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南宋
作为南宋都城的杭州,恐怕是历史印记最少的古都。
既没有西安那样的大雁塔兵马俑,也没有北京那样的长城故宫,甚至没有南京那样的明城墙,只剩下皇城、太庙、御街等几处遗址。就是地处绍兴的宋六陵,也只留下一片凄绿的茶园,和几棵怨忿的古松。
南宋皇城遗址位于杭州城南凤凰山东麓。宋高宗赵构定都杭州后,在北宋州治旧址修建宫城禁苑,东起凤山门,西至凤凰山西麓,南起苕帚湾,北至万松岭,南北东分布着丽正、和宁、东华三座城门,方圆4.5公里。皇城内,有金銮殿、垂拱殿、选德殿、福宁殿、勤政殿、复古殿等殿、堂、楼、阁约130余座,宫殿巍峨林立,色彩光耀夺目。西面御苑直达凤凰山顶。
作为中国唯一依山而建的宫殿,南宋皇城遗址打破了传统中轴线对称格局,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非坐北朝南的王朝宫殿。且山水园林融入其中,是一处最为园林化、江南化的中国皇宫。当时的临安城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由封闭式的里坊布局转变为开放式的街巷布局的一座典型城市。
“一色楼台三十里,不知何处觅孤山。”被元军攻破前一年,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临安,一见惊艳,连连惊呼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城市。
登上凤凰山顶,举目四望,钱江在前,征帆点点,远山绰约;西湖在后,波光山影,柳堤烟树;东望城郭,西眺群峰。这样的天然形胜,辉煌过往,难怪宋高宗一见钟情。
如果站在钱塘江边向凤凰山眺望,见到的是更加辉煌的景象:一带红墙围绕,金顶碧瓦相映,依山而建的殿宇层层上升,飞檐画栋,金碧辉煌。入夜的皇城,更是“珠光宝焰烛山河”,极尽豪华,无比壮丽,望之犹如天宫。
凤凰山西麓的西湖更是千娇百媚。酷爱书画的高宗皇帝,南渡立足末稳,就广揽各地画师,画下一幅幅西湖美景,并取出一个个动听名字: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双峰插云,断桥残雪,南屏晚钟,雷锋夕照,三潭印月,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君臣昼夜流连于湖光山色,“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现在,在皇宫后花园的凤凰山上,我们依然能看到当年的遗迹——月岩。它是一株巨石峰,石峰上部有一天然圆洞,洞径约45厘米。每逢圆月之夜,月光透过圆洞,投影地上。这时天上人间,月成三璧,实在是人间奇景,是皇帝嫔妃赏月的好去处。如今,月岩仍在,但那后园皇宫,早已难觅踪影。
元至元十四年(1277),也就是临安被蒙军攻占(1276)后的第二年,距南宋真正灭亡的崖山海战(1279)还有两年,据说民间失火延及,南宋皇宫焚烧殆尽。明代画家徐渭曾以“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的对联,对昔日无比繁华的南宋皇宫唱出阵阵挽歌,并对灰飞烟灭的遗址发出声声浩叹。
皇宫焚毁真乃民间失火延及?用三丈宫墙围建而成的宋宫,四周全是朝廷重要机关,一直向北过了太庙,才有民居和店铺。而太庙之东又是中河,东岸即使失火,也不会烧到河西。
那么这把大火,到底烧自何处?查遍当年的作家书稿,竟无一处说及这场神秘的大火;读尽所有宋宫怀古诗歌,也无相关的记述与暗示。
答案只有一条,元朝统治者派人纵火!走出毁灭南人精神的第一步,并对有关此火的任何“妄议”进行删除封锁。因为一把火消除了元朝统治者的心病——对于仍然负隅抵抗的南宋残余武装而言,皇宫被毁的打击无疑致命,因为皇朝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焚毁过后的断墙残垣,仍然不能让元朝统治者安枕,于是开始了毁灭南人精神的第二步。1284年,江南释教总摄杨琏真伽,在昔日的宋宫遗址上建起了5座佛寺。
次年,杨琏真伽赶赴绍兴,开始实施毁灭南人精神的第三步——盗发南宋帝后六陵,挖走殉葬的全部珍宝,并将各帝后的残骸运回杭州,与牛羊骨掺杂一起,埋在福宁殿前的馒头山上,上建“镇南塔”(又名白塔),让南宋永世不得翻生。
从火烧宋宫,到残基建寺,到盗发六陵,再到建塔镇南,步步深入,环环相扣,无不以彻底摧毁南宋王朝地面建筑,进而消灭南宋“王气”即民族精神为目的。镇南塔为这一历时八年、精心策划的巨大阴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留下了巨大的历史惊叹!
如今,找到南宋皇城遗址容易,如要找到真正的“南宋”王朝,就会复杂困难得多!
南宋留给世人的是苟且软弱、无可奈何的印象,是个不堪一击、积贫积弱的王朝。的确,当时契丹、党项、女真和蒙古族相继崛起,特别是从1206年开始,蒙古大军几乎以排山倒海之势灭金、灭西夏、灭花拉子模、灭俄罗斯诸公国、败波兰等东欧国家,独独在吞并南宋的战争中,无论是出动的兵力,还是相持的时间(从1235年举兵伐宋,到1279年彻底摧毁宋王室,历时近半个世纪之久),损失之惨痛,都是前所未有。其实南宋灭亡的真正原因不仅是外侮,更是内患: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吏治腐败,民不聊生。当初南宋选择了逃避甚至投降政策时,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条灭亡的道路。
1279年的崖山海战是宋蒙最后一战。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宋军将数百艘战舰自行凿沉,然后,包括皇帝、官员、士兵、妇女、百姓,超过十万众的南宋军民,纷纷跳进大海,以身殉国……其中就有陆秀夫背着小皇帝纵身一跃的身影。元朝所编的宋史客观的记载了这段史实:日之后,海上浮尸以十万计……一行短短的记载,其背后的意义,让人震撼,令人扼腕。在国家命运的转折关头,上到皇帝大臣,下到普通军民,都用蹈海这一仪式,共祭国殇,同赴国难。有人提出质疑,如果南宋退守台湾,中国历史可能重写。但历史没有如果!
崖山海战后,日本上至天皇将军,下至武士平民,全部身着丧服,西跪三日,痛悼中华的陨落,痛哭“崖山之后无中华”。以后日本人势不朝元,仍以宋为华夏正统。惹得忽必烈第二次蹈海东征,留尸十万,大败而返,那是别话。
只有先进的文明,才具有如此强大的内在凝聚力和向外辐射力。那么南宋到底是怎样一个国度?
在“以成败论英雄”的传统思维中,两帝被掳、逃离开封、偏安临安、宋金议和等一幕幕耻辱……南宋历史,被贴上了“羸弱、腐败、屈辱”的标签,就是“苏湖熟,天下足”、大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形成、商业经济繁荣等社会现象,也驱不散“国殇”带来的心理阴霾。
其实,当时南宋发展已经登峰造极,商业经济、工业科技和航海技术非常发达,还有火药、罗盘、印刷术大规模地应用于实践,GDP约占全球的50%,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当时临安人口已达150万人,而西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也只有十万人口。今天的世界各大都会,当时还沉浸在一片蒙昧的幽暗之中,只有杭州的南宋皇城,灯火映彻碧空,照亮了世界的东方。
难怪欧美学者把南宋视为“东方的文艺复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副校长余凯思甚至认为“应当把宋代历史作为中国现代史开端”。
还有南宋形成的对天道性命的追求、主静的生活姿态、经世致用的精神、重义轻利的道德标尺等,依然光耀着中华大地;中国的儒家学说、道家思想、佛学、茶文化,伴随着哲学、科学、艺术等大量书籍,传播和影响到东南亚乃至整个世界……
难怪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有可能,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的确,南宋的知识分子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还有很大的言论自由,从来没有知识分子因为言论被诛杀的案例。
汤因比此言更深的政治内涵是:汉唐两宋的中原王朝,形式是君主专制,实际上是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代表官僚士大夫的相权可以与王权在制度上达到某种平衡。然而,忽必烈建立的蒙元王朝带来了北方民族最坏的传统,大可汗君临天下,乾纲独断,蔑视读书人,视士大夫如草芥。明清就延续了这种体制。
遭到北方游牧民族的毁灭性打击后,南宋积累起来的东方文化被彻底破坏,一直处于上升阶段的先进文明转向衰弱,并最终没落于世界主流舞台。可以说,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没有亡国的遗恨,不掺杂功利与得失的考量,用世界的眼光看待南宋,你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因此,一个朝代繁华与衰败的表里,战争与苟安的两端,热情与感伤的错综,光荣与耻辱的交织,南方与北方的纠葛,都在南宋宫、商、角、徵、羽的交响乐中悲壮地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