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厦门,秋风习习,暖风微微。我随惠州市东江闽南文化研究会团队来到厦门集美大学,参加他们的厦门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闽南方言资源保护与应用论坛”,紧张的学习交流结束了,我迫不及待地要去寻访厦门的镇邦路。寻访这条镇邦路的原因,是因为在清光绪八年(1882),这条街就被命名为“镇邦”街,就是今天的“镇邦路”。镇邦,是博罗县龙华镇的知名人物,那就是鹤溪村的关镇邦。
感谢漳州人陪着我们行走。进入厦门闹市,眼见的大部分是红墙红瓦(屋顶),路道公共环境整洁优雅,装饰有秋季盛开的各式花草,厦门真美!我在心里感叹。行在大街上,古老的街巷,有一股浓浓的“闽风、台风”风格,给我的印象是古老而淳朴。似曾相似的厦门人,让我这个外地人,不,确切地说,五百年前这里曾是我先祖生活过的地方,让我这个闽南后人目不暇接,所见到的都是眼熟的“老熟人”,所听到的“声音”都是家乡方言,家乡人的“长相”随处可见,仿佛时空穿越了五百年,可见人类的基因是何等的强大,几百年相貌相似,几百年乡音不变。闽南后人,永远记住自己是闽南后人。
也许,现在的厦门人不知道,这里曾经发生了什么事?镇邦路是什么意思?当然,我以前也不知道。2015年6月,我在博罗县龙华镇鹤溪村为他们评古村落撰写申报材料,在他们提供的资料中我了解到鹤溪村关氏族人有两个是清朝将领,一个关镇国、一个关镇邦,他们是亲兄弟。
上网浏览了一下,厦门老街镇邦路,上世纪三十年代曾是厦门繁华的地段,现在还依然保留着古旧的骑楼。随行的漳州人告诉我们,因临近中山路,每到夜幕降临,街头巷尾霓虹灯闪烁,街市小摊,行人来来往往,非常热闹。他还说,离镇邦路不远的思明电影院,就有百年历史,始建于1927年,这个历史影院位于厦门最豪华的百年商业街。大家熟悉的《疯狂的赛车》和《烈日灼心》就是在镇邦路拍摄的。2013年著名演员郭涛王落丹在厦门老街镇邦路拍电影《不法之徒》。
“镇邦”路古式骑楼栋栋相连,浅黄色的墙壁搭拉着各式花草,在阳光下闪烁着古老的光芒。我站在“镇邦”路街口,心里有点激动!这条镇邦路,终于出现在我的眼前。站在拐角骑楼下,这里竖了一个路牌,那就是“镇邦路”的路牌,两旁有指示箭头“东南”的字眼,这座拐角骑楼把镇邦路一分为二岔开而行。古老的街道,幽静的民宅,沿街闽南风格的骑楼建筑,那爬满枝头的三角梅、那非常整洁干净的路道,令人心情十分舒畅,果然,名不虚传的全国文明城市。镇邦路与中山路一街之隔,起于大同路,止于中山路,这里有深藏的地道小吃,有骑楼文化,还有未被侵蚀的老厦门样貌。
走过镇邦路两个路口,分别是镇邦南北路口和镇邦东西路口,蓝底白字的黑体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两条路口都有两条古街,部分搭着脚手架,估计在装修。行人也不是很多,没什么车辆进出,只有少量的小汽车和自行车、三轮脚踏车停靠在路边。漳州人说,现在这里已经是步行街了。有个档口标有黄底的大红字“镇邦大排档(姜母鸭)”。没想到在这寸土寸金的地方,大排档都有三层楼高,这么大的餐厅,成排的海鲜池,透明厨房,一二楼是大堂,三楼还有包厢,装饰摆设不缺闽南人风格,时尚与舒适共存。漳州人说,服务态度蛮好。
哇!原来这里还是著名小吃的胜地,有闽菜、姜母鸭、香煎蟹、拌沙虫等等。姜母鸭,据网络介绍,老姜除腥热身,鸭肉寒凉滋阴降火,这道霸气的阴阳结合菜肴,气血双补,温而不燥,最适合在秋冬季食用了。我对“香煎蟹”特别感兴趣,这个香煎蟹可是我小时候阿嫲常做的拿手菜,也是地道闽南人的传统菜肴。我看到网络图片,红色的熟螃蟹,上面放几根青的芹菜叶,煞是诱人。我们广东惠州沿海人也常吃这道菜肴,主要是女人坐月子时吃,通常是螃蟹为主菜,配上左料姜、葱,差不多好时烹点甜酒。首先,鲜螃蟹放热锅一炒马上变红色,放过左料后,随着烹酒的一声“吱”响会升起刺鼻的酒香味,那酒香味简直要把人的五脏六腑都穿透才愿散去,实在难于抵挡其香味的诱惑。这种吃法大多是为产妇吃的,能起到“败血”的作用。漳州人说,一条老街保留了儿时的美好记忆,镇邦路是和平使者,是街坊小时候的味道。他说的一点也没错。
我们边走边看,不知为什么,我心里总是平静不下来。几年来,我心里长期装着这条“镇邦”路,它深深地吸引了我,曾伺机寻找机会到厦门看看。这下,我的愿望达到了。我赶紧和同行者在两个镇邦路口的牌子前拍照留念。
晌午,我们在大同路与开元路的横巷(原来叫赖厝埕巷),大元路的一间赖厝埕扁食店大排档式小吃店坐下,点了个“阿西虾面”。听说我们来自广东,店老板非常热情,忙着向我们介绍挂在墙上各式人物来店考察的经过,介绍该店的出名和老字号的意思。闲聊中,听说他们的“阿西虾面”汤熬了四个多小时,着实吓了我一跳,这不是我们广东人常说的老火靓汤吗?尿酸高者禁吃!那个店主赖老板说,放心,没尿酸。我被他的话语搞得有点糊涂,甚至心理暗暗偷笑。没尿酸是什么意思?我想,可能我们的话语跟他沟通不了。同行的漳州人也说理解不了。不一会儿,“阿西虾面”终于端上来了。这碗面条不像广东的面食,广东面食汤菜颜色分明,让人感到特有食欲。他们这碗面食却是整碗呈浅红色,我想,为什么厦门人总喜欢红色,墙是红色的,瓦(屋顶装饰)也是红色的,连“阿西虾面”也是红色的?我喝了一口汤,挺顺口挺舒服的。美!我顿时醒悟,红色最美。虾是红色的新鲜大虾,总之,味道还是不错的。我们心满意足地吃完那碗“阿西虾面”,我准备结账,热情的漳州年轻人赶紧阻止了我,店主用闽南话跟他说“二十箍一碗,拢六十箍”。这下我听懂了,二十元一碗三碗共六十元。漳州人马上用微信买单。我掏钱的速度没他微信快,他刚摆完手就刷完了,我心里真过意不去!因为我的收入比他高。时间差不多了,我心里感到有点失落,好不容易来一趟厦门,就这样匆匆看了一眼镇邦路,厦门真正的美丽还没有看到,心里竟有点不舍,那就留点悬念,下次再来吧。
关镇邦兄弟是博罗县龙华镇鹤溪村人,是关氏家族第十九世孙。镇邦青年时随兄关镇国从军。关镇国1830出生,关镇邦1836年出生。关镇国平生喜冒险好武,足智多谋。清咸丰元年(1851),应募从军,赴广西桂林、平乐、恩乐、梧州、浔州等地。一天夜里,关镇国腹痛,半夜起身数次如厕,发现敌人偷袭兵营,已经来到厕所边。关镇国即奋起杀敌数名,得到上级赏识,赏六品顶戴,后屡立战功,官至把总(正七品)、千总(正六品)。十年间,随军作战收复仁化、南雄。后杀敌追至江西,解远安之围,官升都司(正四品)。同治元年(1862)赏戴花翎,该年任广东辅司加四级,后从耆抚军办理浙江军务,率红军船由海道趋福州,于五虎门破红巾军,获多船炮。
同治四年(1865),太平军康王汪海洋由长汀入龙岩、南靖、永定等地,闽督左宗棠下令关镇国与廷津邵道、康国器等将领率兵驻守永定、湖雷、抚溪一带,期间击溃汪海洋部的苦竹、梅林诸军。是年四五月间,关镇邦率清军乘胜追击至湖坑大溪,直抵潮州、大埔。
关镇邦率清军与汪海洋太平军展开拉锯式激战,历经连塘冈、新埔竹、蓝坊等战役。汪海洋部按兵不动,关镇邦则率骑兵由小路分多线抄袭,又集结所部纵横扫荡,大败太平军。关镇邦率军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攻至平远石鼓排、对门官、白果山等地,汪海洋从镇平、大柘退向兴宁。待关镇邦部云集追进黄陂圩高坳时(即现在的龙溪村高路),汪海洋部突然从两山抄岀,将清军重重包围。镇邦见事急,逐独跃马欲进取汪海洋.清兵突围冲杀,辄死数十人。镇邦不幸胸已中矛,弹又贯腹,长矛又贯喉,即阵亡,那次有50余清兵战死。清朝廷为表彰关镇邦,赠镇邦参将(武官正三品),赏云骑尉世职,祀嘉应州专祠,录其战功附于康国器传。
清同治七年(1868年),清廷为表彰关镇国、关镇邦兄弟效忠朝廷,关镇邦为国捐躯之精神,旨造“愈南公家庙”,还配有“墩上加革,革上加狮”的华表碑座。
光绪八年(1882),福建厦门人民为表彰福建陆路水师提督关镇国之弟关镇邦抵御外侮立了战功,将关镇国在厦门的居住地命为“镇邦”街,取日光岩水操台题刻“镇邦定国”。1928年后,厦门开马路,拆岛美街、港仔口、打锡街、木屐街、改镇邦街为镇邦路,路长400余米,宽8米。
关家兄弟早年丧父,母亲带着他兄弟姐妹艰难度日,他们自小就有乐善好施的品德。镇国15岁那年,村中一富人家请风水先生住家看风水,风水先生个性古怪,在富人家住半年多,天气晴朗、无风无雨时从不外出,一有刮风下雨、狂风暴雨时他就外出,四处奔溜,弄得满身衣帽又湿又脏,家中侍从要为其冲洗,家人很不满意,将其驱赶出来。风水先生一身湿湿在外行走,被关镇国及母亲看见,镇国请风水先生入屋更衣冲洗,让母亲将家中老母鸡宰杀给其饱食一餐。风水先生十分感激,便将其半年来观察到的风水传授于关镇国。关镇国应募从军时,在广西桂林一次战斗中,敌军将领在沙场病倒,镇国看到此情景,不但没有杀他,还私下收留他并为其治病。敌军将领十分感动,逐与镇国立下盟约,凡以后镇国有机会带兵打仗时,举“关”字令旗,吾便撤军不战。由于镇国骁勇有谋,不久升官带兵冲杀沙场,凡遇此敌将带兵相遇,敌将必撤军退走。
2020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