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孟伟的头像

梁孟伟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1/07
分享

海上琴声

 

最先吸引我的,是《海上钢琴家》的电影海报:大片的蓝色的海,紫色的天,细细的残月,孤独的背影,还有远处长长的弗吉尼亚号。那种美丽的孤独,绝望的忧伤,存在的虚无,一下子抓住你的眼球,直抵你的内心……

在影片片头,许多目光中满含憧憬的移民,乘坐一艘大客轮弗吉尼亚号来到新大陆。

影片闪回,麦克斯一路沉思着走进了伦敦一家收购乐器的店铺。为了填饱肚子,他只好忍痛卖掉自己心爱的小号。精明的老板看出那是把名牌乐器,但只肯出很少的钱——6英镑10先令来收购。麦克斯被迫答应下来,但是出于留恋,他想分手前再吹一次小号。老板尽管显得不耐烦,但还是答应了。

当麦克斯正沉浸在自己吹奏的乐曲中时,耳畔却传来留声机播放的一张旧唱片上钢琴演奏的同一首曲子。老板急于知道演奏者是谁。

时光回溯,弗吉尼亚号上的锅炉工黑人丹尼趁客人下船的时候到上等舱来碰运气,希望能捡到点值钱的丢弃物。在豪华大客厅的钢琴上,发现了一个襁褓中的孩子,被人遗弃在盛放柠檬用的纸盒子里。

丹尼收养了这个既没有出生证也不知道名字的婴儿。既然他是在1900年1月1日得到了这个孩子,就给孩子起了个简单又有意义的名字:1900。

不久丹尼不幸受伤去世,1900再次成了孤儿,但弗吉尼亚号并没将他遗弃,丹尼的同事共同养育了1900。在丹尼的尸体丢入大海的那一天,画面转到了船舱底层的其他地方,深蓝的颜色,近于黑色。然而,1900被一首优美的钢琴乐曲吸引,他顺着梯子向上爬去,梯子被灯光照射成一片金黄。希望的金光,温暖的黄色,美妙的音乐,照亮了1900,召唤着1900。当他第一次走进头等舱金色大厅那个玻璃门向里面张望,一个缓慢移动的镜头最终停止在一个地方——一位钢琴师正弹着钢琴。

一天夜里,所有的客人都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一个衣衫破旧、满脸污垢的小孩正端坐在钢琴前,那稚嫩的小手轻轻抚摸着琴键,大钢琴唱出了一支柔和动人的曲调……从此,1900成为游轮上的一名钢琴师。

他伴随着邮轮在世界游历,他在头等舱以调皮的表演施展着才华,在下等舱他以更天才的表演释放着能量,期间有外界的诱惑,挑衅,他都在一阵阵短暂的波澜后重新扎根于他生长的这艘邮轮。

若干年后,麦克斯离开了巨轮,也离开了老友。他走过了经济萧条和战争的阴云,却无时无刻不在怀念弗吉尼亚号上的日子。镜头闪回,落魄的小号手在琴行老板的提示下找到了即将炸毁的旧船——弗吉尼亚号。工人们将炸药一箱一箱地运进空舱,经过几十年岁月的洗礼,昔日的豪华巨轮即将寿终正寝。

麦克斯用这个传奇般的故事说服了船厂老板和他上船寻找,因为他坚信,1900还在船上。一遍一遍的呼喊,找遍了船舱的各个角落,终于,船厂老板对故事失去了耐心。麦克斯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半夜回到琴行借了唱机和那张唱片,让“柔情似水”的旋律在弗吉尼亚号的每一个角落流淌。镜头跟着扫过这个破旧不堪的船体,终于,1900出现在阴影里。但是1900不肯下船,觉得世界太广阔了,让他陌生得害怕,这个船就是他的一切。麦克斯最终悲伤地离去,在远处目送弗吉尼亚号和1900一同被炸弹粉碎。

自始至终,1900孓然一身,两袖清风,如一颗水滴,飘浮在无垠的大海上;如一缕轻风,游荡在广袤的天地间,是那样纯洁而轻盈,孤独而忧伤。没有生日也没有身份,没有家庭也没有爱人,甚至没有爱的烦恼性的冲动……那双眼睛告诉了我们全部:智慧和深沉,悠闲而镇静,惆怅又坚定。

他一生生活在邮轮中,邮轮是他的乌托邦;他一生飘泊在大海上,大海是他的美家园;他一生厮守在钢琴旁,音乐是他的安魂曲。他从未踏上令人趋之若鹜的缤纷陆地,开启他的“远大前程”;他从没走进令人目眩神迷的现实世界,开始他的“淘金之旅”。他心甘情愿地做音乐的圣徒,九死未悔地当精神的卫士。他的人性比蔚蓝的海水还要纯粹,他的人生比飞翔的海鸥还要高贵。

感谢导演和摄影师,留给世人一个个难忘的镜头:当1900从甲板上缓缓走下舷梯时,并非是由近及远的慢慢拉长景深,而是让1900的身影在庞大的弗吉尼亚号背景下,越变越小。当1900一步一步的捱下舷梯时,镜头由远及近,缓慢凝重,最后定格。接着从舷梯后方拍摄1900沉重的脚步,并通过1900的双脚和舷梯的缝隙,展示出纷繁而凌乱的城市。而后,我们通过1900的眼睛看到——那鳞次栉比的高楼,肆无忌惮的烟囱,张牙舞爪的建筑……就在弗吉尼亚号被炸的前一刻,忽然一双手,一双干枯的手,轻轻地在空气中弹奏,背景音乐是那段为女孩的即兴演奏,单纯而多情,凝重而轻灵,这不仅是对那个姑娘的柔情,更是对音乐的痴情。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影片的色彩对比,在麦克斯的叙事时间里,影片呈现出一种阴暗的效果。而当麦克斯开始回忆和1900在弗吉尼亚号上的生活时,影片的色调变得鲜艳而明快。当1900第一次也是仅有一次邂逅爱情时,原本海面的晴澈和湛蓝被一种潮湿伤感的连绵阴雨所替代。当与穿一袭黑衣撑一把黑伞的姑娘相遇时,背景却是一场滂沱的大雨……

陆地的诱惑,爱情的召唤,1900终于萌发了下船的决心。拥别熟悉的人们,提着简单的行李,踏上通往陆地、通往爱情的舷梯。弗吉尼亚号已在身后,大地就在脚下,城市就在眼前,但他停下了前进的脚步。甲板上刚挥泪送别的人们不禁在问:“他在干什么?”他只是长久地注视着,或者是城市,或者什么也不是。然后,转身,上船。

“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上了岸,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的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漫无尽,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样过?我无法遗弃这艘船,宁可遗弃自己的生命。”

“你知道琴上88个键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琴键是有限的,但你是无限的,在这些键上所能创造出来的音乐,那才是无限的,这个我喜欢,也是我愿意做的,但是在舷梯上,摆在我面前的琴键有成千上万,永远也数不完的琴键”,“而在这个无限大的键盘上,你根本就无法去演奏”,“天呢,你没有看见那些街道吗?有上千条!你怎么去选择那一个?”

“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我永远无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反正没人记得我存在过,而你是例外,麦克斯,你是唯一一个知道我在这里的人。你是唯一一个,而且你最好习惯如此。原谅我,朋友,我不会下船的”。

影片最后,1900娓娓道来,麦克斯静静谛听。麦克斯听着1900的“最后陈述”,只是泪流满面地心酸默许。

在一个物欲横流、趋炎附势的时代,争相出人头地、飞黄腾达的当今,1900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音乐天赋,进入成功者、富裕者和上流社会的行列。但他宁肯放弃外在的自由和内在的欲望——也要坚持他原来的人生理解与追求,永远不让自己的音乐和自己分离。这与影片片头,许多目光中饱含憧憬的移民,乘坐弗吉尼亚号来到新大陆是那样的不同。

整个影片像一首诗,一首极端浪漫的诗歌,一首不朽的传奇史诗。但其实这又是一首不存在的诗,因为它浪漫到了极致,浪漫到极致的东西,总使你可望而不可即。最后带给你的,只有无限的感慨,无限的失落,无限的缅怀。

1900,这是一杯纯净的圣水,只能在天堂存放;1900,这是一首天国的赞歌,只能在天堂吟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