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罗明军的头像

罗明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2/08
分享

诗撷黄河

诗撷黄河

我曾领略过祖国大美的江河湖海,也曾到过小如碧玉的溪潭泉池,但我还是喜欢独自在黄河岸边,时而行走时而沉思,去近身感受母亲河的雄浑与壮阔。黄河在泽被苍生的同时,也抚慰人们的心田,她时而激昂时而婉约,像是流动着的动人诗篇。

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全长5464公里,最终汇入渤海。“黄河源头雪皑皑,冰川融化水悠悠,”我走在青海腹地的五眼泉边,去探寻约古宗列曲黄河的正源同时,也接受三江源辽阔和纯净直指心灵的洗礼。边塞诗人高适在《九曲词三首》中说:“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诗中描写了收复九曲之后边患不存,边民得以安居乐业的和平景象与欢乐气氛。诗人的讴歌,是对大唐强势的笃定。历史进入新的时代,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湖泊湿地、高寒草甸灌丛、原始森林、珍稀野生动物等自然生态和谐共生,高原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呈海市之美。

走近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唐克镇,壮美的九曲黄河在这里来了第一个大转弯,隔河与甘肃省相望。“黄河天上来,红日地中落,”九曲黄河第一弯岛屿众多,红柳成林、水鸟翔集、渔舟横渡,古寺白塔、簇簇帐篷、缕缕炊烟、声声牧歌、牛羊点点,相伴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更显自然和文化遗产之悠远博大的胸怀。千百年来,奔涌不息的黄河水哺育着炎黄子孙,孕育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明和百折不挠、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我沉思于“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句的悠然。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强烈地感染着我,引发起人们对这座古老而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向往。玉门关,是古丝绸之路通往北道的咽喉要隘。自西汉张骞“凿空”出使西域,通过玉门关这座海关,中原的丝绸和茶叶等物品源源不断地输向西方各国。而西域诸国的葡萄瓜果等名优特产和宗教文化相继传入中原。回望历史中的玉门关,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繁荣景像似在眼前略过。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红柳花红,芦苇摇曳。亘古沧桑,玉门关不再难度,民族复兴的新丝绸之路上,如春风般的欧洲班列疾驰而过,繁忙的新铁路干线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令人百感交集,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我穿梭在西夏王陵贺兰山的东麓。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三分天下居其一,雄据西北两百年。”在历史上189年的西夏是怎样的杀伐攻戮奇迹般的存在。站在大漠戈壁,我感受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诗人王维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茫茫沙漠、孤烟、黄河、落日相映照,像是一幅绝品的画作,悬挂在天地之间,顿感空间的博大和人间的渺小。“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如今的山河壮美,阖家团圆,依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定地执守在自己的岗位,用忠诚和血性守护万家灯火,山河无恙!

自黄土高原起,黄河一路裹挟着泥沙向大海奔流,泥沙堵塞河道,河床不断抬高,淤积、摆动、出汊、改道。历史上,黄河有记载的决堤1500多次,“黄河宁,天下平。”治理黄河,自古就是安民兴邦的大事。“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诗人描写了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奔腾不息的动态之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浪漫主义色彩,寄托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奋发向上的情怀。

黄河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河口镇,这里是黄河上中游的分界处。“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这首《征人怨》全诗没有一个怨字,但读罢令人唏嘘。纤纤女子王昭君,为了边疆的安宁自愿过黄河和亲。这等大事却竟然由女儿家来承担,自不能不令人感慨系之。杜牧题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感叹深蕴其中,新见迭出,发人深省,耐人寻味。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

来到黄河岸边的古城潼关,我想起“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关内有高山,外有大河,张养浩元曲中的“山”指华山,“河”指潼关黄河。华山位于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交汇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河,山体倚天拔地,四面如削,十分险峻,华山被誉为“奇险天下第一山”。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素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地理形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封建王朝的羸弱,也是人民的苦难。如今的华山、潼关古城一片安静祥和,游人如织,旅游网红打卡地,一派繁荣景象。“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一曲《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这是中华儿女面对外强侵略,发出的同仇敌忾英勇战斗的赞歌。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穿天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那涌动的绝世震憾,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站在鹳雀楼上,我去体会王之涣当时的心境。黄河滚滚滔滔,东流入海的壮阔气势,山色水光尽收眼底,把视野之内的景物写得充满了生气。时近黄昏,太阳落山,我和诗人一样,并不感到寂寥、冷落。看,黄河浩浩荡荡一泻千里,不管有多么遥远的路程,她都一刻不停地奔向大海。诗人的笔端饱和着积极向上的感情,抒发了登楼远眺时的主观感受,并从切身的体验中,揭示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生活哲理。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她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黄河进入河南,我震憾于小浪底枢纽工程,这座现代水坝建设中少见的壤土斜心墙堆石坝,涉及土石方1亿立方米,按8级地震烈度设防,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她具防洪、防凌、减淤的主要功能并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等社会功能。黄河水经过小浪底水库的沉淀,泥沙沉入水底,每年通过调水调砂把泥沙带入下游。这让我想起数千年来的的黄河泛滥,让我无不感叹黄河治理的力度之宏伟。小浪底调水调砂形成一汪碧水,黄河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似乎有“倚栏望沧海,天净水明霞”的感觉。一片叶、一树花、一黛山、一河水,小浪底的春天便有了淡淡的诗意。有了船,便有了水上人家;有了水上人家,也便有了渔家人。黄河就像一条精神纽带,把家与国如此紧密地连在一起,黄河的保护和治理是流域人民岁月静好、生活幸福的所在。沿岸人民与母亲河相依相守的故事,记录他们在时代变迁中,与黄河的和谐共生。

嵩山默默,黄河无语。花园口事件纪念广场,每年都有大量游人来到1938年黄河扒口处瞻仰,酿成1942年大饥荒是难忘的国殇。黄河扒口处这里已成为黄河公园游览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黄河大保护”的总体战略下,黄河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全面禁渔。这意味着,中华母亲河将获得极为关键的休养生息期。与此同时,黄河流域世代以捕鱼为生的专业渔民,将背河而行,上岸谋求新的生活。鼓励渔民洗脚上岸,渔家人得到了妥善安置……几只水鸟在太阳的金色光晕里翱翔,起伏于水天之间,时而在卷起的波浪上掠过,远处的黄河与天际连成了一条直线,浑然成一色,波浪偶有微风,吹起绝细绝细的千万个粼粼的小皱纹,这更使照晒于阳光之下的黄河美艳可人。

如同巨龙摆尾一般,黄河入海口经历了从北到南、又从南到北的大摆动。九曲黄河纵横万里,在山东省绵延628公里,奔腾入海。东营黄河湿地公园,辽阔得把“广”字发挥到极致,人们来到这里,心胸自然的开阔,心情也豁然开朗。你不妨投入到这美妙中间,享受神奇的九曲黄河立体大乾坤图的大气场、大意景。黄河尾闾人工改道清水沟流路,滚滚黄河水从此稳定地向着东营黄河口镇的出海口进发,注入渤海。似乎那首铿锵有力的《将进酒》在耳边回荡:“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从“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黄河安澜、长治久安有了根本保障。

我出生在长江堤旁,居住在黄河岸边。母亲和摇篮是我自己的安澜。我想我回不到儿时的长江,却在黄河岸边长久的驻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