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孟伟的头像

梁孟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14
分享

西藏的措

       西藏的错,还是西藏的措?

错措同音,cuò的发音在藏语里都是“湖”的意思。两个都可通用,但根据西藏的地图和路标来看,大多习惯于用“措”字。

西藏的措,大措小措,如珠似玉;东措西措,数不胜数。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湖泊就有612个,如果把位于山巅之上的高山冰蚀湖和湿地沼泽算在一起的话,数量肯定超过1000个。

不能穷尽西藏的千措万措,就只能一措再措,走进羊卓雍措、纳木措和巴松措。

羊卓雍措

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措,藏语意为“碧玉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很多游客将其简称“羊湖”。因其形状像珊瑚枝一般,藏语中又称其为“上面的珊瑚湖”。

羊卓雍措面积675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441米。这座以雨水、雪水和冰川水汇流而成的大湖,南宽北窄,原与雅鲁藏布江相通,一百万年前的一次泥石流,使其堰塞成为内陆湖。从高空往下看,你会惊喜地发现,它犹如一个漂亮的耳坠,镶嵌在高原之上。平时湖平如镜,像块羊脂碧玉。只有风吹雨滋,湖面才荡起层层涟漪。

我们登上海拔近五千米的观景台,蓝天之下,群山之间,一湾湖水,如绸似缎,轻绕其间;矜持安静,翠蓝透明。湖面一会儿深蓝,一会儿浅绿,一会儿泛起一片银绿,一会儿又变成一湖淡蓝。蓝色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像个蓝色妖姬,似位冰山美人,妩媚动人风情万种。

天空的蓝色是结晶的宝石蓝,湖面的蓝色却是晶莹的青瓷蓝,羊湖将自己融入到蓝天白云高山草地之中。因此,这弯弯曲曲的羊湖,恰似一位青衣绿裙的美女,载歌载舞,娉婷而来,迤逦而去,消失在雪峰冰川背后,给人留下无穷的遐想。

在这片蜿蜒的蔚蓝面前,一切色彩已被掩盖。那纤尘不染的纯净蓝天,似乎也将自己的称号谦让给圣湖;四周雪山如帽白云如盖,心甘情愿地成为陪衬和烘托。

这时的我,已幻化成一棵草、一滴水,融进这片蓝色之中。听天风浩荡,看众鸟飞翔,观雪山苍茫,感湖水清凉。身似鸟翼云翅般轻盈,心似蓝天碧水般透明。

我不禁疑惑,是哪位画家用了什么颜料,画出这样的杰作?是哪位染师用了什么颜料,染出这样的绸缎?是哪位工匠用了什么宝石,磨成这样的镜面?

湖滨水草丰美,当地人民赞美羊湖:“天上的仙境,人间的羊卓。天上的繁星,湖畔的牛羊。”湛蓝的天空,碧蓝的湖水,新绿的草场,雪白羊群徜徉其间,三五牦牛悠闲觅食,一切都显静谧安详。

微风徐来,碧波荡漾。湖波把阳光荡碎成无数银片,闪烁出宝石般的光芒,这些光点随着湖波蹁跹,像玉碎一池花开满山。阳光透过道道银蛇般的波浪,折射到水底那淡褐色的沙石上,陆离成一种金灿灿的琥珀之光,犹如多吉帕姆女神身上飘逸的彩带。这些彩带时而如嬉戏窜游的灵蛇,时而像灵幻诡丽的极光,飘忽隐现不可捉摸,迷离怅恍亦梦亦幻。水面清波荡漾,湖底黄绿交错,羊湖显得镂金错银富丽堂皇。

这时白云来聚,如丝如缕,羊湖仿佛披上了飘逸薄纱,俏丽的面庞若隐若现,婀娜的身姿风情万千。她插花佩草,花冠霞帔;载歌载舞,言笑晏晏。湖畔的油菜花和青草相错杂,恰似其裙袂上的花边。这时雄鹰展翅掠过雪峰冰川,风吹微波揉碎一湖绚烂。羊卓雍错,虽没有青海湖的浩淼,也没有纳木错的大气,但温柔文静又天真活泼,情意缱绻而欲娇还羞。

一天之中,羊湖也极有层次极富变化。晨曦满天,薄雾弥漫,羊湖隐约,如梦似幻;湖水呈现出动人心魄的蓝,仿佛蓝天坠入了湖中。傍晚时分,夕阳染红了天际,也染红了湖水,并为其涂上油彩,蓝色与红色色彩交织,天光与湖光光影斑斓。暮光渐消,繁星浮现,山水寂静下来,天地安然入睡。这时风吹湖面发出哗哗之声,星荡湖波搅起一湖绚烂;对岸村落次第亮起灯光,呼应着天上湖中的繁星。此情此景,让人进入一种空灵的意境。

湖的东南是著名的念青唐古拉山脉。传说念青唐古拉与纳木措原是一对恩爱夫妻,生活在美丽的藏北高原,骑马放牧,形影不离。一天念青唐古拉为找寻走失的牛羊走到了另一片牧场,遇见了动人的牧羊姑娘羊卓雍措,姑娘的美丽让他昏了头脑,不顾一切地与羊卓雍措生活在一起。纳木错以为丈夫遇到了不测,日夜哭泣最终化作一汪湖水。当负心汉终于想起妻子回家探看,发现妻子变成湖水,悔恨不已为了赎罪,就化身念青唐拉,伤心内疚日夜相伴,悔恨之泪潺湲连绵,注入湖中源源不断。美丽的传说,使这个圣湖充满了人情味、烟火气。

湖的西南就是拉轨岗日,横亘在羊卓雍错与雅鲁藏布之间,绵延成360多公里的山脉。湖江最近处相距6千米,但水位高差竟达800余米。拉轨岗日主峰为海拔7206米的宁金抗沙峰,是后藏最重要的神山,也是西藏四大神山之一。宁金抗沙峰山体雄伟,危岩嵯峨,顶部尖锥突兀;山上的终年积雪,发育成条条冰川,卡若拉冰川就位于宁金抗沙峰南麓。冰川像头天外巨兽,伸着长舌沿着山坡,一直延伸到公路旁边。

宛若仙女衣裙上缎带的羊湖,随着山脉的走势,在红褐色山谷间,划过几道优美的蔚蓝,悄然游弋在岗巴拉的崇山峻岭之间,静卧在雄浑高大的宁金抗沙峰下面。我所见过的湖泊,大多湖面宽广,一望无际,湖面与天空常常模糊了边界。这样的景色的确大气磅礴、令人震撼,却缺少色彩的对比,显得有些单调乏味。而羊湖的湖水与天空的蓝色之间,插入了山体之黄雪峰之白,使湖天之蓝有了巧妙的过渡,多了色彩的层次。

据说羊卓雍措之所以被称为圣湖,是因为她能帮助人们寻找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达赖圆寂后,负责寻找灵童的西藏上层僧俗,先要请大活佛打挂、巫师降神,指出灵童所在的大致方位;然后到羊卓雍措颂经祈祷,向湖中投哈达、宝瓶、药料等;最后主持仪式的人会从湖中看出显影,指示灵童所在的更为具体的方位。如果上述三种仪式所示方位一致,便可派出人马,循着所示方位寻找。这种感觉,仿佛一位母亲在向人们指引着自己孩儿的所在!

纳木措

相比于羊卓雍措的群山环绕,纳木错就显得大气舒展。湖的周围也有连绵群山,但间隔着辽阔的草原,雪山就退得很远。

南边是高峻的冈底斯山脉,东边是雄伟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北边是起伏较小的藏北高原丘陵,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内流区域。纳木错海拔471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湖泊,恰似青藏高原捧出的碧玉,在“中国最美五大湖泊”中位列第三(前两名分别是青海湖和喀纳斯湖)。如果说青海湖是最为明媚的镜像之湖,喀纳斯是最为斑斓的秋色之湖,那么纳木错就是最为圣洁的“天湖”了。

伫立岸边,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妙的世界:淡青、浅蓝、灰蓝、宝蓝以及墨蓝,这些由浅而深的翡翠蓝,藏身于透澈、盈润、纯净的湖水中,浑然一体,勾魂摄魄,湖水漾起的毂纹,与岿然不动的雪山、岸礁,达成一种动静互补的契合。

头顶深邃的蓝天,与湖水浑然一体;远处皑皑雪峰犹如琼楼玉宇,随着白云出没忽隐忽现;湖边草地仿佛一张绿毯,铺展到遥远的雪山下面。浩瀚的湖面波光粼粼,由浅而深的蓝色,蓝得清澈、丰润、迷人。

纳木措周边,是苔草平铺的草原,杂草丛生的湿地,这个天然牧场,全年均可放牧。每年冬季来临,牧民把牛羊赶到这里,让牲畜度过严寒。不少水禽,也将这里作为栖息的港湾。每当傍晚时分,棕头鸥和斑头雁会游近岸边,当你投掷食物时,它们会欢呼雀跃、围拢抢食,翩然起又落,“天地一沙鸥”。

夏天的纳木错最为欢腾喧闹,无数候鸟从南方飞来,在岛上和湖滨繁育后代;野牦牛、岩羊、野兔等野生动物,在广阔的草滩上吃草觅食;湖中的鱼群时而跃出水面,阳光下银鳞闪烁,引得白云驻足鸟儿侧目。牧人们跃马扬鞭纵情歌唱,悠扬歌声在湖面回荡;风吹草低下的成群牛羊,如珍珠撒在辽阔的草原。这时的纳木错显得生机勃勃、意趣盎然。

在纳木错,黎明可观日照金山,黄昏可赏瑰丽晚霞,夜间可望星汉灿烂。最美的还数纳木措的夕阳!当落日的余晖撒在水面、山坡、草原,一切都笼上柔和的光晕,随着光线慢慢的减弱,天地便涂上了霓虹。湖水也从蓝变绿,然后变橙,又同云海一起转为金黄。远处的雪山和脚下的土地慢慢变暗,而山尖的雪顶则更加耀眼。这时的纳木措,金色、橙色、蓝色、白色、绿色全部绽放。此时的扎西半岛也结束了一天的热闹,慢慢安静下来,偶尔的几声犬吠,轻轻地穿透暮色,飘得很远很远。

只有湖畔的石象还醒着,象鼻伸向湖面,仿佛正在汲水。石象身子与象鼻之间中空,形成一扇天然圣门。穿过圣门越湖远望,对岸就是念青唐拉的主峰。这种天造地设,是机缘巧合还是神的安排?圣象左右,各有一个圆润的峡湾,像神象的两爿笑靥,如圣湖的两片耳朵。漫步峡湾,听水拍岸;似颂佛经,如入秘境……整个世界已安静下来,自己的心跳如此动人。

传说,当年纳木错与念青唐拉的婚礼就在这里举行。婚礼的当天,由1000名童子和1000位仙女共同建造了这座婚姻之门,念青唐拉每次来找纳木错,都必须经过此门,所以这里也被称作念青唐古拉之门。透过此门去看纳木错与念青唐拉的相依相偎,确是一处独特的角度,一道绝佳的风景。

在纳木措南侧,就屹立着念青唐古拉山。在西藏所有传说中,最浪漫的莫过于纳木措和念青唐拉的爱情故事。念青唐拉因纳木措的衬托而显得更加挺拔,纳木措也因念青唐拉的倒映更加动人。念青唐古拉呵护着纳木措,纳木措依偎着念青唐拉,世上最幸福的爱情,或许就是这样的不离不分!面对此时此刻的神山圣湖,我们可以跨越人神的尊卑界线,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这时,一位美丽的卓玛正在沿湖放牧、云中徜徉,她那悠扬的歌声打破了湖上的宁静,她是不是痴情纳木措的化身?一束阳光穿过厚厚的云层,聚光灯般照射在一片湖波上面,这是不是纳木措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晚恰巧是农历十五,一轮满月第二天也不愿离去,是不是念青唐古拉和纳木错的难舍难分?这咸咸的湖水呀,又是不是纳木错相思的眼泪?抑或是念青唐拉悔恨的泪水?转湖的藏民在岸边堆起玛尼石,默默地为他俩祈祷,希望他们再不离分。

羊年转纳木措圣湖,与马年转冈仁波齐神山,猴年转扎日神山,并称为西藏三大朝山拜湖活动。修行者绕湖而行,便可得到无量的功德和渊博的知识,并能舍去自己的恶习和痛苦。

藏历羊年的四月十五左右,纳木措信徒如云,盛况空前。湖边的山岗上悬挂着洁白的哈达,飘拂着五彩的经幡,转湖的藏民跋山涉水,千里辗转,来到这里。人群中有白发的年长者,也有拄拐的残疾人;有手牵孩童的父亲,也有怀抱婴儿的母亲。无论男女老幼,刮风下雪,他们手持转经筒,口中念念有词,从清晨走到傍晚,从黑夜走向黎明。当他们面朝夕阳,闭着双眼专注地默诵经文时;当他们匍匐在地,用自己的身体丈量着朝圣之路时,留给我们的是强烈的震撼!

在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垭口,矗立着一块巨大石碑,它面向蓝色的纳木措。碑体上镌刻着六世达赖喇嘛、藏族诗人仓央嘉措的几行诗文:“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年,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巴松措

巴松措在西藏属于一个特别的存在,其周围原始森林茂密,青山绿水怡人,和其他圣湖周围的荒凉景象完全不同,难怪这里有“小瑞士”之称。

巴松措藏语中是“绿色的水”或者“三峰湖”之意,长约18公里,面积27平方公里,最深处120米,湖面海拔3480米,是西藏最低的湖。此处是红教的神湖,也是圣地,所谓红教也就是宁玛派,藏传佛教红、白、花、黄四大传承之一,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一个。

巴松措四周青山如黛,顶峰终年积雪,湖面雪山倒映,淡绿色的湖水、青翠的群山与洁白的雪山、飘逸的白云彼此纠缠、相映成趣,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是一幅既遥不可及又近在眼前的美图。如果说纳木措壮美、玛旁雍措神圣、羊卓雍措婉约,那么巴松措便是恬静。

我们循着弯曲山路,沿河逆流而上,只见连绵雪峰青山之中,镶嵌着一湾碧水,形如一轮新月,又宛如一块翡翠。四周的青山和深绿的湖泊相得益彰,仿佛行走在如诗如画的江南,但江南的水没有这么蓝。阳光下的湖水,近处的是深绿色的,而远处则变成了淡绿色。光线越强烈的地方,湖水的颜色越淡,越加恬静清澈。整个湖泊就像是一条会变色的绸缎,光洁绚丽又飘逸灵动。

一到春天,这里不像西藏其他地方还被冰雪覆盖,而是早早地青草返绿鲜花盛开,倒映在湖水中,更添了几分绚丽和妩媚,鲜花、森林、雪山极有层次地映影着湖面。到了秋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天空碧蓝如洗,各种树木的金黄火红翠绿,如经过画家的一番皴染,倒映在碧绿的湖波上面,风一吹仿佛搅翻了一盆水彩。

距岸边大约一百米处有座小岛,传说是座“空心岛”,即岛与湖底不相连,漂浮在湖水上。小岛上有一寺庙,名叫错宗工巴寺,已有1500多年历史,上下两层的土木结构。寺庙前的“吉祥物”,是一对象征男根女阴的木雕。生殖崇拜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表现,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巴松措的历史悠久。寺庙内主供莲花生、千手观音和金童玉女。寺南还有一株桃抱松,春天时桃花映青松,仿佛美人伴英雄,神奇又好看。

神湖的美需要时间去感受,结巴村的暮色、错高村的晨曦,和新措的徒步才是巴松措的精华。

湖畔的结巴村,村中有处不高的山坡,可以俯瞰大半个湖区美景,周围的雪山在夕阳中隐隐透着神圣,而幽静的湖水泛着蓝光,神奇的藏寨在暮色中亮起灯光,村庄、雪山、湖泊,夕阳、星星、灯火,构成了一幅永恒的经典。

背靠“杰青那拉噶布”雪山的错高村,安静地蹲守在扎拉河的入湖口。每天清早,缥缈的晨雾笼罩着整个村寨。一圈雪山会倒影在湖中,太阳从东方缓缓升起,晨曦把湖水、雪山、蓝天、白云绘成了一幅绝妙的画卷。错高村有着保存完好的藏式民居。木石混合而制的房子隐藏着神秘,无论是宅门上含义丰富的图案,还是色彩鲜艳搭配和谐的屋檐,都显示出工布藏族独特的建筑风格。

罗扎河把巴松措和新措连在一起,桑通牧场就在罗扎河的上游。在这海拔3700米的高山峡谷中,隐藏着这样一片宽阔平坦的草场,让人感觉像是进入了世外桃源。碧绿的草场上点缀着牛羊,古朴的小木屋升起缕缕炊烟,清澈的小河在缓缓流淌,一切都是那么质朴和谐清新自然。

新措,顾名思义就是“新发现的湖”,不过藏语中“新”是“木头、树”的意思,新措在藏语中就是说它像一棵倒树的形状。要说新措本身,面积不大,水色如常,随便那个海子,就可和它媲美。但一路之上,雪山、草地、河流、森林,让人一步一风景,一步一感触。所以新措带给人的欢喜,并非仅仅因它自身,更因了这一路的行走。似乎走向新措的过程,也是走向内心深处的过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