容易。闽南语有很多音节是普通话里没有的。平山闽南话的音调在惠东一带及汕头地区的区别也很大。所以无法用普通话的字来为闽南话注音,要学习闽南话就要学习闽南话的注音方法。这就像我们学习普通话要先学习汉语拼音一样。

闽南话共有八个声调,依次叫做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我们平时一般按这个顺序,分别叫做第一声、第二声、……、第八声。

下面选部分普通话和闽南话的比较:

太阳——日头、清早——透早、萝卜——菜头、读 书——读册、月亮——月光、

石头——石鼓、闪电——四 拏、洪水——浸大水、黄昏——断暗、种地——耕残-- 耕田、粪坑——粪间、明天——瑪渣、女人——渣某、男人——渣埔、父亲——老畲、鸡蛋——鸡浓--鸡卵、 吃饭——伽崩--食饭、母鸡——鸡窝--鸡某、楼上—— 楼棚、顶锅——鼎、丈夫——䀚、祖父——阿公、祖母——阿嫲、糕——粿、毛巾——面布、外公——姐公、

外婆——姐婆、鸡窝——鸡寮。

2018年3月29日《惠州民间文化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