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孟伟的头像

梁孟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2/01
分享

在鲁迅故居前

我落户绍兴已经三十多年,尽管后来又去了杭州,却一直把家安在这里。从当初的欣羡向往,到后来的不舍离开,都是为了鲁迅先生,还有这里厚重的人文。

绍兴的家就在城东,与鲁迅故居相距二三公里。每次去老城办事,经过鲁迅路口,总会看到先生夹烟沉思的壁雕,壁雕后粉墙黛瓦的故居,以及泊满乌蓬的小河,熙来攘往的游客,内心就会油然而生一种敬意。

每天晚上散步,也常到故居周围转悠,仿佛为了那份牵挂,那份爱戴;抑或为了那份慰藉,那份寻找,说不清也道不明。先生那黑白分明的身姿,伫立在一面石墙之上,恰似一幅巨大的版画。他手中香烟袅袅,目光平和深邃,嘴角略带微笑。此时夕阳西下,华灯初上,故居内外仍摩肩继踵,游人如织。人有男女老少,话带南腔北调。大家来自各地,共同为了鲁迅,相聚这座小城。

晚上的故居是明亮的,也是幽深的,粉墙黛瓦构勒出鲁镇的夜空,排排灯笼点亮了故居的寂静;小桥流水变幻着时序和光阴,乌篷画船荡漾着水墨和霓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土谷祠到咸亨酒店,我仿佛能听到他与闺土玩耍的欢快笑声,也能看到他走向当铺的弱小身影……这时斗转星移,夜色渐深,故居依然游人如织,川流不息。在纪念馆内,一群学生正在朗声念诵着先生的《自嘲》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牛……”在咸亨酒店,一位白发爷爷正给小孩讲着《孔乙己》的故事;在三味书屋,一位慈祥奶奶带着孩子寻找鲁迅书桌上那个“早”字。更多的人拍照于“民族脊梁”石碑前,或徘徊先生雕像下。我在思考,为什么鲁迅走了近九十年,而来缅怀的人源源不断、月月年年?

鲁迅的魅力与其说在于笔锋,不如说在于性格。“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这也就是钱理群所说的“生命的大飞扬”。先生人格独立,绝不攀附屈从,就像高山劲松,卓然而立,傲然不群。先生最讲原则,绝不苟且油滑、中庸骑墙,原则面前横刀立马,泾渭分明;先生最具责任感,忘我无私,义无反顾,绝不听命权力或主义,更不囿于眼前或局部,而是为民族乃至人类寻真理、觅良方;先生最有洞察力,戳穿包装的阴谋,识破狡猾的伎俩,撕开丑恶的外衣,揭露一切的黑暗;先生最具英雄气,他高举“匕首”和“投枪”,迎向剑影冒着弹雨,“虽千万人,我亦往矣,”“绝不宽宥一个敌人 ”;先生最有自知之明,绝不掩饰自己的缺点,甚至灵魂中的灰暗,他“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面地解剖自己”;先生无私而善良,他“俯首甘为孺子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鲁迅的人格魅力,先似缕缕冰泉,汇成滔滔海洋,激荡浩渺广宇;先似淡淡星光,聚成灿灿星云,辉映整个夜空。鲁迅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爽快淋漓,豪气逼人。他不是伟大而是伟岸,横亘成民族的一道脊梁;他不是神明而是精灵,凝聚成华夏的一种精神!

鲁迅的文章,无疑是座高山,远近高低,成岭成峰;是座丰碑,巍然耸立,名垂青史。在我年轻的记忆中,先生文中的一只风筝,彰显着自省精神(《风筝》);一声老爷,喊出了隔膜与悲凉(《故乡》);一片笑声,尽现出世态炎凉(《孔乙己》);一幅照相,寄托着感激和怀念(《藤野先生》);一条船舶,满载着纯真快乐(《社戏》);一座荒园,尽显出童趣天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感谢先生,为我播下了独立思考的种子。如《孔乙己》中对孔乙己命运的追问,《故乡》中对“新的生活”的向往,《祝福》中对祥林嫂之“福”的思考,先生的文章,开掘了我思想的深度,培养了我质疑的个性。感谢先生,为我播下了文学的种子。他的文章让人回味无穷,常读常新。如《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故乡》“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中的“横”字,让我惊叹一个动词竟可如此传神;又如他在《藤野先生》中用“标致”一词时的讽刺,《示众》中“瘦子竟至于连嘴都张得很大,像一条死鲈鱼”的描写。感谢先生,在我心里播下了温情的种子。当我读到《社戏》时,我就会想起儿时的伙伴;读《阿长与山海经》时,又会想起外婆和奶奶。鲁迅把冷峻甩给了那个时代,却把温情留给了我的少年。

我喜欢先生文章的画面感和色彩感。他的《故乡》就是在两幅画中展开,一幅是童年的故乡图: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中间有位项带银项圈、手捏一柄钢叉的小英雄闰土。另一幅则是现实的故乡图:阴晦的天气,苍黄的天底,萧索的荒村,以及一位“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的中年闺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完全蕴含在这两幅画中。应该说,这种具有强烈画面感和色彩感的文字,在中学语文教材《药》《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等文中都有,成为他文章表现的基本手段,蕴含着深远的寓意和浓烈的情感。

我还喜欢先生语言的音乐性。他的《〈淑姿的信〉序》一文就是用骈文写成:“夫嘉葩失荫,薄寒夺其芳菲,思士陵天,骄阳毁其羽翮……”许广平回忆说,鲁迅写完以后,自己也十分欣赏,并且和她一起朗读,全篇铿锵入调。再如他的《野草》:“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这样朗朗上口、作金石声的文字,散见于他的各种文体,使其独具魅力。那一个个震颤的音符,如一曲曲灵魂的音乐,需要我们深沉地聆听和感受。

先生语言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它的镜头感。鲁迅的许多作品,都由一个一个镜头组成,很适合拍成电影或视频。比如《野草》里的《求乞者》,《彷徨》里的《示众》,《呐喊》中的《一件小事》等等,都是很好的范例。

其实先生的文章,有的是美美与共兼而有之,如散文《秋夜》的开头:“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种寻常平淡的风景,一经他的七彩神笔,镜头感、音乐感、画面感呼之欲出,艺术效果上显得极具张力,新颖别致,不可方物。用古人的话来说,所谓“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总的来说,先生文章奇崛冷峻,很少热烈光彩。无论是千里返乡,还是故友重逢,或者两人千里之外的鸿雁传书,都未能使他的文字明媚光润起来。偶尔一点点快乐的火花闪过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无边的寂寥和落寞。在萧瑟的故居见到睽违已久的母亲,在荒凉的冬季见到儿时的伙伴,在寂寞的酒楼上见到熟稔的朋友,在信中和远在厦门的知己和爱人絮絮笔谈,都是如此。久别重逢的惊喜和错愕在脸上只是一闪而过,随之而来的,依然只有沉寂和沉默。这恰似一幅油画,灰暗是其基调和底色,偶尔有朵小花,一点亮光,给人希冀,让人温暖。正如《药》一文中夏瑜坟头上“一圈红白的花”。

现在读他的文字,或许会觉得过于冷峭和沉重。的确,先生缺乏梁实秋的闲适,林语堂的“性灵”,徐志摩的诗情画意。然而如果那个罪恶的时代,留给我们的只是吟风颂月的感性文字,悠然淡漠的文人趣味,我们又怎能知晓那个时代的真相?先生怀着屈原的旷世忧愤,抡起司马迁的奇倔文笔,去刺向黑暗。他如黑夜中亮起的一盏孤灯,闪耀着批判和理性的光芒,穿越时空一直照到今天。

正因为罪恶和黑暗,就要揭露和抨击,那他选择什么为利器?讽刺就是他的“投枪”和“匕首”!这点连他的论敌梁实秋也不得不膺服,他在《评“华盖集续编”》中谈到:“鲁迅先生的文字,极讽刺之能事,他的思想深刻而辣毒,他的文笔老练而含蓄。讽刺的文字,在中国新文学里是很不多见的,这种文字自有他的美妙,尤其在现在的中国……” “鲁迅先生喜在极平庸的论述里,出人意外地硬写几句古文,一唱三叹,摇曳生姿。你说他是取笑,他却极其郑重其事的;你说他是古板,他却流露出一派鄙夷的神情。鲁迅先生曾在军阀势力之下,满腔的孤愤,只能在文字上嘻笑怒骂,以舒其情。有许多话,却也切中时病,比什么正经的文字,反倒来得有力。”“鲁迅先生还喜好说反话,英文叫做‘爱伦尼’,就是明明要反对一件事,偏偏要说一串拥护的话,事实上说得寒怆不堪,而口口声声还要拥护,局外的明眼人一望便知个中深意。” “鲁迅先生是善于讽刺的技术,达他的愤世嫉俗攻击敌方的意思。这一点无论是与鲁迅友善或敌对的人,都要承认的。”

正如梁实秋所说,鲁迅的讽刺,当你觉其冷峻时,其实它在热血;当你感其严肃时,其实它在幽默;当你认为抨击时,其实它在鼓励;当你褒扬时,其实它在鄙夷……这就是他讽刺的艺术,文章的魅力。

而且这种魅力至今未减,塑造的形象从未远离:闰土、祥林嫂、豆腐西施、阿Q、假洋鬼子、孔乙己……你会惊奇地发现,这样的人物性格,可能顽存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这样的人物形象,可能还活动在我们的日常周围。我们还可“对号入座”,我们还未“走出未庄”。

的确,鲁迅解剖起民族的病体,疗救起国民的灵魂,既冷酷如冰又热情似火,尖锐如柄寒光闪闪的手术刀,密集似遮天蔽日的箭矢雨,让人无法躲避,亦无可逃避。他在《狂人日记》中反问世人,“从来如此,便对吗?”这一问有如当头棒喝,一下就锤破了一扇尘封万年的古老大门,新的世界迫不及待的从门外闯将进来。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回避很多人或事,但可能永远无法回避鲁迅,每次遇到什么热点事件,当我们蓦然回首时,发现先生早已站在那里,冷眼地看着一切。先生多年前的只言片语,原以为已经彻底忘却,却会突然涌上心头,浮现脑海,像老牛吃草一般,在夜深人静时反刍,随着岁月消化,内生成一种精神。

我徘徊在故居周围。说来很是惭愧,与先生故居很近,却又相隔很“远”!如要走“近”鲁迅,就得读点鲁迅!特别是当今,面对着网络时代海量信息的冲刷,我们的思维可能会碎片化、平面化,我们的精神可能趋向于粗鄙化和浅薄化,而先生那种批判性的深度思考,是拯救目前文化滑坡的一剂良方。如果读点鲁迅,就能让我们的思想变得深邃,精神得到升华,意识更加清醒。

是的,不读鲁迅,我们无法直面繁杂的人生;不读鲁迅,我们无法看到心灵深处的鄙陋;不读鲁迅,我们无法守住高洁的精神家园;不读鲁迅,我们无法具体透彻地了解中国,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读点鲁迅,我们可以少些肤浅,少些小家子气,少些庸俗和丑陋;读点鲁迅,我们才能逐步地成熟,正视人生,直面社会。

读懂了鲁迅,你才读懂了人生。

冬夜已深,故居周围,灯火阑珊。我也要回家了,回去读点鲁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