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梨花的头像

梨花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3/16
分享

叶来聪的艺术人生

              盐家出身的画痴

叶来聪的家住红海湾和大亚湾的交界处,那里有神奇的双月湾、海龟湾,红树林,英雄战斗团队“港口英雄民兵连”。这块神奇的南海之滨、出了无数的英雄和名人,十里八乡都熟悉的著名草根画家叶来聪就是其中的一个。

属龙的叶来聪本名来窗,母亲临生他时正是六月的大热天。那时,盐民生活贫困,住房不但狭窄且黑暗,父亲心疼母亲怕她逼闷,便请泥水师傅在墙上打个窗子。窗子刚打到一半,婴儿出生了,父母看到这可爱的小男孩,又看看没有完整的窗子,就灵机一动为小孩取名来窗。来窗长到18岁下乡画人像,有个看相先生对他说,你的名字最好改成聪,符合你聪明的天分。叶来聪采纳了老先生的建议,把窗改成聪,闽南话窗聪的读音是一样的。

叶来聪家祖辈是盐民,在盐田用海水晒盐制盐。家里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从他懂事开始就跟着父母下海,抓小鱼小虾,大人晒盐他做小帮手,脸儿被晒得通红。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给渔民上居民户口,叶来聪还上了盐工子弟小学读书。

叶来聪读小学时爱好美术的兴趣就显露出来了。他喜欢绘画,见什么都想画,没有纸,就在沙滩上画,在晒鱼堂画,只要能画,他都不会放过任何机会。在班里,他的美术考试总是第一名。有一次,叶来聪发现美术老师在写墙报兼画画,他很好奇,就凑上前去看,一看就着迷了。老师对这个学生笑了笑没吭声,老师慈祥的笑容让叶来聪产生了勇气。以后凡老师写墙报他都去看,而且一看就很长时间。老师见他兴趣这么大,又这么专注,在作画时故意留下一个太阳让他完善。果然他的补充很完美,老师表扬了他,这一表扬,他更来劲了。见这个孩子爱好画画,老师就把学校的黑板报、墙报都由他完成。得到老师的厚爱,叶来聪绘画更来劲了,很长时间连饭也忘了吃,他喜爱绘画的根基就是在那时种下的。

20世纪60年代,港口百货商店是没有卖颜料和墨汁的。十来岁的叶来聪想,当地沙滩有许多成熟的仙人掌果子,这些果子取出的汁可作红颜料,树叶捣烂后取汁可作绿颜色,墨鱼的鱼液也可作绿色。至于画纸,百货商店有出售的草纸,他偶尔也会去向母亲讨一两角钱,他还去捡废纸当作绘画工具,在他的家里堆满了草纸、废纸。读初中时,“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经常不上课,叶来聪白天在生产队晒盐,晚上在家里“涂鸦”。他父母生他兄妹9人,他能读到小学已经是很不错了。小学毕业他就辍学了,到海边打小鱼捞小虾帮补家用。嗜书如命的他还找不到书来读,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他托亲戚从香港买回一本《康熙字典》,他如获至宝,反复查阅,努力克服阅读古典书籍文字的障碍。

那时,“逃港风”席卷沿海,为了遏制这股歪风,港口公社的领导发现盐村有个学生哥会画画,且画的似模似样,公社干部曾广康来到叶来聪的家,叫他画反偷渡的宣传画。叶来聪心里虽愿意,又怕画不好,但他还是勇敢地接下这一任务。说实在,叶来聪当时心里直发毛,怕自己干不来。他马上找参考资料,苦思冥想,日夜赶工,果真很快将这幅画出来了,这就是他最早的连环画。港口公社的领导非常满意,就让叶来聪参加公社宣传队。他随工作队下乡,领导让他在墙壁写美术字做宣传工作。港口公社宣传工作告一段落,叶来聪回到家里,心里有一点失落感,他很想在港口公社文化站工作,但未能如愿。

自从他为公社画的宣传画首次被挂在大街小巷,群众看了纷纷询问出自谁手?当他们发现是一个毛孩子所为,大为惊叹,叶来聪从此出了名,单位个人都喜欢约他画画,给出的报酬也不菲,他因此走上了以绘画为生的道路。叶来聪记得,那时,日工资是1元左右,而画人像一张5元钱,算是高收入了。叶来聪很高兴,他可以帮补父母了,终于可以为父母减掉一些负担了。

为了让自己的画有进步,他托人到广州买了纸、炭笔,继续学画人像,干脆边学边干,有人来请就去画。他经常到各村为长者画像,虽然辛苦,但心里很满足。他还经常去庙堂,看木匠师傅做屏风,屏风做好后就请他画画,收入还可以。他弟弟想偷渡去香港,找哥哥搭伴,与其说哥哥不想去,倒不如说他舍不得他的画,他认为目前画画还可以维持生活的,他心里有个梦想,盼望有机会能进入港口文化站工作。许多亲戚、朋友都偷渡去香港“捞世界”了,有的发财了,叶来聪当时也正值青年,身强力壮,想去香港走陆路游海路都难不倒他。但他已经对绘画艺术痴迷了,更是妻子难舍故土难离。他每天做三件事:绘画、制盐、捕鱼,日复日年复年。后来县里的工作队又叫他下乡去画宣传画,写墙报写标语等,他的名字就这样慢慢地传开了。

执着的叶来聪,不管读小学,还是帮家里做家务,都会抽时间画画。终于,叶来聪还略带些青涩的一幅幅原创中国画就这样在南海边绘成了。盐民们、渔民们争先来看他的画,争先来请他画画。乡亲们的鼓励、赞扬,给了叶来聪鼓舞和力量,他越画越有劲,画的类别更多更精彩。

叶来聪虽在港口画画,但惠东早有许多人知道叶来聪的大名,许多群众连修复古画、画古画都来找他,他都会让顾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有一次,有个顾客来找他,让他帮忙修复一幅古画。很多人都知道,修复古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许多有旧画或残缺古画的人都希望装裱时能修好,这不是一件容易事。但叶来聪对这些事就“胸有成竹”,是他的拿手绝活。这客户听说叶来聪画画手艺了得,便拿了一张残破不堪、只有部分人头的清代画像来找叶来聪,请他帮忙修复。叶来聪谦虚地说,“试试看吧,我尽量”。叶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以他多年写生的基础,硬是将这位过世近百年的老人相画了出来,客户露出满脸惊喜的笑容。他仔细端详,看了许久,就告诉叶来聪,这是他们祖宗留下来的清代画像,这老人家还有三个兄弟,能不能帮他为其他两兄弟的像也画出来?客户还告诉他,他两个哥哥显年轻。叶来聪又问了他们家的情况,根据自己的经验,按照他的年龄相距,将他画成站立的姿势,客户非常满意,连声道谢谢。

惠东县文化部门很看重叶来聪,一有机会就让他参加。1973年惠东县文化馆派当地业余画家去广西,用半个月时间交流国画。叶来聪在这里遇到了恩师林国扬。林国扬本是水粉画家,正开始研究国画,两人因为对国画的兴趣一拍即合,半个月的时间都“粘”在一起鉴赏、学习,并传授很多画画的基本技巧。叶来聪听了老师的教诲茅塞顿开,对国画的兴趣更浓厚了。林国扬老师对他的指点使他眼界大开,让他的视野从小镇走出来,让他的人生增添许多精彩,增添许多美的素养,让他的人生有了一个高层次的飞跃。

回到惠东,叶来聪就到各盐场、农场写生,一坐就是一天,将写生作品带回家练习国画,他的国画水平突飞猛进。就这样,没有上过美术学院的叶来聪,迷丹青坚持挥洒画笔,把他对家乡的挚爱全部融于画中。

                     美满姻缘天注定

癸卯年春的一个下午,我和朋友来到港口双月湾的一个盐村,来到叶来聪的家。在他宽敞的画室,我们见到了这个被当地人称作“画痴”的叶来聪。稍显胖墩的他,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让座端茶都显示他的憨厚随和。他有3个女儿2个儿子,儿女成群说的就是这个状况。由于经济有限只能先建一层。为了充分利用,他在门口搭了个透风的铁棚子,作为用餐藏书放杂物之地,这外墙壁刷白当画架,他画画就站在这里往墙上画,他笑着说这样站着画画也挺舒服的。这四周围墙留了空,夏天有阵阵海风吹进来,冬天有冷气刮进来。现在是春初天气,我感到有点冷。叶来聪就说冬天或下雨台风天就在里面吃饭了。他漂亮的妻子张真妹虽是渔家女出身,但她那端庄秀丽的脸庞我一眼就看出她是一个旺夫像的女人。她笑着说你们先坐坐我去厨房弄饭。

说起妻子张真妹,叶来聪满脸的骄傲。

他告诉我们,家里一切开支都靠他一支笔,每天必须不停地画啊画。结婚几十年妻子和他没红过一回脸,妻子可真帮了他很大的忙,家务活都是妻子在操持。孩子大了以后,叶来聪经常下乡画画,早年骑单车,后来90年代有了摩托车。有时候摩托车在乡下行走,有些泥泞路、沟坎过不了,妻子就留在路边守着摩托车不要被人偷掉。妻子每天做所有的家务,每次吃饭,等叶来聪坐好妻子就把饭端上来了,真可谓是“举案齐眉”。

叶来聪告诉我们,他的姻缘可以说是“一见钟情”。

那天叶来聪邀好友刘连齐去一个村子看被砸过的“四旧”,如祖辈祖宗牌、佛像等。刘连齐是他要好的小伙伴,因家里狭窄兄弟姐妹多床铺位不够,便经常到叶来聪家里搭床睡觉。看完展品要回去的时候,突然一声“连齐兄”的招呼声惊动了叶来聪。他猛一回头,顿时被她的美丽吸引住了,她圆脸,大眼睛,两条辫子搭在胸前。叶来聪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女子,急忙问连齐她是谁?连齐告诉他说是他同年妹。当地风俗沿海人很时兴同龄男女结拜,如两个男人同龄,两个女人同龄结拜,结拜以后就称“同年”,同年很亲,年节都像亲戚般来往。这个漂亮小姑娘就是连齐的同年的妹妹,叫张真妹。叶来聪心里又是一动,心里断定,他未来的妻子就是她。后来长大了,母亲叫叶来聪赶紧找对象,但他就是不答应,看起来这缘分也是天注定啊!叶来聪感叹。

那些日子学校不上课,叶来聪继续下乡画画。几年过去了,这天,叶来聪来到张真妹的渔村为老人画像。叶来聪便向老人打听张真妹。老人家说张真妹恰好住他们家隔壁。叶来聪顿时惊喜万分,就请老人介绍张真妹给他认识并为他做媒。这位老人同意了,但他不敢保证能不能成。这时的张真妹已成了大姑娘,是渔村的拉网能手。媒人对张真妹的母亲一说,她母亲回话,真妹还小呢。张真妹当年也只是见过这个“画匠”一面,心里早就喜欢他了,这喜欢也是一直藏在心里。听媒人一说,她马上答应。从那以后,他们热恋了7年,一直坚守爱情,直到他两都符合《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才登记结婚。

1973年.盐场在海边搞了一处扬水站,叶来聪被生产队派去扬水站负责工程(水霜)的统计兼验收石方、兼教人唱歌和画路边的大广告牌。广告牌上有漂亮的女人画,朋友们开玩笑说,广告牌的女子很像你爱人,大家都开心地笑起来。当时他们虽未结婚,但很多朋友都知道了。叶来聪心里甜滋滋的。

那时叶来聪经常被惠东县文化馆长刘汉平叫去文化馆搞创作,在文化馆他认识了恩师林国扬先生,因此他的绘画基础有了很大的提高。1974年,文化馆派他代表惠东县赴南宁参观学习户县农民画,时间半个月。叶来聪笑着说,那是我人生最开心的一次,从此他更坚定地要走专业绘画之路。学习回来,他更勤奋创作,三五天就上文化馆讨教。当然,他心里希望能调进县文化馆工作,脱掉“业余作者”的帽子。1975年他从扬水站回家务盐,就顺理成章和张真妹结婚了。

他们结婚后,叶来聪继续画像、画屏风赚点小钱养家糊口,张真妹一心支持丈夫画画,把家里所有的家务都承担起来,把这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让丈夫安心创作。

叶来聪的画越多,就感觉似缺少了什么,他很想有一部照相机,可以采集保存更多的材料。但家里开销很紧,生活往往捉襟见肘。后来他忍不住了,终于鼓起勇气跟老婆商量,把她娘家陪嫁的嫁妆金耳环、金戒指等值钱物品,托人去香港买双镜头海鸥牌相机,等他做起来后定加倍还。张真妹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之后他又托人去广州买胶卷照相纸显影定影之类的照相用品,这样,照相兼画画结合起来,生意就好很多了。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画屏风画庙堂的活逐步减少。叶来聪的孩子们也逐渐长大,房子不够住,孩子们看见左邻右舍都去海边搬走私货,赚钱很容易,于是经常在家里叽叽喳喳。那个艰苦的年代,温饱尚成问题,惠东农村群众大都以捕鱼、农耕为生。用画画养活一大家子,很多人都说不敢想象。叶来聪想,这支笔画不来房子家电,再说,亲朋好友都来劝说,想改变贫困就去海边“带货”。叶来聪想这话颇有道理,村子有这么便利的发财生机,他为什么不去试试?看见邻居发财住新屋连孩子们都很羡慕,妻子虽然没抱怨,那都是支持他啊!自己整天画画,收入又不多,这是对老婆孩子不负责啊!

1978年平山镇市场饱和后,叶来聪面临无画可画的境地,有时一个月也没有接单。一大家人要吃饭、要穿衣,叶来聪一咬牙,收起画笔,做起了惠东传统的鱼塘养殖。叶来聪是一个专注的人,他做一件事就会用心去做,做养殖也是这样,不再涉及其他事情。鱼塘养殖期间,有少数亲朋好友向他求画,叶来聪一一拒绝。

这画笔一搁就是10年,这位家喻户晓的农民画家叶来聪渐渐淡出群众视野,在他们面前是个养殖专业户。夫妻艰苦经营,海水养殖让他家收获了第一桶金,他们在县城平山买了一套二手房,全家干脆搬到平山居住。

10年过去了,这年惠东县文化馆举办画展,当地许多画家都收到文化馆的约画邀请,叶来聪也收到邀请,他在家里来回踱步,犹豫再三。他很想参加画展,又怕技艺生疏。妻子看出他的心事,忙着为他加油打气,鼓励他继续画画,孩子们也鼓励爸爸重握画笔。叶来聪一家靠养殖已经过上较为宽裕的日子,他的孩子也逐个独立,肩上的担子轻了。他终于走出心结,重拾既熟悉又陌生的画笔。沾上墨汁,试着挥舞。他与画笔似乎有与生俱来的默契,没有丝毫生疏,又一幅美丽国画出现在纸上,他兴奋极了。“也许惠东的一切已经融入我的骨髓,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就算10年过去,仍然可以运用自如。”叶来聪回忆着,激动地说着重拾画笔的心动时刻。

他不但重握画笔,还教孩子们画画,两个男孩都掌握了画画技巧。闲时有朋友从港口来,聊天时劝他要扩大养殖规模,再赚一桶金,叶来聪实在留念他的笔和照相机,他毅然把养殖场托付给亲戚打理,自己静心画画。在平山居住以后,接触文化馆的机会就更多了,画画的机会也更多。他经常到农村、海边写生。为了画画,还卖了七八本速写画本,从此更坚定了写生之路。

叶来聪的艺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幸运有妻子携手共进。他有时会登上平山的观音山,在山上看平山,心胸更开阔,他坚持写生,书(师)法自然,50多本厚厚的写生本子,详细记录了他的足迹。为了写生,他每天背着画夹,挎包里总有妻子为他准备的几条番薯、三几条咸鱼干、两瓶开水,一走就是一整天。这样的生活方式他经历了3年,走遍惠东的山山水水,脑子整天在构思怎样画画才能画好。

             

               梅花香自苦寒来

叶来聪带我们走进他那宽敞的书画大厅,让我们有幸感受到他笔耕不辍的艺术人生。宽敞整洁的大厅,除了留几间作卧室,都用作挂画了。走进了他的书画世界,如感受万物之灵气。一排排一行行的国画令我们眼花缭乱。这里有国画、钢笔画、速写等。这些画都是当地的风光、展现社会的和谐,他在这些画里放飞想象,用艺术创造人生,用艺术代替大众呐喊。

看他的山水画,让我想起一首诗: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叶来聪用画笔绘出行云流水的山海,用颜色闪耀出天地万物的生命,他用着炫墨的纸张,把他的心和血印在了宣纸上。他速画了人物、山水田园。2017年清明节在广州花园酒店,一位来自北京的书画界权威,在目睹了他用1小时20分钟画了6幅国画后,啧啧称奇,欣然提笔写下“中国民间速画第一人”的赞叹。

我们随着叶来聪慢慢品画。这幅挂在墙上的《水浒传》108将画图,生动传神的108将被叶来聪堆积在纸上,不同造型的人物似乎在述说着他们各自的故事。4幅100米长的巨画,展现了他擅长画的古典人物画,在中国“24仕女图”画中,不难看出叶来聪秉承了范曾大师的画风、线条笔法,然后博采众多艺术大家,最后自成一家。在这张40米长的画纸上,古代女子表情各异,衣着各异,背景不同,展现了古中国美女子风姿绰约的形象;第二幅是中国历代百人传奇集锦画,该画生动自然,如周文王,姜太公钓鱼,一眼就能看出来,线条清楚,颜色各异,每个都展现了他们的人物个性和故事;第三幅是长约40米的三国演义图,妙笔丹青将《三国演义》的1000多个人物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特别是将刘关张三个古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叶来聪拿着《三国演义》本在一旁娓娓道来,他这幅作品已经给英国收藏家收藏了。高手啊!果然是“民间高手”。

我发现,叶来聪画山水、画花鸟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他最擅长的、最喜欢画的,是描绘古典人物和历史事件。每画一幅画,他都要阅读原文。如画《三国演义》,他要通读原著5遍之后,将书中的近千个人物,千人千面全部入画,不同的性格、造型跃然纸上,这才是最难的啊!那些气势蓬勃的三国演义、水浒人物、美女士图像,被各地收藏家争相收藏。我们太感动了,叶来聪肯定是很累的,这累,无法形容,这是怎样的一种坚持啊!是怎样的一种吃苦啊!叶来聪拿着这本翻旧了的残破的《三国演义》,他说他看透“吃透”这本书,根据书的介绍把人物的名字先记在本子上,在创作时就不会重复。每一页读过的部分都写了笔记和密密麻麻的手记,他把名字、形态、说过什么话都记下来,每页他都把里面的内容记在牛皮纸再贴在该页让自己不会忘记。叶来聪一边介绍,一边为我们讲述了他画国画的历程。叶来聪从小学开始学会画人,而且以“快、像”著称,这都源于他的勤奋、好学。小时候听到疍家人在船上唱的一首渔歌:“涉浅滩者得鱼虾,涉深海者得蛟龙”。这句疍家人的名言他始终牢记在心。他坚持写生,书(师)法自然,50多本厚厚的写生本子,详细记录了他的足迹。为了写生,他每天背着画夹,挎包里总放着番薯、三几条咸鱼干、两瓶开水,一走就是一整天。这样的生活方式他经历了3年,走遍惠东的山山水水,脑子整天都在构思怎样画画才能画好。

叶来聪画古代人物注重表现人物的神态,寥寥几笔,形神兼备。他说,博学精深的中国画不是这么容易学会的,只有变才有出路。我也对自己有个承诺,做事情要把它做到底,所以现在有人问我的时候,我坚持说了这句话。我一直继续画、继续去探讨,就是活到老、学到老,永不放弃。“人生可曾有追求,一心偏向画中游,仰天迎笑逢时好,虚实相生能自由”。这是叶来聪的一首题画诗,也是他艺术人生进入盛年佳境的真实写照。另一幅他随意写的《春牧图》:竹笠当头盔,蓑衣当战袍,老牛当战马,大地任我闯。实际上,这是他的一幅自画像、一幅奋进图。就这样,他骑着旧式单车,艰难地前行着,三年时间他行程40万公里,走遍惠东的山山水水,写生、画画,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资料。他的中国画《海龟湾》,把海龟湾的气势蓬勃灵活灵现地描画出来,国画《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吹到全家乐》,画里一公鸡一母鸡带着一大群小鸡,非常灵活灵现地显出近代农家生活,他的国画作品还有月下骑兵、红色娘子军、鸡毛信、向我开炮、山涧小憩、《秋牧图》《独吟》《青山依旧在》《年年有余》等等。有一天,叶来聪突发奇想,就把写生作品画成86米的长卷,写上题目《美丽惠东百景图》。这幅画让很多人震惊,特别是惠东人,纷纷竖起拇指。惠州日报刊登了该画。时任惠州市副市长的黄树正看了,就鼓励他给惠东县博物馆收藏。

叶来聪很喜欢画马,因为马是六畜之首,被视为行走于地面的龙,马还是人才的象征,艺术家喜欢通过画马的精神来表达情绪,叶来聪也是这样。他经常这样想,人的境界与马的精神相合,使现代马画的精神风貌和水墨技巧产生更加的果敢、凶悍。龙马精神、马到功成更是他的追求。为了把马画得传神,他常年与马为伴,与牧马人为友。有一年过年了,除夕下午他还在马场写生,马场老板感动得非要请他吃年夜饭不可。他的痴情感动了“上帝”,一位中央美院的教授评价他画的马比徐悲鸿的马又进了一步。

叶来聪画画总是以快速为称,这是他长期累月练出来的,更是他对景致的稔熟,对技艺的成熟,熟能生巧,也是“胸有成竹”,“意在笔先”。国际艺术大师吴进良先生看了他的作品后惊叹“民间高手”,他专程从北京来到惠东探访他的东海堂工作室,并邀请占大夫与其同台合作,创作了一幅《荷塘清趣图》,珠联璧合,妙趣横生。

叶来聪画最多的是人物画,有当地人物也有古代人物,他注重表现人物的神态,寥寥几笔,形神兼备。他说,博学精深的中国画不是这么容易学会的,只有变才有出路。他说,我也对自己有个承诺,做事情要把它做到底,所以现在有人问我的时候,我坚持说了这句话。我一直继续画、继续去探讨,就是活到老、学到老,永不放弃。

他在西子湖发表的钢笔画:《长征精神》《阿婆买鸡蛋》有许多大鸡小鸡的《农家院》,两个渔民婆在《一曲渔歌颂党恩》、外地姑娘在红海湾观海,在滩涂上赶鸭的渔民,《爷孙两的楚河汉界》《补网的渔家姑娘》《靓妹理发师》《卖海鲜的姑娘》《拉大网的姑娘》《拾海归来》《皆大欢喜》,一老一少婆孙赶着猪仔母猪回家,欢喜的猪欢喜的人。网箱养鱼的《夫唱妇随》,耙盐《耕海》,《老木工》《六畜兴旺》《老牛戏水》《盐工的妻子》盐工装盐,《挑盐的盐工》等等,他希望外界通过他的作品了解惠东、喜欢惠东。

            

                 高手描绘连环画

我小时候很喜欢看连环画,作者通过画小人儿完整故事来吸引读者,我对画家十分敬佩,现在我们面前这个画家所画的连环画水平并不亚于著名的画家。叶来聪介绍,2001年,原惠东县宣传部长陈培洪编写他绘画的壁画“三山国王”,是传说中的平山街道金光居委会的三山国王庙,今壁画还在的;2003年也是陈培洪编写的潭公仙聖的传说,他绘就的28幅画连环画在九龙峰打醮时在九龙峰谭公庙展出,展出后由九龙峰庙堂收藏;还有惠东多祝园潭歼灭战斗等故事,绘就解放战争伏击国民党地方部队的歼灭战斗,画经放大复印在园潭小学长期供人参观,为游人和学生们 起到教育的作用。

叶来聪告诉我们,他为龙门地派画过革命斗争故事的连环画展出后,东莞大岭山有领导看到龙门的连环画,便让工作人员直接来惠东找叶来聪,让他画大岭山东江纵队领导人民抗日斗争的故事的连环画,还提供了资料。叶来聪答应下来,并向他了解了一些情况,画中人当时穿的衣服款式,帽子款式,说什么话都确定下来。叶来聪让他三天以后来取第一张画并签协议。三天后,来人一看画,十分满意,当场给现金300元,协议也不签了,他说三天后他再来取第二张画,如此类推,整整画了10张,他来了10次,每次拿了画就给300元,然后带着满意回东莞去。

叶来聪的连环画还有惠东的十大民心工程各建设工地、红树林、海龟湾以及世界奇观双这些珍贵的史料作品,画中融入他的情感,融入了社会人景,融入了人民的生活,融入惠东的青山绿水,我认为这就是他真正打动人的地方。他现已出版6本有关惠东题材的画册,被县档案馆收藏,并被列入名人档案。

我翻开叶来聪送给我的几本连环画,其中《东江红都》《企潭缺阻击战》《甘溪五党员》是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反映了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高潭农民武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国民党军队和地主民团作殊死斗争的革命故事;《甘溪五党员》把农民自卫军兵分三路阻击进犯之敌,农军战士与数倍于农军的地主団匪激战10天9夜成功阻击进犯的英雄故事;《东江红都》反映了高潭中洞乡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集中了东江地区的党、政、军最高领导机关——东江特委、东革委和红二师师部,成为远近闻名的“东江红都”;南昌起义军余部在这里完成了“中洞改篇”,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正规的新型的人民军队。以中洞为中心的海、陆、惠、紫红色根据地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一度形成了武装割据局面。连环画反映了中洞的辉煌历史和中洞人民为革命作出都巨大牺牲将被后人永远铭记;而惠东多祝园潭歼灭战则是描述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伏击国民党地方部队歼灭战的故事,连环画放大复印在园潭小学长期供人参观,为游人和学生起到了教育作用。

          “感动惠东人物”颁奖词

叶来聪庆幸自己是惠东人,生在海边长在海边,他编了一首赞颂双月湾的歌:“老家住在双月湾,海边到处好风光,泼墨写生随我意,画成美景传四方。”他的画大多数以惠东本土人情为主题,接地气,老百姓非常喜欢。

他热爱家乡,对家乡有一种特别的情怀,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他的画大多以惠东本地风土人情为题材,画惠东的风土人情、惠东的山海水,颇受惠东人欢迎。他画室里展出的两百多幅作品,由他的画作所构成的立体世界,可以欣赏到惠东多处著名景点,双月湾海龟湾巽寮湾,红树林、高潭革命老区,平海古城,墨水勾勒出的景象与实景比例相当,静静观赏,给人一种人在画中游之感觉。他对家乡的红树林情有独钟,他想,作为艺术工作者应有社会担当,现在各有关部门都重视对红树林的保护,他也决心用自己的笔唤起人们对海洋珍稀植物的关注,他无数次栉风沐雨蹲在岸边反复观察潮涨潮落和白鹭归巢的实况,创作了红树林之《白沙村夕照》《渔港的晚霞》等1000多幅系列作品。人们称他为“红树林画痴”“红树林的守护神”。

叶来聪扎实的艺术功底,他的勤奋工作,感动了许多人。叶来聪的努力,政府没有忘记,2018年他荣获惠东县扶持鼓励文艺优秀工作者称号;2019年9月,第五届“感动惠东”人物评选出了各行各业的道德模范,叶来聪作为文化传承人,荣幸被评选为第五届感动惠东人物。

颁奖大会那天晚上,惠东县会议中心灯火辉煌。叶来聪和其他人站在大舞台上,他很激动。主持人介绍叶来聪:他出身农家,是惠东乃至惠州颇有名气的农民画家。他60年如一日挥洒画笔,辛勤创作了2万多幅作品,获得100多本奖励证书。他热爱美术,热爱惠东,行程40多万公里,走遍惠东的山山水水,创作了百米巨幅国画《美丽惠东百景图》,被惠东县博物馆收藏。他多次深入高潭革命老区写生,创作了600多幅描绘革命斗争历史的连环画,被该县文联选为中小学生革命传统教育教材。多年来,他心系惠东建设事业,多次深入县十大民心工程各建设工地写生,留下了珍贵的史料作品。他的颁奖词是:叶来聪的美德,像一朵文明之花,在平凡中绽放,在感动中传承。颁奖词介绍,他出身农家,是惠东乃至惠州颇有名气的农民画家。这些文化精英的事迹,是催人奋进的力量,指引我们带着感动继续出发,永远朝向美好的远方,接力奉献,传递希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